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城市及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发生率及配镜差异,探讨小学生所在地域与其的关系,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8月随机选取部分绍兴市小学及广西省巴马县山区小学生进行天津索维sw-800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筛查,并分析两地小学生屈光不正及配镜差异。结果:648名城市小学生中,屈光不正发生率为38.6%;394名山区学龄儿童中,屈光不正发生率为21.3%。两地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小学生屈光不正发生率呈两个极端,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屈光不正发生率较高,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发生率呈增长趋势;两地屈光不正的小学生配镜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小学生屈光异常发生率较高,不同地区有所差距,应加强学生及家长眼保健意识和屈光异常儿童的个案管理,小学生进行屈光筛查对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及非金属MRI专用眼镜,分析探索屈光不正对儿童大脑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屈光不正眼儿童屈光矫正前后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及8例正常眼凸透镜离焦前后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屈光不正眼及其矫正后、正常眼及其离焦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的不同,分析其改变特点及原因。结果:屈光不正眼儿童矫正屈光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正常眼离焦后皮层视觉功能区神经元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结论:屈光不正会明显降低儿童皮层视觉功能区的神经元活动。屈光不正患儿应尽早配镜矫正,以免影响视觉皮层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品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患者(患眼102只)为研究对象,按接受诊治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眼分别为52和50只。观察治疗前后所有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的视觉敏感度、图像诱发电位(P-VEP)、立体视功能的改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眼对比度、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眼的矫正幅度范围和矫正分开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近立体视锐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品联合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的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应用磁场治疗眼科病症的应用进展.具体介绍的应用磁场治疗的眼科病症有重睑手术后上睑水肿、前房出血、屈光不正、麦粒肿、眼睑下垂、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癔病性失明、甲亢眼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相似文献   

5.
张良花  吴晓华  余风翔 《蛇志》2009,21(3):238-23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安全性、准确性、稳定性以及疗效的预测性都较好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是目前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首选的屈光手术之一。其原理是用显微板层成形系统掀开一个角膜瓣.在瓣下角膜基质层上用准分子激光根据近视、远视和散光度数进行精确切削。我院于2008年2月从德国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第八代爱丽丝智能高速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自4月份开展该术以来。共有212例(408只眼)患者要求手术,通过术前资料评估及术前检查.筛查确定出198例进行LASIK术。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以及术后的详细指导及定期复查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青少年103例(18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90眼)和观察组51例(90眼)。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左旋多巴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觉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等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振幅出现明显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潜伏期发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100%、25%、10%及5%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矫正辐辏范围、矫正分开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近立体锐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屈光不正患儿的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明显提高视力水平及视觉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对在我中心接受LASIK手术69例123眼,在术前和术后一个月进行客观验光(NIDEKARK-700)和主观验光(RODENSTOCK综合验光头),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ASIK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值明显增加;术前近视度越高,术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别越大。在测量散光中,术后1月,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值明显增加,客观验光不能准确测量散光的量和轴向。结论LASIK术前用自动验光仪进行的客观验光可靠性较高,与主观验光法测量屈光不正的结果接近;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不能有效评判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量。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一种治疗眼球屈光不正的新技术,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发展了多种准分子激光屈光治疗机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及软件,我国从1993年引进第一台PRK机以来,已引进近百台机器,治疗屈光不正病例已超过十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问,对PRK、LASIK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对PRK  相似文献   

