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rundinaria macclureana是在现代植物学中根据在西藏采集的标本描述的第一个竹子。其模式标本是1938年采集的,但只有花枝,没有地下茎、秆箨等重要特征。尽管如此,该种还成为了新属Borinda的模式种。在研究了其模式标本后,使本文第一作者联想起1991年在藏东南采集的西藏箭竹(Fargesia setosa)。西藏箭竹的模式标本采集于1977年,但只有营养体,没有花枝。在对比研究两个名称的模式后,确认二者实为同种。经与共同作者一起讨论,认为其正确学名为Fargesia macclureana,但该种所在的筱竹属群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Arundinaria macclureana 是在现代植物学中根据在西藏采集的标本描述的第一个竹子。其模式标本是
1938 年采集的, 但只有花枝, 没有地下茎、秆箨等重要特征。尽管如此, 该种还成为了新属Borinda 的模
式种。在研究了其模式标本后, 使本文第一作者联想起1991 年在藏东南采集的西藏箭竹( Fargesia setosa) 。
西藏箭竹的模式标本采集于1977 年, 但只有营养体, 没有花枝。在对比研究两个名称的模式后, 确认二
者实为同种。经与共同作者一起讨论, 认为其正确学名为Fargesia macclureana, 但该种所在的筱竹属群的
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我馆钩蛾科标本过程中,发现有二种为我国新纪录,报道如下: 1.褐色带钧蛾 Nordstroemia ochrozona(Bryk) 分布:西藏墨脱县,1(1979.X. 9,采集人金根桃、吴建毅。标本编号31200982)。国外缅甸(正模产地)。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竹节石标本产于西藏的两个地区。其一是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剖面和层位分别为聂拉木县亚来(原称亚里)西山的凉泉组中上部(79Na45,79Na46)、甲村东山坡的凉泉组顶部(79Na8,9,10)和定结县萨尔区普鲁村东山的凉泉组上部(79S-9),系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科学考察队陈挺恩所采集。另一地区是西藏北部申扎县达尔东剖面的日阿觉组(ADG73—ADG79),由我所与西藏地质局地质研究所共同组成藏北地层考察队在该地所采集。这些材  相似文献   

5.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83,(2):202-208
1979年7月至1980年8月,金根桃和吴建毅二同志在西藏墨脱地区进行了连续一年多的采集,采到大批昆虫标本,其中原尾虫也非常丰富。从已鉴定的部分标本中,檗蚖科的一新属、藏蚖属和马蚖属的两个新种,广泛地分布于西藏东南地区。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西藏真菌增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力古尔  李玉 《植物研究》2001,21(2):191-194
报道在西藏亚东、林芝等地区采集到的西藏新记录真菌34种。其中包括担子菌22种,子囊菌7种和粘菌5种。凭证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JAU).  相似文献   

7.
杨军  温晓敏  原洪 《四川动物》2005,24(3):254-263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藏北队从新疆经青海进西藏,后经青海、甘肃返回新疆,沿途采集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在西藏主要考察藏北地区。藏北队共计采集到10种标本,分隶4科6属。通过此次考察,发现一些物种的新的地理分布区,包括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koslonv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花脊游蛇Coluber ravergieri。  相似文献   

8.
张泽荣 《植物研究》1986,6(2):71-77
笔者在编写《西藏植物志》胡颓子科时,仅参考了1977年以前所采集的、并仅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植物分类室的腊叶标本,其他研究室或研究所的标本尚未见到,因此只记载了胡颓子属1个种、即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最近又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和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标本,以及易同培同志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9.
在2017年6-7月对藏东南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时,于墨脱县采集到了2枚芒蛱蝶Euripusnyctelius(鳞翅目:蛱蝶科)标本,经鉴定为西藏新纪种,同时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芒蛱蝶属;于察隅县采集到1枚黄缘蛱蝶Nymphalisantiopa(鳞翅目:蛱蝶科),兹此列举诸多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采集记录;并结合西藏处于古北区和东洋区生物交界带的地理位置,对在西藏发现两种蝴蝶的特殊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杨军  温晓敏  原洪 《四川动物》2005,24(3):254-259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藏北队从新疆经青海进西藏,后经青海、甘肃返回新疆,沿途采集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在西藏主要考察藏北地区.藏北队共计采集到10种标本,分隶4科6属.通过此次考察,发现一些物种的新的地理分布区,包括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koslowi、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花脊游蛇Coluber ravergieri.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本文所描述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是李璞教授等1952年在西藏采集的。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峯以北西藏曲背和尊布一带,其地质时代为晚二迭世(图1)。  相似文献   

