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藏鱼类的系统研究,迄今尚未看到;其南部地区的鱼类研究,过去亦不多见。1961年岳佐和、黄宏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主要在藏南地区进行了为时7个月的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采集调查。我们除在沿途的麻江(藏北)、昌都(藏东)等个别地点进行采集外,主要的考察地区是江孜、日喀则两个专区的部分水域。本文继“西藏南部的条鳅属鱼类”(1963)、“西藏南部的裸鲤属鱼类”(1964)等文之后,仅就裸裂尻鱼属鱼类共7种描记于下,其中:伍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wui,sp.nov.)为1新种:麻江凯氏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essleri makianensis,subsp.nov.)为1新亚种。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1961年5—10月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领导下,在西藏南部地区的江孜、日喀则两专区的部分水域中进行了鱼类采集,并于1962年在北京进行了鱼类的种类鉴定及资料整理。本文仅报告该地区的裸鲤属(Gymnocypris)鱼类,共9种。其中新种和新亚种共5个:高体裸鲤(新种)Gymnocypris molicorporus sp.nov.;秉氏裸鲤(新种)Gymnocypris pingi sp.nov.;驼背裸鲤(新种)Gymnocypris gibberis sp.nov.;朱氏裸鲤(新种)Gymnocypris chui sp.nov.;宽口秉氏裸鲤(新亚种)Gymnocypris pingi orisolatus  相似文献   

3.
1961年5至10月,岳佐和及黄宏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西藏综合考察队,在西藏南部地区进行了鱼类学考察。1962年又在北京进行了鱼类种类的鉴定及资料整理工作。本文继《西藏鱼类初篇》(张春霖等,1962)之后,仅报告该地区的条鳅属(Nemachilus)鱼类,共六种,其中腹纹条鳅(N.bellibarus,sp.nov.)为一新种,斯氏条鳅(N.stoliczkae Steind.)为1960年张迺治等同志所采。  相似文献   

4.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5.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主要种间差异部位为头部及肠道;种间形态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3种裂腹鱼的头部形态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鱼类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情况研究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两者食物重叠指数较高(0.91);热裸裂尻鱼属杂食性偏植物食性鱼类。食物多样性指数的种间差异明显。3种裂腹鱼营养及空间生态位均有分化,摄食与水温、流速和海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981年5—6月,作者在鄂西一带,对各种生态环境中的藻类进行了一次采集。随后,又对采得的浮游藻类中的裸藻门植物进行鉴定和研究,发现了不少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的种类。有些还是较为罕见的种类。它们分别隶属于裸藻属(Euglena)的有8种(包括变种,下同),扁裸藻属(Phacus)的有5种,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有1种,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有2种,柄裸藻属(Colacium)的有1种,变  相似文献   

7.
裸趾虎类研究的概况和研究西藏地区此类物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2005,24(3):263-267
结合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和沈阳师范大学进行的西藏考察,本文简述了裸趾虎研究的进展和现状,重点讨论了我国西藏地区的裸趾虎研究问题,并论述了开展该地区裸趾虎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种裸趾虎核型及银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趾虎属Cyrtodactylus动物 ,已知有 6 0余种 (Wer muth ,196 5 ) ,分布于亚州南部及西南部、欧州及大洋洲。中国记载有 5种 (Zhao等 ,1993) ,分布于西北部的干旱荒漠区及西藏东南部。有关其染色体研究报道甚少 ,仅国外记载 7种 (Szczerbak等 ,1996 ) ,且所提供的数据较为粗略。为此 ,本文对长裸趾虎C elongatus、墨脱裸趾虎C medogensis和西藏裸趾虎C tibetanus核型进行研究 ,并首次报道其银带。旨在为分类及系统进化学提供细胞遗传学信息。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见表 1…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绿色裸藻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对绿色裸藻类植物8个形态性状进行祖先重建分析,以明确绿色裸藻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为研究该类植物的起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贝叶斯法构建的绿色裸藻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双鞭藻属与拟双鞭藻属互为姐妹群,扁裸藻属、鳞孔藻属和盘裸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囊裸藻属和陀螺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裸藻属、隐裸藻属、柄裸藻属和旋形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表明裸藻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2)基于形态性状的祖先重建结果显示,绿色裸藻类相对原始的7个性状包括:表质柔软易变形,出现螺旋形线纹,细胞后端渐尖或尖尾刺状,无囊壳,叶绿体为片状、盾状或大盘状,具无鞘蛋白核,副淀粉粒为小颗粒状且数量不定,而鞭毛长度不能推断可能的祖先状态。(3)综合8种性状祖先重建结果发现,裸藻属和眼裸藻属植物具有所有原始性状,可能是最先出现的绿色裸藻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昆虫综合考察报告(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林 《昆虫学报》1964,(3):407-413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综合考察队,于1960-1961年在西藏进行综合考察,收集了很丰富的昆虫材料。本篇是关于直翅目蝗科的标本鉴定报告,共计3亚科7属5种4亚种,其中有1个新属1个新种。 所记述种类的单个标本,包括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皆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及作者野外采集的共37份标本的宏观及微观形态结构,对中国裸盖菇属[Psilocybe(Fr.)Kumm.]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对已知的10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报道了采自内蒙古的1个新种:蒙古裸盖菇(Psilocybe mongolica Sarentoya et Tolgor);3个中国新记录种:鳞柄裸盖菇(Psilocybe baeocystis Singer & Smith)、拟变蓝裸盖菇(Psilocybe wayanadensis K.A.Thomas,Manim & Guzmán)、越南裸盖菇(Psilocybe yungensis Singer & Smith);4个省级新记录种:内蒙古新记录种喜粪生裸盖菇[Psilocybe coprophila(Bull.ex Fr.)Kumm.]、广东省新记录种古巴裸盖菇[Psilocybe cubensis(Earle)Sing.]、广西省新记录种黄裸盖菇(Psilocybe fasciata Hongo)和西藏新记录种毒裸盖菇[Psilocybe venenata(Imai)Imazeki & Hongo]。  相似文献   

