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兜兰属宽瓣亚属(广义)的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种小囊兜兰Paphiopedilum globulosum与新变种扁球兜兰P.micranthum var.oblatum作了描述与绘图。两者均为采自云南东南部的栽培植物,与硬叶兜兰P.micranthum近似。但小囊兜兰具有宽得多的叶(宽2.8~3.4cm),先端多少呈钩状、宽1.1~1.2cm的唇瓣,以及与唇瓣囊口几乎同样大小的退化雄蕊,而扁球兜兰则叶宽2.2~3 cm,唇瓣扁球形,囊深不超过1 cm,可区别于硬叶兜兰。上述种类均属于宽瓣亚属(广义)。该亚属有16个种产中国、越南或两地共有。本文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对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 subgenus Paphiopedilum)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存在差异,其中菲律宾兜兰(P. philippinense)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 长瓣兜兰(P. dithanum)为2n=2x=26=20m+6sm, 密毛兜兰(P. densissimum)为2n=2x=26=22m+4sm, 飘带兜兰(P. parishii)和带叶兜兰(P. hirsutissimum)为2n=2x=26=24m+2sm, 亨利兜兰(P. henryanum)、虎斑兜兰(P. markianum)和根茎兜兰(P. rhizomatosum)为2n=2x=26=26m, 而胼胝兜兰(P. callosum)为2n=2x=32=2M+24m+6sm, 布玲兜兰(P. microchilum)为2n=2x=38=28m+10sm, 卷萼兜兰(P. appletonianum)和海南兜兰(P. hainanensis)为2n=2x=38=30m+8sm。兜兰亚属的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未见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07~3.44, 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率为0~0.231,核不对称系数为53.50%~58.95%。长瓣兜兰、飘带兜兰、亨利兜兰、密毛兜兰、虎斑兜兰、带叶兜兰和根茎兜兰等6种的核型类型为1B型,其余6种为2B型。  相似文献   

3.
窄瓣兜兰,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宽瓣亚属subgenusBrachypetalum中,全部已知种类都具有宽阔的花瓣,其宽度一般都能达到长度的 1/2以上。有些种类的花瓣甚至比唇瓣还要宽阔,如巨瓣兜兰P.bellatullum(Rchb.f.)Stei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兜兰属(Paphiopedilum)23种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并对其中14种叶表皮微形态性状测量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种植物叶表皮均有较厚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和卵圆形,无气孔分布,部分种叶上表皮细胞有表皮毛,表皮细胞表面会形成乳突状突起,并且一个细胞只形成一个乳突,多数种的叶表面会呈现明显或不明显的龟背隆起,细胞大小及细胞密度在不同种之间存在极大差异;气孔器广泛分布于下表皮,由保卫细胞构成,排列无规则,外壁呈不同程度加厚。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4个,基于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结果可将兜兰属分为两大类,即宽瓣亚属(Brachypetalum)和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小萼亚属(Parvisepalum)被聚类于宽瓣亚属中。本研究表明兜兰属种间部分叶表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变异不大;受环境气候的影响,气孔器大小及气孔密度在不同种间的分布不同,表现出种间多样性,因此这部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其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 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 1。在DE培养基上,PM 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以及Ca、M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PM 1能促进两种兜兰生长;PA 1对两种兜兰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干物重增长的百分率来看,PA 1对杏黄兜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 1对硬叶兜兰的影响高于杏黄兜兰,PA 1对杏黄兜兰的影响高于硬叶兜兰,表明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PM 1和PA 1在Harvais培养基上与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真菌均对杏黄兜兰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能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与杏黄兜兰的共生关系,营养相对贫瘠的DE培养基有利于两者共生,而营养丰富的Harvais培养基不利于共生。  相似文献   

