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根据2009年9月(丰水期)和2010年1月(枯水期)广西近岸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0属134种,其中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87.3%;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种类达84种,种类相似性指数为81.4%,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优势种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枯水期优势种组成相对简单,以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占绝对优势,优势度指数为96.1%;浮游植物的丰度呈显著的区域和季节差异;丰水期表现为近岸海域自东向西递减,沿岸普遍高于离岸海域的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9和0.58,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呈中部高而两侧低的单峰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温呈负相关(P0.05);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无机氮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生化需氧量(P0.01)、盐度(P0.05)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1月蠡湖的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同步监测资料,利用GIS技术,对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空间分布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27属,绿藻门种类最多共12种,占总种数的44.44%,其次是硅藻门和隐藻门,分别为7种和3种,占总种数的25.93%和11.11%;主要优势种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卵形隐藻(C.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099.6×104ind·L-1,隐藻丰度分布趋势决定了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趋势;宝界桥至西堤湖区(B区)是浮游植物较为密集区,西堤以北湖区(A区)为浮游植物稀疏区;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1,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31。与2007年相比,2010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大幅增加,且主要优势种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绿藻为主向以隐藻为主演替。分析表明,磷是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氮磷比的变化是导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5—12月,对渤海湾长芦汉沽盐场盐度从5~20!Bé逐级升高的5个盐池进行了卤水理化指标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取样鉴定检测出浮游植物共5门27种,其中硅藻18种,占绝对优势;各盐度盐池中(A1~A5)蓝藻门颤藻(Oscillatoria spp.)均为优势种,硅藻门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藻(Nitzschia spp.)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等在较低盐度盐池中(A1和A2)占优势,而绿藻门杜氏藻(Dunaliella spp.)在中高盐度盐池中(A3~A5)为优势种;不同盐度盐池中浮游植物密度为6.47×103~5.07×106ind·L-1,多样性指数为0.13~1.57,均匀度为0.01~0.58,优势度均0.5,且均随盐度和季节呈规律性变化。总体而言,汉沽盐场浮游植物种群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优势度明显,且随卤水盐度升高和温度降低,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冬季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Uterm hl方法分析了2005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浮游植物采水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初步鉴定浮游植物5门67属130种(含未定名25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标志布莱克里亚藻(Bleakeleya nota-ta)、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和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1~90.0cells.ml-1,平均值为10.1cells.ml-1.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是近岸处浮游植物丰度高,远岸处丰度低.水体表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表层之下细胞丰度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调查区中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东北部和近岸水域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莱州湾金城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在该海域设置了15个监测站位,于2009年和2010年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逐月连续进行24个航次浮游植物调查,同步监测其他环境因子。浮游植物样品经鲁格氏溶液固定后在OLYMPUS BX_(51)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计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黄藻门和金藻门4门25科43属。其中硅藻16科33属67种,占种类数的82.7%;甲藻6科7属11种,占种类数的13.6%;黄藻2科2属2种,占种类数的2.5%;金藻1科1属1种,占种类数的1.2%。2009年和2010年金城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比例基本一致,浮游植物丰度年际变化和种类数年际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双峰模型,每年2月和9月为高峰期,5月为全年最低值。2009年和2010年细胞丰度均值分别为465×10~4(38.4×10~4—1351×10~4)个/m~3和457×10~4(41.8×10~4—1380×10~4)个/m~3,均低于1982—1983年平均水平。浮游植物群落年际相似性在60%水平聚类分为四个类群,其中Ⅰ类为5月份样品,优势种为夜光藻和洛氏角毛藻;Ⅱ类为11—4月份样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和夜光藻;Ⅲ类为8、9、10月份样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丹麦细柱藻;Ⅳ类为6、7月份样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尖刺拟菱形藻。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平均2.715 (1.446—3.8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2.418 (1.545—3.15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0.523 (0.263—0.706)。2009年和2010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峰值出现在3月和10月,低值出现在7月和9月;均匀度指数年际变化低值出现在6—9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温和盐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水温与洛氏角毛藻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3,P0.01),与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662,-0.649,-0.649,P0.01);化学需氧量与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9,-0.480,P0.05);盐度与中肋骨条藻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5,P0.01);其他环境因子与各优势种丰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5月、8月和11月对新昌长诏水库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对长诏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诏水库浮游植物有6门26属(种),其中,绿藻门10属(种),硅藻门9属(种),蓝藻门4属(种),隐藻门1属,甲藻门1属,黄藻门1属.