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分析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STOKSTAD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叶酸,并阐明了叶酸的化学结构。半个世纪过去了,叶酸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叶酸的化学名称为蝶酰谷氨酸,又叫维生素B11,通常意义上,叶酸指的是一组具有蝶酰谷氨的结构和相关生物活性的同效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其英文名称包括folic ac id,folate,folates,folac in,一般可以互用,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叶酸参与体内高半胱氨酸的转化,因而其对防止血管硬化和阻塞有益;另外还发现叶酸可大量提供游离碳原子,是制造神经末梢和构成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化学物质的原料。2000年F…  相似文献   

2.
在防止硫硫鍵交換的条件下,用亚硫酸鈉作用于胰蛋白酶的硫硫鍵,于测定硫硫鍵破坏数目的同时,以血紅蛋白、苯甲酰精氨酰胺,对甲苯磺酰精氨酰甲酯測定剩余酶活力的結果用前文提出的判断方法作图表明胰蛋白酶六个硫硫鍵中的三个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赖氨酰内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具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化生产。目前市场上的赖氨酰内肽酶大多是从天然微生物中提取获得,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运用,重组表达能够解决产量的难题。首次对赖氨酰内肽酶进行了综述,包括赖氨酰内肽酶的来源、结构、功能性质及其主要应用,并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的重组表达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folylpolyglutamate synthetase,FPGS)在细胞的不同位置负责将多个谷氨酸残基逐个加在单谷氨酸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THF)的γ-羧基上,从而形成有活性的多尾形式四氢叶酸。AtDFB是定位在质体中的FPGS,利用AtDFB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Atdfb-3,通过比较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以了解AtDF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AtDFB基因功能的缺失导致Atdfb-3突变体主根的急剧缩短,叶酸含量的明显下降;而在Atdfb-3突变体中过表达AtDFB基因后,在低氮条件下的表型恢复至野生型拟南芥水平,并且叶酸含量有所提高。综上所述,AtDFB基因在拟南芥叶酸合成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影响低氮环境下植物主根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用于诊断肿瘤的化学显影剂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就是和肿瘤有关的放射性化合物,如~(75)Se-甲硫氨酸、~(13)N-谷氨酸、~(99m)Tc-谷氨酸等。我们合成了能与~(99m)Tc螯合的配位体——单氨三乙酰L 甲硫氨酸。肿瘤组织一般有很高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活性,氨基酸作为代谢物的前体之一,对肿瘤具有亲合性。将L 甲硫氨酸进行酰化,目的是通过酰胺键连接上易与~(99m)Tc螯合的基团,致使此化合物既保持氨基酸的性质,又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检测野生型小鼠和基因突变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通过mzcloud法对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分析其相关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1)基于LC/MS法的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2)构建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从中发现18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后,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发生了变化,涉及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的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变化。  相似文献   

7.
木瓜蛋白酶于pH7在半胱氨酸存在下能催化白氨酰胺生成聚白氨酸,聚合物分子量約为1,200,过程中只有聚合作用并无白氨酰胺的水解。当反应系統中同时有苯丙氨酸甲酯存在时則生成白氨酸与苯丙氨酸之比为1∶1的,分子量約为1,400的共聚物。虽然从酶制剂的均一性,离子交換柱层析时活力的平行分布以及溴代乙酸的抑制看来,轉酰基反应和水解反应一样都是由木瓜蛋白酶所催化的,但根据白氨酰胺与苯甲酰精氨酰胺同时存在时的总反应速度为二者在相同条件下分別作用速度之和,催化白氨酰胺聚合的pK_b为5.3与苯甲酰精氨酰胺水解的pK_b值(3.3)显著不同,以及N-溴代琥珀酰亚胺对水解和聚合作用的影响也不相同等看来,木瓜蛋白酶催化水解与聚合作用的活性中心很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寡核苷酸碱基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基本上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如发夹、双链、三链、G 四聚体、假结等 ,可以作为分子的骨架。短肽上可有氨基、羧基、咪唑基、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现把酶活性中心常见的丝氨酰 组氨酸作成丝氨酰 组氨酰 甘氨酰苏氨醇 (Ser His Gly Tol)的亚膦酰胺单体 ,并参入到一条能形成三链的寡核苷酸中间 ,发现仍能高亲和力地形成三链 ,Kd 为 0 .5 μmol/L。  相似文献   

