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牙齿是古代样本中最易保存下来的材料之一,因此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比较牙齿形态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可揭示群体间的进化关系;而在个体层面上的遗传学研究,则可进一步揭示牙齿特征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新疆维吾尔族242个个体的38项牙齿形态特征,首先确认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牙齿形态特征表现为欧洲群体与东亚群体的混合性状,其混合程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一致.其次,通过对各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在相关性矩阵中发现3个主要表型模块,各模块分别代表相关性较高的牙齿形态特征.其中,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上颌犬齿近中嵴组成了一个主要模块.最后,本研究发现遗传变异EDARV370A与上述表型模块中的牙齿形态特征均呈显著相关.对该表型模块提取复合表型因子后,EDARV370A与该复合表型因子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并可以解释18%的表型变异度.说明同一遗传因素同时影响了多项牙齿形态特征.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3万年前在东亚出现的遗传变异EDARV370A是产生铲形门齿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说明东亚现代人群所具有的铲形门齿特征可能是更新世晚期以后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李祎  赵雯婷  李丹  陶现明  熊子义  刘京  张微  刘海渤  季安全  唐鲲  刘凡  李彩霞 《遗传》2018,40(11):1024-1032
外异蛋白受体基因(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是调控外胚层发育的重要基因。其关键错义突变EDARV370A的衍生等位基因370A在东亚和美洲原住民中具有很高的频率,但在非洲和欧洲罕见,该突变造成这些人群许多外胚层发育衍生表型的差异,包括东亚人特有的较直且厚的头发、较多的外泌汗腺、女性较小的乳房及铲形门齿等。目前,EDARV370A与同为外胚层衍生表型的人类头面部及耳部形态特征的关联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在715例新疆维吾尔族亚欧混合人群中,进行了EDARV370A与一系列系统的面部形态特征及耳朵形态表型的关联分析,以期更全面系统地理解EDARV370A对面部和耳朵形态的影响。研究表型包括利用本课题组近期发表的对三维面部照片自动化面部地标点标记方法获得的136个面部定量表型、1个下巴类型的定序分类表型以及6个耳朵形态的定序分类表型。研究发现EDARV370A与8个面部形态的定量表型、下巴类型以及3个耳朵形态定序分类表型显著相关(多重检验校正后P<0.05)。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EDARV370A的遗传多效性及其在亚欧混合人群中对面部和耳朵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湖北省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7枚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相关的化石人类及近代现代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黄龙洞人类牙齿总体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同时也保留部分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特点, 包括前部牙齿(侧门齿与犬齿)尺寸及粗壮程度都明显大于现代人。黄龙洞人类牙齿呈现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臼齿釉质延伸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东亚人群的典型牙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植物表观遗传多样性是对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多样性层面的补充,也是植物表型多样性的重要来源,研究表观遗传多样性的群体表观遗传学应运而生。在植物自然种群的研究中,群体表观遗传学弥补了群体遗传学对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表型遗传的认识,是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重要补充。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表观遗传变异提供了甲基化敏感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样(MS-AFLP)、结合二代测序的亚硫酸氢钠测序法等有力的技术手段。在生态和进化领域,自然种群中表观遗传变异与遗传变异、表型可塑性、生境分化、物种形成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机制在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揭示,本综述回顾近年来植物群体表观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观点,展望了植物群体表观遗传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法军  朱泓 《人类学学报》2006,25(2):87-101
本文应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自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牙齿人类学系统”进行牙齿形态观察,应用“平均差异度”(MMD)距离公式计算出姜家梁组与其他各对比组的MMD距离系数以估计群体间的相似程度,并根据MMD矩阵对18组人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梁居民的牙齿形态特征属于中国型牙(Sinodonty),但自身又具有某些独特的特征,如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和单根上颌第一前臼齿等特征的出现率很高。综合来看,姜家梁组在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双铲形上颌中央门齿、单根上颌第一前臼齿和第一臼齿转向皱纹这4项性状上具有很高的出现率;上颌第一臼齿釉质延伸、上颌第三臼齿退化、三根下颌第一臼齿和下颌第二臼齿四尖这四项性状出现率处于中等水平。与同时代的下王岗组和庙子沟组比较而言,姜家梁组与庙子沟组的关系更为密切,有研究表明姜家梁组居民与庙子沟组居民具有较为相近的头骨形态特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为接近的牙齿形态特征,这说明在体质特征上相近的人群在头骨形态特征和牙齿形态特征方面的表现可能较为一致,但只通过这两个对比组的比较结果而下此结论还为时过早,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同类型族群的相关牙齿人类学资料验证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XS101位点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带技术,检测100名(女42,男58)维吾尔族无关个体DXS10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在女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9种等位基因和17种基因型;在男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7种等位基因:该位点在女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8937,多态信息量为0.8072,杂合度为0.8156,在男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6674。