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晋泊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晋泊是河北平原南部三大古湖群之一,通过LN42.5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群演替达近20次,反映古气候变化具明显冷暖气候旋回5次以上,其中有2次寒冷期,3次湿暖期。结合6.4m以上~(14)C年龄数据推断计算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7.5m,这一界线与孢粉植物群、古气侯与古环境等分异界线非常吻合。因此作者推断宁晋泊的形成、发展与消亡时代相应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温暖期,全新世高温期再次复兴,后被河流沉积物所掩埋而消亡形成洼地。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群的演替过程在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线(cenogram)是将陆生哺乳动物群中非肉食性种类按体重分布顺序排列的一种曲线,并可在图中将肉食性种类单独排序,以便显示动物群的整体组成。通过与现生哺乳动物群的比较,化石动物群的群落线已经被用来推断古环境及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基于甘肃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群落线进行古环境重建,时代从晚渐新世直到早更新世。大多数化石种类的体重通过下第一臼齿面积与体重的回归公式来估计,少数种类用其他牙齿或肢骨来估计。大多数体重估计的测量数据来自临夏盆地的化石,少数取自文献。对7个化石动物群分别计算群落线的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古环境解释。这些分析揭示了临夏盆地在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具有开阔的环境,晚渐新世是半开阔的林地,而中中新世为比较紧密的森林;在晚渐新世和晚中新世早期气候干燥,晚中新世的其他时段以及早上新世和早更新世为半干旱环境,而中中新世时期相当湿润。  相似文献   

3.
宁波沿海平原第四纪沉积物属于海陆交互沉积,记录了良好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冷暖变化、沉积物沉积特征的良好载体。对位于宁波沿海平原东南部的Z02孔进行14C和古地磁测年,根据钻孔岩性、孢粉组合、有孔类和介形类组合、粒度等环境替代指标特征,确定了Z02孔第四纪地层划分,揭示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变信息。结果表明:Z02孔全新统与上更新统界线位于30.5 m,上更新统与中更新统界线位于82.65 m,第四系与下白垩统界线为90 m,中更新统沉积较少,下更新统全部缺失。Z02孔晚更新世经历水动力条件变化过程为中能-中低能-中能,沉积相为冲湖积-河漫滩-河流-湖沼-冲湖积-湖沼-河漫滩,全新世经历的水动力条件变化为中低能-低能-中能,沉积相为滨海-浅海-海沼。Z02孔记录了宁波沿海平原早中更新世处于构造抬升风化剥蚀阶段、晚更新世由温暖湿润到干燥、全新世由温湿到干凉的变化过程。该研究为我国亚热带东部沿海地区的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4.
四川冕宁地区一万年来的植被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彝海洼地钻孔高分辨率的孢粉时间序列,探讨了安宁河谷近10Ka来的古植被及古环境变迁。本区全新世大暖期以山毛榉科花粉连续的大量出现为标志,时间为8.8-2.6KBP,前期温暖湿润,后期温热半湿,且冬季干旱化。气候被动明显存在3.5Ka,1Ka及0.25Ka的准周期。近3Ka年来气候经历了两次大的干湿冷暖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气候期,基本为凉湿暖干的组合型式,降水量的变化与南极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发现的北碚天台山、华蓥天池、合川三汇坝等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15个化石群的资料,应用动物生存时代几率、断代动物、动物绝灭率的分析和年代学数据的比较等方法,判断了各动物群的时代,划分出四川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5个演化阶段(3个动物群含4个亚群):早更新世的Ailuropodamicrota动物群;中晚更新世的RhinocerossinensisMegatapirusaugustus动物群,包括A.mdanoleucafovealisHyaenasinensis亚群(Q2)和A.m.baconiCrocutaultima亚群(Q3);全新世的A.m.melanoleucaDomestic动物群,包括R.sondaicusSusdomestica亚群(Q4中后期)和田野城镇(FieldTown)亚群  相似文献   

6.
