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水蒸气蒸馏提取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地上部分精油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匹配度74以上的活性组分有柠檬烯、α-佛手柑油烯、顺式-β-麝子油烯等萜类化合物,反式-对-薄荷-2,8-二烯醇、顺式-对-薄荷-2,8-二烯-1-醇、香芹醇、反式香芹醇等醇类化合物,s-香芹酮等酮类化合物。通过纸上种子发芽的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小蓬草地上部分精油对受体植物油菜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50%抑制作用的丙酮溶液的适宜浓度IC50为0.6 mg/mL。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离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叶精油主要成分26个,鉴定了1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α-龙脑烯醛、反式-松香芹醇、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和石竹烯氧化物等。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和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针叶精油化学组成成分,该文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采用GC-MS分析确定其精油化学物质成分,并基于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分别从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鉴定出化学物质21种和22种,其中15种为两种冷杉共有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比分别为95.94%和95.02%。两种冷杉共有成分中β-蒎烯、1-石竹烯、莰烯、α-石竹烯和异松油烯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非共有成分方面,资源冷杉中α-松油醇和α-蒎烯以及元宝山冷杉中α-依兰油烯和叶醇均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以上结果为开发利用两种冷杉针叶精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次采用顶空单滴液相微萃取(HS-SD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法,对比分析对荔枝蒂蛀虫具有不同引诱力的4个品种荔枝(妃子笑>黑叶>糯米糍>桂味)成熟果实的果皮、幼果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挥发物组成和含量在不同荔枝品种间、同一品种荔枝不同组织间差异显著.2-乙基-1-己醇、α-姜黄烯、姜烯、β-甜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及β-杜松烯等6个物质主要存在于易感虫荔枝品种中,(E)-β-金合欢烯与(Z)-β-金合欢烯只存在于妃子笑成熟果实的果皮中,故初步推测这8个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复配组合后的混合物,可能是荔枝吸引荔枝蒂蛀虫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色谱法,从三花枪刀药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6-羟基-9,13环大柱烷-4,9(13)-二烯-3-酮(1)、3β-羟基-β-紫罗酮(2)、3α-羟基-大柱烷-4,7E二烯-9-酮(3)、3α-羟基-5α,6α-环氧-7E-大柱烷-7-烯-9-酮(4)、黑麦草内酯(5)、pisiferadinol(6)、24-methylenecycloartanol(7)、α-香树脂醇(8)、3β-羟基-乌苏烷-11-烯-28,13β-内酯(9)、羽扇豆醇(10)、achilleol A(11)、6β-甲氧基麦角甾烷-7,22E-二烯-3β,5α-二醇(12)、6β-乙氧基麦角甾烷-7,22E-二烯-3β,5α-二醇(13)、豆甾烷-4-烯-3,6-二酮(14)、豆甾烷-4,22E-二烯-3,6-二酮(15)。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2、15对人乳腺癌MDA-MB-468、人胃癌AGS、人结肠癌HCT116、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DA-MB-231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间(5、6、7、8和9月)栽培宽叶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测定其含量;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以8月份采收的药材挥发油含量最高;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有31种共有成分;对共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香桧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γ-萜品烯、乙酸龙脑酯、α-红没药醇等15种成分可作为挥发油季节变化的特征组分。不同季节采集的羌活生药材,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药用价值的微妙差异,可为羌活药材药理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中药构棘(穿破石)木心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从中药材构棘木心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甲基)苯酚(1)、(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乙酰酯羊毛甾烷(2)、(13α,14β,17α,20R)-7,24-二烯-3-羟基羊毛甾烷(3)、谷甾醇(4)、山萘酚(5)、香橙素(6)、桑色素(7)、槲皮素(8)、山萘酚-7-O-葡萄糖苷(9),槲皮素-7-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桑科发现,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细毛樟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细毛樟叶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1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94%。它们是:3-已烯醇-1,罗勒烯,L-芳樟醇,香叶醇,α-胡椒烯,β-丁香烯,t-β-金合欢烯,α-葎草烯,δ-杜松烯,(Z)-α-金合欢烯,二苯胺,金合欢醇。其中芳樟醇的含量高达97.51%。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结合系统分离对国产漳州树兰花精油、福州树兰花精油和重庆树兰花精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正十一烷、芳樟醇、癸醛、胡椒烯、β-丁香烯、α-蛇麻烯、β-榄香烯、β-芹子烯、蛇麻二烯酮、蛇麻烯环氧物 I.十三酸甲酯、β-蛇麻烯-7-醇、蛇麻醇乙酸酯、杜松脑、正十七烷、深谷醇乙酸酯、正十八烷、正十九烷、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二烷等21种成分,其中β-蛇麻烯-7-醇代表优美树兰花香。另外,还测定了漳州、福州和重庆等不同地区树兰花精油各化学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白兰花经水汽蒸馏得一淡黄色油状液体(出油率为0.24%)。我们应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分析方法,共鉴定出白兰花精油的24个化学成分,即2—甲基丁酸甲酯(methyl 2-methyl-butyrate),樟脑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香叶烯(β-myrc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油素(1,8-cineole),罗勒烯(ocimene),蒈烯-3(△~3-carene),邻—聚伞花素(o-cymene),α-毕拔烯(α-cubebene),顺式—氧化芳樟醇(cis-linalool oxide),α-依兰烯(α-ylangene),反式—氧化芳樟醇(trans-linalool oxide),β-毕拔烯(β-cubebene),芳樟醇(linalo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δ-杜松烯(δ-cadinene),反式—葛缕醇(trans-carveol),丁香酚甲醚(methyl eagenol),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丁香酚甲醚(methyl isoeugenol),异土清木香烯(isoaristolene)。  相似文献   

