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曹昕  刘鸣江 《蛇志》2015,(1):24-25
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眼镜蛇咬伤后小腿皮肤坏死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及其他皮瓣修复方法分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组)20例,其他皮瓣修复(对照组)16例,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完全成活率比较,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5);成活率比较,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两组患者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03,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修复眼镜蛇咬伤后小腿皮肤坏死缺损的效果较好,完全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到2021年9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下肢外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急诊修复治疗,所有皮瓣都创面都Ⅰ期愈合,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血供优良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8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伤口感染、血管危象、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 %,低于对照组的27.3 %(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8.8 %(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皮瓣血供优良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状况。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治疗后2个月皮瓣成活率、并发症情况及吞咽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及唾液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个月,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4.44%(34/36)。并发瘙痒10例(27.78%),瘢痕6例(16.67%),色素沉着17例(47.22%),皮区感觉异常20例(55.56%)。吞咽功能2级7例(19.44%),3级29例(80.56%),无1级和4级患者。治疗后IL-2与唾液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较好,皮瓣成活率较高,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组织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晚期颅底肿瘤术并且需要进行组织修复的病患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选择的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游离皮瓣,而对照组使用钛网修复。观察两组相应指标,比较不同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40.54%(15/37)、97.30%(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和皮瓣坏死比率为8.11%(3/37)、0(0/37)和2.70%(1/37)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皮瓣进行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组织修复效果更好,皮瓣存活率更高。比传统钛网修复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皮瓣在口腔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皮瓣修复口腔面部组织缺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胸大肌皮瓣26例,前臂皮瓣22例,股前外侧皮瓣16例。术后3~12月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患者均采用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进行口腔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不同皮瓣来源数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治愈,移植成功率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发生积血、感染不良反应情况,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不同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皮瓣修复口腔面部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均较好,皮瓣的选择较广泛,显著改善了患者口腔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血清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积率(ES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vs64.44%%(29/45)](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45)vs17.78%(8/45)](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症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闭金玉  谭海清 《蛇志》2003,15(1):38-3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针对四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 ,估计经其它修复方法 ,如局部皮瓣转移或带胫前、胫后动脉的小腿肌皮瓣等术无法修复情况下采用一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 ,切取皮瓣后对肢体功能和外观影响小 ,血管解剖变异少 ,蒂长、径粗、行走恒定 ,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2~ 5 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 :手掌 3例 ,手背 3例 ,前臂 3…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KuwadeⅣ型跟腱缺损19例,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为新鲜损伤,12例为陈旧性缺损。19例跟腱缺损均伴有皮肤及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6.0 cm-6.0cm×12.0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9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5 cm-12.0 cm×8.0cm,腓肠腱膜切取范围5.5 cm×6.0cm-10.0 cm×6.0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客观性评价指标包括关节跖屈、背伸动度及形态学,主观性评价采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17例跟腱功能重建良好,2例感染控制不良,跟腱移植体部分坏死。皮瓣完全成活13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术后6天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10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愈合,2例感染控制不良者,皮瓣未愈合,移植跟腱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后,行阔筋膜条修复术,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略臃肿,但不影响穿鞋,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80.31分。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用于治疗KuwadeⅣ型跟腱缺损,可以同时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一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 -2013 年2 月收治的68 例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另选择同 期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的50 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瓣修复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结果:观 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及神经功能烧伤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结合腹部带 蒂皮瓣治疗具有皮瓣存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宇顺  李景新  张跃  余佩琦 《蛇志》2001,13(1):44-46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8例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创面。结果 8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患肢外观及活动功能均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情况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颏下岛状皮瓣存活率,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效果较好,大多数患者对于临床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且,对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颈部淋巴结的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不大,基本不影响皮瓣的存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7,(4)
目的观察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术的修复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术进行修复,观察记录踝关节功能、创面愈合效果及皮瓣成活率。结果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65%;治疗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为(90.19±8.83)分,高于治疗前的(34.12±1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内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2009应用膝内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将膝降动脉和其伴行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皮瓣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与受区腓肠神经或隐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和感觉功能;将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跟腱缺损修复跟腱功能.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周-18个月随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足跟外形及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内侧游离皮瓣血管口径粗,蒂长,带有两根知名感觉神经,皮瓣较薄,修复足跟外形美观,耐磨,稳定好,特别是带有缝匠肌腱和股薄肌腱修复跟腱缺损,是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对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组织瓣转移面部修复术的烧伤患者146例,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82)。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患者供区皮瓣的血管位置,走向并标记探测结果,根据多普勒探测结果结合术前设计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术前3~5 d采用CTA技术检查患者供区皮瓣面部受区血管位置、血管走向等,将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根据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重建模型修订手术方案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和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和术后皮瓣坏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2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皮瓣断蒂时间为17.1±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2.8 d,P0.01);对照组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为17.19%,研究组并未发现血运障碍病例。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为7.81%,而研究组未出现皮瓣坏死病例,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的建立用于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皮瓣供血障碍的发生率及皮瓣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髂腰皮瓣治疗阴囊深度烧伤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阴囊深度烧伤患者行切除焦痂及坏死睾丸后,采用单侧岛状髂腰皮瓣转移修复阴囊缺损,并放置负压引流,术后2周拆线。结果 7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阴囊形态及功能良好。结论使用髂腰皮瓣修复阴囊深度烧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联合髂骨皮瓣修复胫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5例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腓骨皮瓣联合髂骨皮瓣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缺损愈合时间、创面闭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3.65±10.38)d、(11.23±3.76)d、(22.35±3.84)d,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17.2076,P=0.0000,t=19.9808,P=0.0000,t=8.7801,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6.2438,P=0.0000)。结论:腓骨皮瓣联合髂骨皮瓣能有效修复胫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缺损愈合时间较短,有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治疗后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皮瓣成活率为100%,创面、切口Ⅰ期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83%,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VSD能显著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