结论: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显示DXS101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群体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XS101位点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带技术,检测100名(女42,男58)维吾尔族无关个体DXS10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在女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9种等位基因和17种基因型;在男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7种等位基因。该位点在女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8937,多态信息量为0.8072,杂合度为0.8156,在男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6674。结论: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显示DXS101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群体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贵州盘县大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武  斯信强 《人类学学报》1997,16(3):193-200
对在盘县对大洞发现的一枚人类上颌内侧门齿和一枚人类下颌犬齿的观察研究显示,门齿齿冠舌侧面铲形结构,齿结节,指状突及犬齿的齿带等结构具有某些与北京猿人牙齿的相似的特征;但在这些结构的复杂程度及齿冠测量特征等方面又呈出早期智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基础:1.经典遗传学:揭示了遗传基因的染色体几何位点与生物表型性状的形式对应关系。生物个体体现为物种内全套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2.分子遗传学:阐明了基因到性状是核酸到蛋白的信息流调控过程,即操作结构模型和中心法则的研究范畴。3.结构遗传学:基因组结构(遗传语法)、功能(发育调控)与演变(物种进化)过程构成物种进化与发育自组织的结构遗传学基础。进化是基因组的信息化增长结构化分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类进化连续性新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一些形态特征的分析说明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应该注意的一些思维方法的问题,并且为多地区进化说增添了新的证据:1)中国更新世头骨共同具有的眼眶及其外侧下缘形状等特征在近代头骨中已有所改变,在考虑其意义时不应该忽略时间和基因交流起过的作用;2)中国更新世头骨的共同特征并不因为它们也可见于其他地区而丧失其意义,因为证明连续性的共同特征不需要是地区独有的;3)铲形门齿的结构在近代人中变弱,不削弱它作为连续进化证据的价值,这种弱化的现象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态纤巧化的一种表现;4)在辩论时不要对有关形态作不正确的观察和曲解对方的观点和论据;5)头骨正中矢状突隆、下颌圆枕、夹紧状鼻梁和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等四项特征在近代非洲人中阙如,却存在于东亚近代人,本文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增强多地区进化说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收集240份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无关个体mt DNA高变区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数为:喀什、和田、库车、且木、伊犁、哈密、吐鲁番、尉犁维吾尔族分别为75、98、59、111、75、46和94。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喀什群体为0.996±0.014,和田群体为0.993±0.014,库车群体为0.993±0.015,且木群体为0.993±0.014,伊犁群体为0.993±0.013,哈密群体为0.995±0.012,吐鲁番群体为0.993±0.012,尉犁群体为0.994±0.023。用HVRⅠ序列多态性数据计算Fst和d A两种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r=0.993(P0.01)。[结论]中国的维吾尔族人群mt DNA其遗传多态性和个体识别力比较高,并且维吾尔族群体是东亚与欧洲人群的过渡人群,这些数据可用于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制图个体识别等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草鱼线粒体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化遗传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勤  罗琛 《动物学报》2004,50(3):389-394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是一种对生物细胞保护至关重要、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的酶。因此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分子钟或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品系鉴定。但鱼类SOD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特性都尚未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使这一重要的分子标记能更好地应用于鱼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进化研究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电泳法 ,研究了草鱼线粒体型超氧化物歧化酶 (fm SOD)的同功酶形式 ,生化遗传表型、亚基组成以及金属类型。实验结果表明 ,草鱼fm SOD有三种不同的同功酶形式 ;按从正极到负极的排列分别命名为fm SOD 1 ,fm SOD 2 ,fm SOD 3。这三种不同的fm SOD在草鱼群体中可构成 3种不同的生化遗传学表型 :表型 1个体只含有迁移率最快的fm SOD 1同功酶 ;表型3个体只含有迁移率最慢的fm SOD 3同功酶 ;而表型 2个体中含有所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同功酶。在野生草鱼群体中 ,存在所有三种表现型 ;而在基因纯合型的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只检测到表型 1和表型 3。野生草鱼群体中三种表现型的个体数之比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的 1∶2∶1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由这些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草鱼fm SOD是由细胞核DNA上的基因所编码而不是由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编码的  相似文献   

13.