12.
裸趾虎属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卡西裸趾虎分布于印度、缅甸和中国西藏的墨脱县.通过对采自西藏察隅县的标本分析和比较,认为其是卡西裸趾虎Crytodactylus khasiensis的1个新亚种,命名为卡西裸趾虎察隅亚种Crytodactylus khasiensis cayuensis.新亚种具卡西裸趾虎的基本特征,但新亚种与卡西裸趾虎指名亚种Crytodactylus k.khasiensis、缅甸亚种Crytodactylus k.tamaiensis区别明显,不同在于:1)上唇鳞9~12枚,下唇鳞8~11枚;2)体中部腹面横列鳞28~34枚;3)雄性具肛前孔6~9个.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下察隅镇.  相似文献   

13.
为对眼裸藻属Euglenaria Karnkowska, Linton&Kwiatowski进行分类学修订,研究以采自中国的12株3种眼裸藻属物种为材料,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眼裸藻属进行系统发育研究,鉴定了3种眼裸藻属物种,分别是尾眼裸藻Euglenaria caudata (Hubner) Karnkowska et Linton、项圈眼裸藻Euglenaria anabaena(Mainx) Karnkowska et Linton和棒形眼裸藻Euglenaria clavata (Skuja) Karnkowska et Linton,提供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数据。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亲缘关系较近的双鞭藻科Eutreptiaceae Hollande物种为外类群,其余的裸藻类分为扁裸藻科Phacaceae Kim, Triemer&Shin和裸藻科Euglenaceae Dujardin物种两大支,眼裸藻属位于裸藻科分支(0.84/-),共包含28株眼裸藻属物种,主要分为3个小分支,每个小支的支持率均高达99%以上,项圈眼裸藻和尾...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2科98属191种(包括2亚种和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27属46种1亚种,藓类植物30科71属140种1亚种3变种.报道江西新记录科3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南溪苔科(Makinoaceae)和带叶苔科(Pallaviciniaceae);江西新记录属5属:裸蒴苔属(Haplomitrium)、南溪苔属(Makinoa)、带叶苔属(Pallavicinia)、黄角苔属(Phaeoceros)和细指苔属(Kurzia),以及24种苔类植物为江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裸藻门植物的新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湖沼众多,沟塘密布,适宜裸藻类植物繁殖生长。作者自1974年起即从事本省裸藻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和研究,已经鉴定的有200多种。在本文中,仅对其中的15个新种、3个新变种和1个新变型作一报道。在这些新发现的种类中,计有裸藻属(Euglena)3种,鳞孔藻属(Lepocinclis)2变种,扁裸藻属(Phacus)1种及1变型,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1种及1变种,陀螺藻属(Strombomonas)1种,卡克藻属(Khawkinea)2种,变胞藻属(Astasia)2种,辦胞藻属(Petalomonas)1种,异丝藻属(Heteronema)3种和袋鞭藻属(Peranema)1种。这些种类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裸帽藓属(Groutiella)隶属于木灵藓科的蓑藓亚科.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地区.裸帽藓属的显著特征为叶基部有分化边缘;蒴帽仅覆盖孢蒴的1/3,平滑无毛.该属植物与蓑藓属(Macromitrium)和卷叶藓属(Ulota)植物形态上十分相似.自1950年建属以来,对于它的分类学研究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地区性研究和形态学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裸帽藓属的概念还存在问题,某些种类存在一定的混淆,因此,该属亟需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分类学修订.  相似文献   

17.
李雷  金星  马波  吴松  汤施展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284-4290
西藏朗错海拔4300 m,是典型的高原湖泊之一。湖内具有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共存的现象。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8年秋季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生态位,探讨了两种裸鲤的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和重叠系数。结果表明: 兰格湖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摇蚊类幼虫、着生藻类、钩虾类和浮游生物;拉孜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着生藻类、摇蚊类幼虫、钩虾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两种裸鲤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兰格湖裸鲤的δ13C值变幅(CR=1.60)、δ15N值变幅(NR=1.89)和凸多边形,总面积(TA=1.80)均小于拉孜裸鲤,差值分别为0.09、0.57和1.29。两种裸鲤的饵料相似性系数(94.2%)和重叠系数(91.5%)均较高,表明秋季西藏朗错两种裸鲤可能存在激烈的种间食物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报道西藏甲螨4新种和6新纪录种,标本采于西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640-4800m,新种为:粒小隅甲螨Microtegeus granulatus Wang et Shen,sp.nov.,西藏真翅背甲螨Eupterotegaeus xizangensis Wang et Solhoy,sp.nov.,头新裸甲螨Neogymnobates capitatus Wang et Solhoy,sp.nov.,山溯甲螨Birsteinius monticolus Wang et Shen,sp.nov.,新纪录种为:纽氏平懒甲螨 Platynothrus nomatai Aoki,塞氏矮汉甲螨Nanhermannia sellnicki Forsslund,杜氏小赫甲螨Hermanniella dubinini Sitnikova,多齿刀肋甲螨Cultroribula dentata Willmann,曲波甲螨Unduloribates undulatus(Berlese),毛暗色甲螨Fuscozetes setosus(C.L.koch)。本文报道的波甲螨属,溯甲螨属,新裸甲螨属和暗色甲螨属为中国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