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apo CⅢ)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中有直接作用。首先,apo CⅢ激活血液循环单核细胞,细胞表面黏附分子β1整合素表达上调,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发生黏附;其次,apo C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募集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并发生黏附;最后,apo C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引发内皮炎症和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胆碱过氧化物(phosphatidylcholine hydroperoxide,PCOOH)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氧化的最初产物,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各种病理条件下,可以在血浆和组织中检测到。为了评定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我们研究了PCOOH对THP-1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ntra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之间粘附状态的影响,发现THP-1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粘附是剂量依赖于PCOOH的。不氧化的PC、sn-2截断的PC和其他过氧化物不影响THP-1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黏附。在PCOOH处理的细胞中,发现了F-肌动蛋白富集的突出膜结构,与淋巴细胞功能关联的抗原(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定位在突出结构上。细胞松弛素D和肌动蛋白聚合抑制剂能够抑制PCOOH诱导细胞黏附到ICAM-1和膜突起上。我们研究了参与PCOOH诱导THP-1细胞黏附到ICAM-1上的Rho-家族的GTP酶,发现氟伐他汀对异戊二烯的消耗以及GGTI-286对牛儿基转移酶的阻害均能够抑制PCOOH诱导细胞黏附到ICAM-1和膜上。Pull-down方法表明,在PCOOH处理的细胞中,Rac1和Rac2被活化。Pan-Rho-家族的GTP酶抑制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B、Rac特异抑制剂NSC23776和Rac同型体的RNA干扰,均能够减少细胞黏附。这些结果表明,PCOOH诱导的LFA-1调节的细胞黏附到ICAM-1上是通过actin细胞骨架。这一机理可能参与了单核细胞黏附到动脉壁上并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素可以作为β2-整合素(Mac-1)的配体抑制炎症过程中Mac-1介导的嗜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通过选择性化学修饰方法制备了具有低抗凝血活性的高碘酸氧化-硼氢化钠还原肝素(RO-肝素),系统地研究了它对Mac-1介导的嗜中性粒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显著失去抗凝血活性的RO-肝素仍能有效地抑制Mac-1介导的嗜中性粒细胞与ICAM-1重组蛋白、转染ICAM-1 cDNA的COS-7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为深入阐明拮抗Mac-1介导的白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和筛选抗炎症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可以通过识别其受体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萨克族脑梗塞与ICAM-1 基因G241R 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24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100例脑梗死患者及1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G241R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脑梗塞患者ICAM-1基因G41R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CAM-1基因G214R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24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100例脑梗死患者及1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G241R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脑梗塞患者ICAM-1基因G41R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CAM-1基因G214R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组合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100mg·L-lox-LDL刺激HUVECs,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加入不同浓度的PNS及单体组合进行干预,蛋白染料法测定黏附值,RT-PCR检测HUVECs粘附分子ICAM-I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HUVECs粘附分子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PNS各剂量组及单体组合组可有效降低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ox-LDL可显著增加HUVECs的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NS各剂量组及单体组合组与ox-LDL组相比,均能显著降低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为PNS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 specific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属于C型凝集素超分子家族。DC-SIGN不仅能与细胞间黏附分子-2(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2,ICAM-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3(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等结合,还能识别HIV、登革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参与了这些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发现DC-SIGN还与肿瘤的发生、免疫、易感性有关,也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对DC-SIGN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相关肿瘤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促进其诊疗进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DC—SIGN(DC—specificICAM-3-grabbingnonintegrin,CD209)系C型凝集素家族主要成员,具有模式识别受体和介导细胞黏附功能。DC-SIGN可通过分子中凝集素糖识别域,识别多种病原体的外源性和机体内源性抗原以及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2,3)中甘露糖或岩藻糖的糖基团,并对话协调Toll样受体等,介导树突状细胞(DC)等参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也可调节DC黏附迁移并在炎症启动中激活初始T细胞免疫应答。因而,作为天然免疫分子介导基础,DC.SIGN在DC参与的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等的正负免疫调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有关DC.SIGN免疫调节效应涉及的信号转导以及分子表达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就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在内皮中的富集能够引起炎症并触发动脉粥样硬化,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先前研究显示,内皮特异过表达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提出这样的假设:SIRT1能够抑制内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实验发现,PMA和ionomycin(PMA/Io)能够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明显诱导SIRT1和ICAM-1的表达.而且,腺病毒介导的SIRT1过表达在HUVECs中能显著抑制PMA/Io诱导的ICAM-1的表达,而敲低SIRT1的表达则导致ICAM-1表达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过表达SIRT1抑制基础水平和PMA/Io诱导下的ICAM-1的启动子活性.进一步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发现,SIRT1参与转录复合物结合在ICAM-1启动子区,而且SIRT1的干扰能够提高NF-κB的亚基p65结合到ICAM-1启动子区的能力.总之,这些数据提示,SIRT1在内皮细胞中抑制ICAM-1表达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