6.
施金竹  陈慧  安明态  张央  叶超  武建勇 《广西植物》2022,42(6):1059-1066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花形奇特,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环境要求严格,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为掌握贵州省野生兜兰属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成效,该研究对野生兜兰属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对其资源量、分布格局、受威胁因素和就地保护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8种兜兰属植物的103个分布点,分布于27个县,以南部、西南部为主要分布区,生境复杂多样,自然分布不均衡。(2)各物种分布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麻栗坡兜兰>巨瓣兜兰>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白花兜兰>同色兜兰,资源丰富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硬叶兜兰>小叶兜兰>带叶兜兰>巨瓣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长瓣兜兰>同色兜兰。(3)该类群受干扰因素复杂,受威胁较为严重,其中过度采挖、干旱、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4)该属“有效保护(EP)”2种,“较好保护(WP)”1种,“一般保护(GP)”2种,“较少保护(LP)”3种,未找到目标物种以致“保护状况不明(PSU)”2种。已调查到的物种保护率达100%,但分布点保护率仅29.13%,各物种分布点保护率差异显著; 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升全省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强度,进一步优化保护方式和范围,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得到持续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植株的生长状况、整株姿态、叶片观赏性、开花性、花形、花色和花朵观赏期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原产的27种兜兰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它们在华南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多花长瓣型的飘带兜兰与理想种的关联度最高,达到0.7304,是最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其次为白旗兜兰。而紫纹兜兰、汉氏兜兰;文山兜兰、格利兜兰、带叶兜兰、亨利兜兰、同色兜兰,它们的关联度系数超过0.6;紫毛兜兰、巨瓣兜兰、红旗兜兰、天伦兜兰、长瓣兜兰、根茎兜兰的关联度均超过0.5;也是值得推广兜兰种类;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白花兜兰由于生长状况差、开花性差等原因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分别只有0.1900、0.1921、0.2917,不适于华南地区栽培;其它9种兜兰的关联度虽然介于0.35~0.50之间,但其中有些种类如虎斑兜兰、麻栗坡兜兰、波瓣兜兰、德氏兜兰等由于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育种潜力,也是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兜兰属植物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英强   《广西植物》2000,20(4):289-294
分析了国产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兜兰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与生态地理环境的关系。国产兜兰野生种共有 18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过渡地区 (南亚热带 ) ,主产西南各省区 ;大多数种类生长于石灰岩山地 ,多为半附生兰 ,呈丛生生长 ,另一部分生长于酸性砂岩面的腐叶土上 ,多为地生兰 ,呈单株生长或分蘖状散生 ;大部分兜兰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 ;国产兜兰属中最原始的短瓣亚属绝大部分种类仅分布在滇东南地区与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的岩溶地貌的石灰岩地区 ,而兜兰属中较进化的兜兰亚属大部分种类在本区皆有分布。以上说明滇东南的石灰岩地区可能是兜兰属的起源中心和演化中心 ,中国的南亚热带地区是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兜兰属宽瓣亚属(Paphiopedilum Subgen. Brachypetalum)植物在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该研究以7种宽瓣亚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并利用ArcGIS技术提取其在中国194个地理分布点的气候数据,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宽瓣亚属植物在中国分布区的气候特点, 采用逐步回归拟合各气候因子与其经纬度分布的线性关系, 最后通过冗余分析(RDA)和蒙特卡洛(Monte-Carlo)检验量化各气候因子对宽瓣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贡献率。结果表明: (1)宽瓣亚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滇东南、黔西南、黔南、黔东北、滇西北、桂北与黔南交界处以及桂西北至桂西南地区。(2)该亚属植物在中国分布区的昼夜温差月均值、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最冷季度平均气温4项热量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8.13、23.70、23.62和9.23 ℃, 降水量变异系数、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干季度降水量、干旱指数4项水分因子平均值分别为75.66%、673.10 mm、73.97 mm和26.12%, 整体上具有湿热的气候特点; 各物种间, 狭域分布的物种与广布种间的气候因子存在显著差异。(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各拟合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昼夜温差月均值、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最冷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干季度降水量、干旱指数是影响中国宽瓣亚属植物沿经度分布的主要因子; 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湿季度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最干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是影响中国宽瓣亚属植物沿纬度分布的主要因子。(4) RDA结果显示, 气候因子在第1轴的解释率为73.32%, 在第2轴的解释率为21.29%, 累计解释率为94.61%, 各气候因子的解释率大小排序为: 昼夜温差月均值(57.8%) >最暖季度平均气温(41.5%) >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38.3%) >最干季度降水量(23.1%) >最冷季度平均气温(16.9%) >降水量变异系数(13.7%) =最湿季度降水量(13.7%) >干旱指数(3.0%)。因此, 昼夜温差月均值、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3个气候因子是影响中国宽瓣亚属植物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0.
同色兜兰及其亲缘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中的同色兜兰(P.concolor(Lindl.)Pfitz.)、巨瓣兜兰(P.bellatulum(Rchb.f.)Stein)及其近亲的异同与亲缘关系,并描述了3个新分类类群:云南的文山兜兰(P.wenshanense Z.J.Liu et J.Y.Zhang)和广西的大化兜兰(变种)(P.concolorvar.dahuaense Z.J.Lir  相似文献   

