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拿利海枣两种真菌病害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岛钠加拿利海枣受真菌病害为害较重。经两年系统观察研究确认;茎枯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棕榈盾壳霉;假黑粉病原原菌为亚门,海枣粉座菌。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G.C.Ainsworth等的分类系统介绍了真菌门(包括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等)的主要特征。对常见真菌的科以检索表的方式介绍了各科的主要特征和各科之间的主要区别。简述了我国25种常见真菌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从不同生境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中分离到内生真菌252株,这些内生真菌涵盖了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5个亚门中的半知菌亚门(Deuterorn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等3个亚门,已经鉴定的内生真菌分属于48个属。有些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分类、铁皮石斛内生菌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枝孢样枝孢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对枝孢样枝孢霉的系统报道较少,现就其生理生化代谢、生态学、病理学及临床和抗真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真菌的形态、大小、表面结构是真菌分类中的重要依据。如何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得到较满意的照片呢?目前广泛应用扫描电镜来达到上述目的(A.Kaarik等,1983)。他们认为,在制片时,不同类群真菌的孢子用不同的固定方法。接合菌亚门、粘菌门和担子菌亚门的孢子用1%高锰酸钾固定1.5小时,用丙酮脱水,临界点干燥,真空镀金。半知菌亚门的孢子用1%锇酸(OsO_4)固定1.5小时,在丙酮中脱水,临界点干燥并镀金。子囊菌亚门的孢子是在室温下干燥,镀金即可。  相似文献   

6.
岩黄连茎基腐病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金祥 《广西植物》2003,23(5):473-475
对引起药用植物岩黄莲茎基部腐烂的病原进行分离 ,获得纯的活体病原 ,然后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确定致病病原。根据病原形态 ,初步鉴定为 :无性态属于半知菌类葡萄孢属 (Botrytissp.) ,有性态属于子囊菌门葡萄核盘菌属 (Botrytinia sp.)。并提出岩黄连人工栽培中该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皮肤癣菌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是一群浅在寄生性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根据大分生孢子的特征可将皮肤癣菌的3个属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古旱莲(Magnolia denudate Dest var.purpurascens Rehd et Wils)内生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纯培养分离古旱莲内生真菌,提取菌株DNA,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28S rRNA序列扩增,提交测序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分离内生真菌122株,共67个形态类群,根据测序结果不同,将菌株归为16个分类单元(OUT)。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属5个门,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下6个分类单元,占总数的65.7%;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下6个分类单元,占总数的22.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下2个分类单元,占总数的5.9%;接合菌亚门(Zygomycota)下2个分类单元,占总数的2.9%;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下1个分类单元,占总数的2.9%。[结论]从古旱莲中分离到内生真菌122株,分别属于5个门,古旱莲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的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拮抗菌通过分泌细胞壁降解酶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组分是其重要的拮抗方式。本研究以2个拮抗菌(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和7个植物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对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mes(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明确了拮抗菌相对于病原菌发生扩增的细胞壁降解酶亚家族;利用ClustalX2.0多序列比对、Mega4.0构建系统发育树和MEME软件预测保守基序的方法,分析了扩增亚家族的序列结构和进化特征。结果表明,拮抗菌中可能参与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类的亚家族CBM50、GH25和GH73发生了显著扩增,并通过序列比较和进化分析初步明确了扩增的亚家族与拮抗菌特异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组分之间存在关联,为拮抗菌细胞壁降解酶类亚家族CBM50、GH25和GH73参与拮抗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林天然更新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在毛棉杜鹃林更新能力排在前12位的树种中,更新能力良好的有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亮叶冬青Ilex viridis;天然更新等级为中等的树种有华鼠刺Itea chinensis、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天然更新为不良等级的树种有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粗叶榕Ficus hirta。在6块标准地中,仅有2块标准地内发现毛棉杜鹃幼苗,所有标准地没有发现苗高<30 cm 的毛棉杜鹃幼苗,且株数密度低,属于天然更新不良的树种,不能依靠天然更新来保持其地位和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当归及其混淆品独活、欧当归的紫外吸收光谱鉴别特征,采用紫外谱线组法对三者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归和独活在四种极性溶剂中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当归和欧当归仅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溶剂中鉴别差异显著。紫外谱线组法可以鉴别当归及其混淆品独活、欧当归。  相似文献   