浮游植物的丰度为5.73×105~7.73×105ind·L-1,平均为(6.71±0.81)×105 ind·L-1;生物量为0.73~1.03 mg·L-1,平均为(0.83±0.12) mg·L-1.在水平分布上,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丰度在各采样点中均较高;在季节分布上,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占绝对优势.总体上,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水库入水口较高,出水口较低.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差,水质受到较重污染,且主要为氮、磷污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4年秋、冬两季,每个季节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4门57属134种。其中硅藻门42属10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79.1%;甲藻门13属2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19.4%;蓝藻门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针胞藻纲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0.8%。优势种15种,主要为尖布纹藻Gyrosigma alumin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舟形鞍链藻Campylosira cymbelliformis等。4个航次共有种类数在18—40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00—0.404,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60和0.60。秋季大、小潮期多样性指数差异较显著(P0.05),冬季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大、小潮期均无明显差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95×10~4个/L—28.0×10~4个/L,平均为6.86×10~4个/L,平均丰度冬季小潮期(9.46×10~4个/L)秋季小潮期(7.56×10~4个/L)冬季大潮期(5.97×10~4个/L)秋季大潮期(4.44×10~4个/L)。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盐度和营养盐可能是影响水东湾海域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细胞丰度与盐度在秋季大、小潮期为负相关,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在冬季大、小潮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秋季大、小潮期均无相关性。冬季小潮期水温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细胞丰度均呈正相关;从测定结果来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与叶绿素a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分别于春夏秋冬(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四个季度对深圳湾进行采样分析, 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硅藻35属86种, 甲藻4属15种, 绿藻6属6种, 蓝藻3属4种, 其中硅藻门是主要的优势类群, 占总种数的77.5%, 其次是甲藻门, 占总种数的13.5%, 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种数的5%和4%。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广温广盐种和暖水种为主,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常年优势种。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年波动范围为28.64-462.46×104 cells·m–3, 平均值为156.43×104 cells·m–3, 其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1-4.06和0.04-0.90,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 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 稳定性差。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别, 其中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Li QQ  Deng JC  Hu WP  Hu LM  Gao F  Zhu JG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44-1850
利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CCA),对太湖金墅湾水源地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8属,群落组成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主;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平均密度为250×104ind.L-1,略高于春季(238×104ind.L-1).春、夏2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春季以蓝藻为最优势门类、鱼腥藻为最优势类群;夏季以绿藻为最优势门类,无最优势类群,但平裂面藻和栅藻在数量上较占优势.除受季节温度影响外,春季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铵态氮、总磷、总氮和磷酸盐,而总氮、铵态氮、磷酸盐、悬浮物、高等水生植物、总磷和透明度对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青  孙军 《生态学报》2009,29(7):3928-3938
根据2006年2月~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72属177种(包括未定名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此外还有少量的绿藻、蓝藻和金藻.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以可形成链状群体的物种为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长江口水域全年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另外还有季节性的优势种,春季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夏季的细长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 f. gracillima),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浮游植物物种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或大洋高盐种.长江口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细胞平均丰度在夏季最高,为2027.41×104 cells m-3,其次为春季,秋季最低,为22.15×104 cells m-3.冬季的细胞丰度在各站之间变化幅度是最小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及多样性指数在区域上和时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查所获4季度月网采浮游植物的丰度资料与历史资料基本吻合,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季度差别较大,长江径流量的年际变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别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2008—2009年4季度海南西部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并探讨其主要关联因素。