9.
摘要:角膜是重要的屈光间质,约占眼光学系统总屈光力的70%;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可表现出复杂的生物力学性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于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获得的生物力学参数也更加精确。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团队将对角膜生物力学的研究同临床相结合,发现当角膜形态发生变化时,其生物力学参数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的测量来判断病变的发展程度,也可以根据所测得的力学参数来进行手术设计,甚至可以初判患者的愈后情况。但在角膜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仍缺乏深度,对其与部分临床疾病的联系仍缺乏充分的认知,仍需探讨如何将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本文将对角膜生物力学的离体、活体测量方法及其目前在圆锥角膜、青光眼、翼状胬肉、屈光不正及屈光不正的矫正等临床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眼球角膜屈光不正和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的原理,分析了Lasik屈光手术中角膜消融精度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自己研制的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的特点,逐一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对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儿393例(671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299眼)、中度组(293眼)和重度组(79眼),3组患者均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仪器训练及压抑疗法进行治疗,均治疗6~12个月,比较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90.97%、72.35%和17.7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6.93%和84.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6~8岁和9~11岁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77.08%、74.72%和71.03%,总有效率分别为99.48%、97.36%和93.93%,3~5岁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9~11岁患儿(P0.05),但三个年龄段患儿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85.65%、45.75%和61.54%,总有效率分别为99.34%、90.20%和95.3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结论:综合治疗法对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和年龄密切相关,结合儿童弱视类型提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的RE-Net网络结构以使卷积神经网络(CNN)更适用于眼底相的屈光不正的智能诊断评估。方法:RE-Net由Res Net34作为骨干网络,进一步使用了上下文注意力模块,包括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使其相应的通道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响应区域的权重。结果:使用了4358张眼底图像作为RE-Net的训练集。在包含485张眼底图像的测试集上,分类准确率分别为,高度近视93.3%,中度近视89.7%,轻度近视83.2%,轻度远视82.5%,中度远视79.5%,重度远视84.6%,平均分类准确率达85.5%,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灵敏度为0.93,特异性为0.89, Kappa值为0.79 (x~2=23.21,P0.0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RE-NET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能较好进行屈光不正的诊断评估,有望为屈光不正提供一种新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3.
小鼠因易于进行遗传学操作,成为近视机制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哺乳类模式动物之一。然而,绝大多数品系的实验用小鼠不具备褪黑素合成能力,而这一神经激素在人类近视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本工作研究了一种体内能合成褪黑素的小鼠品系——CBA/Ca J品系的屈光发育特征,并阐明了形觉剥夺是否影响屈光发育及其机制。使用红外偏心验光仪的连续观察显示,CBA/Ca J小鼠眼球屈光力可被稳定测量,且呈现明显的发育学变化:屈光力数值随日龄逐渐增大,直至出生后9周左右才渐趋稳定。其屈光力绝对值高于目前常用的C57BL/6小鼠同龄时的数值,但屈光力开始稳定的时间点则较为接近。给3周龄CBA/Ca J小鼠佩戴半透明眼罩,施加形觉剥夺5周后,剥夺眼屈光力相对对侧眼出现显著的近视性偏移,表明该品系小鼠可用于形觉剥夺性近视建模。  相似文献   

14.
梁燕 《生物学通报》1997,32(3):17-17
1近视和远视近视是指眼球中晶状体屈光不正,使被视物的图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面看不清楚被视物的眼疾,一般可分为单纯近视和高度近视。单纯近视是指眼底正常,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近视(有时可伴有散光)。它是一类多基因遗传病,由许多效应小的致病基因和一定的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且遗传和环境对该病的相对影响分别为60%和40%。因此,对于有单纯近视家族史的人,可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如注意用眼卫生、提高灯光照明等减少该病的发生。已患该病的人,可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视力。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在600度以上,且常伴有眼底眼球病…  相似文献   

15.
答:老花眼和远视眼都可用适度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容易被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在发生年龄和原因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从发生年龄来看,远视眼一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生,而老花眼一般发生于40~50岁以后。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力相对过弱,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未能聚焦而其虚拟的延长线聚焦于视网膜后,称为远视。远视属于屈光不正,是一种病态。正视眼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力,而远视眼看远物时也需要调节力才能使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在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很快达到最大限度,这就造成近点远移,视近物不清。远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 探讨此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近视眼患者24例(48眼)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每天9次0.1 %氟美童滴眼液点眼, 3周后改为每天4次逐周递减再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 评价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改变.结果: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病例经激素治疗后视力得到改善, 屈光状态得到改变, 治疗后3周与7周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治疗中有激素性高眼压和其他激素副作用产生, 经降眼压治疗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并发症安全有效, 是再次LASIK手术治疗屈光回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害虫的常见类群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栽培发展很快,病虫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但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所以必须加强宣传,应认识到食用菌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扼要介绍几类常见的食用菌的害虫情况及综合防治。1食用菌常见害虫1.1眼蕈...  相似文献   

18.
屈光回退是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应根据初次手术方式、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回退度数,在充分评价角膜情况后合理选择增效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就两者术后屈光回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不同增效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性医学问题,近视眼的治疗也成为研究重点。药物研究和手术治疗是近视的治疗目前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取得一定得成果。药物方面,阿托品,托品酰胺,哌仑西平,消旋山莨菪碱对近视的控制作用都有被证实,但由于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副作用,远期效果也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手术方面,近视眼手术主要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LASIK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方法,SBK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技术也日趋成熟。但是,角膜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用范围也较为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眼内屈光手术主要为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PIOL)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矫正的范围更加大,但是眼内手术并发症较多,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近视与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蕾鸣  王昕  王沥  金锋 《遗传》2006,28(4):486-492
近视在生理上表现为屈光不正。亚洲人群的近视发生率与几十年前相比迅速增加,而我国较发达的城市中多数人口已经或正在成为近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报道了6种近视相关基因。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近视人口的迅速增长角度看,这种远远打破遗传平衡的变化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基因突变或者孟德尔遗传来解释。城乡差别和受教育程度的比较可见,近视的成因受环境和基因两个方面的影响。近视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健康,应当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