杂交(hybridization)与多倍化(polyploidization)普遍存在于现存植物类群中,并对物种形成(speciation)与多样化(diversification)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众多的学者分别从生态学、生理学与遗传学等角度对植物杂交与多倍化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综述侧重于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表观遗传变异在植物杂交与多倍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基于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和芸薹属物种(Brassica spp.)中已有的实例探讨表观遗传变异与表型革新(phenotypic novelty)的相关性。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展望,我们建议将进化表观遗传学研究扩展到自然群体和多个近缘物种间比较的水平,并同时需要改进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关键表观遗传变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西罗泊湾出土的6个西汉初期殉葬人的口腔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个体的口腔主要特点是;对刃(牙合)比例高,各种腭型比例与现代壮族人相近,铲形门齿,智齿萌出率高,龋齿,牙周病罹患率不高,牙齿磨耗较重。  相似文献   

15.
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克隆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由于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和繁殖方式而成为研究进化遗传学和选择育种的一个独特的模式生物。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群体的多样性状况一直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群体的克隆多样性状况,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来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4个鲫鱼群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血细胞样品,结果证实这些鲫鱼均为三倍体银鲫。通过血清转铁蛋白电泳表型分析,我们从这些银鲫群体中鉴定出总共8个不同的克隆。在这些鉴定的克隆中,有4个克隆(克隆A、J、M和S)同于以前鉴定的克隆,而另外的4个克隆是新发现的。克隆A和M分布最广,出现在所调查的4个群体中;克隆J出现在2个不同的群体中;其余的5个克隆中每个克隆均为单个群体所拥有。不同克隆在群体中的这种分布谱式可能反映了银鲫的各个克隆可在不同水体之间迁移以及同一克隆在不同水体中生存能力存在有差异。在取样的银鲫群体中,发现有一个群体的克隆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个群体,而这后3个群体的克隆多样性水平是与已报道过的银鲫群体相似的。这一结果可能暗示着修建水利工程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所揭示的克隆多样性将有助于进化遗传学和选择育种研究。同时,也反映了保护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克隆多样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     
“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的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东亚现代人的史前迁徙一直是人类学界颇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以前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如何解释这种遗传差异以及它同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路线的关系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副所长宿兵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对40个东亚南北方代表群体,共2332个男性个体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较北方群体更为丰富,并存在南方群体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7.
<正> 自60年代以来,革螨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展极为迅速,近年其研究领域已扩展到生化遗传学、生态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本文就革螨细胞遗传学进展较快的三个方面,染色体研究、性决定进化和遗传变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红皮云杉群体遗传多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红皮云杉(Picea korainesis)分布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长白山及其支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以及锡霍特山脉的12个群体,运用群体遗传学、生理遗传学、森林遗传学以及林木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主成分和分层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从表型和分子水平等多层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皮云杉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同时探讨了各种亲代、后代特征以及等位酶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首次从亲代生物系统学特征,后代苗木形态、生长、生物量和矿物质元素等对红皮云杉群体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红皮云杉12个群体11个酶系统21个位点中约有27.2%的基因位点是多态的,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15.2%,84.8%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红皮云杉群体等位酶多态位点的比率在云杉属中处于较低的水平,群体间的分化与云杉其它树种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等位酶与形态等具有相似的变异趋势。根据红皮云杉气候、亲代及后代特征群体区划结果,我们认为红皮云杉种子区划为:长白山种子区(Ⅰ);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种子区(Ⅱ);小兴安岭种子区(Ⅲ);大兴安岭北部种子区(Ⅳ);大兴安岭西南部种子区(Ⅴ);锡霍特山脉种子区(Ⅵ)。  相似文献   

19.
生物进化的研究向来是以生物的表型为对象的,如蕨类植物的维管束,马的脚趾,哺乳动物的齿冠等,都是用古生物学方法来研究的。生物的进化当然是由自然选择理论来说明的,不过这些都是定性的说明而已。 用定量方法研究进化论,是从群体遗传学的理论研究开始的。种的进化不仅是个体水平的变化,主要是整个群体的遗传变化。例如某个种的一个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族四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人群D16S539、D13S317、D7S820和D5S818的STR基因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分布,获得4个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采用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扫描技术进行样本STR遗传结构分析,并与其他种族、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均具有遗传多态性。4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不同人群基因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等数据可为遗传学研究、法医个体畜产品识别及亲子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