11.
杜松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少贞  朱格麟 《植物研究》1996,16(3):363-367
杜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所相色谱曲法,分离出48个组分,鉴定了19个化合物。它们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棕檬烯+β-水芹烯、异松油烯、龙脑、4-松油醇、α-蛇麻烯、倍半萜烯、大牛儿烯-D、丁香香叶酯、表-2-甜没药醇、反,反-金合欢醇、反-顺-金合欢醇。为杜松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采自甘肃漳县的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1H NM R、13C NM 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分别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3-醇(1),羽扇豆烷-20(29)-烯-3,28-二醇(2),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3),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醇(4),乌苏烷-12-烯-28-酸-3,β24醇(5),豆甾-3-酮(6),β-谷甾醇-3-O-葡萄糖基(6→1)-十六烷酸苷(7),β-谷甾醇(8),齐墩果酸(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柏叶精油,通过GC和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从侧柏叶精油中鉴定出29种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8-丙氧基-柏木烷(15.41%)、松油烯-4-醇(12.98%)、α-蒎烯(9.85%)、桧烯(9.92%)和3-蒈烯(6.77%)。侧柏叶精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活性,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在0.1 mg/mL和1.0 mg/mL之间,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063 mg/mL和0.90 mg/mL之间,半抑制浓度(IC50)在0.044 mg/mL和0.763 mg/mL之间。侧柏叶精油能有效抑制菲啰嗪与Fe2+的螯合(IC50值为0.409mg/mL)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的氧化(IC50值为0.526 mg/mL)。  相似文献   

15.
水蒸馏和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鲜小蓬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水蒸馏提取的鲜小蓬草精油挥发性组分较多且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15.36%),香芹酮(10.15%)次之.而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鲜和干小蓬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干小蓬草有利于提取更多精油香料成分,且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57.68%),反式-α-佛手...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牛尾蒿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 Mattf·)精油的化学组成,用保留时间、标准样加入法初步鉴定,然后用 GC-MS 联用进行确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组分,即α-侧柏烯、α-蒎烯、莰烯、香桧烯、β-蒎烯、香叶烯、对-异丙基苯酚、δ-3-蒈烯、柠檬烯、β-罗勒烯-x、γ-松油烯、萜烯醇-4、爱草酚、香叶醇、甲基丁香酚。并对各组分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西双版纳产依兰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分离检出了5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2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5.27%。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3.00%),γ-穆罗烯(19.82%)。α-(艹律)草烯(7.69%),乙酸香叶酯(6.21%),香柠檬烯(5.40%),苯甲酸苄酯(5.33%),金合欢醇(4.75%),金合欢烯(3.29%),香叶醇(2.48%),对甲酚甲醚(2.41%)。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国产依兰油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标准样品叠加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 )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从气相色谱分离出的225个色谱峰中,初步鉴定出43个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4.15%,主要成分为α-蒎烯(13.25%)、柠檬烯(10.82%)、石竹烯(10.75%)、莰烯(10.40%)、乙酸龙脑酯(6.9%)、γ-杜松烯(6.28%)、α-蛇麻烯(3.97%)、檀烯(3.52%)、芳萜醇(3.02%)、α-依兰油烯(2.76%)、β-甜没药醇(2.56%)及α-橙花叔醇(2.54%)等。  相似文献   

19.
中药郁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药郁金的块根中分离出了挥发油和另外两种结晶性化合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了挥发油中13种成分:乙酸龙脑酯、d—榄香烯、α—雪松烯、金合欢醇、γ—榄香烯、β—没药烯、β—芹子烯、β—花柏烯、桧柏烯、吉马酮、二甲基—2—丙烯基八氢萘醇—1、正十七烷和姜黄环氧奥烯醇等。通过化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证明两种结晶化合物为姜黄环氧奥烯醇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20.
黄瓜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丽江产黄瓜藤甲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α-菠甾醇(1)、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豆甾-7-烯-3-O-β-D-葡萄糖苷(4)、22-亚甲基-9,19-环羊毛甾烷-3β-醇(5)、(2S,3S,4R,10E)-2-(2′,3′-二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6)、(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7)、(2S,3S,4R,10E)-1-(β-D-葡萄糖苷)-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8)、大豆脑苷(9),除化合物3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