165份样品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4门74属155种(含5变型和2变种),周年平均丰度为(6.36±4.75)×103cells/L。硅藻在物种组成和丰度上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蓝藻(束毛藻)在7月增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p.)、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等。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10月浮游植物种类贫乏,1月次之,4月、7月最丰富。丰度10月最高,季节差异并不明显。束毛藻在4月、7月呈斑块状群聚分布。浮游植物周年平均丰度并不高(<1.0×104cells/L)。不同季节优势种有明显的交错和变化,菱形海线藻、奇异棍形藻、具槽帕拉藻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表现出较高的值,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基本一致,群落多样性高的季节物种均匀度也好。物种多样性指数指示调查区水体遭受污染程度低,水质状况优。调查区各季节的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1月丰度与盐度则呈密切负相关关系。10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无机氮(DIN)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7月浮游植物丰度与活性磷酸盐(PO4-P)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直接影响到后者的丰度变动,并伴随着海区生态系统的相关复杂现象及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7月(夏季),对沱湖流域上游至下游11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沱湖共有浮游植物96种(含变种),隶属8门48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种类最多,绿藻门有23属39种,占总种数的40.63%,硅藻门有7属20种,占总种数的20.83%;其次为裸藻门(Euglenophyta),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17.71%,蓝藻门(Cyanophyta) 8属14种,占14.58%;甲藻门(Pyrrophyta) 2属2种,隐藻门(Cryptophyta) 1属2种,各占总种数的2.08%,黄藻门(Xanthophyta)与金藻门(Chrysophyta)均有1属1种,均占总种数的1.04%。绿藻和硅藻类物种在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硅藻型。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生物量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渐增加趋势,细胞丰度与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022×106cells/L与3.046 mg/L,蓝藻门和绿藻门类群为沱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体,硅藻门和裸藻门类群为沱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体;上游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略高于下游采样点,沱湖水质呈β中污型-无污染型,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电导率、透明度、水深及pH值等环境因子与沱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钦州湾浮游植物周年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 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1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大面积综合调查数据,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3种,隶属于3门44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9属99种,占总种数的87.6%;甲藻门次之,共4属13种,占总种数的11.5%;金藻门仅1属1种.优势种中硅藻门主要以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甲藻门以角藻属为主,主要优势种为膜状缪氏藻、细弱圆筛藻、浮动弯角藻和派格棍形藻等,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海州湾各站位浮游植物的丰度为0.08×105~108.48×105 cells·m-3,年平均丰度为10.71×105 cells·m-3,其中,秋季最高(29.08×105 cells·m-3),夏季最低(1.69×105 cells·m-3).Shanno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海水表面温度(SST)、营养盐(NO3--N、PO43- P、SiO32- Si)和溶解氧(DO),尤其是一些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丰度和分布与上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探讨西北地区河道型水库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为刘家峡水库增殖渔业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3—10月, 在刘家峡水库设置11个采样点, 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集, 同时采集水样监测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水环境指标, 分析水质变化规律, 及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刘家峡水库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35属63种, 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 共17属40种; 其次为绿藻门8属12种; 蓝藻门4属4种, 裸藻门1属2种, 黄藻门2属2种, 甲藻门2属2种, 金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在(3.17—59.09)×104个/L, 平均密度为13.54×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70—0.5004 mg/L, 平均生物量为0.2137 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在4、5月份上升和6月份骤然下降的趋势, 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份。多样性指数H′值在1.16—2.43, 平均值为1.84; 丰富度指数D值在1.22—1.57, 平均值为1.42; 均匀度指数J值在0.23—0.51, 平均值为0.38。丰富度指数D值变化趋势与均匀度指数J值刚好相反。RDA分析显示, 对浮游植物影响最强的环境因子是总氮和透明度, 其次为溶解氧和水温。综合浮游植物和水质指标评价刘家峡水库处于Ⅰ或Ⅱ类水, 是极贫营养至贫营养类型。研究可为刘家峡水库水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对台山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记录浮游植物113种,分属6门64属,其中以硅藻种类最多,达31属67种,占59.2%;甲藻次之,10属18种,占15.9%;硅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绿藻,甲藻丰度春季最高,而绿藻丰度最高则出现在夏季;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7.06×105cells·L~(-1),春季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呈现春(2.65×106cells·L~(-1))、夏(6.3×104cells·L~(-1))、秋(5.6×104cells·L~(-1))、冬(5.4×104cells·L~(-1))递减的趋势;主要优势种有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es)、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其中中肋骨条藻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98、3.34和0.69;温度、盐度、p H、化学需氧量、硝酸盐及活性磷酸盐在不同季节不同程度影响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春季高峰的关键因子是盐度、p H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17.
