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杂色曲霉素是致肝癌的霉菌毒素,能产生它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构巢曲霉(A.nidulans)等是粮食上常见的霉菌。因此,对粮食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对保健事业有重要意义。我们制备了杂色曲霉素标准品并研究了稻米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方法。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从大米、糕点中分离得到的45株杂色曲霉产生杂色曲霉素的能力。两种食品中杂色曲霉产毒株的百分率分别为82.1%和81.3%,其中大米中强毒株的检出率最高,占82.6%。糕点中强毒株的检出率为30.8%,次之。最高产毒量分别为80万和40万ppb,产毒株经多次传代和回接后仍有毒性。  相似文献   

3.
真菌和氮素在食物链中与胃癌病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等根据假设,即真菌与氮素通过食物链过程进入人体,由于真菌毒素或其代谢产物与胃内亚硝酸盐、胍类、胺类等合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并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胃癌,在我国胃癌高,低发区进行了综合考察。本文报告考察结果,发现胃液内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检出率最高,高低发区对比差异显著(p<0.001)。此菌与胃液的pH值、酸度、NO_2~-含量、胃粘膜活检结果关系密切。已知杂色曲霉产的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可诱发大鼠的腺胃癌,因此考虑此菌与人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但是否为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杂色曲霉是曲霉属的常见种类,广泛分布于海洋、高等植物、红树林和节肢动物等生境中,近年研究表明杂色曲霉可产生生物碱、萜类、聚酮等结构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活性。本文总结了2017—2022年间报道的37株杂色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涉及325个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新化合物111个。本文揭示了杂色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与生境的相关性,对从更多生境来源的杂色曲霉及其它微生物资源来挖掘新天然产物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不知霉菌为何物的人大概不多了,每年夏初的梅雨季节又湿又闷,什么东西都生霉,就是霉菌在作祟哦。霉菌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就是它能产生的毒素,如杂色曲霉菌毒素、柄曲霉素、赭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棒曲霉素、环氯霉素及黄曲霉毒素等,尤以黄曲霉毒素为最,主要体现在毒性、致癌性与致畸胎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讨了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r)在加有两类不同性质营养物的人胃液中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的条件。发现在26℃斜面静置培养12天后可产生ST。加入半合成物质的最佳配伍是:蔗糖1,000.0mg;蛋白胨50.0mg;KH_2PO_4 7.5mg;MgSO_4·7H_2O_2.5mg;人胃液10.0ml,称之为SPKM人胃液培养基。加入天然物质的最佳配伍是:玉米粉0.5g;豆腐粉0.25g,人胃液10.0ml,称之为CS人胃液培养基。还进一步研究了pH值和培养时间对杂色曲霉产毒菌株在SPKM和CS人胃液培养基中生长及产生ST的影响。根据临床胃酸缺乏程度分级标准,分为pH 1.0,3.0,6.5,8.0四个组。发现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中,无论是杂色曲霉生长,还是产生ST,pH3.0到6.5是发生质变的范围。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pH为6.5时,37℃静置培养8天有痕量ST产生,10天后就明显增加。所以杂色曲霉产生的ST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可培养丝孢真菌资源的调查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续报道曲霉属的16个分类群:杂色曲霉原变种,杂色曲霉疣梗变种,聚多曲霉,焦曲霉,土曲霉原变种,土曲霉金色变种,黄柄曲霉,温特曲霉,黄曲霉原变种,黄曲霉柱头变种,溜曲霉,炭黑曲霉,黑曲霉,泡盛曲霉,塔宾曲霉和日本曲霉。  相似文献   

8.
肝癌高发区——扶绥县主粮中真菌代谢提取物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十年代以来,真菌和真菌毒素在肿瘤发病因素中已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和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瘤高发的扶绥县主粮真菌污染严重,肝癌的发生与粮食霉菌污染呈正相关(叶馥荪,1984)。为进一步观察该县主粮中常见真菌代谢提取物是否有致突变和致癌性,我们随机选取主粮常见真菌100株,用 Ames 试验对其代谢提取物进行诱变试验,以探讨摄入这些霉变食物在肝癌发病因素中的地位和其它可能的作用。随机选取从扶绥县主粮中(玉米、大米、花生和豆类)分离的常见污染真菌100株(曲霉属除黄曲霉外的杂色曲霉、黑曲霉各10株;棕曲霉、构巢曲霉、局限曲霉、文氏曲霉、溜曲霉、白曲霉、土曲霉、薛氏曲霉、安氏曲霉、赤曲霉等各5株;青霉属的冰岛青霉和草酸青霉各5株;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3株,尖孢镰刀菌1株,木贼镰刀菌4株,本色镰刀菌1株;集头霉2株,新月弯孢、格链孢和芽枝霉各3株)分别  相似文献   

9.
杂色曲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多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其灵敏度为30—50μg/kg。为开展食品中杂色曲霉寨的检验工作,我们于1980年建立了双向薄层色谱法测定大米、玉米、  相似文献   

