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高原植物元素背景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植物样品中化学元素的测定结果,提出了西藏高原植物中36种元素的背景值并与全球平均值作了比较。初步研究了西藏高原植物化学元素的特点,认为本区植物有营养元素亏缺现象,营养水平较低;Al,Ti,Cr,Ba的含量偏高;大多数元素含量高低与其生长地的土壤环境有关;植物地上部分元素含量较根系丰富,不同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元素上。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环境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泰龙 《生态学报》1987,7(4):289-296
本文研究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地表水等生态环境要素中15种植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研究表明:(1)沼泽土壤中,N、P、K、Na、Zn、Co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丰富,Ca、Mg、Fe、Ni、Al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贫乏,而且这些元素在垂直分布上呈分层性、水平分布上呈分带性等特征;(2)沼泽植物具有富集K、Ca、Fc和Mo元素的特点。在15种化学元素中,P、Mo、Mn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强,Co、Na、Al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弱;(3)沼泽水体中,除Mo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均较其它天然水体中高。在15种化学元素中,Ca、Mg、Cu、M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强,Fe、Mo、K、Z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至今为止,将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证明了18种化学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的氯和钠在本世纪SO年代才被发现它们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进入SO年代又确认了镍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已发现几乎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自然存在的全部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来源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成土壤的母质,以及环境的污染。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分为3类:(1)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植物体,成为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参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活动。(2)虽然是非…  相似文献   

4.
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下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与样品采集,通过对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样品中N、P、K元素含量分析与生物量测定,揭示了下沙主要类型湿地的植物N、P、K元素的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N、P、K元素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特征均各具特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在不同植物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含量排序的差异明显。N、P、K贮量分布特征因湿地植物种类、构件以及生物量不同而异。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与营养元素含量相比,生物量是制约植物营养元素贮量的主要因子。下沙湿地3种湿地植物及其构件的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一般都低于上沙湿地。3种湿地植物营养元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一般生长初期营养元素含量高,生长停滞期含量低。3种湿地植物N、P、K含量的动态特征存在差异,总趋势为N、P、K含量随生长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相对下降速度排序为:KNP。受局地环境条件影响,上沙与下沙湿地的植物N、P、K元素的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变化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元素化学特征,其中也包括植物对不同化学元素富集的能力。所谓富集是指植物对某一种化学元素较一般含量水平高出数倍、数十倍或数百倍的现象。不同植物对化学元素富集的现象,不仅反映出植物自身的元素化学特征,对于环境的指示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内蒙古草原植物对不同化学元素的富集指标和植物名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陶滔  扈克明 《生态学报》1992,12(4):356-360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速 沟谷雨林中果蝇类(Drosophila属的11个种)及其食物(3种嗜食植物的果实和林下半腐枯落物)的19种无机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果蝇体内测得其中15种无机化学元素,食物中测得其中14种化学元素,对无机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级,并对果蝇及其食物无机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工刺槐林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1年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内各种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以C素最高,尤以刺槐树干中C含量多。N和Ca在刺槐叶片中含量大。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地上部分含K量高于林内其他植物。Fe在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叶片中含量较多。Al和Na在植物细根中含量为大。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a) 叶中含有较高的Mg和Mn。 刺槐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层化学元素积累量以C>Ca>N> K>Mg>P>Fe>Al>Na>Mn>Cu>Zn为序。灌木层化学元素积累量除C和Ca以外,均高于乔木层。对比地表枯枝落叶层化学元素总量与人工林元素的积累量,以Na的比值最高,Ca、Mn、Fe、Zn比值次之,元素归还量都较大。P比值较低,归还量较少。刺槐林土壤化学元素贮存量是以Ca>N>Mg>Fe>K>P>Na>Mn>Al>Zn>Cu为序。植物对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富集系数以K、Al和P较高。人工林元素积累量与土壤元素贮存量之比,亦以K、P、Al比值较高。可见土壤中的K、P和Al相对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8.
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长娥  杨永兴  杨杨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876-1882
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进行定位样品采集与生态环境因子监测.通过对该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海三棱蔗草(Scirpus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h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样品中N、P、K元素含量的分析,揭示了上沙主要类型湿地植物N、P、K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N、P、K元素分布特征不同,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随植物生长节律发生变化.植物中元素贮量与含量之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其原因主要在于生物量是制约元素贮量的主要因素,N、P、K贮量排序均为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蔗草.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5月茎中K含量逐渐减少,N含量呈现增加趋势;5-6月各构件P含量呈减少趋势;6-10月叶中N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构件.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高山苔原牛皮杜鹃群落物质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景双 《生态学报》1993,13(1):96-98
本文利用生态学方法定量地研究了长白山高山苔原主要建群种植物——牛皮杜鹃群落的物质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封闭循环中,植物年吸收的元素数量大于凋落物年分解释放的量,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在开放循环中,整个群落的物质(除N.P外)循环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在研究不同元素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时还发现:植物的各部位对不同元素的累积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植物花、果中的Ca、Mg、N和P含量高,根中的Fe,Al含量高。在植物同一部位中,各元素的累积能力也不同,如Ca,Mg,Mn,P和N在叶肉中的含量高于在叶脉中的含量,而Fe,Al在叶脉中的含量却高于叶肉中的含量。这种差异性标志着不同的化学元素具有不同的植物生理功能。存在于叶肉中的化学元素要比存在于叶脉或纤维中的化学元素循环周期短,植物利用率高,这对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11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五花草甸带、常绿针叶林草甸带。本文研究了各生态带土壤和植被中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及生物积累特征。研究表明:(1)各带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均在全国同类型土壤含量范围之内,就平均含量而言,Co'Ni含量较高,其它元素含量较低,整体属清洁理想水平,合乎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标准。(2)各带植被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尤其是亚高山草甸带是饲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南岛中部、西南部绞股蓝属5种植物12种化学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部位、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的元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规律性变化,并与其土壤相关密切。植物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以绞股蓝>长梗绞股蓝>毛绞股蓝>单叶绞股蓝>三叶绞股蓝序列,其中宏量元素Mg、K含量最高,Ca次之,Na相对偏低;微量元素以Fe>Zn>Mn>Cu>Cr>Pb>Mo>Ni。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为了生长和发育,除需二氧化碳、水分及能量外尚需各种营养元素。早先只知道植物需氮、磷、钾、钙、镁、鐵等元素;但随科学的发展,已使我们知道,植物远远地不是祇需这幾种元素。1927年前就已知有二、三十种元素存在於植物中。Robbins(1945)的分析证明,植物中至少有六十种元素存在。认为植物中有74种元素。认为植物含有的元素同地球表面地质的变化有关。的研究揭露了各个元素在生物體内分佈的规律性。根據含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得到南极西湖沉积岩芯中水生植物(镰刀藓)的22种化学元素含量,发现南极水生植物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范围变化较大,而且在沉积层次上,各个元素的变异系数也较大,水生植物吸收和累积元素的特征为:稀土元素,U,As极容易为植物吸收同化,Ca,Co,Sc为水生植物容易吸收的元素,Th,Hf,Na为水生植物难以同化的元素。同时,研究发现水生植物的直接营养物源为湖水中的可溶性离子;对水生植物的22种化学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稀土元素,Ca,Zn,U之间,As,Fe,Co之间共生关系密切,对水生植物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化学元素含量与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探讨化学元素的植物生理效应是很重要的。除了已发现的为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化学元素以外,在植物体内还含有大量的其他非必须元素,其中包括稀土元素。近年来,发现田间施用稀土元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和改善品质,并对植物主要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有关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曾有研  相似文献   