9.
李传隆 《昆虫学报》1975,(1):105-110
一、前言 稻弄蝶属的种类是国内、外有名的稻作大害虫,笔者(1964)在《中国稻弄蝶属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第一部分:成虫)》一文中曾对稻弄蝶(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 Bre∈er et Grey)、曲纹稻弄蝶(P.ganga Evans)和么纹稻弄蝶东亚亚种(P.naso badaMoore)三个亲缘种的翅面斑纹的变异幅度与雌蝶的鉴别特征及其在我国境内的分布概况作了一些阐述。 关于稻弄蝶属种类的幼期(卵、幼虫、蛹)形态特征,除稻弄蝶一种曾有一些简略的记述外,尚未见有有系统的种间形态比较研究报道。但是害稻弄蝶幼期形态的识别,不仅对该属害虫的生物学研究以及探索该类昆虫的种群演化等方面都是需要首先探明的,尤其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更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在1963及1964两年曾至川、黔、湘、桂、粤、闽、浙、赣等省部分稻区,采集调查,饲养观察。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银中杨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银中杨Populus alba X P.berolinensis L.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水杨醇(3),东莨菪素(4),咖啡酸(5),水杨酸(6),2’-苯甲酰水杨苷(7),水杨苷(8),丁二酸(9),特里杨苷(10),3’-苯甲酰水杨苷(11)和6’-苯甲酰水杨苷(12),其中化合物3,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本实驗初步观察了大黃酸和大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氨氮的同化利用,氨基酸的氧化脫氨和轉氨作用的影响。(1)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葡萄糖-肉湯培养基中R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抑菌单位濃度的大黄酸(15微克/毫升),其抑制百分率分別为90、84和72;大黄素(10微克/毫升)分別为100、100和93。(2)叶酸对大黄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的合成有拮抗作用,大黃素在最低抑菌濃度(3.6×10~(-5)M),叶酸濃度为5.6×10~(-4)M时,可使RNA和DNA的合成分別恢复47&和40%。(3)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含葡萄糖和硫酸銨培养基中氨氮的同化也有抑制作用,在最低抑菌濃度抑制率为92%。(4)大黄素即使高至200微克/毫升的濃度,对金黃色葡萄球菌谷氨酸-丙氨酸轉氨作用的影响不明显。(5)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酸的氧化脫氨具有抑制作用,对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抑制最强,甘氨酸和丙氨酸次之,門冬氨酸和絲氨酸最弱。对耗氧和脫氨的抑制有平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胶原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胶原属于大分子化合物,需在体内代谢为小分子短肽而发挥作用,同时,人工提取的胶原含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增加了其应用的潜在风险。胶原三肽(collagen tripeptide,CTP)是胶原代谢产物中的最小分子肽,由3个氨基酸组成,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纯度高、无抗原性、低过敏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在应用领域有取代胶原的趋势。现综述了胶原三肽、甘氨酰-组氨酰-赖氨酸三肽(glycyl-L-histidyl-L-lysine,GHK)及GHK-Cu复合物的生物性能、应用及发展前景,为胶原类小分子肽在临床、美容和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比較家蚕(华九-云瀚)和野蚕(蓖麻蚕、柞蚕和樗蚕)各种氨基酸和α-酮戊二酸之轉氨作用;发現在家蚕和野蚕絲腺体后部及脂肪体中都存在有活力強的谷丙轉氨酶和谷天轉氨酶。(2)在野蚕(萞麻蚕、柞蚕和樗蚕)之絲腺体后部存在有支鏈氨基酸((?)白氨酸、白氨酸和缬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及丙酮酸之間的轉氨作用。闡明了絲腺体中丙氨酸生物合成之另一途径。(3)在家蚕及野蚕之体液中,和Koide之結果不同,存在有谷天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比較了五龄不同日期以上两酶和支链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活力之变化。(4)証明了支鏈氨基酸和α-酮戊二酸之間的轉氨作用是酶促的轉氨反应,而非由氨基酸供体之脫氨作用,继而和α-酮戊二酸之加氨作用而形成谷氨酸。(5)自萞麻蚕絲腺体提取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和原始之活力相比提高了比活39倍,回收率为81%。(6)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在α-酮戊二酸浓度較低时随浓度之增加而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反而下降。(?)白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間的轉氨作用,在1小时之內,谷氨酸之形成速度基本上呈直线关系。对热不稳定,在50℃时活力降低82%。(7)巯基抑制剂对支鏈氨基酸-谷氨酸轉氨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CMB(10~(-4)M)抑制該酶60%,溴化乙酰胺(10~(-4)M)为37%;DL-环絲氨酸对該轉氨酶之抑制作用指出,該酶是属于对环絲氨酸具有低度敏感性的轉氨酶类。  相似文献   

