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杏霞  胡敦孝  沈佐锐 《昆虫学报》2000,43(-1):157-163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能够附着在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胫跗节上进行远距离扩散,即携播。笼罩试验表明:温室白粉虱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携播是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18~25℃,50%~75%RH是其发生的最适条件;高温(32~39℃)虽能加速携播,使得1~2 h达到携播高峰,但携播率低,白粉虱不易存活;光照强度对携播率没有显著影响。适温高湿有利于温室白粉虱携带多个跗线螨,随着螨密度的增加,温室白粉虱的携播率和携螨数明显增大。85%携播螨采取翘式附着(呈45°)。显微镜照片清晰显示,携播中侧多食跗线螨的口针插入温室白粉虱足内。  相似文献   

2.
王先洪  姜佳琦  洪霓  王国平 《菌物学报》2022,41(8):1151-1164
为明确引起贵州梨芽枯病的间座壳菌种类,本研究进行了病害调查、病芽采集和病菌分离及纯化,根据其菌落特征与ITS序列鉴定,共获得94个间座壳属Diaporthe菌株,从中选取40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ITS、TEFCALHISTUB)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它们分属于间座壳属的8个种,包括核桃间座壳菌D. biguttulata、榆树间座壳菌D. eres、椭圆间座壳菌D. ellipsoidea、梭状间座壳菌D. fusicola、香港间座壳菌D. hongkongensis、塞纳间座壳菌D. sennae、大豆间座壳菌D. sojae和蜜柑间座壳菌D. unshiuensis,其中D. ellipsoideaD. biguttulataD. sennae为侵染梨的首次报道。玉露香梨离体枝条接种结果显示,8种间座壳的代表菌株均可产生与田间相同的症状,分离比最高的D. eres致病力较强,表明它们均为梨芽枯病的病原菌,其中D. eres为病原优势种。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引起梨芽枯的间座壳菌种类组成,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apple ring rot)为苹果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果实和枝干,甚至造成幼树枯死等。苹果轮纹病可引起果实腐烂、枝干疣突、溃疡、粗皮等症状,导致苹果轮纹病病害汉语名称使用混乱,如苹果轮纹病、苹果干腐病、苹果果实轮纹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轮纹烂果病等。病原拉丁学名的使用亦相当混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 berengeriana f. sp. pyricola、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锹冢大茎点霉Macrophoma kuwatsukai、梨生囊孢Physalospora pyricola和梨生球座菌Guignardia pyricola等学名都在被使用。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认为苹果轮纹病是一类复合病害,与欧美国家发生的白腐病为同一种病害,其病原包括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锹冢葡萄座腔菌B. kuwatsukai。建议将该复合病害汉语统称为苹果轮纹病,英文采用apple ring rot。鉴于两种病原在我国苹果产区的普发性,建议在病害发生规律及抗病育种等研究中,对于葡萄座腔菌和锹冢葡萄座腔菌均需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真菌杀虫剂     
我国白僵茵的使用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对防治玉米螟、松毛虫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其生产工艺简单易行,适于农村生产推广。我国真茵资源丰富。如汤姆逊多毛虫防治柑桔锈壁虱,蝗霉的流行,蚜霉茵的利用,绿僵菌防治金龟子、梨虎,座壳孢菌防治温室的白粉虱,轮枝菌防治蜡蚧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萃 《昆虫学报》1983,(3):287-294
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本文系1978—1982年涉及21省、市、自治区,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193,000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调查结果。 调查中共得12种原寄生性天敌,它们是: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微红绒茧蜂(A.rubecula)、镶颚姬蜂(Hyposotersp.)、蝶蛹金小峰(Pteromalus puparum)、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粉蝶大腿小蜂(B.femorata)、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毛虫追寄蝇(E.amoena)以及常怯寄蝇(Phryxe vulgaris)。卵寄生率0-1.70%:幼虫害生率0-64.5%;蛹寄生率0—97.00%。在杭州,5、6月间平均蛹寄生率分别为61.45%和63.38%,越冬代蛹寄生率平均 56.01-60.62%。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讨论了当前各地区保护、利用的重点对象,建议考虑从国外引进适当的赤眼蜂,并对如何开展天敌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豌豆(Pisum sativum)是我国重要的豆类经济作物, 病害对豌豆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 最终确定引起豌豆茎基腐病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格氏镰刀菌(F. grosmichelii), 优势菌株为尖孢镰刀菌, 分离率为53.