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沙冬青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沙冬青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Cheng f.染色体基数目为x=9,其核型公式为 2n=18=4m十14sm(2SAT)。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涂片法和酶解法,观察了濒危植物矮沙冬青的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双线期末或终变期初,可以观察到9个二价体,在中期Ⅰ末至后期Ⅰ初,同源染色体基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每一极有9条染色体,从而确认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9。在矮沙冬青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染色体有异常行为,认为其小孢子形成过程正常。因此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是染色体行为异常和小孢子发育不正常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义忠  张凯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8):1323-1332
该研究以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1)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为153 935 bp和154 140 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分别为83 891 bp和84 126 bp,小单拷贝区(SSC)分别为18 022 bp和18 014 bp,以及长度各自为26 011 bp和26 000 bp的成对反向重复区(IRs);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均注释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7个转运RNA(tRNA)以及8个核糖体RNA(rRNA)。(2)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26和15个回文重复序列,39和50个串联重复序列,23和34个散在重复序列。同时都鉴定出96个SSRs位点,包括74和73个单核苷酸重复,5和6个二核苷酸重复,以及各有17个复合SSR位点;边界分析显示两者IR区相似,但仍有一定差异。(3)通过近邻结合法(NJ)对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在内的17种蝶形花亚科以及2种云实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沙冬青和矮沙冬青以较高的支持率聚为一个独立分枝。该研究结果为沙冬青属的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保育工作、种群动态以及进一步研究坡塔里族的演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报道生于豆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上的链格孢属真菌一新种,沙冬青链格孢Alternaria ammopiptanthi。此种不同于已从豆科植物上报道的5个长喙链格孢种(复喙链格孢A.multirostrata、决明链格孢A.cassiae、猪屎豆生链格孢A.crotalariicola、瓜尔豆链格孢A.cyamopsidis和长喙链格孢A.longirostrata),主要是其分生孢子的长喙不分枝和孢身细瘦。研究过的模式标本(PSNXAAFS267852)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报道生于豆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上的链格孢属真菌一新种,沙冬青链格孢Alternaria ammopiptanthi。此种不同于已从豆科植物上报道的5个长喙链格孢种(复喙链格孢A.multirostrata、决明链格孢A.cassiae、猪屎豆生链格孢A.crotalariicola、瓜尔豆链格孢A.cyamopsidis和长喙链格孢A.longirostrata),主要是其分生孢子的长喙不分枝和孢身细瘦。研究过的模式标本(PSNXAAFS267852)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CBF/DREB1(C-repeat binding factor/dehydration resistanc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是一类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它们的表达可以激活下游一系列抗逆应答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沙冬青(A 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是典型的旱生资源植物,具有突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特性.本文以沙冬青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沙冬青CBF/DREB1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沙冬青CBF/DREB1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全长为991 bp,包括62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起始密码子ATG,终止密码子TAA,114 bp的5UTR和253 bp的3UTR,以及加尾信号AATAAA及poly(A)_(11).生物信息学预测其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P2结构域,且AP2结构域的两端拥有CBF家族特有的PKK/PPAGRxKFxETRHP和DSAWR两段短多肽序列,属于CBF家族.沙冬青CBF/DREB1转录因子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抗逆和获得抗性基因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也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验证其功能,深入理解植物适应干旱、低温和高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特性,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和筛选天然抗逆基因库的理想材料。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为发掘其相关抗逆蛋白质及探索抗逆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沙冬青属植物对低温、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在非生物胁迫下沙冬青属植物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特定的蛋白质网络以及相关逆境应答机制,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沙冬青属植物抗逆分子机制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古地中海第三纪孑遗濒危物种,包括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golicus)和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沙冬青属植物天然分布面积骤缩,濒临灭绝。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Bioclim模型和Domain模型对沙冬青属植物在我国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glacial)、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当代和2050年(RCP4.5和RCP8.5)4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沙冬青属植物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所有模型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测试值)均高于0.80。当代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78%,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和甘肃北部等地;未来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在现有分布范围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鄂尔多斯、阿拉善左旗、宁夏吴忠和甘肃民勒县等地。当代矮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23%,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未来矮沙冬青最佳及高适生区向新疆乌恰县南部、乌鲁木齐北部移动和扩大,主要分布在新疆乌恰县、乌苏市、吐鲁番市和乌鲁木齐市。未来2050年(RCP4.5和RCP8.5)两种气候情景下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潜在分布总面积均有所增加,与当代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不同适生等级的潜在分布面积变化较大,在更高的CO2排放量(RCP8.5)情景下沙冬青和矮冬青的最佳及高适生区范围的预测结果都将减少。从气候因素角度考虑,研究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沙冬青属植物的适生区变化过程中,年均温(Bio1)、最湿月降水量(Bio13)和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是影响沙冬青属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并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将持续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报道生于豆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上的链格孢属真菌一新种,沙冬青链格孢Alternaria ammopiptanthi。此种不同于已从豆科植物上报道的5个长喙链格孢种(复喙链格孢A. multirostrata、决明链格孢A. cassiae、猪屎豆生链格孢A. crotalariicola、瓜尔豆链格孢A. cyamopsidis和长喙链格孢A. longirostrata),主要是其分生孢子的长喙不分枝和孢身细瘦。研究过的模式标本(PSNXAAFS 267852)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从蒙古沙冬青分离得到了7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白藜芦醇(2)、染料木素(3)、芒柄花素(4)、毛异黄酮(5)、maackiain(6)和trifolirhizin(7).其中化合物2、6和7为首次从蒙古沙冬青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romosome number and karyotype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whose karyotype formula is 2n = 18 = 4m+14sm(2SAT), and the basic number of the genus is x = 9.  相似文献   

