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极海洋细菌BSw10005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极地海洋细菌中筛选获得菌株BSw10005,其胞外代谢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盐水代替常规的海水米培养极地细菌。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盐浓度、碳源对其生长的影响。利用5L生物反应器,通过改变温度、氧供给条件和控制发酵液pH值,对菌株BSw10005的生长特性作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温度、氧和pH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及菌株培养的最优化的条件。对发酵液中的代谢抑菌活性物质作了初步分离,获得到白色固体粗提物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组从香港海域红树林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真菌菌株,代号1893,初步研究发现其粗提物对许多重要害虫具有很高的毒杀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杀虫剂的良好前景。为得到该菌株产生较高杀虫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其生长和所产代谢产物活性的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装液量等因素进行了测定,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得出该真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6.8℃,起始pH6.5,培养时间17天,当在500mL三角瓶中接种生长一致的直径5mm菌饼一块时,其装液量以200mL为最佳。同时发现发酵液pH值和杀虫活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性系数R^2达到0.93972,由于pH值的检测要比杀虫活性的检测简单快捷得多,建议在实际培养该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发酵液的pH值来预估发酵液的杀虫活性大小。该研究为进一步将红树林真菌1893研发成高效、广谱、无公害、低成本的新型海洋生物杀虫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Act0988菌株产对柑橘青霉等多种霉菌具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研究碳氮源、温度、pH及氧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发酵液生物量5.8 mg/mL;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生物量5.7 mg/mL左右。菌株最适温度28℃,生物量6.0 mg/mL。最适初始pH7.0,生物量6.2 mg/mL;最适装液量60 mL/500mL,生物量6.3 mg/mL。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菌株产抗菌物质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Act0988菌株产对柑橘青霉等多种霉菌具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研究碳氮源、温度、pH及氧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发酵液生物量5.8 mg/mL;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生物量5.7 mg/mL左右。菌株最适温度28℃,生物量6.0 mg/mL。最适初始pH7.0,生物量6.2 mg/mL;最适装液量60 mL/500mL,生物量6.3 mg/mL。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菌株产抗菌物质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红茶菌是一种由细菌和酵母菌共生发酵而成的传统茶饮料。该饮料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消化、消炎、抗菌、抗糖尿病等生理作用。这些有益的代谢物是以醋酸菌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红茶菌是一个优良的研究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目的】分析不同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了解红茶菌群中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利用稀释分离法获得红茶菌优势菌株,并采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相结合鉴定菌株。设计不同的培养组合,考察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对发酵液pH值、酸度、还原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菌株及其组合均能在茶糖水中生长,但生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菌株生长能力与发酵产生还原糖的能力密切相关。葡萄糖醋酸杆菌发酵产生有机酸的能力强,从而影响发酵液的pH值。菌株发酵显著提升发酵液中总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与各菌株单独培养相比,3个菌株的混合培养有利于菌群稳定,显著促进发酵液中还原糖、有机酸的产生和pH值下降,一定程度上促进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论】红茶菌群由多种微生物组成,菌株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菌株之间的混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菌群,促进有机酸、还原糖和多酚化合物的代谢,是红茶菌饮料产生酸甜滋味和生理活性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抗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03菌株系从郑州苹果园中分离得到,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将B-903菌株摇床培养24小时,细菌数量以对数增长达最大值;培养41小时,抗菌物质开始检出,此时培养液pH值由6.5变为7.5,以后随细菌数量减少和pH值的回降,抗菌物质逐渐积累,于培养112小时达最高值。作者认为该物质是细菌衰亡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过程中的供氧条件影响细菌数量的增长和抗菌物质积累。B-903抗菌物质为水溶性物质,常温下,酸、碱条件不破坏该物质活性,酸性环境中,该物质具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组采用非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一整套培养方法,结合平面厌氧操作技术与培养瓶厌氧技术,从混合产氢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株较好的产氢细菌。细菌需氧实验证明:此细菌为厌氧细菌;Gram实验和芽孢染色实验表明:此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在不同的pH值、不同金属离子与温度下,于间歇式条件下测定其产氢量。实验结果表明:此菌株对pH值敏感,其最适产氢pH值为5.5,最适温度在45℃左右,在最适宜条件下产气量在1000 mL/(5 g葡萄糖),产气周期在15 d左右。金属离子影响实验表明:缺少铁和镁离子对此产气菌株的产气量有明显影响,此菌株对铜离子(0.1 g/L)无抗性。  相似文献   

9.