12.
西藏北部新第三纪的鲤科鱼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标本是采自西藏班戈县仑坡拉盆地。1976年,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曾带回部分标本。1977年,西藏地质四大队也曾赠送一些标本。由于材料不完整,作者又于1978年重赴现场进行补充采集。本文描述主要依据1978年所采的标本。这批标本采于仑坡拉盆地的长山(又名爬爬,海拔4550米)和其哇孝低(又名阿里开  相似文献   

13.
从1961年至1976年,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综合科学考察队进藏考察,由黄宏金,曹文宣,陈嘉佑,陈宜瑜,何添福等先生采集了大量的藻类标本,本文仅报道在西藏发现的硅藻门、美壁藻属Caloneis中的1新变型及1变种的新变型及长蓖藻属Neidium中的4新种,及1变种的新变型。附图均按西藏标本绘制。  相似文献   

14.
1979年8月11日—8月30日,我所对西藏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采集了浮游生物标本,本文仅就这方面的调查所得结果报告如下。一、自然概况羊湖位于浪卡子县境,地处北纬28°18′—29°12′,东经90°12′—91°36′之间,海拔近4500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1974年的青藏考察中发现一种半野生小麦,采集了大量的种子和标本。随后对它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西藏半野生小麦是青稞和小麦田间的杂草,它在成熟时小穗自然脱落,天然播种。它在昌都专区察雅县吉塘区被首先发现,然后在山南专区加查县和贡(口戈)县采集到标本,有人在隆子县和仁布县采集过它。对于半野生小麦的  相似文献   

16.
蒋燮治 《动物学研究》1982,3(2):171-184
关于西藏高原鳃足类动物的组成与分布过去只有零星的种类记述。20世纪初叶,Daday(1908)根据Stewart在西藏南部的荡拉(Tang La)和江孜(Gyantze)之间采集的一些标本,写出了首篇报道。此后,Stewart(1911)Bond(1934)、Brehm(1936)以及Brehm和Woltereck(1939)等对“耶鲁北印度考察队”所采集的标本,多次作过报道。  相似文献   

17.
西藏蛇类两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10月,对西藏东南林芝、易贡、八宿、波密、察隅等地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快速评估.考察期间,采集到两种蛇类标本,经鉴定,分别为颈槽蛇和绣链腹链蛇,这是它们在西藏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中侏罗世海娥螺类系采自西藏北部双湖县达尔沃错、阿木岗日以及索县以南的雁石坪群,而晚侏罗世的海娥螺类则采自拉萨附近的多底沟群(插图1)。双湖地区的标本是西藏地质科学研究所板块专题组于1983年8月采集的,索县及拉萨附近的标本是夏金宝、毛力等于1982年9月和1983年8月两次采集的。上述地区的海娥螺动物群经研究,共9属11种,其中2个新种。这一研究成果增添了我国侏罗纪海娥螺动物群新资料,并且对藏北和  相似文献   

19.
1973年我们在西藏东南部进行鸟类调查时,于八宿县然鸟区采得一只棕草鹛,经与青海玉树、昂欠、杂多等县所采的标本对比,发现差别明显,当时基于标本数量太少,未作进一步研究。1977年,又在这一带进行补点采集中,犹幸在左贡县(汪达)得到四只标本,与然鸟标本一起,经研究鉴定,认为系一新亚种,命名为玉曲亚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61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西藏综合考察队在西藏南部(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地区进行了为时半年(5—10月)的野外综合考察。作者荣幸地参加了这项工作,采集了不少鱼类标本,于1962年在北京进行了室内资料整理。除鲤科的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裸鲤鱼属Gymnocypris及鳅科的条鳅鱼属Nemachilus已分别另有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