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干流高坝水电开发导致鱼类生境丧失的一种补偿措施,支流替代生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工程影响河段的土著鱼类保护,但替代支流发挥怎样的保护效果及干流对其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实施了澜沧江梯级生境替代的支流基独河与罗梭江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邻近的对照支流,通过对鱼类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支流鱼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初步阐明了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以及干流工程建设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支流替代生境对干流鱼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支流生境修复后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罗梭江土著鱼类、特有鱼类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2种、7种,基独河则是7种、2种,替代生境能为澜沧江土著鱼类、部分濒危特有鱼类和洄游鱼类提供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栖息地。干流对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罗梭江、基独河与邻近干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似性分别为21.76%、10.73%,支流河口段保持“河相”是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综合考虑生境替代保护的效益与投入,建议今后开展此类保护措施时优先选择库尾河相区的支流。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往对湿地鱼类的研究一直相对匮乏,不利于进行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本研究基于2021—2022年期间对海口市典型湿地——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湿地公园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鱼类70种,隶属9目28科61属,其中纯淡水鱼类41种,河口鱼类29种;纯淡水鱼类中土著鱼类29种,外来鱼类12种;受威胁鱼类6种,海南特有种2种。湿地公园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层性、定居性鱼类为主;海南似鱎(Toxabramis houdemeri)、齐氏非鲫(Coptodon zillii)、须鲫(Carassioides acuminatus)、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为该湿地公园的优势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1、5.19、0.59和0.26。结果表明,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多样性较高,但部分河段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亟需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对浔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以定制刺网、虾笼和钓钩为主要作业网具,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生态网络和零模型等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7目19科63属。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鲤(Cyprinus carpi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为850.59-2347.23,表明它们是浔江优势种。大藤峡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鱼类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各年度间鱼类群落相似度均大于59.73%,总体呈现出时间相隔越远群落相似性越低的趋势。此外,鱼类种类数由69种下降为51种;(2)浔江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 W值由0.052降至-0.004。此外,基于浔江鱼类所构建的生态网络集散节点数不断减少,结构趋向于简单化,生态网络稳定性减弱;(3)基于时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种间竞争加剧,时间生态位重叠增幅最大的种对是罗非鱼sp-东方墨头鱼以及卷口鱼-鲫等生态习性相近鱼类。(4)基于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构建的零模型结果揭示了浔江鱼类群落构建取决于环境因素,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向竞争主导的随机分布发展格局转变。综上所述,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产生较大的影响,亟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后续浔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大藤峡大坝运行的建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雅砻江下游地区的鱼类119种和亚种及其分布特点,比较了该区鱼类组成与四川其他地区鱼类组成的差异,提出了该区鱼类分布和在我国淡水渔类地区地理区划上意义。  相似文献   

5.
洪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根据1992~1993年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1959年和1982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洪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洪湖鱼类从江湖阻隔初期的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江湖洄游性鱼类和少数河海洄游性鱼类亦有一定的产量、大型和中型鱼类占较大比例,逐渐演变成以鲫占绝大多数的“众小”局面;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从草食性种类的比例高达23%~35%、肉食性种类比例波动于10%~20%之间,逐渐演变成以鲫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占绝大多数,草食性种类基本上从湖内消失;种类组成从阻隔前的推测应不下100种演变成50余种,且实际能在洪湖生息的只有30余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曾经记录有mang科鱼类4种。国际上近年来对mang科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修订,物种数量已达3属22种。我国的mang科鱼类也因长时间没有进行及时的分类修订而存在许多疑问。基于国内自1960年以来所收集的珍贵标本和记录,确认我国记录有mang科鱼类1属3种。它们是:长丝mang(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贾巴mang(Pangasius djambal Bleeker)、短须mang(Pangasius micronemus Bleeker)。在此基础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mang科鱼类的种群现状和濒危原因、洄游的性质及洄游群体数量下降原因以及水电站建设对大型洄游鱼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往记录显示,捕获时间都集中于4—5月份,无冬季捕获记录。捕获季节与mang科鱼类产卵繁殖季节高度吻合,提示其上溯到我国澜沧江下游应属生殖洄游,而不是索饵洄游。被捕获记录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后则数量锐减。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1)下游湄公河对mang科鱼类的捕捞压力过大;2)湄公河—澜沧江航运船只对mang科鱼类有损害作用;3)由于西南季风变化的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发生变化,可能间接导致mang科鱼类洄游行为发生改变。分析显示,mang科鱼类的洄游与3—4月份澜沧江流量呈密切相关规律,提示适合鱼类产卵的雨季及西南夏季风比往年较早到达该地区,从而激发它们较往年提前启动生殖洄游,并且溯河的高度较高。以往的捕获记录还表明,mang科鱼类主要洄游至景洪下方的澜沧江河段及支流补远江,上述水域是其喜好的产卵场之一。景洪大桥以下的干支流不适合建设水电站,因为电站大坝必然会阻断mang科鱼类的繁殖洄游,影响其繁殖活动。而景洪大桥上方的干流电站不在mang科鱼类正常繁殖洄游通道中,大坝阻隔作用对mang科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建议把补远江建设成为鱼类和水生生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仿生机器鱼调节鱼类行为在鱼类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发诱驱鱼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国内外机器鱼的研究现状,分析机器鱼诱鱼技术的视觉诱导机理、尾流场诱导机理、电信号诱导机理,归纳了影响机器鱼诱鱼技术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国外机器鱼调节鱼类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机器鱼诱鱼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机器鱼诱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11月,对独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及生境在整个独龙江流域共计设置了26个采样点,采集鱼类标本883号。对各采集点渔获物的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1)独龙江干流、支流的鱼类生物量、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2)干流的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性指数均高于支流;(3)除了独龙裂腹鱼、大鳍异齿yan在整个独龙江流域均有分布外,其余5种鱼类的分布与海拔因子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0-06-19,本文作者在进行云南省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考察时,在金水河采到28号鱼类标本,经鉴定,为我国鲤科鱼类区系中猪嘴ba属Systomus和小口猪嘴baSyst omusorphoides (Valenciennes 1842)的首次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生殖     
鱼类的生殖朱丽真(厦门华侨中学361005)1鱼类性成熟的年龄鱼类性成熟指鱼类从孵化后经生长发育,性腺达到成熟能排精产卵。不同鱼类性成熟开始年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鱼,也因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成熟的年龄也有变化。此外,同一种鱼的不同种群或雌雄两性到达...  相似文献   