14.
<正> 1.绪言到现在为止,有关DL-胱氨酸合成方法的许多报导。一般是把天然的L-体用适当的方法外消旋化。我们是以DL-丝氨酸为原料,按式1所示的路线合成。从丝氨酸出发用N-苯甲酰及N-乙酰化合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其收率分别为35%和20%。S-乙酰、N-苯甲酰化合物[5a]是根据分析值及IR光谱(-S-COCH_3在1695cm~(-1)NHCOPh在1655cm~(-1))的结果鉴定的。另外,由于N,S-二乙酰化合物[5b]不能单独分离,系直接水解粗制的油  相似文献   

15.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芽管形成有刺激作用。其中 ,L 半胱氨酸、L 天冬酰氨、山俞酸 (C2 2 :0 )、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ZnSO4、FeSO4以及两种寄主粗提物对芽管形成刺激作用显著。而这些基质如L 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FeSO4、ZnSO4及豆蔻酸 (C1 4 :0 )、软脂酸 (C1 6 :0 )、硬脂酸 (C1 0 :0 )、花生酸 (C2 0 :0 )、山俞酸 (C2 2 :0 )、掬焦油酸 (C2 4 :0 )、核黄素、烟酸能显著抑制二级分生孢子的产生。相反对刺激芽管形成不明显的物质如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半胞糖、蔗糖、肌醇、糖原、维生素B6、NaCl和KCl等能显著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下刺激芽管形成 ,而在低浓度下能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 ,如L 天冬酰氨、海藻糖、…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代谢调控在大鳞副泥鳅应对氨暴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暴露于30 mmol/L NH4Cl溶液中以研究高浓度环境氨对其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氨暴露会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P0.05)。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血浆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氨暴露12h后,其肝脏组织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在暴露72h后迅速下降(P0.05)。而游离丙氨酸含量在氨暴露的前24h内基本保持恒定,随后开始显著上升(P0.05)并持续至72h。在氨暴露大鳞副泥鳅12h后,肌肉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随后快速下降至初始水平并持续到实验结束(P0.05),且在暴露72h和96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游离丙氨酸含量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暴露12h和48h时出现2个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氨暴露下,其血浆、肝脏及肌肉中游离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且谷氨酰胺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提高,说明在高环境氨条件下,大鳞副泥鳅会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将谷氨酸和NH_4~+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降低氨毒性。随着氨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血浆和组织有明显的丙氨酸累积且游离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其可通过代谢这些特定氨基酸生成丙氨酸以降低体内氨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正> 1.绪言到现在为止,有关DL-胱氨酸合成方法的许多报导。一般是把天然的L-体用适当的方法外消旋化。我们是以DL-丝氨酸为原料,按式1所示的路线合成。从丝氨酸出发用N-苯甲酰及N-乙酰化合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其收率分别为35%和20%。S-乙酰、N-苯甲酰化合物[5a]是根据分析值及IR光谱(-S-COCH_3在1695cm~(-1)NHCOPh在1655cm~(-1))的结果鉴定的。另外,由于N,S-二乙酰化合物[5b]不能单独分离,系直接水解粗制的油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合酶活力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4年依赖铁氧还蛋白的谷氨酸合酶(Gluta-mate Synthase,EC 1.4.7.1.)的发现证明植物主要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途径进行氨的同化。在这个氨同化途径中,谷氨酸合酶是限速酶,它催化一分子谷氨酰胺和一分子α-酮戊二酸形成两分子的谷氨酸。谷氨酸合酶活力测定的关键是如何把产物谷氨酸与反应液中的其它组分,尤其是底物(谷氨酰胺)分开。纸层析、纸电泳、同位素、氨基酸自动分析和高压液相层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表达大肠杆菌tRNALeu菌株提取、纯化了亮氨酸等受体转移核糖核酸tRNALeu1和tRNALeu2.利用稳态动力学手段研究了tRNALeu1及脱镁tRNALeu1在不同稀土离子作用下与纯化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氨酰化作用.tRNALeu1与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及催化效率均受参与稀土离子的影响,表观Km值有较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亮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的tRNALeu1氨酰化反应所需Mg2+能够被稀土离子取代,但亲合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tRNA的氨基酰化反应为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这类古老且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在高等生物复杂的细胞分子网络中分化出的新功能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期在对一些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人和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位于酪氨酰-tRNA合成酶、甘氨酰-tRNA合成酶和丙氨酰-tRNA合成酶上的突变,可分别导致DI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C型,腓骨肌萎缩症2D型及小脑浦肯雅(Purkinje)细胞丢失.初步的致病机理研究表明,致病突变对这3种酶的影响各不相同: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氨基酰化催化能力受到影响,甘氨酰-tRNA合成酶受影响的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新功能,而丙氨酰-tRNA合成酶受影响的则是它的编校功能.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氨基酰-tRNA合成酶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广泛性和其机制的复杂性,并将促进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一类常见疾病的病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