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里斯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马克思称赞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斯多德出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父亲是马其顿王室的御医。他幼年丧父,17岁受业于柏拉图门下,长达二十年之久。柏拉图说:亚里斯多德学习,常与师抗争。他一生著作颇多,惜多失传,动物学方面留传至今的著作,有《动物志》、《论动物的起源》、《论灵魂》等。亚里斯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个尝试把动植物的知识系统化起来。他将所有的生物分成三大  相似文献   

2.
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物种的起源和演化.然而,什么是物种呢?物种的概念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这是生物教学中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实际上,最先给生物命名的人,既不是林奈(Linne)也不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而是普通老百姓,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有给所遇到的东西取名以便记忆的习惯,然后通过语言通讯和文字记录,就产生了生物的名子——种名,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名义种(nominalistic species).亚里斯多德和林奈等科学巨匠的功绩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处的世界,特别是生物世界,似乎是既复杂又和谐有序,就像是被有目的地智能设计出来的。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开始,这种设计现象就被用于证明造物主——上帝——的存在。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用一个著名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当你看到一个日晷或一个水钟,你看得出它是通过设计而不是偶然来报时的。那么,既然宇宙拥有一切东西,包括这些制造物本身及其制造者,你怎么能够想像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是没有目的和智能的呢?”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提出“人与生物圈”计划.率先明确提出“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应该与自然协调相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生物与自然的主宰。水生生物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人们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关系。食物链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里,除了它的非生物组分外,至少还包括两个生物组成部分,即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我们知道,自养生物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植物克隆性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克隆性(Clonality)是指生物在自然状况下自发地产生遗传结构相同的后代个体的生物学习性(Jackson et al.,1985;Stuefer et al.,2002),包括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和克隆生殖(Clonal reproduction)两大类(de Kroon & van Groenendael,1997)。克隆性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以不同的比例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分类单元中。  相似文献   

7.
种群是同种生物在一定空间内的个体聚群。这个聚群不是单个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质的统一整体。一个生物种群总是占据自然界中一定的空间,其数量、结构和占据的空间大小随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自然的变动。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8.
田琇  张利  刘马峰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7):1723-1730
基因的水平转移在细菌的进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细菌之间主要通过3种机制进行基因水平转移:由噬菌体介导的转导、接合转移和自然转化。自然转化是指自然感受态的细菌能够自发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DNA分子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上的过程。该现象首先发现于肺炎链球菌,目前至少有83种细菌被发现具有发生自然转化的能力,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 pneumoniae)为代表,革兰氏阴性菌以奈瑟氏菌(Neisseria)为代表,对其自然转化机制的研究和认识较为清楚,但不同细菌之间自然转化的机制有所差异。自然转化的生物学功能一直以来有以下几种推测:获取营养、修复DNA损伤、生物进化,而近年来对此认识争论不休。本文将详细描述细菌自然转化的分子机制,并对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争论焦点进行评述,以期对细菌自然转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鳗鲡腹侧白色,亦名白鳝;活鱼体侧上方有青绿色光泽,亦名青鳝;风干备藏食用,又名风鳗。古代中外学者所见到的成年鳗鲡都无卵巢发达的雌鱼,故有许多猜测,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就认为鳗鲡是湖底泥内的地肠(蚯蚓)变成的。鳗鲡在中国至迟东汉已有此鱼名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内就称“鳗鲡,鱼也”,“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说得更清楚,称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  相似文献   

