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剧毒的生物碱类天然神经毒素,具有选择性阻断钠离子通道作用。人体摄入TTX后会产生致命影响,对人类的致死剂量范围1.5~2.0 mg (血药浓度9μg/L)。但以远低于其半数致死量(LD50)给患者施用TTX时,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海洛因和可卡因戒断症状、脊髓损伤、脑外伤、肿瘤、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疼痛等。研究人员经过几十年不懈地探索,在TTX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治疗癌症相关疼痛方面取得可喜进展,本文着重介绍TTX作为缓解癌性疼痛药物的临床开发、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最新结果,展示TTX缓解癌性疼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河豚毒素的起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1985年有人提出了河豚鱼TTX的体外起源因素,认为所有能产生TTX的生物都与其体内能分泌TTX的微生物有着密切联系,但有部分研究人员证实东方在孵化期间能自行产生TTX。TTX为典型的Na 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TTX的起源、毒性作用机制、毒性控制、临床及药理学上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南捕鸟蛛毒素 IV(HNTX IV)是从中国捕鸟蛛Seleconosmiahainana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肽类神经毒素 ,在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细胞上观察了该毒素对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在全细胞膜片钳条件下 ,HNTX IV能明显抑制哺乳动物神经性河豚毒敏感型 (TTX S)钠电流 ,但不影响河豚毒不敏感型 (TTX R)钠电流。HNTX IV对DRG细胞TTX 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从性 ,其有效半抑制浓度 (IC50 )为 44 .6nmol/L。该毒素不影响DRG钠电流的激活与失活时间特征 ,但能导致钠通道的半数稳态失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漂移约 10 .1mV。结果表明HNTX IV是一种新型的蜘蛛毒素 ,其影响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机制可能有别于那些结合于通道位点 3来延缓钠电流失活时间特征的蜘蛛毒素如δ 澳洲漏斗网蛛毒素、μ 美洲漏斗网蛛毒素I VI等。  相似文献   

4.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毒性极强的小分子生物碱类毒素,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沿海国家因误食TTX污染食品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发病迅速且无特效解毒剂,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与社会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通过检测食品与环境中的TTX含量可以实现TTX的风险预警,可有效防范TTX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梳理了4类TTX的检测技术,分析比较了传统的生物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免疫检测法之间的优势、不足与实际应用进展,介绍了基于适配体技术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兴起、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生物安全领域中TTX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追求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也重视医疗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传统的静脉、吸入麻醉药物的给药方式没有反馈控制,麻醉医生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状态等监测指标来进行药物调整。由于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是临床技能高和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难免发生给药过多而导致心血管或神经损伤等事件,或是药物不足而发生术中知晓。因此研究人员把临床麻醉和自动控制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6.
腓肠肌内注射HRP后,用生物化学法测定坐骨神经、L_(4-6)节段背根和腹根神经的HRP含量。在戊巴比妥连续全身麻醉大鼠的HRP含量明显低于不麻醉的大鼠,而肌肉不活动(TTX中毒和切腱)大鼠神经组织中的HRP含量无甚变化。刺激神经不能改变麻醉大鼠的HRP含量。上述结果提示:除麻醉剂造成的肌肉不活动因素外,戊巴比妥对大鼠骨胳肌HRP的轴突摄取和逆行传送具有另外的抑制作用。已有研究报道:破伤风和单纯性疱疹病毒脑炎都是由于它们的毒素或病毒,通过外周神经摄取然后逆行传送到各级中枢而致病的。  相似文献   

7.
河豚毒素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杰  于仁成  周名江 《生态学报》2009,29(9):5007-5014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取名于河豚鱼,最早从河豚鱼中分离纯化.自1964年河豚毒素化学结构被阐明以后,河豚毒素研究得到了生物学家、毒理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河豚毒素具有许多天然同系物.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一系列不同进化水平的海洋生物和少量的两栖动物体内.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可能具有防御、捕食及信息传递等生态作用,毒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其生态作用密切相关.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物对河豚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生物体内存在河豚毒素结合蛋白或生物自身具有独特的钠离子通道结构有关.重点针对河豚毒素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河豚毒素的耐受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河豚毒素生态学研究及河豚毒素中毒事件的防范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筛选得到的产河豚毒素(TTX)的梭形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s )N141菌株,在10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产TTX的试验.发酵产物经提取和精制后,用高效薄层色谱、小鼠生物试验,以及河豚毒素单抗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出发酵液中含有TTX.研究了菌体生长、pH、溶氧、以及产物TTX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TX是在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才产生的,说明TTX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10 L罐发酵产TTX的工艺技术,在500 L发酵罐进行了验证,重现性良好.这为微生物源河豚毒素的发酵中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阳离子交换和反相HPLC柱层析从海南捕鸟蛛(Seleconosmia hainana)粗毒中分离到1种新的神经毒素,命记为海南捕鸟蛛毒素-Ⅴ(Hainantoxin-Ⅴ,HNTX-Ⅴ),MALDI-TOF质谱鉴定分子量为3969.5Da。在全细胞记录膜片钳模式下,HNTX-Ⅴ对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河豚毒敏感型(TTX-S)钠电流有抑制作用,但对河豚鼠不敏感型(TTX-R)钠电流无明显影响。HNTX-Ⅴ对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从性,其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为46.8nmol/L。HNTX-Ⅴ不影响TTX-S钠电流的激活相和失活相,对钠通道的激活阈值和最大激活电压也无明显改变,表明HNTX-Ⅴ影响钠通道的作用机制明显有别于δ-ACTXs等蜘蛛毒素,推测HNTX-Ⅴ很可能类似于河豚毒、Saxitoxin和μ-conotoxins,同样作用于钠通道的位点S1。  相似文献   