11.
Two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combination of the genus Psychotria Linn.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made , They are P.fluviatilis Chun, P.densa W.C.Chen and P.rubra (Lour.) Poir.var.pilosa (Pitard) W. C. Chen  相似文献   

12.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1,20(4):449-453
本文报告了我国西部的四种柄锈菌。黑果茜草Rubia cordifolia var. pratensis上的西北柄锈菌Puccinia boreo-occidentalis被描述为新种。垂花报春Primula nutans上的北极柄锈菌P. arctica、车叶草Asperula aparine上的车叶草柄锈菌P. asperulae-aparines和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上的黄水枝生柄锈菌P. tiarellicola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我国的标本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孢子线条图。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3.
柄锈菌属中国种补充记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柄锈菌属4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羊角芹柄锈菌Pucciniaaegopodii(Strauss)Roehl.多夫勒柄锈菌PucciniadovrensisBlytt、大谷柄锈菌PucciniaotanianaHirats.和艾菊柄锈菌狭叶青蒿变种PucciniatanacetiDC.var.dracunculina(Fahrend)Cummins。形态特征描述是基于中国的材料。附有简要讨论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14.
新种贵州青霉(Penicillium guizhouanum sp.nov.)分离于贵州省发霉的竹笋,它和鲜红青霉(P.chermesinumP.Biourge)类似,但它的分生孢子结构形成缓慢,分生抱梗茎的顶端不膨大成囊状,瓶梗披针形及偶有双轮生帚状枝等特征,易于与后者相区分.本种与扁球青霉(P.oblatumJ.I.Pitt &A.D.Hocking)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质地绳状,帚状枝单轮生或偶有双轮生,瓶梗披针形等。然而,其分生孢.梗茎的壁平滑,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这些特征是扁球青霉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16.
分离于贵州的一个青霉属新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种贵州青霉(Penicillium guizhouanum sp.nov.)分离于贵州省发霉的竹笋,它和鲜红青霉(P.chermesinumP.Biourge)类似,但它的分生孢子结构形成缓慢,分生抱梗茎的顶端不膨大成囊状,瓶梗披针形及偶有双轮生帚状枝等特征,易于与后者相区分.本种与扁球青霉(P.oblatumJ.I.Pitt &A.D.Hocking)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质地绳状,帚状枝单轮生或偶有双轮生,瓶梗披针形等。然而,其分生孢.梗茎的壁平滑,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这些特征是扁球青霉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凤尾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兰 《植物研究》1996,16(4):423-425
凤尾蕨属一新种-菜阳河凤尾蕨(Pteris caiyangheensis L.L.Deng sd.nov.).  相似文献   

18.
报道越南赤车属(荨麻科)二新记录种,即翅茎赤车(Pellionia caulialata S.Y.Liou)和光果赤车(P .leio-carpa W.T.Wang),并提供描述.它们原记载分布于中国,现在越南北部发现有分布,凭证标本保存在PE.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潘麻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四川省雅安地区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鸵潘麻蝇Pandelleana struthioides,新种(图1—4) 体长:9.5毫米。 雄额约为头宽1/6强,在最狭处间额为一侧额2倍宽,外顶鬃不发达,额鬃约10对,侧额下部不显著向前方突出;侧颜等于或大于触角宽,侧颜鬃一列,同侧额的小毛列相连续,下方的侧颜鬃约等于侧颜宽;芒基部2/3呈长羽状,口上片不突出;颊高约为眼高的1/3,颊后头沟之后的毛为淡黄色,眼后鬃三行;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20.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0,19(4):441-444
本文报告了伞形科植物上三个柄锈菌属新种,它们是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 Kitagawa上的辽藁本柄锈菌Puccinia ligustici-jeholensis J.Y. Zhuang & S.X. Wei ,波棱滇芎Physospermopsis obtusiuscula (C.B. Clarke) Norman上的滇芎柄锈菌 Puccinia physospermopsis J.Y. Zhuang & S.X. Wei和蛇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on上的天山柄锈菌 Puccinia tianshanica J.Y.Zhuang & S.X. Wei。对它们作了拉丁文描述并附简要讨论。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