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鼻疽菌血清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鼻疽假单胞菌根据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分为血清I型和II型。在没有标准血清情况下,用吸收试验,选出产不耐热抗原较好的菌株,用scphadex G—200纯化抗原制备I型血清,用该血清对我国分离的68株及引进6株菌以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68株为血清I型,3株为血清II型菌,3株不稳定。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即血清I型菌多存在于亚洲,血清型与菌株来源(环境、动物)无关,但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血清学试验可确诊百日咳,用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CFT)方法能证明百日咳抗体。凝集试验检出不耐热血清型抗原的1,2,3型和耐热的菌体抗原的抗体。活的或福尔马林杀菌的菌悬液检出不耐热抗原的抗体。新近的两个试验中应用了不同的CFT抗原。1972年Bradstreet等用60℃加热1小时菌悬液的远沉上清作抗原,菌株血清型抗原并不影响血清效价,提示发现的主要抗体是对抗原1的(所有菌株所共有)而不是型特异抗体。苏格兰联合研究用新近分离的1,3型菌株并用NaOH37℃2小时提取抗原,他们没有证明是否测出了型特异抗体。 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测定人血清百日咳抗体的报导很多,除了Schuber等用百日咳可疑病例的双份血清做过试验,没有任何别的作者指出抗原附着到红血球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弗氏志贺菌4c型(F4c)和2a型(F2a)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自北京部分地区腹泻监测分离的弗氏志贺菌菌株(4c型10株,2a型20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PCR检测侵袭性抗原基因ipaH,用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株血清型鉴定为F4c的菌株中,有7株间的PFGE图谱存在相当的差异,Dice系数为0.78~0.92,而F2a菌株与大部分F4c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小于0.8);F4c和F2a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略呈差异。结论:采用PFGE能够很好地辨别弗氏志贺菌4c型和2a型菌株;弗氏志贺菌4c型菌株具有易变性,可在流行过程中产生PFGE图谱的差异、血清亚型的转换、耐药谱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適应性百日咳菌种的獲得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用多次傅代方法在六号培养基上,经20代傅代所獲得之CS20菌株,虽仍为一相百日咳桿菌,但未獲得在含腺培养基上生是稳定之適应性。 2.C及P5菌株在不適宜的情况下长期培养而獲得之Cv及P5v菌株,经多次全面检查仍为一相百日咳桿菌,合乎生物制品法规之要求。在血清学、毒力、毒性、免疫力等方面与原菌株C及P5均一致,但在含腖之四号培养基上生长稳定有顯著之適应性。 3.雨年来100批大量生产百日咳原液中充分澄明了Cv及P5v在四号培养基上之適应性,且在免疫力方面与原菌株所作原液无差别。因Cv及P5v生是稳定,故较原菌株C及P5所生产之原液之浓度提高200%以上。该適应性地方性菌株是理想而適合於生产百日咳菌苗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5.
朱忠 《微生物学报》1966,6(1):112-113
在1955—1956年福州市痢疾杆菌分型研究工作中,发现所分离的福氏4型菌株,用标准4a菌血清作吸收试验时,有的菌株能完全吸收该血清的凝集素,有的菌株则不能完全吸收。据方纲认为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尚可再分为A、B、C3个成分。兹选取1955—1956年分离的福氏4型菌27株,进行血清学研究,以了解福氏4型菌的型抗原特性,并追证方纲的发现。首先以能完全吸收标准4a菌(No.51305,捷克)血清凝集素的菌株9308制备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6.
