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其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乳腺癌组织样本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样本的ADC值,比较不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与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有无远处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表达的关系,并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I级的ADC值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级及对照组,病理分级I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I级、I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肿块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ER阴性、PR阴性、Ki-67阴性患者的平均ADC值均高于肿块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ER阳性、PR阳性、Ki-67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远处转移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rs=-0.716,P=0.000);与肿块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ER、PR、Ki-6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0.316、-0.545、-0.667、-0.598、-0.443,P均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rs=0.091,P=0.88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CA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CAS和HER2、ER、PR以及ki-67指数的关系。结果 CAS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异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5.0%、40.0%、60%、75.5%(P=0.000),CAS、HER2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核分裂像、淋巴结转移有关;CAS评分与ki-67指数(r=0.439,P=0.003)和HER2评分(r=0.598,P=0.000)正相关。结论 CAS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标记物,CAS蛋白的表达和HER2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表现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2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7例(23.75%)呈规则形态,183例(76.25%)呈不规则形态;171例(71.25%)肿块边界有毛刺,69例(28.75%)肿块无毛刺;210例(87.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增强,30例(12.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衰减;118例(49.17%)出现微小钙化,122例(50.83%)没有出现微小钙化。在不同病理学分型中,不规则形态、肿块边界毛刺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形态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特殊类型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边界毛刺发生率显著高于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癌(P0.05),而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中,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超声诊断对于病理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53(CA-153)、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R、PR、Ki-67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153表达情况。分析上述四项指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R、PR、CA-153、Ki-67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ER、PR、CA-153、Ki-67的表达情况,从而有效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转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档案蜡块及临床资料,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NMBT),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PBT)及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PMLN),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allistatin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kallistatin在PBT组的表达高于NMBT组合和PMLN组。kallistatin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P=0.003)、淋巴结状态(P0.001)、临床分期(P=0.002)、雌激素受体(ER)表达(P=0.046)有显著相关性。kallistatin在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性导管癌,在PBT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MBT,临床分期越晚期阳性表达率越高,在ER阳性的病历中表达更高。Kaplan-Meier分析显示,kallistatin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短(P=0.008)和总生存时间短(P=0.006)的危险因素。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中,kallistatin的阳性表达与生存时间短有关(P=0.026)。还与ER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短有关(P=0.010)。结论:Kallistat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较为复杂的临床病理意义,其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53(CA15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及ELISA方法测定3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血清中CA153、HE4的含量,分析CA153、HE4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CA153和HE4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CA153阳性率为42.0%,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HE4阳性率为39.0%,与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CA153与HE4联合检测阳性与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CA153和HE4联合检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率高。结论血清CA153与HE4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辅助诊断指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预测指标,且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92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实施保乳手术并综合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近期乳房外形保持较好,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0-44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胞增殖抗原Ki-67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表达的相关性,探讨Ki-67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和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其中包括27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38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67、ER、PR、HER2在乳腺癌的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与HER2无相关性。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Ki-67在细胞核强阳性表达。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比较,Ki-6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组织学分级越高,Ki-67表达越强。结论 Ki-67可能参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辅助治疗模式,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新辅助内分泌疗法治疗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4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灶5cm比例以及ER和P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Ki67阳性率以及HER-2阳性率均低于中青年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总有疗效为82.0%,ER、PR均为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ER和PR非双阳性患者(76.9%,57.1%),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I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TNM II期(76.9%)或TNM III期患者(20.0%),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病灶大、淋巴转移率低以及ER和PR阳性率高;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尤其对ER、PR均为阳性以及TNM分期低的患者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34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保乳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改良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PA水平均降低,且改良手术组低于保乳手术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但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而且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征、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乳腺化生性癌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组织起源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7例乳腺化生性癌PR、ER和HER-2均显示为阴性,广谱CK则显示为阳性;所有入选患者均显示EGFR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显示p53阳性,4例患者显示CK5/6阳性。此外,3例患者经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结果:显示无癌转移。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在临床上属于乳腺癌中较为罕见的亚型,其生物学行为和生存预后均不佳,HER-2和PR、ER等多显示为阴性,容易复发,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乳腺癌(breast cancer)中Wnt-1诱导分泌蛋白2(Wnt-1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2,WISP2)的表达情况,探讨WISP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寻找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87例浸润性乳腺癌、60例乳腺原位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WISP2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在浸润性乳腺癌中WISP2与临床病理参数、WISP2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ne Receptor,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相关性以及分析WISP2对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WISP2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低于在乳腺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ICS)中阳性率,同时高于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WISP2蛋白表达高于有淋巴结组(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组的WISP2蛋白表达高于Ⅲ、Ⅳ期组(P0.05);随着肿瘤体积增大,WISP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肿瘤组织分级越高,WISP2蛋白表达阳性率越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ISP2阳性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成正相关(P0.05)。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在浸润性乳腺癌中WISP2阳性组的患者五年生存率(90.9%)高于阴性组(60.5%)(P0.05)。结论 WISP2在不同乳腺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它可能是一个保护基因,起到抑制乳腺癌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作用。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它的表达水平可能与ER、PR表达水平有关,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P53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手术病例2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P53与ER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乳腺癌组织中P53与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及56.6%,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ER的表达仅与患者的年龄有关,与TNM分期无关;而P5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TNM分期均无关,但P53与ER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r=-0.174)。结论:P53与E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5 月—2010 年5 月间 收治的92 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实施保乳手术并综合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全 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近期乳房外形保持较好,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0~44 个月,1 例局部复发,1 例肝转移, 无死亡病例。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规范的综合治 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86例以及35岁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轻乳腺癌组患者就诊时分期较晚者(III期)比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而年轻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进展更快且侵袭性、转移能力更强,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差,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组织中CD44~+/CD24~-和CK5/6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CK5/6和P63的表达、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D44~+/CD24~-、CK5/6、34βE12和CK8的表达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CD44~+/CD24~-、CK5/6的表达。结果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24例呈CD44~+/CD24~-,3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中9例呈CD44~+/CD24~-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19例呈CD44~+/CD24~-,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表型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无相关性。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6例表达CK5/6,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中全部表达CK5/6,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8例表达CK5/6,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和CK5/6联合使用可用于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相似文献   

19.
赵怡  章骏  杨志刚  曹伟  周咸亮 《生物磁学》2011,(10):1917-1920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分子亚型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每组再根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结果分为4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分析各组中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结果:30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Lumina A型为137例(44.3%),Lumina B型为64例(20.7%),HER-2/neu型为63例(20.4%),basal cell-like型为45例(14.6%)。不同年龄段、绝经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分子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型为主,其中异型性高,转移广泛的basal cell-like型的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