10.
洪灾后的反思:湿地管理和洪水灾害的生态关系浅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类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组试验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把晚期甲3型流感病毒自然ts突变株齐防79-39的ts损害定位在膜蛋白(M)基因上。但互补试验表明,齐防79-39与M基因损害的WSN标准株ts51可以发生互补,这是基因内互补的一个证据。PAGE技术证实,新甲1型流感病毒自然ts株津防77-78的M基因上确有损害。互补试验证明齐防79-39属于一个互补组,而津防77-78与ts51同属于另一个互补组。 本文结果还表明,晚期甲3型齐防79-39的ts损害基因可能是由甲3型野毒株自发突变所产生,而并非通过在自然界与新甲1型重组而获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牡蛎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牡蛎是附着于沿海岩石、竹、木、铁上,营固着生活的软体动物。世界各地除特别寒冷的地区外都有生长,而以温带、热带繁殖为最盛。因为牡蛎区域分布面广,捕捞容易,加以它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故早在石器时代已被人类用做食物,这从石器时代的拉杂物堆中发现的牡蛎壳可以得到证明。人类不但利用天然的牡蛎而且也像繁育家禽和家畜一样,逐渐对牡蛎进行人工养殖,这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的时代便记载了牡蛎的养殖。我国在宋朝也已应用简单而实用的插竹养蚝  相似文献   

13.
生物科学中的种质资源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动植物的种群及数量 ,统称为生物种质资源。生物种质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对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定居生活始于自然界动植物的驯化饲养与栽培。因此人类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大体上也经历了从采集原始的自然种质资源→传统的驯化选择优良种质→现代的人工培育、创造新种质 3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 ,人类对自然资源采集、开发和利用 ,导致自然界的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锐减。因此研究和保护自然界生物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人类为了满足自…  相似文献   

14.
物种之间的杂交事件在自然界中时常发生,虽然大部分自然杂交会成为进化的盲端而被淘汰,但仍有一部分自然杂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自然杂交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其是否具有保护价值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综述了自然杂交在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为并不是所有杂交都存在着物种逆转的危险,一些杂交事件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物种的环境适应性。同时,我们结合近年来自然杂交的研究案例,提出自然杂交的保护原则:对父母本没有威胁,同时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自然杂交应该予以保护。希望该建议为国家制定物种保护法律法规和编制红色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储存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糖, 广泛存在于真菌、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之中, 自然状态复杂, 刚性很强, 生物亲和性好, 在大多数溶剂中难溶解, 可衍生出多种衍生物, 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该多糖主要来源于海洋, 其研究技术也与一般多糖有较大的差别。本文论述几丁质的自然状态、结构性能、生物合成、提取方法和衍生物制备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其基本性能, 使几丁质研究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开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研究和利用自然高效生物转化系统是解决生物质高效转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最具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综述了自然生物转化系统的生物预处理机制及其  相似文献   

17.
核糖开关是一类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适配子,通过结合小分子代谢物调控基因的表达。它位于特定的mRNA非编码区,可以不依赖任何蛋白质因子而直接结合代谢物并发生构象变化,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参与调控生物的基本代谢途径。目前已知核糖开关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菌的代谢相关基因中,还存在于某些真菌和植物中。对核糖开关的深入研究将为基因功能研究、生物传感器研发以及新型抗菌药物开发等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1,(2):68-68
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居民,它们约占全球所有动物的56%,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它们与人类及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物体系。昆虫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自然遗产。当我们深入到充满生机的自然中,仔细观察身边这些微小的生命时就会发现它们的神奇,看着它们所展现出的美丽、可爱,与充满戏剧性和奇迹的生活,你也一定会感叹昆虫世界的奇妙和自然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脚步     
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从第三纪向第四纪过渡之际,人终于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了!这是自然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伟大的事件。人,这种“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的生物,通过双手劳动,从“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的动物状态逐渐转变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自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自然辩证法》)这样一种人的状态。转变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然而,人终于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并在路途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脚印  相似文献   

20.
金代钧   《广西植物》1981,(1):7-11
<正> 自然界中的生命有机体(包括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与进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组成的自养有机体和由动物、真菌、细菌等组成的异养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包括具有气体和热量资源的近地表大气、太阳能和具有水分及矿物资源的土壤等因素)彼止间进行着连续的能最和物质交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这个自然整体叫生态系统(Ecosytens)。自然界中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自然整体,都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叫自然生态系统,在人工控制下形成的叫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