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晚第四纪硅藻(Ⅰ):Coscinodiscale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A孔岩芯长7.7m,其中发现有丰富的淡水及海相硅藻植物群。本文仅涉及该孔海相地层中的Coscinodiscales硅藻植物群的系统分类及其古环境意义。系统描述14种和2变种(其中1个为新变种),分属7属,5科,另有1种硅鞭藻。该植物群为南大洋中常见的浅海类型,它们对于指示南大洋水体的波动及古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西格陵兰海域GA306-GC3孔中的89个样品进行鉴定,共发现46个属的107个硅藻种及其变种,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后发现该孔可分为3个硅藻带和2个亚带。硅藻丰度变化与格陵兰冰芯重建的6 700年以来的温度变化具有明显一致性,同时也与其它古气候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共同追溯了西格陵兰海域6 700年来的气候变化,记录了全新世大暖期、黑暗时代冷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等古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8.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罗后干涸湖盆中的K1钻孔揭示,100、2m的沉积剖面共有92个宙积层,划归16同积旋回,包括了早更新世以来的各时期沉积。据划分的15个孢粉组这及古地磁、14^C、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早更新世该区曾发育森林-草原植被,早更民末,强烈的构造运动保留我下更充变形,上覆的中更统与下更新统间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世,荒漠和荒漠草原交替出现,地层中有大量膏质泥岩和石膏。晚更新世以来,在干旱气候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9.
太湖沉积物中氨基酸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古生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太湖沉积物中氨基酸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古生态、古气候的研究结果。样品取自太湖东北,北纬31°3'2″,东经120°26'30″。岩芯(E_2B)长度为2.17m,最底部岩芯沉积物的 ̄(14)C年龄为6480±300年。通过分析,发现氨基酸、有机氮及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与太湖的古生态、古气候相关。其显著标志是,氨基酸丰度越高,反映沉积物沉积时的生物生成量越大,气候可能相对较为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0.
甘肃兰州盆地更新世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兰州盆地已发现的腹足类、哺乳类和孢粉三大类古生物的化石,来推断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早更新世纪早期,兰州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黄河开始孕育,气候干冷;早更新世中期,风成黄土开始沉积,黄河形成,气候从干冷到明湿反复变化;早更新世晚期,黄河的六、五两组阶地形成,四级阶地开始发育,中更新世时,干旱冷和温暖湿润气候交替交换,有过异常干燥、风力极盛的情况。气候干冷时呈现干草原或荒草原环境;气候暖湿地显示出兰州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10000年以来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依据在北京高里掌、大王庄西、尹家河、西五里营等地钻孔揭示的孢粉学资料,指出北京地区近10000年以来的植被,随全球性气候的暖、冷和湿、干的波动,出现过多次森林和草原的交替。尤其在距今约9000年、5600年和3400多年出现过以云杉、冷杉和松等组成的针叶林繁盛期。以此推测大约每间隔2000多年,就有一次短期气温下降。因此本文将有助于对北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古气候,古地理的认识,甚至为长期气象预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杨志荣 《生态学报》2001,21(4):538-543
以全封闭湖泊调角海子湖相沉积的高分辨率采样为基本分析材料,采用孢粉分析,沉积地球化学分析,14C测年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调角海子地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气候与环境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又可分为3个亚段;全新世大暖期的时代为9400-3800aBP;全新世大暖期具有二分性;6900-6300aBP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的鼎盛期,当时气温比现在高2-3度,降水量至少高于现代150-200mm,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硅藻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福建沿岸8个钻孔的孢粉、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晚第四纪地层中有8个综合孢粉组合带与7个硅藻阶段。结合古地磁和14C测年资料认为,该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早大理冰期、大理亚间冰期、晚大理冰期)和全新世(早期、早中期、晚中期、晚期)。气候变迁序列为冷而干燥→暖而湿→冷而干燥→温暖稍干→暖而湿→热暖潮湿→温暖略干→温暖湿润。据古环境分析认为有七次海侵(或海进),且各次海侵(或海进)的影响范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Vychegda河流域靠近Baika村(61°16'N,46°44'E)洪积平原的一个剖面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化石点位于泰加林带中部,靠近欧洲云杉林和亚乌拉尔-西伯利亚云、冷杉-西伯利亚松林界限附近.该河流盆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8%.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沉积涵盖了全新世大约自9000 yrs B.P.