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汉穆  董向阳  钟吉富 《蛇志》2007,19(1):36-37
蝮蛇咬伤是山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蝮蛇咬伤后毒液侵入机体,沿淋巴循环扩散,造成一系列中毒反应;若救治不及时,可使病情加重,轻则肢体残疾,重则危及生命。伤肢局部多见肿胀、疼痛、瘀血、瘀斑,并向近心端蔓延。我院应用“高效多能奇应膏”外敷治疗蝮蛇咬伤伤肢局部肿胀  相似文献   

2.
朱荣丽  陶菊  龚旭初 《蛇志》2016,(2):141-142
目的观察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和伤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肿胀及疼痛的缓解有促进作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毒蛇咬伤是夏秋季节农村地区常见急诊病种之一.被毒蛇咬伤后除应用抗蛇毒血清外,强调的是综合整体治疗尤其是蛇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常成为临床后期治疗的主要问题.我院于2007年5~10月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凯丽  唐运宽 《蛇志》2017,(2):227-229
<正>毒蛇咬伤(poisonous snake bite)是急诊科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发生率虽然仅在0.3%左右,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分别为5%~10%和25%~30%~([1,2])。由于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得不到正确的及时救治,蛇毒素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机体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丧失而死亡~([3,4])。因此,临床上对毒蛇咬伤的急救治疗原则是尽早行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针刺拔罐治疗结合50%硫酸镁湿敷在蝮蛇咬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行针刺拔罐治疗后给予硫酸镁湿敷患肢肿胀部位,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硫酸镁湿敷患肢肿胀部位,比较两组患者肿胀完全消退、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结合硫酸镁湿敷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清平  周文忠  刘治昆 《蛇志》2012,24(1):58-61
五步蛇是我国特有蛇种,是我国常见的剧毒蛇之一。五步蛇毒属血循毒,中医称火毒。被其咬伤后患者除有全身中毒症状外,咬伤局部可出现沿患侧肢体向上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患肢坏死。患肢一旦出现坏死,难以痊愈,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部分患者常见合并各种并发症或后遗症,如急性心、肾功能不全,休克,DIC等,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处理上极为棘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提高五步蛇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是近年来蛇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思雄  陈清梅  董永盛 《蛇志》2021,(1):8-9,27
目的探讨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9年我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625例的临床资料,对毒蛇种类、性别、年龄、咬伤部位、咬伤地点、伤后就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地区主要致伤毒蛇为竹叶青蛇和眼镜蛇;受伤患者以41~70岁男性多见;被咬伤部位主要为腕关节、踝关节以下;咬伤地点多发生在农田及山林处;被蛇咬伤后81.85%的患者在伤后2~8 h就诊,91.32%的患者在治疗1~3天出院。结论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主要致伤蛇种为竹叶青和眼镜蛇,野外作业、游玩和田间劳作人员要提高警惕,慎防毒蛇咬伤,一旦被毒蛇咬伤应及时治疗,以减少蛇伤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郑爱斌  邹卫东 《蛇志》2006,18(2):123-123
蝮蛇是我国江浙地区常见的剧毒蛇种,其毒性主要为混合毒。被其咬伤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造成重要脏器受损,临床以肝、肾损害为常见,按临床分型标准属重型蝮蛇咬伤。因此积极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现将2003~2005年我科住院治疗的蝮蛇咬伤并肾损害患者155例的救治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9.
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胀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卫东 《蛇志》2005,17(3):163-164
毒蛇咬伤是农村地区及野外作业者常见急诊病因之一。随着蛇伤防治知识的大力宣传及抗蛇毒血清的应用,蛇伤致死率已明显降低。而由于蛇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则成为临床后期治疗的主要问题,我院于2004年5月-2004年9月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胀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丽  李清平  蒋笑怡 《蛇志》2015,(2):172-174
<正>五步蛇是我国常见的剧毒蛇之一,被其咬伤后除有全身中毒症状外,局部可出现肿胀、剧烈疼痛,严重者可致患肢坏死。患肢一旦出现坏死,难以痊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如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筋膜室内压异常增高,发生蛇伤筋膜间隔综合征,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严重者肢体残废,甚至截肢[2]。因此,临床上对毒蛇咬伤的救治原则是分秒必争,减少毒液在患者体内扩散,严防器  相似文献   