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种供试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咯菌腈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豌豆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浙江、内蒙古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浙江和内蒙古的30属禾本科植物分离到1 821株内生真菌,根据IT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和ITS预测真菌的阈值,将这些菌株鉴定为3门10纲34目216属,其中子囊菌门5纲26目192属,担子菌门3纲6目21属,毛霉门2纲2目3属。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为主要优势纲,相对频率分别为54.8%和30.9%;座囊菌纲的格孢腔菌目和粪壳菌纲的肉座菌目、巨座壳目、小丛壳目、炭角菌目是主要优势目,相对频率分别为26.7%、12.6%、12.1%、11.3%和9.9%。主要优势纲和主要优势目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鉴定的216个属级分类单元中,7个已知属ColletotrichumAlternariaFusariumDiaporthePenicilliumArthriniumTrichoderma和1个分类地位未定的属Pleosporales incertae sedis type 12的相对频率大于2%,除了这个分类地位未定的属以外,7个已知属都是广泛分布的真菌;云南、浙江和内蒙古的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二地或三地共有的属仅58个,且云南禾本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最高,内蒙古禾本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最低;根部和地上部组织的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两者共有的属仅53个,地上部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根部组织。因此,进一步深入调查不同区域,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将丰富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956-1958年间, 作者在南京考查菜粉蝶天敌, 发现重要种类有:黄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L.))、广大腿蜂(Brachymeria euploeae Westwood)、菜粉蝶黑疣姬蜂(Pimla sp.)和黄绒茧蜂(Apantelesglomeratus(L.))等数种。幼虫期寄生蜂的寄生率平均为3.3%, 蛹期为53.86%。黄金小蜂为蛹寄生蜂, 一年发生11-12代(室内), 以幼虫或蛹在寄主蛹壳内越冬, 寄生率平均为50.52%, 高者可达80%以上;雌峰率为65.12%;羽化率为93.17%。广大腿蜂寄生率平均为3.34%, 蛹寄生, 雌蜂率为58.43%。菜粉蝶黑疣姬蜂在国内寄生于菜粉蝶, 尚属初次报导。单寄生于越冬寄主蛹内, 寄生率为1.91%。黄绒茧峰只在一头菜粉蝶幼虫中发现, 寄生率为3.3%。黄金小蜂为菜粉蝶生物防治较合理想的一种寄生蜂, 但不能终年抑制菜粉蝶的猖獗。作者建议:(1)增加早春黄金小蜂的虫口数量;(2)解决8月间寄主数量的不足, 从而使黄金小蜂充分发挥其寄生能力, 达到菜粉蝶生物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姚权  郭源  魏丰园  李司政  张盛培  李河 《菌物学报》2019,38(10):1643-1652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上最重要病害之一,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本研究以果生刺盘孢菌bZIP类转录因子CfHac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果生刺盘孢菌的营养生长、产孢量、附着胞形成、致病力及耐受性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果生刺盘孢菌中具有一个与灰色大角间座壳(稻瘟菌)bZIP转录因子MoHac1直系同源的基因,命名为CfHAC1。该基因全长1 627bp,编码526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一个碱性亮氨酸链(bZIP)结构域和3个未知功能结构域。CfH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变慢,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且不能正常形成附着胞,并对山梨糖醇和KCl渗透压胁迫敏感性增加;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果生刺盘孢菌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hac1对油茶的致病力显著下降。转录因子CfHac1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菌的生长、产孢、附着胞的形成、致病力以及响应外界渗透压胁迫过程。  相似文献   

11.
hrpN基因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6αA的醇氧化酶(AOX1)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6αA-hrpN,经电击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和杀稻瘟素筛选,得到高效分泌表达harpinEa的毕赤酵母菌株。经初步纯化、SDS-PAGE分析和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诱导96h的此重组菌大量表达harpinEa,表达产物具有诱导烟草超敏感反应的功能,活性高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harpinEa。  相似文献   

12.