10.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敏剂和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多用于皮肤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和病毒疣等的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由皮肤癣菌或念珠菌引起,使用标准抗真菌药物疗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周期长,费用高,易出现耐药性;目前急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了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内、体外条件下对皮肤真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生物碱类神经毒素,其中毒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但尚无特效解毒剂,因此TTX的检测对食品安全领域有重大意义。为了得到更高效的TTX识别元件,在分子模拟指导下对SELEX筛选所得的核酸适配体TTX-27进行了连续优化。首先,使用Mini-hairpin结构替换阻碍TTX结合的茎环结构,使TTX更易与截短型适配体结合,然后将T39、C40碱基突变为C39、T40碱基,并对C39进行了2'-OH修饰,以增强结合区域碱基与TTX的氢键作用和范德瓦耳斯相互作用。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实验证实,经截短、碱基突变和化学修饰的各适配体变体的亲和力均有提高,其中化学修饰变体TTX-D2-X-R结合TTX的解离平衡常数Kd为1.08 nmol/L,相较于TTX-27的亲和力提高了75.5倍。表明基于分子模拟的截短-突变-化学修饰是核酸适配体post-SELEX优化的有效途径,所得的适配体变体TTX-D2-X-R在TTX检测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A-超家族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芋螺毒素是生物毒素中迅速发展的新领域,是很有价值的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A-超家族芋螺毒素是研究最早、了解较为全面的芋螺毒素家族之一,由于其高丰度、化学多样性、强专一性作用等突出特点成为创新药物发展的宝库。A-超家族芋螺毒素因能选择性阻断nAChRs的某种亚型,使它们可作为鉴定nAChRs及其亚基的有效工具。此外,在药理学方面,A-超家族芋螺毒素除了作为镇痛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外,也有望开发成用于治疗焦虑症、帕金森氏病、肌肉紧张和高血压等病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 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 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基础麻醉、麻醉维持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天、一周存活状况等,并评价基础麻醉及全麻效果。结果 34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各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仅停跳组一例术后3天内死亡,存活率97.1%,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合理的麻醉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仔细的临床观察与正确而迅速的处理是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多糖-药物轭合物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糖类物质作为赋形剂在药物制剂中已被广泛使用,多糖结构中包含了多种活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安全性,使其在聚合物-药物轭合物的构建中成为理想的载体材料.目前天然的多糖大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以多糖为载体的聚合物-药物轭合物在定位或靶向给药、组织工程、生物黏附等领域也备受关注.本文以天然多糖-药物轭合物的研究现状为切入点,总结归纳了多糖-药物轭合物的设计与构建途径,介绍了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讨论并分析了多糖在轭合物体系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对以多糖为载体的聚合物-药物轭合物发展的方向予以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P-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糖蛋白是一类能量依赖性的转运蛋白,能将许多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逆向转运出细胞.P-糖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密切相关,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对MDR机制认识的深入,已针对P-糖蛋白的结构设计出多种形式的MDR逆转药物.近年研究发现,P-糖蛋白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参与药物和内、外源毒素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行使解毒和防御保护的功能.因此,通过转植P-糖蛋白基因可有效地降低经济鱼类、虾等水产品和经济作物中有毒污染物的积累,对保护人类健康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大量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海洋毒素。本文对目前分离得到的海洋毒素进行了总结,包括:河豚毒素、麻痹性贝毒素、腹泻性贝毒素、肝脏毒贝毒素、神经性贝毒素、记忆丧失性贝毒素、西加毒素和其它类型的海洋毒素。海洋毒素不仅可以作为寻找新型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还是研究生命科学有用的工具。本文列出了67个重要的海洋毒素的结构并提供70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建立基于河豚毒素单抗的河豚毒素检测方法。方法用TTX-KLH免疫Balb/c小鼠,用TTX-BSA间接ELISA筛选,建立杂交瘤细胞系,腹腔接种Balb/c小鼠诱生腹水,Protein A Sepharose CL4B亲和柱纯化,SDS-PAGE、间接ELISA鉴定;用常规法确定TTX对昆明小鼠的LD50;将单抗和TTX混合物注入小鼠腹腔,检测单抗对TTX的中和能力;建立检测TTX的竞争ELISA法。结果获得了2株TTX中和性单抗,腹水用Protein A Sepharose CL 4B纯化后抗体纯度大于95%;常规间接ELISA检测,显示单抗5E7的结合能力高于5E4。单抗对2 LD50 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μg/mL。结论获得了TTX中和性单抗,对致死剂量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μg/mL。  相似文献   

19.
将独自开发的经皮DDS(药物输送系统)技术用于已获得批准以及专利到期的医药品来开发经皮给药制剂的Transcutechnologis公司,于2006年11月在美国实施的经皮给药局部麻醉Ⅰ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喷膜剂是一种结合喷雾剂和膜剂优点的外用给药新剂型,可用于抗菌、镇痛、精神和激素类药物的局部给药,尤其适合创面防护类药物,具有定量输出、给药便捷、顺应性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实现靶向和缓控释给药的优点。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从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和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喷膜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优化药物的外用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