对1株产抑菌物质的海洋真菌Caldariomyces fumago S-5的培养条件的优化进行研究,探讨该菌株的发酵产抑菌物质的性能。通过抗菌谱实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的押菌特征和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S-5菌株发酵液对几种G^+和G^-致病细菌具有快速的生长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没有明显抗菌性。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在葡萄糖4%、(NH4)2SO4 0.2%、KCl 0.2%、K2HPO40.2%、Fe2SO4·7H2O 0.002%、MgSO4-2H2O 0.1%、20%马铃薯浸出液的培养基中,控制发酵温度25℃,pH值5.0,接种量1-2cm。菌苔/100mL培养液,摇瓶转速240r/min条件下培养120h,发酵液中抑菌效价最高。实验结果可为该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光烨  林洋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1):22-26
探索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胶胨状芽孢杆菌拮抗菌株抗菌活性形成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 :即以 1 %麦芽糖为碳源 ,以 0 1 % (NH4 ) 2 SO4 为氮源 ,32℃~ 37℃摇瓶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保持pH近中性有利于菌株生长和积累活性产物。从发酵液中获得抗生物质粗品 ,该物质对G+ 的蜡样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G- 的大肠杆菌等均有较强抗菌活性。经热处理、酶处理和生化定性分析 ,表明此活性产物为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在光照条件下混合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照混菌培养的特点和目前光照混菌培养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和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并对影响混合菌株生长代谢与繁殖的因素做了总结。分析表明菌株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共生作用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底物被充分利用,提高物质产率。光照混菌培养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在影响因素中对混合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菌株接种量、接种比和培养基pH。在总结光照混菌培养应用现存不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株F培养条件优化和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线菌株F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其发酵条件,分析其抗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以平板对峙法检测抑菌活性,通过比较抑菌圈直径和抑菌率,优化培养条件.结果:F菌株对黄瓜枯萎病和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F的最佳接种量为10mL/100mL,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g,硝酸钾15g,酵母膏5g,蛋白胨2g,CaCO3 4g,NaCl 4g,蒸馏水1 000mL,pH 7.2~7.4.F菌株抗菌物质在80℃时仍保持很好的抑菌活性,但温度继续升高时活性下降.不同pH间抑菌率存在差异,pH值为6时抑菌率出现最大值60.46%,pH值为9时抑菌率最小,为57.93%.在发酵培养液培养以pH 6为宜.结论:F菌株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温度、光照和酸碱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H3菌株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3菌株系由盐田微生物垫中分离获得的光合细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0.5-0.7×15-2.5μm,在培养条件改变时呈多形态,其膨大细胞可达4.0-7.0μm.单根极生鞭毛,二均分裂。菌落及液体培养物呈深紫红色。菌体蛋白质含量约50%,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并含有丰富的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H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可生长,能利用多种有机和无机碳、氮源,并能固N2.在含0.5-7.0%NaCI培养基中均可生长。但光照、盐浓度、温度、pH和通气等条件对其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作者对其分类地位和应用潜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拮抗菌抗菌谱及发酵液拮抗能力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测定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A的抗菌谱及发酵液拮抗能力的方法。方法:平板对峙法测定抗菌谱,三明治法、管碟法、滤纸片法和双层打孔法测定发酵液的拮抗能力。结果:用点接拮抗细菌单菌落的平板对峙法测得菌株A对玉米小斑病菌等10种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用双层打孔法测定菌株A发酵液拮抗能力,发现在培养条件为温度32℃,溶氧量为300mL三角瓶培养基装量为30mL,接种量5%,初始pH值7.5时发酵液拮抗能力最强。