深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汕头深澳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深澳湾共有浮游植物64属178种。其中硅藻为最大的优势类群,共57属154种,占总种数的86.03%;甲藻5属23种;其它浮游植物类群2属2种。2007年和2008年浮游植物总丰度年均值分别为5.47×107 cells·m-3和2.26×108 cells·m-3。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2007年和2008年的高峰分别位于7月和8月)。2007年和2008年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是0.435~2.490、0.118~0.825和0.211~2.632、0.059~0.820,且夏季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低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湾的全年优势种,其2007年和2008年优势指数与优势度年均值分别是55.17%、0.489与68.65%、0.652。中肋骨条藻的绝对占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使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深澳湾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文、营养盐、滤食生物的摄食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汉江中下游春季硅藻水华频繁暴发的现状,研究了水华暴发不同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因子分析,揭示硅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汉江春季水华暴发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8属64种(含变种),其中硅藻种类所占比例最大(18属23种),不同样点所占比例介于44.13%~51.29%,其次是绿藻类(16属22种),不同样点所占比例介于28.21%~35.14%,蓝藻门和隐藻门种类数在水华期间较少,各样点仅发现2~3种,金藻门和甲藻门种类最少;水华发生期间主要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小环藻,水华暴发初期和中期往往形成单优种,而水华末期随着其优势度的降低,蓝藻门、隐藻门和硅藻门其他种类也会形成优势种;水华暴发期间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可达2.34×107cells·L-1,其中小环藻种群数量最高可达2.06×107cells·L-1,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88%;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无显著时空差异,Shannon多样性在水华中期较低,而水华初期和末期相对较高,Berger-Parker指数变化与Simpson指数相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的冗余分析(RDA)发现,浮游植物总数量与磷酸盐、溶解氧、总磷呈正相关,与硝酸盐、温度、透明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通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按季度对养殖湖泊大通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与1960年数据的纵向比较,探讨了集约化养殖对大通湖水域环境的影响,为其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98种,隶属于7门54属.优势种类包括二角多甲藻、尖尾蓝隐藻、小球藻、卵形隐藻、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卷曲鱼腥藻、铜绿微囊藻和固氮鱼腥藻,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年平均值为1.84×106 cells·L-1,其中夏季最高,为16.4×106 cells·L-1,其他3个季度在1.71×106 ~ 1.98×106 cells·L-1.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D)全年在2.01 ~4.55,Shannon多样性指数(H)在1.26 ~2.69,均匀度指数(J)在0.69~1.27.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深、水温、透明度、总磷、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是影响大通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城市景观河道水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18年按季度对渭河关中段四处景观河道开展水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计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3属(种),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介于(1.02—3.31)×107 ind·L-1,春、夏季以蓝藻门为主,分别占总浮游植物丰度的70.15%和88.35%;秋、冬季则以硅藻门为主,分别贡献浮游植物丰度的54.01%和70.81%。浮游植物全年优势属(种)共14个,春夏季以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p.)、鱼腥藻占优(Anabeana sp.),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e)占优,均为代表中-富营养型或富营养型水体的指示属(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春、秋季污染较轻,夏、冬季污染较为严重。综合水体营养盐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