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 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i)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报道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tinae和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的6属10种蔬菜地潜叶蝇寄生蜂。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 Wallker、美丽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和潜蝇纹翅姬小蜂Teleopterus erxias(Walker)是蔬菜地潜叶蝇寄生性小蜂的3个优势种。曼丹啮小蜂Tetrastichus mandanis(Walker)和卡拉啮小蜂Tetrastichus chara Kostjukov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寄生蜂的2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蔬菜地潜叶蝇寄生蜂的姬小蜂科 Eulophidae的羽角姬小蜂亚科 Eulophinae和狭面姬小蜂亚科 Elachetinae5属 8种寄生蜂。其中豌豆潜蝇姬小蜂 Diglyphus isaea是蔬菜潜叶蝇寄生蜂优势种。寄主主要是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和葱斑潜蝇等的幼虫和蛹。植物寄主涉及各种蔬菜作物。兰克瑟姬小蜂 Cirrospiluslyncus Walker为中国新记录种 ,另有 5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姬小蜂科 Eulophidae的凹面姬小蜂亚科 Entedontinae和啮小蜂亚科 Tetrastichinae的 6属 10种蔬菜地潜叶蝇寄生蜂。底比斯釉姬小蜂 Chrysocharis p entheus Walker、美丽新姬小蜂 N eochrysocharisformosa(Westwood)和潜蝇纹翅姬小蜂 Teleopterus erxias(Walker)是蔬菜地潜叶蝇寄生性小蜂的 3个优势种。曼丹啮小蜂 Tetrastichus mandanis(Walker)和卡拉啮小蜂 Tetrastichuschara Kostjukov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寄生蜂的 2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蔬菜地潜叶绳寄生蜂的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羽角姬小蜂亚科Eulophinae和猜面姬小蜂亚科Elachetinae5属8种寄生蜂。其中豌豆潜绳姬小蜂Diglyphus isaea是蔬菜潜叶蝇寄生蜂优势种。寄主主要是豌豆彩潜绳、美洲斑潜蝇和葱斑潜蝇等的幼虫和蛹。植物寄主涉及各种蔬菜作物。兰克瑟姬小蜂Cirrospilus lyncus Walker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5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小蜂,黄潜蝇姬小蜂,甘蓝潜潜蝇茧蜂和离潜蝇的种群数量将比原各群增长1.23,2.73,5.98,5.92和5.71倍,在春季菜豆,豇豆,丝瓜和黄瓜上第2代美洲斑潜蝇中,若排除寄生蜂作用因子后,美洲斑潜蝇在上述4种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将分别多增长2.73,2.87,2.24和1.89倍,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大于1龄,2龄幼虫和蛹的控制作用;春季美洲斑潜连续世代中,第1,2代寄生蜂的控制作用较第3,4,5代低,寄生蜂有菜豆和豇豆上的控制作用比在丝瓜和黄瓜上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分别为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Chrysocharis crassiscapus(Thomson),前者为当地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贝氏潜蝇姬小蜂是为害多种农作物的几种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蜂.作为一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在北美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商品化生产,用来防治蔬菜及观赏性花卉上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为了对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详细的论述了贝氏潜蝇姬小蜂的寄主范围,生物学,饲养繁殖及化学杀虫剂对其影响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冈崎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的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的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小蜂的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的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和极强的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的相对耐高温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的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的研究;(3)因地制宜的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3年以来,笔者对山东省美洲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种群的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泰安灌庄菜区露地栽培蔬菜上于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出现两个发生高峰,寄生蜂的种群高峰则在7月下旬和9月末.春末夏初以异角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为主,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以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和绿凹面姬小蜂Chrysochauis pentheus(Ualker)为主.在寄生蜂发生盛期,应注意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