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闽北锥栗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分析了19个锥栗品种的性状,为锥栗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提供育种资源,并为锥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SRAP分子标记法,采用筛选出的15个引物组合,对采自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福建5省的17个野生锥栗居群资源及23份锥栗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锥栗遗传背景分析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17个野生锥栗居群共扩增出221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155.06,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0.16%。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636、0.2466、0.2460、0.3677,说明野生锥栗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其中,衡山(HS)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为85.07%,吉首小溪村(JS)居群次之,为83.26%,表明衡山、湘西一带为湖南省野生锥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UPGMA聚类分析表明,浏阳溪江居群和衡山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近;贵州黎平居群和岳阳月田镇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遗传差异较大。23个锥栗品种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占比为89.14%,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6~0.85之间,且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6处,大尖嘴单独聚为一类,反映出它的遗传基础与其他品种具有较大的差异;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85处,华栗2号和铁锥被聚为一类,表明这2个品种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差异最小。此外,还构建了Em1-Me2、Em2-Me1、Em2-Me2和Em2-Me3共4个引物组合的SRAP数字指纹图谱,为锥栗品种的快速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和特色果树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探明最适宜锥栗种子萌发的条件,该研究以当年采收的锥栗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基质、基质含水量以及破壳处理等对锥栗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锥栗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锥栗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其最终萌发率为92.67%,在其他温度条件下,锥栗种子的萌发率有所下降,但与25℃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2)黑暗条件可缩短锥栗种子发芽时间,明显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但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小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胚根长度。(3)锥栗种子在泥炭土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在河沙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且泥炭土中种子胚根长度显著长于河沙中的种子胚根长度。(4)基质含水量对锥栗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影响。(5)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锥栗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破壳处理后,锥栗种子的发芽势和胚根长度与未破壳相比差异显著,实际生产中剪破种壳能加快种子的萌发进程。  相似文献   

4.
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库;评价创新了一批黍稷种质资源,为生产、育种、加工提供了优异种质(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截止到2023年,我国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超过54万份,其中有8万多份是水稻种质资源,如何对这么庞大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精确评价与利用,这将对今后水稻种质创新与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精确鉴定、水稻新品系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种质创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水稻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归纳形成了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的新模式。最后,本文就当前水稻核心种质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与挖掘以及种质资源共享共赢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专用型核心种资的构建、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种质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但长久以来缺乏统一、有效的保存管理,许多珍贵的种质资源面临丢失和灭绝的危险。本文简要阐述了建设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功能、技术指标及入库保存和运行服务情况,以期为其他单位建设种质资源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大白菜核心种质及其指纹图谱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 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并且形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结果表明利用4组鉴定白菜品种的EST-SSR的特异性标记组合,获得近158个EST-SSR多态的标记,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基因库中686份样品所代表的1 90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了分析数据.形成的核心种质包括168份样品,占库存资源的8.8%,它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保持了原群体的100%.所构建的核心种质涵盖了原资源的绝大部分区域来源的品种,包含了早、中、晚熟品种中所有典型的大白菜类型和其相关的特征特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的EST-SSR指纹图谱库中,每一份样品的指纹都是唯一的,为登记、评价、整理、分发、繁殖等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和育种者对其材料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EST-SSR标记组合是构建中国大白菜核心种质及其指纹图谱的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将为探讨桃的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及DNA分子标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前景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桃种质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厦不同栽培品种群间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和烟叶生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烟草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统计分析了1983-2014年这32年间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分发利用情况,尤其是自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启动"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专项以来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果。阐述了当前我国烟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加强完善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工作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以及更加全面充分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十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较好的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的种质创新和利用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的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的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和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抗栗瘿蜂优良锥栗品种的初步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调查统计建瓯市水源乡,采穗圃中8个锥栗品种的每株虫瘿数和单株产量,以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初步筛选了抗栗瘿蜂的锥栗品种,研究结果显示,蔓榛和中榛子是抗栗瘿蜂的优良品种,生产上可作为栗瘿蜂综合治理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的主要板栗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及引种观察的基础上 ,对湖北 1 2个主要地方板栗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 ,并对其中的 6个主栽优良大果形品种作较详细的描述。此外 ,对湖北境内的野生板栗 ( Castanea mollissima Bl.) ,茅栗 ( C. se-quinii Dode) ,锥栗 ( C.henryi Rehd.& Wils)的特性及利用价值进行评价 ,首次报道了一种适合于嫁接栽培板栗的茅栗居群。  相似文献   