11.
细胞自噬和炎症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自噬是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组分以维持细胞稳态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在降解受损的细胞器、抵抗病原感染、调节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酵母和哺乳动物自噬的研究显著增加了人们对自噬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理解:调节自噬水平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炎症反应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过程,是机体在受到紫外线、病原体感染、氧化应激以及机械性损伤等刺激下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其获得性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先天性免疫是其抵御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防线。相较于高等动物,鱼类细胞自噬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围绕病原感染引起的自噬现象及机制、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已取得较多进展。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噬参与多种鱼类病原感染,而鱼类疾病通常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于鱼类病原感染引起的细胞自噬、炎症反应以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深入理解鱼类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为全面解析鱼类的免疫机制提供指导,为制定鱼类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鱼类营养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鱼类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饲频率增加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养殖鱼类感染疾病的几率大大升高,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鱼类病害已经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传统的用于防治鱼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化学药物治疗法;一是疫苗预防法。化学药物治疗存在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而疫苗预防法则由于其特异性和操作困难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防治鱼类病害的方法就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周伟  李旭  杨颖 《动物学研究》2005,26(6):673-679
中国科群鱼类至今已记录8属23种(亚种),但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怒江等水系的一些种类及分布于四川西南地区的属和石爬属的一些种的有效性仍存疑问或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为解决种级阶元分类地位的争议,或者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但形态学之间、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研究结果均不完全吻合,甚至同一作者不同年代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也相互矛盾。鱼类的分布格局及不同阶元的分化与青藏高原的3次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鱼类的分化不仅体现在各大水系之间,也体现在同一水系的不同支流或上下游之间。该类群的分化既包括了自然阻障形成导致的分类阶元的隔离分化过程,也包括了同一阶元在同一水系扩散分化的生态适应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交织,使得鱼类的分化和分布异常复杂。尽可能收全鱼类现生种类,发现更多的分类学证据,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的有机结合,是今后鱼类分类、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鱼类社群等级及其在水产增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群等级是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鱼类社群等级是指社会性鱼类通过种内竞争在群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序列,会对其生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鱼类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社群等级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增加、生理压力增大、生长离散加剧,对鱼类福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鱼类社群等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指出鱼类社群等级主要受基因、个性、代谢、个体大小、社群经验等自身条件以及群体密度、饵料丰度、隐蔽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鱼类社群等级的实验设计与判别方法,探讨了以往鱼类社群等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社群等级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应聚焦的研究内容。本文旨在为中国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并为鱼类育苗、养殖生产中合理规避社群等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鱼类福利,优化增养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鱼类细菌性病害对发展鱼类养殖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抗生素的滥用和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对鱼类养殖产量、水产品质量和养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推动鱼类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亟待创新研究鱼类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残留的细菌杀手,具有特异性强、裂解效率高等特点,利用噬菌体治疗鱼类细菌性病害将是一种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综述了噬菌体的重要资源挖掘、鱼类细菌性病害防控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鱼类健康养殖领域加快研究噬菌体治疗技术的措施,对鱼类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鱼类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鱼类转基因研究的意义、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特点、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技术、我国鱼类转基因研究的进展和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鱼类转基因研究的意义、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特点、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技术、我国鱼类转基因研究的进展和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两年来淡水养殖鱼类优良品种选育和基础理论研究简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自1972年第一次养殖鱼类优良品种选育及基础理论研究协作会议以来,各地鱼类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可喜面貌,为今后继续开展鱼类选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根据各地情况综合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主要养殖鱼类优良品种系统选育 各地在进行鱼类的系统选育方面,着重以草、鲢、鳙、青、鲤、鲫、鲮等养殖鱼类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良种  相似文献   

19.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郭新红  刘少军  刘巧  刘筠 《遗传学报》2004,31(9):983-1000
线粒体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已成为鱼类进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本文对鱼类线粒体DNA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鱼类线粒体DNA全序列的研究进展、组成及特征,鱼类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结构研究进展,鱼类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主要的检测方法;综述了最近有关鱼类线粒体DNA在鱼类系统学、种间杂交渐渗、种群识别、起源和进化、地理分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呼伦湖鱼类寄生虫初步调查吕洪昌,杨立宏,房晓彤(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海拉尔市021008)关键词呼伦湖,鱼类,寄生虫,寄生部位,感染率呼伦湖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区内主要产鱼水体,但对鱼类寄生虫种类情况却没有完整资料。我们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