12.
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长毛红山茶(Camelliav uillosa Chang et S.Y.Liang)和长尾红山茶(C.longicaudata Chang et S.Y.Liang)均为张宏达教授定的新种,分别隶属于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Reficulala)和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前者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广西和贵州,后者分布在广东和广西。 红山茶组共有33个种、1个亚种,7个变种。根据文献资料统计,该组作过染色体计数的有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作过核型分析的有4个种、1个亚种和2个变种。本文对该组的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作首次报道,并与该组的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或核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三裂叶豚草和普通豚草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元刚  沙伟 《植物研究》1999,19(1):48-52
本文对产自中国东北地区和南昌市的三裂叶豚草和普通豚草进行了染色体观察与核型分析,两种豚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24和2n=36,与前人的报导一致,染色体核型未见到报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茶属4种2变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光涛  梁涛   《广西植物》1990,10(3):189-197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我国山茶属植物4种2变种的核型。根据Levan等的命名系统,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大理茶2n=20m+2m(SAT)+8sm;勐腊茶2n=20m+2m(SAT)+6sm+2sm(SAT);德宏茶2n=20m+8sm+2sm(SAT);苦茶2n=20m+9sm+1sm(SAT);茶2n=18m+2m(SAT)+12sm;白毛茶2n=18m十2m(SAT)+9sm+1sm(SAT)。这些种都是二倍体种(2n=2x=30),未发现多倍体。在勐腊茶核型中发现2个超数染色体(B-chromosome)。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这些种均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这些种在“随体数目和位置,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着丝点端化值,染色体绝对长度”方面的变异是清楚易见的。核型的变异表明,这些种的染色体进化顺序为大理茶—→勐腊茶—→德宏茶—→普洱茶—→白毛茶—→苦茶—→茶。这一结果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木吻合。本文还讨论了山茶属植物核型的杂合性和多态性。本文中勐腊茶、德宏茶、苦茶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及大理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金伟  陈辰  王恩波 《植物研究》1998,18(2):163-172
对我国辽宁地区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6个种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基数为X=8,核型公式为:两色乌头:2n=2x=2m+10sm+4st;蛇岛乌头为:2n=4x=10m+20sm(SAT)+2st+2B;黄花乌头为:2n=4x=4m+12sm(SAT)+8st+1B;北乌头三倍体为:2n=3x=2M+4m+18sm;北乌头4倍体为2n=4x=4m+28sm。同时,对乌头属下某些种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种毛茛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种(含1变种)毛莨属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三叶毛莨(RanunculusjaponicusThunb.var.ternatifoliusL.Liao.)有两种核型。即基本型2n=2x=14=6m+4sm+4st(2SAT)和杂合型2n=2x=14=6m+4sm+4st(1SAT),前者核型的特征是其随体较大,而后者核型变异发生在第2对和第3对同源染色体异形上,并  相似文献   

17.
少花龙葵与黄果龙葵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API显带技术对少花龙葵和黄果龙葵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少花龙葵染色体数目为24,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K(2n)=24=6sm+18m;黄果龙葵染色体数目为48,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K(4n)=48=48m,并进一步构建了这两个种的核型模式图。此外,还初步探讨了染色体的DAPI带型及其异染色质的分布。为中国龙葵的系统分类和进化趋向研究,以及育种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臣  路芳  关旸  张贵一 《植物研究》2001,21(2):215-221,T001,T002,T003
报道东北蒿属艾组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及核型资料,结果如下: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 (Maixm.)Komar.)2n=4x=36=28m 4sm(4SAT) 4st(4SAT);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 DC)2n=2x=50=40m 4sm 6st(6SAT); 矮蒿(A.lancea Van.)2n=2x=16=10m 4sm 2st;蒙古蒿(A.mongolica (fisch.ex Bess.)Nakai]2n=2x=16=14m 2st;红足蒿(A.rubripes Nakai)2n=2x=16=14m 2st;歧茎蒿(A.igniaria Maixm.)2n=2x=34=28m 2sm 4st(4SAT);柳叶蒿(A.integrifolia Linn.)2n=4x=36=20m 12sm 4st;线叶蒿(A.subula 4st(4SAT);柳叶蒿(A.integrifolia Linn.)2n=4x=36=20m 12sm 4st;线叶蒿(A.subulata Nakai)2n=2x=16=14m 2st;高岭蒿(A.brachyphylla Kitam.)2n=2x=18=14m 2sm 2st;林文稿[A.uiridissima(Komar.)Pamp.]2n=2x=18=14m 4sm;奄癌(A.keiskeana Miq.)2n=2x=18=16m 2sm;阴地蒿(A.sylvatica Maxim.)2n=2x=16=14m 2sm,核型对称性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为2B型,其余均为2A型,依据核型资料对个别种的演化 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东亚冷杉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Orrvar.smithii(ViguieetGaussen)Chenget.L.K.Fu,臭冷杉A.nephrolepis(Traurv.)Maxim和杉松,A.holophyllamaxim等3种东亚冷杉植物的核型,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是K(2n)=24=18m(2SC)+6sm,18m(6SC)+6sm和14m(6SC)+10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  相似文献   

20.
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报道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5种为首次报道,对其中的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大籽蒿2n=2x=18=14m+2sm(2SAT)+2st(SAT);矮滨蒿(A.nakai Pamp)2n=2x=16=12m+4sm;碱蒿(A.anethifolia Web.ex Stechm.)2n=2x=16=12m+2sm+2st;莳萝蒿(A.anethoides Mattf)2n=2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