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样本的监测及病毒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森林脑炎疫源地的分布变化趋势及样本分离病毒的特性,采集了森林脑炎高发区周边的森林全沟硬蜱、血蜱样本及森林脑炎患者的脑组织样本,用小白鼠脑内接种法检测、分离病毒分离的病毒经鉴别试验证明为森林脑炎病毒:蜱、脑两种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结果表明森林脑炎的疫区有从林区向农业区扩散的趋势,且全沟硬蜱的带毒率较高;森脑患者的脑组织样本与蜱标本病毒的性状育差异  相似文献   

2.
首次从啮齿类和食虫类动物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我们从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卵形硬蜱及患者血液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1990年,又从该地区10种95只啮齿类中查到森林脑炎病毒抗体;并从社鼠(R.confucianus)、小林姬鼠(A.sylvaticus)和灰腹鼠(R.eha ninus)等8种啮齿类及食虫类中分离到15株病毒,选三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中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与东北株及从卵形硬蜱、患者分离的森林脑炎病毒一致。从啮齿类及食虫类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啮食类和食虫类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的保存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森林脑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欧洲森林脑炎为一种地方病也是最重要的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森林脑炎在我国存在有三大疫区、六个自然疫源地,其中东北疫区最为严重。森林脑炎为我国法定的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之一。美国CDC将森林脑炎病毒列为C类病毒类生物武器,并优先发展疫苗。预防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和流行以及抵御病毒类生物武器的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森林脑炎疫苗在预防森林脑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森林脑炎疫苗研究现状和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动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云南的森林脑炎病毒进行了动物敏感性研究,实验证明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三日龄乳鼠无论经脑内、腹腔、皮下接种均能致病、死亡,但毒力较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低;三周龄小白鼠经鼻腔接种亦能发病致死。对乳大白鼠、幼年豚鼠和金黄色地鼠能引起发病或死亡,病毒抗原定位主要在脑组织。病理检查表明感染的各种动物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此外,对鸡胚敏感,能引起BHK_(21)、Vero、Vero-E_6等传代细胞及人胚肾、乳猪肾原代细胞的CPE_0结果表明了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细胞、动物的致病性与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相似,仅毒力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分离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全沟硬蜱中的DXAL-5、12、13、16、18,21共6株森林脑炎(TBE)病毒E蛋白基因特征并确定病毒基因型,应用RT-PCR技术对6株病毒E蛋白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克隆、测序.结果发现,6株病毒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均为1 488 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长均为496 aa.与TBE参考毒株E蛋白基因进行比较,这6株病毒与远东亚型同源性最高,其次是西伯利亚亚型,与欧洲亚型同源性最差;在决定亚型特征的氨基酸位点多数属于TBE病毒远东亚型.E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6株病毒均在远东亚型分枝内.因此就E蛋白基因而言,DXAL-5、12、13、16、18、21株均属于TBE病毒的远东亚型.新分离毒株与Senzhang株同源性较高,种系发生关系也比较接近,推测疫苗株对新分离毒株仍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E蛋白的A、B和C抗原决定区内,6株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改变,这些突变有可能影响E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森林脑炎病毒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设计针对森林脑炎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被森林脑炎疫苗株病毒感染的鼠脑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用PCR方法分段逆转录合成、扩增序列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疫苗株的全基因组由1078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414个氨基酸。森林脑炎疫苗株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为研究该病毒疫苗株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2~1994年,对黑龙江省密山市及吉林省珲春市森林脑炎疫源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东北三省九地人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从密山和珲春地区捕获的2185只嗜群血蜱和123只森林革蜱中分离出了9株森林脑炎病毒。从当地捕获的野鼠血清中查到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2.0%。在黑龙江省的新青、密山及吉林省的珲春、抚松、靖宇等地居民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2.2%、10.9%、1.2%和4.3%。从而认为原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仍然相当稳定地存在。随着经济开发,对外口岸开放,旅游事业发展,外来人群进入,其森林脑炎的威胁有可能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省蝙蝠脑组织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于1997年7月,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64只,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在pH5.75~7.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经用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实为乙型脑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从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树Ju对森林脑炎病毒的敏感性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新分离森林脑炎病毒(YH和T570及东北株经脑内、皮下及腹腔感染成年中国云南树Ju,均发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为7-9天。抗体应答反应和病理改变程度成反比,病变轻的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分别于感染后的第5、7、13天出现,且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升高呈正相关。经抗原定位研究发现,腹腔注射后48小时,各组织器官均能查到抗原,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其它组织内病毒抗原消失都很快,随病毒血症的消失而转阴,中枢神经系统携带抗原可持续27天,且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表面为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套状浸润,局灶性出血,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断裂等,说明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表明,成年中国云南树Ju对森林脑炎病毒比较敏感,是森林脑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首选动物。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新分离森林脑炎病毒(YH和T57)及东北株经脑内、皮下及腹腔感染成年中国云南树鼯,均发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为7-9天。抗体应答反应和病理改变程度成反比,病变轻的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分别于感染后的第5、7、13天出发,且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升高呈正相关。经抗原定位研究发现,腹腔注射后48小时,各组织器官均能查到抗原,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其它组织内病毒抗原消失都很快,随病毒血症的消失而转阴,中枢神经系统携带抗原可持续27天,且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表现为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套状浸润,局灶性出血,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断裂等,说明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表明,成年中国云南树鼯对森林脑炎病毒比较敏感,是森林脑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首选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