13.
刘少英  靳伟  唐明坤 《兽类学报》2020,40(3):290-301
䶄亚科田鼠族(Microtini)是一个分布广、物种多、在分类学上存在争议也较多的类群。通常认为该族在全世界有10属81种,中国有7属24种。近年来,通过广泛采集标本,开展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基本厘清了我国䶄亚科田鼠族分类与系统发育问题。确认田鼠族在全世界仅8属,分别是东方田鼠属(Alexandromys)、雪田鼠属(Chionomys)、毛足田鼠属(Lasiopodomys)、艾草田鼠属(Lemmiscus)、田鼠属(Microtus)、松田鼠属(Neodon)、沟牙田鼠属(Proedromys)和川西田鼠属(Volemys)。帕米尔田鼠属(Blanfordimys)被证明是田鼠属的亚属,白尾松田鼠属(Phaiomys)是松田鼠属 的同物异名,水䶄属(Arvicola)被证明不属于田鼠族。而东方田鼠属是从田鼠属的亚属提升为属。中国田鼠族包括6属26种。青海毛足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白尾松田鼠(Phaiomys leucurus)和克氏田鼠(Microtus clarkei)均是松田鼠属成员。凉山沟牙田鼠(Proedromys liangshanensis)、林芝松田鼠(Neodon linzhiensis)、聂拉木松田鼠(Neodon nyalamensis)和墨脱松田鼠 (Neodon medogensis)是近年来命名的新种。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云南省内常见的12种药用石斛,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筛选其适用的DNA条形码序列。以12种药用石斛共36个样品为材料,提取样品总DNA,对核基因片段ITS和ITS2、叶绿体基因片段psbA-trnH和matK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部分石斛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4条序列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4条序列没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但ITS序列与ITS2序列的种内和种间重叠部分较少,有偏向两端的趋势;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和psbA-trnH序列能成功区分12种云南常见的药用石斛,ITS2序列未能区分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和矮石斛(D. bellatulum),matK序列仅区分6种石斛。建议以ITS和psbA-trnH序列作为云南药用石斛鉴定序列,为药用石斛的种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柑桔接穗对砧木生长及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体细胞杂种红桔+枳、红桔+粗柠檬和有性杂种Troyer枳橙、Swingle枳柚以及枳作砧木的"国庆4号"温州蜜柑、脐橙(无枳砧)和不嫁接的砧木幼树为试材,通过两年盆栽试验研究接穗对砧木生长、根系活力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wingle枳柚和红桔+粗柠檬的砧粗易受接穗影响,接穗显著地影响砧木根系体积。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砧木嫁接后砧木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未嫁接砧木,或与其差异不显著;同时存在接穗促进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物种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的竞争分化,使其都有足够的资源保障生存和繁殖(Macarthur and Levins,1967; Schoener,1974)。根据竞争排斥原则,生态相似的物种在资源竞争中必然存在生态位的分化(Hardin,1960)。在众多的生态维度中,栖息地分化所形成的空间分布差异是同域野生动物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生态位分化形式(Schoener,1974)。同时,了解栖息地选择如何影响同域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竞争模式的必要前提(Rosenzweig,1981)。  相似文献   

17.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Cyt b)为分子标记,结合系统发育分析(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和遗传距离统计(JC遗传距离模型)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田鼠类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从16个样点共采集到189个田鼠样品,成功获得所有个体的Cyt b全序列,长度为1 143 bp,共检测到248个变异位点和65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的结构基本一致,将65个单倍型分为三组(G1-G3),分别与已知的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 limnophil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高原松田鼠(N. irene)聚为单系群,支持率都为100%。遗传距离统计显示,G1、G2、G3组内两两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分别为0.09%~3.04%、0.09%~0.70%、0.18%~1.95%;同时,G1与柴达木根田鼠参考序列之间、G2与青海松田鼠参考序列之间、G3与高原松田鼠参考序列之间遗传距离范围分别为0.61%-2.49%、0.53%-0.97%、1.77%-2.22%。结合系统发育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采集到的田鼠个体可以鉴定为3个物种:柴达木根田鼠(n = 135)、青海松田鼠(n = 30)和高原松田鼠(n = 24)。其中,柴达木根田鼠分布最广(10个地点),青海松田鼠(4个地点)和高原松田鼠(3个地点)的分布区则相对狭小;3种动物在分布区上重叠度很小,仅河南县同时发现有柴达木根田鼠和青海松田鼠分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至少有3种田鼠分布,种间遗传界限清晰,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为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田鼠类动物的物种分布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同时,为这一地区的田鼠类动物的分子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鼠由于长期适应于地下洞道生活,在诸多生物学特征上都产生了一定的趋同进化现象,但目前尚未在分子水平分析其趋同进化特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从氨基酸位点变化和基因表达量水平,分析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地下鼠--高原鼢鼠和裸鼹鼠的趋同进化。氨基酸位点变化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的54 个基因都存在至少一个理论趋同进化位点,其中13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在转录组水平的总体表达模式上存在趋同效应;有103 个基因在两种地下鼠脑中的表达量是作为对照的地上鼠(小鼠、豚鼠)表达量的3 倍以上,其中有20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裸鼹鼠为了适应地下生活方式,在氨基酸序列和基因表达量水平上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趋同进化。其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氧运输、氧代谢、DNA 修复等)是地下鼠进化适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器官(尤其是肌肉)功能相关基因的重要性次之,能量代谢及平衡相关基因也是地下鼠适应性进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鲸类是一类次生性的水生哺乳动物,其陆生祖先大约53~56Ma从陆地返回海洋。为了适应水下的弱光环境,鲸类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视锥细胞功能大多退化,缺乏辨别颜色的能力,然而鲸类视觉退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择在视锥细胞中表达且对光传导级联反应起重要作用的GNAT2和CNGB3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以及在数据库中下载已有的基因序列,共获得8个鲸类代表性物种的同源序列。MEGA6.0软件比对发现侏儒抹香鲸和抹香鲸的GNAT2基因分别在148位和1012位插入了1个碱基 A,而抹香鲸的CNGB3分别在554位和1407位有1个碱基的缺失,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出现;另外,小须鲸CNGB3基因在1525 ~1527位出现了提前终止密码子,提示鲸类的这两个基因可能为假基因。通过I-TASSER在线预测GNAT2和CNGB3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现出现移码突变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均位于这两个基因的重要功能域。另外,运用PAML软件的Branch model分析表明发生假基因的鲸类物种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选择压力放松,且假基因化可能是一个近期事件。侏儒抹香鲸、抹香鲸以及小须鲸的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假基因可能与其深潜习性以及完全的水生生境导致其色觉功能丢失相关。此外,Free-ratio model分析发现其他鲸类的ω值接近于1,说明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了选择压力放松,这可能是长期适应水生生境视觉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龙眼内生菌的分离与脂肪酸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眼’龙眼果实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脂肪酸鉴定,结果表明,在龙眼果实中检测到分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克吕沃尔菌属(Kluyvera)和沙门氏杆菌属(Salmonella)的内生细菌,以及分属于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柱顶孢霉属(Scytalidium)、外瓶霉属(Exophiala)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