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6例,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9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96%(47/96);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69株(66.35%)、革兰阳性菌20株(19.23%)和真菌15株(14.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人工气道、吸痰次数及雾化吸入次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体重、脑卒中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均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为:气管切开时间的临界点(阈值C)是4.3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将分别为0.851和0.918。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并且气管切开时间超过4.3天,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0.45%盐水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组49例给予0.45%盐水湿化气道,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后的疗效、脑组织循环功能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情况比较,观察组Ⅰ度、Ⅱ度的痰液粘稠患者高于对照组,Ⅲ度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通气功能,调节痰液粘稠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脑组织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3.
纪考云 《蛇志》2014,(4):415-416
<正>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为3~7分的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障碍。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关键[1]。由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原本湿化的作用减弱,气道分泌物易形成痰痂,影响正常通气[2],同时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大量脱水剂的应用也加重气道的干燥程度,加重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合理的气道湿化是一种物理疗法[3],可保持纤毛运动、稀释痰液和廓清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方法较多,而湿化液也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对昏迷并发肺炎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以优化吸引方法。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50例昏迷并发肺炎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10.0~13.3kPa、20.0~26.8kPa、33.3~36.9kPa负压进行吸痰。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5min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记录痰液吸净时间及7天内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3种负压吸痰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13.3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气管黏膜损伤率低,但吸痰彻底时间较长;20.0~26.6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气管黏膜损伤率低,吸痰彻底时间短;33.3~36.9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大,气管黏膜损伤率较高,吸痰彻底时间最短。结论不同负压的选择对气管内吸痰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痰液吸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率影响大,临床护士应选择适宜的负压吸痰,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对病人的不利影响,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结果: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也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好,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韦贵珠  何坚 《蛇志》2010,22(3):287-288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伤后多出现昏迷,并伴有较多的合并伤及其他并发症,病情危重,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较大的困难。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0例,按伤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间随机分组,探讨采取不同时间段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嫦珍 《蛇志》2004,16(3):66-66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喉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加氧气交换,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保证呼吸的通畅。但是损伤大,并发症多,做好气道湿化尤其重要。我院脑外科自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72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锋  赵晓琴 《蛇志》2007,19(1):25-27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期ICU住院病人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的病情转归,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操作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拔管率42.9%(9/21例),拔管成功率100%(9/9例);气管切开组拔管率60.7%(17/28例),拔管成功率76.5%(13/17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无明显差别,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P<0.05)。气管切开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6.4%(13/28例),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3.8%(5/21例),明显少于前者(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实用,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与晚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并根据Ps注入时间的不同将研究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出生6h内注入,n=25)和晚期组(出生6~12h注入,n=25)。观察并比较对照组、早期组、晚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入氧浓度(FiO_2)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而对照组、晚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CO_2较治疗前降低,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PCO_2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O_2高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CO_2、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三组患儿PEEP、FiO_2较治疗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对照组、晚期组(P0.05);但对照组、晚期组PEEP、Fi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相比,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及NCPAP参数的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IL-6及S-100B水平变化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损伤组、重型损伤组、中型损伤组和轻型损伤组,每组25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5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血清IL-6及S-100B水平,并分析IL-6及S-100B水平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第1、3、5、7、14天患者血清IL-6及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检测时间,损伤程度越重的患者其血清IL-6及S-100B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损伤程度颅脑损伤患者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其血清IL-6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损伤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损伤后第1天开始上升,第3天达到高峰,第5天开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S-100B水平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呈负相关(rIL-6=-0.812、-0.770,rS-100B=-0.767、-0.831,P0.05),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76、0.791,P0.05)。结论:血清IL-6和S-100B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对颅脑损伤程度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瑞珍 《蛇志》2005,17(1):57-5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时间长,昏迷期间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使大量分泌物滞留于气管及肺内造成堵塞,如不采取措施,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了早期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了肺部感染率,预防了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的发生,还减少了呼吸道无效腔及呼吸阻力,改善了脑缺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转出ICU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率,改善患者愈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邓金莲  胡惠华  张晓妹 《蛇志》2014,(2):254-25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姚珍莹  宁献芬  张成  梁文海 《蛇志》2014,(3):296-297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昏迷患者安全有效的口腔清洁方法。方法选择脑出血或重型颅脑损伤昏迷需行口腔护理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0.5%甲硝唑和5%碳酸氢钠混合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改变口腔酸性环境、消除口臭、防治口腔感染和肺部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硝唑与碳酸氢钠混合液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颅脑术后昏迷患者口腔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9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实施后的效果。结果:45例病人顺利接受了肠内全营养剂的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胆酸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小鼠模型,筛选给药方式,探讨胆酸致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给药方法×药物(3×3)析因设计分组小鼠,给药方法包括气管切开、鼻滴1 d和鼻滴6 d,药物为胆酸及其溶解对照DMSO和空白对照PBS,故共计9组小鼠。给药期间监测体重变化,给药结束后对胸部行X线平片检查、组织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取动脉血分析血氧分压(PO_2),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气管切开再灌注胆酸组的X线平片呈现肺组织弥散性浸润,肺大体样本有明显的出血表现,组织学病理显示出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和肺泡壁增厚,血氧分压降低,TNF-α和IL-1β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鼻滴1 d胆酸组和鼻滴6 d胆酸组的各指标较变化不及气管切开再灌注胆酸组。结论气管切开并灌注胆酸可以成功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要点和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森工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我院10年间收治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7例及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86例,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9.5(13/137),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内出血(36/26.3%)、脑挫裂伤(31/22.6%)、呼吸衰竭(27/19.7%)等;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死亡率为17.4(15/86),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18/20.9%)、脑挫裂伤(18/20.9%)、脑内出血(15/17.4%)等。单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为187.6±11.3分钟、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8天、肢体运动障碍12例(8.8%)、植物生存2例(1.5%);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手术时间为265.4±18.9分钟、术后住院时间为14.3±2.1天、肢体运动障碍10例(11.6%)、植物生存3例(3.5%)。其中,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较单纯重症颅脑损伤的致死率更高,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住院天数较长。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患者,应尽量保全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另选取10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观察各组TNF-α及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各时间点TNF-α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研究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道监测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重症颅脑外伤入住我院ICU病房均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气道监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花费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干预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06,P<0.05),考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缩短(t=12.9,3.82,3.95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的的气道监测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肺部疾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韦福逢 《蛇志》2002,14(1):54-55
深部真菌感染是发生有严重基础病之上的二重感染。本组搜集了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临床病例 ,我院 1 2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外科 3 0例 ,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 1 1 3例的3 7.1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4例 ,女 1 8例 ,年龄 1 5~ 78岁 ,平均 5 4 .2 6岁 ;致伤原因 :车祸伤 2 9例 ,坠跌伤 8例 ,击打伤 4例 ,跌仆伤 1例 ;合并四肢骨折 2 0例 ,胸腹内脏器损伤 8例 ,作气管切开术 3 0例 ,锁骨下静脉切开术 2 7例 ;GCS评分 :3~ 8分。1 .2 临床特点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血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