16.
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后的性状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比研究了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以及迁移到酸性土壤后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习性及化学元素含量,结果表明,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迁移到酸性土壤后发生了以下变化:1)外形变化主要表现为叶片变大变薄,有的植物种子或叶形有变化;2)迁移后开花,结实,落叶期晚1周以上,在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营养生长期没有变化;3)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N,Zn,B,Al的含量增加20%以上,而Ca含量减少10%;4)Al的含量虽增加很多,但仍远低于酸性土壤中的植物;Ca的含量虽然减少,但仍高于酸性土壤植物;5)元素K,B的生物吸收系数在石灰岩土壤高于酸性土壤,其他元素N,P,Ca,Mg,Fe,Al,Mn,Zn的生物吸收系数则是酸性土壤高于石灰岩土壤。  相似文献   

17.
通过黄土高原蒿赂向种植物化学含量与分布的分析,了解到属植物化学元素含量是叶子大于茎,而且属K-N型植物;SiO2/R2O3,SiO22/Al2O3和SiO2/Fe2O3的比较率低;以蒿属几种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可初步进行聚类分类。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但随着植物营养科学研究与分析化学技术的发展,在16种必需营养元素之外,近年来发现还有一类营养元素,适量条件下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或作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为所有的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钠元素便是植物有益元素之一。一、植物体内销的含量通常植物内钠的平均含量大约是干物质总重的0.l%左右,是钾量的回/且比不同种类植物含销量变化很大,例如甜菜的含销量可达3%-4%,相当于钾的含量,甚至高于钾;不同种的牧草含钠量可在20…  相似文献   

19.
以六种彩叶植物紫叶李、红花木、红叶石楠、红枫、鸡爪槭和金叶女贞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及有害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红花木为最高,维生素C含量以红枫为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最大,紫叶李最高达15.99mg·kg-1。六种彩叶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种类齐全,其中红花木的营养元素总量最高。六种彩叶植物均含有18种氨基酸成分,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各不相同,但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却较为一致,且都高于40%。六种彩叶植物叶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铅、镉、砷、汞等有害元素,但有害元素尤其是砷和汞的含量均低于允许量。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西岸区防护林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方敏  田大伦  方晰  闫文德  梁小翠 《生态学报》2010,30(21):5832-5842
对洞庭湖西岸区4种防护林地土壤与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和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pH值为4.54—5.27,呈酸性反应;防浪护堤林pH值为8.18,呈碱性反应。有机质和全N含量以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地高于其余3种防护林,N素和P素有效率均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1.46%—3.35%,速效P仅占全P的0.5%—1.6%,全K含量亦不高,除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地含K量适量外,其余3种防护林地均为严重缺K型土壤,防浪护堤林地全Ca及Mg含量高于其余3种防护林地。各防护林群落中植物体内不同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高低值达几倍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积累能力分为最强、中等和最弱3个层次。研究结果可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土壤肥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