14株4b亚型福氏志贺氏菌中检查出11株溶原菌。由其中10株得到的温和型噬菌体具有相同的抗原转换能力。当这些噬菌体作用于2a、X、Y变种时,可以使这些菌株溶原化,并发生抗原结构上的改变,三种细菌均增加了群6及Ⅲ型抗原,2a亚型菌株并失去与Ⅱ型血清的凝集性,这些细菌分别转变成为3a或3c亚型。作用于4a亚型菌株时可以使其增加群6抗原而转变为4b亚型。这些变化均属于溶原转换作用。 对有关问题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痢疾桿菌的分型鑑定中骚现福氏痢疾捍菌第5型中有33%的菌株在福氏痢疾桿菌型因子V血清内及族因子3,4的血清中凝集,但不在族因子7,8,9血清内凝集。用吸收试验封其中1750菌株的晃疫血清作了抗原分析,得出该型菌株的抗原筒式为V:4(7)…。今建议将福氏痢疾桿菌第5型分为二个亚型,Va的抗原棒造为V:4(7)…,Vb者则为V:7…。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鼠Lnc的方法测定各血清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株的毒力,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从我崮分离出的1 06株地方菌株的毒力结果如下:57株A群、B群和c群菌株(其中从痫人脑脊髓液或血液分离的z3株,其余菌株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的)比49株新血清群菌株(包括7个新血清群)的毒力强,I一2.905,0.005>P> 0.001;32株A群菌株(其中从jiii人分离的1 7株)与13株B群菌株(其中从病人分离的5株)的毒力无差别, t=1.0279,0,4>p>0.2;32株^群菌株与l 2株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1.0032,0.4>p>0.2;32株^群菌株比49林新血清群菌株的毒力强,f=2.68 6,0 I)I>P>0.005;A群17株病人株与15株带菌者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0.48,0.7>p>0.6。1966—1977年间不同年份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从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也相同。从病人脑脊髓液分离出的菌株亦有毒力较弱的菌株,而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的至今未发现病人的1486群菌株有毒力较强的菌株。毒力和发病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百日咳菌苗 百日咳菌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福马林杀菌的全菌体菌苗。在美国使用实践中,用小鼠作保护力试验,用凝集反应测定免疫小孩中的凝集抗体;但是菌苗如何产生保护?百日咳又是如何致病?免疫成分是什么?如何说明人得到免疫?人体免疫情况是血清抗体还是分泌抗体?是否是细胞免疫?我们都不太清楚、百日咳菌相的变化有3~4种,第一相菌也是在变动的,在培养基上有时变为3或4相。现在谈几个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材料 a、聚氯乙烯微量滴定板。 b、提纯抗原。LPF-HA和F-HA抗原,是由百日咳S型菌培养上清提取精制。 c、包被用缓冲液,碳酸钠1.59克,重碳酸钠2.93克,叠氮钠0.2克,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 D、洗脱液。氯化钠8克,磷酸二氢钾0.2克,磷酸氢二钠2.9克,氯化钾0.2克,叠氮钠0.2克,吐温-200.5毫升,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  相似文献   

11.
将不耐热的肠毒素基因克隆,在限制性内切酶Xba I位点加入4对核苷酸,由于密码阅读框移位,使肠毒素的活力中心A亚单位结构改变,而具抗原性的B亚单位仍保持原状。改造后的肠毒素基因与载体pBR322、pGA22的一部分及pED100的tra基因相连接,得质粒pBRC21、pPMC4及pPMC5,均可指导合成无毒肠毒素LTA~-B~+,其抗原效价为天热肠毒素菌株的30倍左右。用转化或诱动的方法将pPMC4引入从猪分离并能在猪肠道内滞留定居的菌株中;大部分菌株用接合的方法引入pPMC5,共得30多个株菌,可用于制备猪痢口服活菌疫苗。pPMC5还可供构建预防牛、羊和人的痢疾活菌疫苗菌株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百日咳鲍特菌中提纯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珍珠岩吸附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百日咳鲍特菌培养上清中纯化FHA;SDSPAGE电泳和PAGE电泳分析样品纯度,并经斑点免疫印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纯化样品的纯度达到95%以上,斑点免疫印迹中和FHA单抗有反应斑点,与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单抗无反应斑点。结论珍珠岩吸附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纯化手段提取纯度较高的FHA,有望作为参考品用于百日咳FHA抗原含量检测、抗FHA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及抗原纯度检测。  相似文献   

13.
1.根据吸收试验的结果,证明了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菌株在型抗原上可以有不同的结,并在所研究的菌株中鑑别出三獯型抗原成分。按其型抗原桔棒可以将福氏痢疾捍菌第4型分为三类:即型抗原祜耩合IVA成分者,型抗原秸棒含IVA及IVC成分者和型抗原结耩含IVB和IVC成分者。 2.41佃在北京分雕的福氏痢疾棹菌第4型菌株中型抗‘原霜IVA者有28株,其中27株没有用凝集反应可榆出的族抗原,1株的族抗原为4……;型抗原秸棒为IVB IVC者有13株,其中10株具有族抗原6,2株具有族抗原4,1株没有用凝集反臆可榆出的族抗原。4株由圆内其它地区送来的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中有3株的型抗原是IVB IVC,它们的族抗原都是4……,1株的型抗原是IVA IVC,用族因子血清没有查出族抗原。 3.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分型血清中至少应含有对抗型抗原IVA和IVC成分的抗體。 4.发现了雨株福氏痢疾桦菌箭4型菌在实验室传代培养后喪失了原有的型抗原而变成了只有族抗原的菌。  相似文献   

14.