吴绮  覃瑞  李刚  刘虹 《植物科学学报》2010,28(6):654-659
利用AA染色体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宽叶野生稻(Oryza latifolia)(CCDD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宽叶野生稻染色体上,C0t-1 DNA的杂交信号没有基因组DNA的杂交信号明显;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随着洗脱严谨度的不同,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种特异性。本研究以不同洗脱严谨度下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为依据,对宽叶野生稻进行的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稻属染色体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DFR-cDNA序列搜索猕猴桃(Actinidia Lindl.)EST数据库,拼接所有与该cDNA相似片段成contig并借此设计引物,分离出红肉猕猴桃(A.chinensis var.rufopulpa)中DFR的两个克隆(AcDFR1和AcDFR2)的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克隆到具有完整阅读框的AcDFR1(1264 bp)和靠近3′端的部分AcDFR2序列(880 bp)。AcDFR1与茶DFR-cDNA(Camellia sinensis)相似达84%,且AcDFR1与非洲菊变种(Gerbera hybrida var.regina)的氨基酸序列相似达80%。据DFR聚类分析,AcDFR1与AcDFR2蛋白类型上差异显著。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AcDFR1在‘金魁'(A.chinensis var.deliciosa‘Jinkui')中表达很高,AcDFR1和AcDFR2在‘金农'(A.chinensis var.chinensis‘Jinnong')与‘红阳'(A.chinensis var.chinensis‘Hongyang')中较低,且在果实发育后期(大约花后90~120 d)均有所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红肉猕猴桃中花青素的积累,而在绿肉猕猴桃‘金魁'与黄肉猕猴桃‘金农'中,AcDFR1可能还参与了类黄酮代谢过程中的上游分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管碟法分别研究了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根状茎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13种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金荞麦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是对5406放线菌只有根乙醇提取物和茎叶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表明:各种提取物对鞭毛菌、白色念珠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弯胞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绿色木霉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瓢虫与人类的关系无论在益或害方面都是最密切与重要的。因此辨识瓢虫的种类是研究此类昆虫的基础工作。过去用作分类的特徵,着重翅鞘上的斑纹。至於其他构造并未充分利用。因此混乱时常发生。为建立健全的分类基础,早经治此学者指出瓢虫形态研究的重要。最近Kapur(1950)更强调幼虫形态研究之需要。Dieke(1947)应用Epilachninae亚科各种的外生殖器,已将此一在分类上十分混乱的部份加以澄清。证明形态研究对於瓢虫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周永红  张利  张海琴  杨瑞武  丁春邦 《遗传》2006,28(4):449-457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23个物种和1份外类群共24份材料进行了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3个叶绿体和3个线粒体通用引物扩增出的片段,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在47种引物/酶组合中,获得329条DNA片段,其中304条具有多态性,占92.4%。结果表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材料存在属间和种间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聚类分析显示仲彬草属单独聚为一类,鹅观草属R. grandisR. aristiglumisR. elytrigioidesR. alashanicaR. magnicaespes聚为一类,R. caucasicaR. ciliarisR. amurensisR. japonensis聚在一起,5个披碱草属材料、3个猬草属材料和1个鹅观草属物种R. kamoji聚为一类。这些结果与前人对其进行的RAPD和RAMP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是恰当的,对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和一些物种的分类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龙生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 var.hirsute)是中国引进最早、种植最早的花生类型。经过不断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并逐渐形成了次生中心。本实验对15份龙生型花生资源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及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龙生型花生在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也较大。变异系数在5.10-34.60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17-2.04之间,同时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基于植物学性状和品质性状上的聚类分析在阀值为6.5将龙生型花生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另一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基于AFLP分析的聚类结果在阀值为0.39处分为5类,一类主要包括广西的品种,其它4类包括其它省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cryIAc导入到辣椒子叶外植体中,经卡那霉素筛选、组织化学法检测GUS活性以及PCR、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cryIAc基因已整合进辣椒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车前科(P lantaginaceae)地黄属(Rehmannia)和崖白菜属(Triaenophora)8种植物成熟叶片的背面进行了观察。地黄属和崖白菜属的气孔都突出于叶表面,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型;毛被有2种类型,即单列多细胞疏柔毛+单列多细胞腺毛和单列多细胞棉毛+单列多细胞腺毛。气孔和毛被在种间无明显的差异,不能作为分种依据,但毛被在属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属间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株被误认为是蚜霉(Entomophthora aphidisHoffm)的菌株经鉴定是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 Sheldon)。 “昆虫学报”Vol.9 No 1 刊出“蚜霉菌剂的简易制备及其田间防治棉蚜实验初报”一文,目前该菌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井已收到防治棉蚜的初步效果。我们对此菌株的分类地位提出异议,经原作者的支持进行了重新鉴定。本文仅记载该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以及学名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