11.
柳晓萍  周忠礼 《蛇志》2010,22(3):272-273
由于全球气候的改变,我国北方更适于毒蛇生长繁殖,因而每年毒蛇咬伤病例在相应增多。山东省枣庄属长江以北,过去被毒蛇咬伤的病例罕见,而近年来毒蛇咬伤病例明显增多。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36例,经用抗蝮蛇毒血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的蛇伤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通过1993~2012年萍乡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蛇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年份、季节、职业、蛇伤种类和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蛇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蛇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市民、野外工作及蛇类作业者为多;咬伤部位以下肢多见。危重症与就诊时间及咬伤蛇种有关,治愈好转率为99%。结论了解本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宣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及急救知识,对降低本地区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2)
目的观察十三味方对血循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蛇伤科血循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循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案及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中药内服,治疗组给予常规血循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案及蛇伤十三味方中药内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及疗程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3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_(周径差)=0.205、0.301,P0.05;t_(血清肌酸激酶)=-1.448、-1.179,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5、7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_(周径差)=-2.964、-6.249,P0.05;t_(血清肌酸激酶)=-2.168、-4.967,P0.05)。治疗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与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t=-7.033、-6.806,P0.05)。结论十三味方可缩短血循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缩短疗程,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14.
邓禄延  胡征林 《蛇志》1989,1(3):29-30
蛇伤的临床特点,常因毒蛇种类而异。蝮蛇是东北陆生蛇的优质品种,是东北唯一毒蛇,在东北地区蛇伤中均为蝮蛇咬伤。兹将1970年以来,我院收治东北陆生蝮蛇咬伤116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一、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92例,女24例;年龄4~60岁:科研人员35例,农民34例,战士19例,工人9例。学生14例,教员2例,干部2例,家庭妇女1例。咬伤季节集中于7、8、9月三个月。病因:除34例科研人员取蛇毒操作中被咬伤外,其会病例均为户外活动中不慎被咬伤。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五天。咬伤部位:手54例,手腕及手臂6例,足45例,踝部及小腿9例,背部及臀部各1例。二、临床表现及特点:因毒蛇咬人时注毒量和病人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不一,按1973  相似文献   

15.
陈坤  邓立普 《蛇志》2010,22(3):255-257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蛇类有2700多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我国的蛇类有200多种,其中毒蛇类有50多种,包括10多种剧毒蛇如眼镜王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人后能致人于死亡。在我国,蛇伤病人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毒蛇咬伤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机理和诊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李其斌 《蛇志》1992,4(1):22-2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 DIC)是毒蛇咬伤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发生率高达24.3%,毒蛇咬伤引起的 DIC 主要是急性DIC.目前已知我国的五步蛇、蝰蛇、眼镜王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咬伤可引起 DIC,其中以五步蛇、蝰蛇咬伤的DIC 发生率最高,分别为该种蛇伤的81.08%和63.65%.近年研究表明,蝰蛇咬伤的 DIC与传统的 DIC 不同,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IC,五步蛇咬伤引起的 DIC 大多数属类DIC.1 发病机理蛇伤 DIC 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凝血机制的紊乱,毒蛇咬伤后血管内促凝物质的出现使血液凝血系统被激活,血管内弥漫性微血栓形成继发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被消耗,以及纤溶系统被激活,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出血、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获得性出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符秋红  邓立普 《蛇志》2007,19(1):51-54
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又名土蛇、大公蛇、地皮蛇,因其色泽似土而得名[1]。在我国除西藏、青海、云南省外均有发现,为我国剧毒蛇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蝮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蝮蛇毒素为混合毒素,被咬伤后可引起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预后差。故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治蝮蛇咬伤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1发病机制蝮蛇属管牙类毒蛇,其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即血循毒和神经毒。蝮蛇咬伤1次的注毒量为45~150mg(干重),而致死量为25mg(干重)[2]。1·1神经毒素蝮蛇毒的神经毒素含量较低,约占毒素干重的1%~2%。其…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20,(3)
目的分析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衡阳市2018年1~12月份的1214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蛇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月份、就诊时间、毒蛇辨认能力等资料的分布特点。结果衡阳市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65.7%),其次为不明蛇类咬伤(21.7%)、眼镜蛇咬伤(10.0%)、五步蛇咬伤(1.07%)、竹叶青咬伤(0.7%)、银环蛇咬伤(0.8%);患者多为男性农民,且40岁以上多见;毒蛇咬伤时间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以4~10月份为主;被咬伤后大部分患者能在4 h内来院就诊,蛇伤以轻型为主,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具有显著流行病学特点(致伤蛇种以蝮蛇最多,季节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间以4 h内为主),针对性宣教、预防可明显降低毒蛇咬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蝮蛇咬伤后病人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改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确诊并入院住内科的蝮蛇咬伤病人 ,根据其肢体肿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肿胀三组 ,每组 2 0例。所有病例一旦入院立即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 结果  60例蝮蛇咬伤病人中 ,心肌酶谱异常者占 86.7% ,中度肿胀组、重度肿胀组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为 1 0 0 % ,中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 (0 .0 1

相似文献   


20.
汪国和 《蛇志》1992,4(1):49-50
蝮蛇咬伤是常见的蛇伤,临床治愈率较高,但有极少数患者因伤后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以致并发危重症而危及生命.我院曾抢救成功3例被蝮蛇咬伤后并发呼衰、肾衰的患者,现报道如下.例1,陈某,男,39岁,铁路工人.1987年9月25日晚在巡道时被蝮蛇咬伤右足背.当即在铁路医院经大量输液等治疗,因尿闭行导尿术,两天后转入我院.查体发现伤者呈重病容,双眼脸下垂,复视较重,伤肢膝反射减弱,右足背可见牙痕2枚,牙距1.8cm,伤口渗血不止,右大腿中段以下肿胀,大片瘀斑.入院后停止输液,给以抗蝮蛇毒血清12000单位,皮试阴性后缓慢静注,口服祁门蛇药片及利尿药等治疗.拔除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