以来的大部分地层.主要运用化石植物群组成来恢复这一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通过某些化石植物群的全部植物种类的现代地理分布的分析,可以发现与过去植被最接近的现代对应植被类型的位置,通过确定所有植物种现代生长地区的景观和气候来推测与古环境最接近的景观和气候.整个孢粉组合序列中云杉、松和桦占统治地位,但是植物群的成分和植被有变化.暖温带树种,如椴、榆及栎等在森林中的含量有变化,在全新世最暖期,相当于中晚大西洋期(6000-4500 yrs B.P.)达到最高.这些变化通过对应的现代植物群在俄罗斯平原的"迁移"反映出来,从中、南乌拉尔向西至Sukhona河盆地然后再返回到研究区的Vychegda河下游.运用古植物群的方法定量恢复的主要气候指标表明在大西洋期7月份月均温比现代高2.5℃,1月份月均温比现在高出1℃,年降雨量和现在接近.这段时间可以认为是本地区全新世的气候最适宜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新世期间二次暖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宏祥 《化石》2000,(3):26-27
对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者来说 ,全新世这一名词 ,一般是指一万年以来的时间为准 ,是在第四纪冰川之后的阶段。人类经过猿人、智人到现代人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在我国一万年以来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发展中 ,发生了二次暖期 ,它们是 :1.距今8500 -3000年间的大暖期。2.公元900 -1350年间的中世纪暖期。(一)有关中国大暖期的研究 ,是在我国著名学者施雅风教授领导之下 ,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综合各种信息资料(孢粉、冰芯、古土壤、生物学、考古学及海岸变化等) ,首次阐明了距今8500 -3000年间…  相似文献   

16.
冲绳海槽全新世钙质超微植物组合及气候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冲绳海槽全新统钙质超微植物组合,计有21原生属58种。主要分子是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相当Martini(1971)划分的NN 21带,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应用数理统计和生态分析的方法(根据钙质超微植物属种的多样度D,H(s)和冷、暖分子的百分含量)确定了海槽全新统的底界,即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和全新世冰后期的界线。本文还将全新统进行五分,各自相当于前北方期、北方期、大西洋期、亚北方期和亚大西洋期,并与我国黄海及日本、中欧全新世各气候期进行对比。 海槽表层钙质超微植物组合可与Roth和Coulbourn(1982)划分的北太平洋的中央带组合相对比,基本特征一致,但由于黑潮暖流流经本区,故属种多样度明显高于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西部陆架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南黄海西部陆架SYS-0701孔33.30m岩心,通过有孔虫分析,结合粒度变化和过孔浅地震剖面解译,揭示了本区MIS3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MIS3期早期为近岸浅海环境,沉积相为泥质(远端)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中晚期为滨岸环境,沉积相为砂质(近端)三角洲前缘沉积;MIS2期地层缺失;MIS1期底部为全新世早期海水入侵时留下的潮道充填沉积,中晚期为浅海环境,沉积相是近500年以来形成的老黄河三角洲的水下三角洲沉积。通过研究识别出了全新世小冰期(LIA)中的2个冷期和1个暖期对应沉积,其中孔深7.21—6.29m为LIA第1冷期(1450—1510AD)沉积,期间有孔虫丰度低,典型冷水种Buccella frigida和半咸水低温低盐种El-phidium magellanicum含量均较高;孔深6.29—4.30m为LIA第1暖期(1510—1560AD)沉积,有孔虫丰度大幅度增加呈峰值区,Buccella frigida含量降低,而温带广温种Ammonia maruhasii则有所增加;孔深4.30—1.43m为LIA第2冷期(1560—1690AD)沉积,丰度降低,但属种面貌未很好体现,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古新世晚期一始新世早期孢粉植物群演化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我国古新世晚期气候以暖湿为特征,且暖期的结束与始新世/古新世界限相吻合或接近,因此可以本次暖期的结束作为古新世的顶界。  相似文献   

19.
有关钙质超微化石 Florisphaera profunda的古海洋学意义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古海洋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钙质超微化石。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可以研究海水上层结构变化、海水初级生产力的演变并进而推断古气候变化及其机制。这一方法在世界诸大洋第四纪古海洋、古气候研究中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综述了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研究古海洋、古气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主要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南部18ka以来气候与水文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东南部众多封闭小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着重要的地理信息,是恢复当地晚更民以来古环境演变的理想材料。西藏海登湖和仁同分辨率的花粉组合,AMS^14C测年及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测定,揭示了研究区与鳊季风密切相关的古植被,古气候和古水文变化历史。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kaBm,P,以前花粉组合以黎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Artemisia)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