13.
栗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栗属的DNA。针对栗属植物富含多酚类等次生物质的特点对栗属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CTAB-蛋白酶K法加重复抽提,去除栗属植物中的相关次生物质,获得了高质量的DNA。所提取的DNA完全满足PCR、RAPD、SSR等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万木林保护区柑橘和锥栗园土壤呼吸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福建省万木林保护区内柑橘和锥栗两果园土壤呼吸进行1年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水热因子及人为管理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和锥栗园样地土壤的呼吸速率月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3.76 μmol·m-2·s-1)和8月(2.69 μmol·m-2·s-1);柑橘和锥栗园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为2.68和1.55 μmol·m-2·s-1,且柑橘园土壤呼吸速率极显著高于锥栗园;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73%~86%;锥栗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柑橘园两者关系不显著;指数方程计算的柑橘和锥栗园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58和1.75;柑橘和锥栗园土壤呼吸年通量值分别为10.01和5.77tC·hm-2 ·a-1.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宜昌大老岭桦、栎、栗类林演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群落的演替,在组成和结构上体现为群落组份种的生长、死亡和依次更替的过程,这样,现阶段的群落组成和结构与群落演替阶段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群落组份种的大小结构分析来确定群落的演替趋势。湖北、宜昌大老岭的桦、栎、栗为优势种的9个群落类型的大小结构分析表明:植物种群的大小结构有三种类型:(1)直线分布型;(2)负指数分布型;(3)钟形分布型。种群的大小结构分析是群落演替研究中一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大老岭,亮叶桦是衰退种群,是一假先锋种,在以后几十年将被栎、栗的种群替代,并形成以栎、栗为优势种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Genetic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GEU) program of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crops. Scientists trained in diverse disciplines such as plant breeding, plant pathology, entomology, agronomy, cereal chemistry, plant physiology, and soil chemistry work together and contribute their specialized skills to this joint endeavor. The program has five interrelated components: (1) germ plasm collection and conservation, (2) research in disciplinary areas, (3)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germ plasm, (4) distribution, evaluation and exchange of germ plasm internationally, (5) training of young scientists.Over forty thousand rice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being maintained in the IRRI germ plasm bank. These varieties have been screened for grain quality, resistance to various diseases and insects, and toleranc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drough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and problem soils. Donor parents for resistances to each of the problem area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se parents were utilized for developing improved germ plasm.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to as many as five diseases and five insect spec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multiple resistant varieties are grown on millions of hectares of rice land. Seeds of improved breeding materials are exchanged internationally and 194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been trained in rice improvement work.  相似文献   

17.
板栗和锥栗天然同域居群的叶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一个由169株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281株锥栗(C.henryi)组成的天然同域居群的2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根据叶片背面和叶柄的被毛情况及叶缘形状3个定性性状,在总共450个个体中,共得到18个(4%)中间过渡类型个体。利用17个数量性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SDA)表明:根据定性性状得到的中间型个体中分别有7个和11个被归入板栗和锥栗;板栗和锥栗在叶形上的差异较大,有8个数量性状被选入判别方程,判别方程对板栗和锥栗的判别准确率都达93%以上,判别结果较为理想;综合2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和2的贡献率分别为53.5%和18.7%,累计贡献率达72.2%。前2个主成分的散布图中,有6个(1/3)中间型个体位于板栗和锥栗的重叠分布区域,可能是二者之间存在杂交的表型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栗属物种(Castanea millissima)地理分布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国华  方精云 《生态学报》2001,21(1):164-170
在广泛收集我国栗属3个物种板栗(C.mollissimaBl.)、茅栗(C.seguinii)和锥栗(C.Henryi(skan)Rehd.etWils.)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它们的上限和下限的分布幅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布高度的插值结果,并对其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和茅栗的分布上限和下限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越向西其变化趋势越为明显;锥栗则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对3种植物分布高度插值结果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茅栗和锥栗的估测值和实际值非常吻合,茅栗误差较小,大都在4%以下锥栗误差在6%以下;而板栗由于多为人工栽培,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因此,其估测值的误差相对较大,在0~20%之间波动,但其大部分误差也都小于10%。这些结果说明,地统计学方法能够良好地拟合自然条件下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而人为因素影响强烈下的物种由于其分布的规律性受到破坏而影响了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栗属和三棱栎属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树明  肖绍琼   《广西植物》1989,9(4):341-346+392
本研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我国产栗属(Castanea Mill.)和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木材的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栗属中,木材为环孔材。锥栗(C.henryi Rehd.et Wils.)和板栗(C.mollissima B1.)早材比例小,晚材比例大:而茅栗(C.seguinii Dode)则相反。在三棱栎(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A.Cam us)Forman)中,木材管孔沿径向溪流状排列,为辐射孔材。在栗属中,木材的导管分子多为单穿孔。在晚材导管分子中,偶见梯状穿孔板。而在三棱栎中,未见梯状穿孔板。此外,在两属木材中,尚存在某些其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Dane F  Lang P  Huang H  Fu Y 《Heredity》2003,91(3):314-321
Castanea is one of the many plant genera with a disjunct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eastern 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Five species from three sections of the genu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eastern Asian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n species. A total of 62 native populations were sampled for allelic variation at isozyme loci. The Chinese chestnut C. mollissima had the highest genetic variability, while the American C. dentata had the lowest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highest intracontinental genetic identiti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Allegheny and Ozark chinkapins (0.931) and between C. mollissima and C. seguinii (0.870), while lower identiti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American C. pumila and C. dentata (0.720-0.729). In intercontinental comparisons, genetic identities of 0.505, 0.495 and 0.507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American chestnut and the Chinese C. mollissima, C. seguinii and C. henryi,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Ozark chinkapin C. pumila var. ozarkensis had lower identities of 0.469, and 0.435 with C. mollissima and C. seguinii, respectively, but a slightly higher identity of 0.520 with C. henryi, the Chinese chinkapin. Divergence times were estimated at 10-13 million years before present between C. dentata and C. mollissima, and C. pumila var. ozarkensis and C. henry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