结论:点接拮抗细菌单菌落的平板对峙法适合用来测定菌株A的抗菌谱,双层打孔法适合用来测定菌株A发酵液的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青海湖中分离得到一株霉菌M1,采用平板抑菌法进行体外抗菌作用以及pH值、温度因素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M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热稳定性较差,在pH值3~7的条件下抑菌效果最佳,遗传稳定性也不高。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G-1发酵液抗真菌特性和较优发酵条件,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单因素试验、RDA分析和响应面CCD设计分别对其抗真菌特性、产抗菌物质关键限制因子和发酵条件较优组合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albidoflavus G-1发酵液对马铃薯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黄瓜疫霉病菌和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可达70%;发酵液在≤80℃、紫外照射24 h、pH 3-13和稀释100倍条件下仍可保持70%以上抑菌率;产抗菌物质关键限制因子为初始pH值、温度、麦芽糖和马铃薯;较优发酵条件为8%麦芽糖、马铃薯16.5%、初始pH 6.5、温度30℃、转速160 r/min、发酵5 d,且在该条件下可使抑菌率提高14.46%。说明菌株G-1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抑真菌稳定性,且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可使菌株G-1在较低成本和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菌物质,研究结果为其后期田间应用和规模化发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虎杖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1株产黄青霉菌株(Penicillum chrysogenum,39B)菌株,其发酵液经TLC和HPLC检测含白藜芦醇,对其培养条件及白藜芦醇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该菌最佳培养条件:20g/L葡萄糖,2g/L硝酸铵,pH值7.0,28℃,100r/min。3mmol/L苯丙氨酸、Mg2+、Zn2+能促进其生长和白藜芦醇的积累,其白藜芦醇含量达8.6617μg/100mL。  相似文献   

18.
【背景】芽孢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目的】对一株具有杀线虫活性的郭霍氏芽孢杆菌(Bacillus kochii) DDWB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稳定性评价,为菌株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发酵液上清杀线虫率及细菌发酵液OD600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的培养基与发酵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菌株发酵液酸碱、温度、紫外、遗传及储存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DDWB菌株培养基优化后为:蔗糖2%,酵母提取物1%,氯化钾2%;优化后初始pH值为8.0,装液量为150 mL/250 mL锥形瓶,发酵时间为48h,接种量为8%,转速为160r/min,发酵温度为31℃;稳定性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对酸碱敏感,紫外光照射4 h后活性物质发生降解,但发酵液对温度不敏感且杀线虫活性相关基因可稳定遗传。【结论】本研究优化了DDWB菌株的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多因素评价,使得菌株可以快速扩繁并长期稳定保持对根结线虫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评价菌株田间防效和研究生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燕红  钟方  高新亮  刘蕊 《生态学杂志》2012,31(4):1000-1008
将采集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盐碱地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涂布于高盐碱的培养基中,分离纯化获得41株菌。经过不断分别或同时提高培养基的盐、碱浓度进行耐盐碱菌株的筛选,获得1株耐盐碱菌株7,其在pH值13且盐(NaCl)浓度达到200g.L-1的培养基中仍可生长,该菌株既属于极端嗜盐微生物又属于极端嗜碱微生物。分别于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条件下,对菌株7的生物学特性和盐、碱去除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和去除盐碱的最佳碳源为牛肉膏;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碳氮比为4:1时,最有利于菌株的生长和对盐、碱的去除;菌株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9.5,最适温度为20℃,而盐、碱去除的最佳温度则为30~35℃。  相似文献   

20.
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B23.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和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从而得出发酵液絮凝活性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通过对该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以葡萄糖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时,发酵液絮凝活性最强.用B23菌株所产絮凝剂处理废水后,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62.48%,SS的去除率为84.47%,表明该菌株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