用MCA对K88粘附素扩原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在K88ab、K88ac和K88ad三种血清到中,同一种血清型的菌株至少能表达一个共同的型特异抗原决定簇;K 88ad菌林和K88ac菌株都能稳定地表达一个K88ab菌株不县有的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某些抗原决定簇仅存在于同一种K88血清型的部分菌株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百日咳疫苗(pertussis vaccine)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前一代测序的结果,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代代次(P4)、工作代次(P7)、疫苗代次(P13)及疫苗代次后连续传3代的第3代样品V3代次(P16)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采用ELISA和Lowry法对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各代次主要抗原组分进行抗原含量检测及比活性检测。结果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 S1亚基上的8个等位基因氨基酸相对应的24个碱基位点中最高突变率为0.38%,其中疫苗代次最高突变位点(A2789C0.92%)在S5亚基上,其他各代次最高突变位点均不在S亚基上。PT全基因组最高突变率4%,且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呈不规律性,突变率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的24个抗原表位中最高突变率在疫苗代次T951G位点,突变率为1.66%;其他位点的突变率均0.8%。全基因组中突变率最高的位点为V3代次C2025T,突变率为6.24%;各代次PRN全基因组最高突变率6.24%,且不在主要抗原表位区域内;在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呈不规律性。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中B细胞抗原表位区中碱基最高突变率为0.98%(V3代次T6449G位点),其他代次均0.8%;全基因组各代次位点最高突变率为V3代次C7323G,突变率为9.89%;其余代次突变率均9.89%,且不在抗原表位区,同一个位点不同代次的碱基突变没有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呈不规律性。PT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532±0.100,最低限值为0.232。PRN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885±0.110,最低限值为0.555。FHA的ELISA比活性平均值为0.701±0.170,最低限值为0.191,百日咳菌种抗原含量和比活性较稳定。结论传代过程中PT、PRN、FHA主要碱基位点突变率较低,说明百日咳菌种基因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葡萄球菌类毒素生产菌株S155,在血清学分型中,属于Oedlng分类法第1V型。其中含有a、b、c、ac、e、h、I、k八种抗原型因子,具有产毒力高,致病性强等特点,本菌的外毒素中含有a-溶血素和杀白血球素。S155菌株于自制的培养基中,在37℃下,通八20%CO2,液体振荡培养18小时,产毒最高。将制得的外毒素,经福尔马林解毒后,用氯化钠盐析法,提纯精制而成类毒素。实验证明,葡萄球菌类毒素,系主要由两种抗原物质组成,注入机体后,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同时也有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i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发现ⅵ抗原,这是首次报道。用ⅵ抗原的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与vw抗原和毒力因子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即仅毒力株有ⅵ抗原,无毒株则无。故可肯定ⅵ抗原是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一种毒力抗原。利用ⅵ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是非常简便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淋病是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淋病奈瑟菌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传播和感染。目前我国淋病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亟须研发保护性疫苗来防治淋病的传播和感染。【目的】分析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PIase)蛋白的高级结构和表位,探讨其作为疫苗和分子诊断靶点的潜力。【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PIase蛋白的极性、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T、B细胞表位等;用pET32a(+)质粒构建PPIase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纯化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超声波破碎的NG全菌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获免疫血清;制备NG全细胞抗原,分别以全细胞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PPIase蛋白血清抗体与NG全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I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27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药敏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27株肺炎克雷伯菌株的I类整合子。并对I类整合子阳性株与阴性株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7株菌中有53株(41.70%)含有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大多数B一内酰胺类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I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存在较广,含有I类整合子的肺炎克雷伯菌更易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自302株福氏志贺氏菌中发现了37株溶原菌,其中有11株得自福氏5型志贺氏菌的温和型噬菌体,可以使1a,2a,2b,x,y诸亚型福氏志贺氏菌发生溶原转换,从而变为5型福氏志贺氏菌株。变异是稳定的,所获得的V型抗原在血清上可以得到证实。 由5型福氏志贺氏菌得到的温和型噬菌体还可以使1a,2a,2b诸亚型菌株的部份个体发生丧失变异,失去型特异抗原而变为x或y变株。这种丧失变异后的个体也是稳定的,同时,继续对5型温和型菌体敏感,因而,它似乎是菌株在发生溶原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过渡)类型,此外,丧失变异产生的x或y变株对另外的温和型噬菌体敏感(如FTP60299),可以经其作用后发生溶原转换,变为3a或3c亚型福氏志贺氏菌,而丧失变异前的原始菌株(如1a,2a,2b)却对这种噬菌体全无作用,这说明了一种可能的新的型间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