10.
杂色曲霉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两株杂色曲霉菌分别接种于4kg玉米豆粉固体产毒培养基,28℃静置培养35d。以甲醇-4% KC1(9:1)混合液及甲醇-三氯甲烷混合液浸提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 stin,简称ST),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经硅胶柱层析法初步纯化。在甲醇、乙腈、乙醚、丙酮等溶剂中多次重结晶,最后得到2271.6mg淡黄色针状结晶。经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四种光谱学鉴定、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确认该晶体为ST。纯度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杂色曲霉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两株杂色曲霉菌分别接种于4kg玉米豆粉固体产毒培养基,28℃静置培养35d。以甲醇-4% KC1(9:1)混合液及甲醇-三氯甲烷混合液浸提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 stin,简称ST),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经硅胶柱层析法初步纯化。在甲醇、乙腈、乙醚、丙酮等溶剂中多次重结晶,最后得到2271.6mg淡黄色针状结晶。经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四种光谱学鉴定、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确认该晶体为ST。纯度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和烟色红曲霉(Monascus fuliginosus)发酵米粉所产橙色素的喷雾质谱图,发现烟色红曲霉所产橙色素与文献报道的相同;而红色红曲霉所产色素与文献报道不同,其主要组分是分子量分别为340.3和312.3的2种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直接硅胶板薄层层析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简化了培养、萃取纯化等繁琐步骤,大大缩短样品检测所需时间,做到快速灵敏。检验时取生长待测菌株的琼脂块,直接以硅胶薄层板展开浸出溶液,显色后产毒株色谱带中毒素斑点清晰易辨。所用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大量菌株的分离筛选。应用此方法,检测了222个真菌菌株的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致癌物亚硝基哌啶(Nitrosopiperidine)可以在林县食物中几种常见的真菌(串珠镰刀菌、圆弧青霉、娄地青霉、白地霉、互隔交链孢霉和杂色曲霉)参加下,由异丁胺和NaNO2合成。以白地霉和娄地青霉的合成能力为最强,分别为每瓶48120ng和40754ng,是杂色曲霉合成量的十几倍。利用气相色谱(Gc)/热能分析器(TEA)分析和鉴定,井用薄层色谱(TLc)将其纯化,又用高分辨气相色谱(GC)/质谱(MS)予以证实。本实验首次证明真菌可以使一级胺环化,生成环状二级胺,这为真菌与亚硝胺生成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应用薄层层析技术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群飞  蔡一新 《真菌学报》1996,15(3):227-231
直接硅胶板薄层层析快速检出杂色曲霉素产毒菌株,简化了培养,萃取纯化等繁琐步骤,大大缩短样品检测所需时间,做到快速灵敏,检验时取生长待测菌株的琼脂块,直接以硅胶薄层析展开浸出溶液,显色后产毒株色谱带中毒素斑点清晰易辨,所用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大量菌株的分离筛选,应用此方法,检测了222个真菌菌株的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婧  梁志宏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6):1721-1729
【背景】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威胁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氧脂素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ydroxyoctadecaenoic acids,HODEs)被认为可能是曲霉属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调节曲霉的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物生成。【目的】主要研究HODEs对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菌株AS3.4412产生OTA的影响,检测孢子密度、培养基类别以及内、外源HODEs作用下OTA产量的不同变化。【方法】分别在PDB、黄豆和黑豆培养基中进行赭曲霉的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OTA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氧脂素含量,根据变化规律寻找赭曲霉群体密度、氧脂素、OTA三者间的关系。【结果】低密度赭曲霉培养物(103 spores/mL)中9(S)-HODE/13(S)-HODE及OTA产量高于高密度赭曲霉(106 spores/mL);外源添加9(S)-HODE能促进OTA合成,13(S)-HODE可以抑制OTA合成;赭曲霉侵染抗氧化能力更高的黑豆产生更多的OTA。【结论】OTA的合成受到赭曲霉群体密度和氧脂素的影响,推测9(S)-HODE和13(S)-HODE是赭曲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并且二者在调节OTA合成中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构巢曲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特异位点设计并合成Taqman探针及引物,建立构巢曲霉实时荧光 PCR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lasergene7.1软件对构巢曲霉与13种常见曲霉主要包括黑曲霉(A.niger)、烟曲霉(A.fumigatus)、杂色曲霉(A.versicolor)、土曲霉(A.terrus)、黄曲霉(A. flavus)、温特曲霉(A.wentii)、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泡盛曲霉(A.awamori)、米曲霉(A. oryzae )、棒曲霉(A.cavatus)、赤曲霉(A.ruber )、亮白曲霉(A.ochraceus)及赭曲霉(A.ochraceus)GAPD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在特异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构巢曲霉实时荧光 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用曲霉属22种41株不同曲霉及其他属的12株病原真菌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可达4.03×10-12μg/ml的模板DNA。 结论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构巢曲霉,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特点,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厦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生蛇孢假单壳素(Ophiobolins)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02Z2172。通过对其宏观特征、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ITS、Calmodulin和β-tubulin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伪弯头曲霉,并对伪弯头曲霉与焦色组内其他菌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由伪弯头曲霉产生蛇孢假单壳素还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生境收集的自然发酵样品中分离纯化获86株曲霉纯菌株;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曲霉各菌株发酵液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含量进行筛选;获1株较高产Lovastatin的编号为A-8曲霉菌株,产量为58 g/L。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A-8菌株为杂色曲霉。单因素实验初步优化了A-8曲霉菌株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A-8菌株产生Lovastatin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5.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为10%;培养基配方为:乳糖为碳源、含量为100 g/L,蛋白胨为氮源、含量为12 g/L,碳源/氮源为15∶1.5;在该条件下A-8曲霉菌株发酵产生Lovastatin的水平最高,可达130.04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24倍。A-8曲霉菌株是较有潜力的工业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杂色曲霉F62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世豪  巩婷  朱平 《菌物学报》2011,30(4):636-643
研究了1株相似蜂海绵相关真菌F62的活性代谢产物,经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真菌属于杂色曲霉。将F62菌株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在室温(约25℃)下静置培养45d,经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可鉴定出其结构分别为Alantrypinone(1)、洛伐他汀(2)、甲酯型莫纳克林K(3)、土曲霉酮(4)、土震素B(5)和麦角甾醇(6)。化合物1系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3的碳谱数据进行报道。初步的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4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