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生幼犬通过初乳获得的被动免疫,对它的生存非常重要,本研究用犬的多价免疫血清代替初乳作为幼犬保护性免疫球蛋白,对生后2 d内不能获得初乳的幼犬,以及虽然获得初乳但初乳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的幼犬进行了被动免疫试验。对5窝35只幼犬在生后,随机分为吃初乳的对照组、口服血清组、皮下注射血清组、以及口服和皮下注射血清又吃初乳5个组,在幼犬出生时、及出生后48 h和第5天采血,测定犬细小病毒、犬传染性肝炎、和犬副流感的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对没有吃到初乳的仔犬,通过早期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给予成年犬的血清,均能代替初乳供给幼犬免疫球蛋白。对吃到初乳的仔犬,能进一步提高幼犬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但以皮下注射途径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口服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的免疫功能和血清、初轧中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黄酮能明显提高母猪血清和初乳中特异性抗体(猪瘟抗体或溶血素)的水平,表明母猪整体和乳腺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2)通过对初乳的吸收,其新生仔猪血清中母源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母猪血清和初乳中GH、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提示:垂体PRL、GH和体内SS可能参与了大豆黄酮对猪免疫功能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3.
羚牛秦岭亚种的产仔地特征及早期母幼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育后代是每个动物在种群内扩散其遗传基因的惟一方式。确保产仔期间自身的安全和新生后代的安全,是动物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个物种在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方面,都将隐蔽条件作为重要的因子(Bailey,1984)。无论是在隐蔽的洞穴中产仔、还是在不利于隐蔽的草原上集群产仔,都是动物为了保证在产仔过程中免受天敌攻击和新生幼仔的安全而形成的保证种群长期存活的生存策略(Sinclair,1977;Estes and Estes,1979)。  相似文献   

4.
亲缘关系与布氏田鼠双亲行为和杀婴行为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晓东  房继明 《兽类学报》2003,23(4):326-331
根据幼仔发育的 5个阶段 :新生 (1~ 5日龄 )、耳立 (6~ 9日龄 )、睁眼 (10~14日龄 )、出巢 (15~ 2 0日龄 )和断奶 (2 1~2 4日龄 ) ,通过观察布氏田鼠对自己幼仔 (r=0 5 0 )和非亲缘幼仔 (r <0 12 5 )的行为反应 ,研究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双亲和杀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新生阶段 ,雄鼠抚育亲仔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断奶阶段 ,雄鼠与亲仔相触及在巢内活动的时间也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雄鼠在耳立、出巢和断奶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和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的时间都显著多于亲仔。 2 )断奶阶段 ,雌鼠与亲仔相触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但在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耳立和出巢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的时间显著多于亲仔。 3)雌雄鼠在15日龄前没有杀婴行为 ,15日龄后 ,开始对非亲缘幼仔发生杀婴行为 ;雌鼠杀婴行为受幼仔发育的显著影响 ,且杀婴频次显著高于雄鼠 ;雌鼠在断奶阶段对非亲缘幼仔的杀婴频次显著高于亲仔。综上所述 ,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的双亲和杀婴行为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与个体间的已往经历 (熟悉性等 )或表现性匹配等辨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较轻,仅为正常母体体重的千分之一,平均144.9±40.59 g(张志和和魏辅文,2006).初生体重在70 g以下的幼仔,常被称之为超轻体重幼仔,初生体重超轻、身体瘦弱活动无力,产后无叫声或叫声小是其主要特点.对于体重超轻初生幼仔的育幼,目前有1993年对一例初生体重为61 g的幼仔,在产后两周内采用胃导管喂母初乳、之后采取人工与母兽交替哺育的方法养育存活以及2000年对一只58 g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存活7 d的报道(钟顺龙和何光昕,1997,侯蓉等,2000).200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雌性大熊猫产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仔初生体重仅51 g,经人工辅助哺育存活,该幼仔是圈养条件下育成的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现将该例的育幼情况报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鹅喉羚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2年8~9月和1993年9月,作者在新疆北部鹅喉羚北疆亚种(GazellasubguttrosaSairensis)分布区(天山以北)设置19条样带,总长818km,观测点至动物的平均垂直距离248.3m,面积405.8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62群次,共221只。样带中动物的平均密度为0.71±0.17只/km2。对能判别性别和成幼的16条样带中的37群次113只统计,雌:雄=1:1.05,成:幼=2.4:1。对8条样带中的16群次50只统计,母:仔=1:1.4。1993年2月和10月,我们还在新疆南部鹅喉羚南疆亚种(G.s.yarkandensis)分布区(天山以南),设置8条样带,长230km,平均垂直距离299m,面积116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17群次51只,平均密度0.57±0.26只/km2。  相似文献   

7.
1999~2006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出生麋鹿幼仔224只,新生麋鹿幼仔存活率81.70%,死亡率18.30%.41只麋鹿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死胎、弱胎和弃子等.分析仔鹿初生体重与仔鹿死亡关系发现,存活仔鹿与死亡仔鹿的初生体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体重大的幼仔更容易存活,事实上初生体重小于6.00 kg时仔鹿基本不能存活.北...  相似文献   

8.
乳源性生物活性肽及其生物学与保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或自然存在于乳中,或来自乳的酶解产物。前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T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IGF—Ⅱ) 。初乳中这类生物活性肽的浓度一般高于血液中的浓度。由于初生动物胃肠道的蛋白酶活性低以及乳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活性肽能在哺乳期动物的消化道内存活。饲喂EGF、胰岛素和IGF—Ⅰ可加快新生动物胃肠道的发育,因此其对调节哺乳期幼仔胃肠道发育有重大作用。后一类生物活性肽包括酪啡肽、免疫调节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 抑制肽,这些活性肽构成了乳蛋白的主要结构,并可经酶水解而释放出来,在乳消化过程中这些肽可能是潜在的生理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
张荣庆  韩正康 《动物学报》1995,41(2):201-206
研究口服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的免疫功能和血清,初乳中生长激素、催乳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黄酮能明显提高母猪血清和初乳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表明母猪整体乳腺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2)通过对初乳的吸收,其新生仔猪血清中母源抗体水平明显对照组。3)母猪血清和初乳中GH、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提示:垂体PRL、GH和体内SS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10.
母乳中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文介绍母乳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以及来源,并着重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幼仔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