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天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种类组成、致病力、应用技术、控制作用和应用前景 ,并简要分析了松褐天牛的危害性和防治现状。天敌微生物特别是病原真菌在松褐天牛的综合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有效寄生性天敌,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江西赣南苏区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自然分布、寄生率及松褐天牛种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在赣南松树林内分布广泛,对松褐天牛的自然寄生率为2.56%-22.41%,平均寄生率为11.74%,其中马尾松纯林的寄生率最高(14.81%),其次马尾松混交林(10.95%),湿地松纯林寄生率最低(2.56%),前两项差异不显著,后者与前两者均差异显著(P0.05);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其寄主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动态是一致的,呈正相关关系(R2=0.8399),花绒寄甲在野外主要以1-2头幼虫寄生1头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方式营寄生生活(占79.10%)。因此在赣南松林中,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较低,必须大量补充人工繁育的寄甲,才能达到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蠢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功能反应试验,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缸时,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1头松褐大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头,平均为3.75头;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头/缸时,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 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3 龄幼虫的控制作用, 通过功能反应试验, 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 头/缸时, 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1 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 头, 平均为3.75 头; 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 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 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 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 头/缸时, 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 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 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 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 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明确林间释放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后影响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羽化率的关键因子,本文在试验地不同位置设置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并在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之后调查诱木的生长环境及诱木上花绒寄甲的寄生率、其他天敌寄生率,并对各因子与松褐天牛羽化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松褐天牛羽化率(Y)的关键因子是花绒寄甲寄生率(X_(16))和其它天敌寄生率(X_(15)),两者与松褐天牛羽化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1.0194-0.6608 X_(15)-0.8665 X_(16)。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2573。以上研究,证实了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种群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松褐天牛传递松材线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挺  王进军  徐鹏飞 《四川动物》2008,27(3):408-41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松褐天牛传递松材线虫数量的影响.设置22℃、28℃和34℃ 3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的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雌虫寿命短于雄虫,且羽化进度不太一致,多数松褐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量在1000~9999条之间.通过对松褐天牛取食传入松枝的松材线虫量的追踪记录发现,随着温度升高,传播线虫的高峰时段随之提前.34℃高温下松褐天牛的传递率最低,表明高温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us 和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的生态对策,种间竞争策略,并结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理论,咖啡林生态系统的特性,咖啡天牛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咖啡天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电镜扫描和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的触角感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测定了触角对松树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松褐天牛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指形感器、棒形感器、瓶形感器、芽形感器以及刺形感器,以毛形和锥形感器的数量最丰富.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3个型,指形感器有2个型.毛Ⅱ、毛Ⅲ型和锥Ⅰ、锥Ⅱ型感器表皮结构具有深的纵刻纹,具有嗅觉感器的典型特征.同时对各种感器的数量、长度及分布特点等作了描述.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均能引起松褐天牛雌、雄成虫较强的电生理反应;松褐天牛触角不同部位的EAG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剂量试验表明,松褐天牛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α-Pinene的EAG反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也称松褐天牛或松天牛,属天牛科的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松墨天牛属。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张青文  路大光 《昆虫知识》2005,42(6):681-685
利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触角上共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B hm氏鬃毛、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角形感器。并对松褐天牛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感器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试验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相遇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3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有多次插入输精现象发生。室内试验中共观察到松褐天牛的交配123次,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时63.49 min,其中输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1.68 min,交配过程中每次输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7.60 s,配后保护时间为15.18 min。松褐天牛在开始交配的4天内平均交配5.15次,不同雄性个体所获得的交配机会差异很大。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表现出强烈的雄性竞争现象,雄虫能根据雌虫或自身的交配经历调整交配投入,当雌虫或者雄虫是初次交配时,总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的次数显著大于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或雄虫交配时的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次数。田间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羽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笼养观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羽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室内开始羽化的时间晚于室外,但羽化盛期基本一致。野外成虫羽化受气候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的年份羽化始期不同,但羽化盛期基本一致。另外,高山地区松褐天牛的羽化期比平原地区推迟30d左右。  相似文献   

14.
花绒坚甲是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寄生在松褐天牛上的花绒坚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提出了关于保护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选用5种植物源农药,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采用林间诱饵木涂药环法进行了防控试验。结果表明,5种植物源农药即1.2%烟碱·苦参碱、1%苦参·印楝素、0.4%蛇床子素、1.3%苦参碱和0.5%藜芦碱药剂对松褐天牛成虫的LD50分别为708.38、765.61、2581.70、7043.66和8314.31 mg/L,1.2%烟碱·苦参碱和1%苦参·印楝素制剂对松褐天牛成虫的KT50值分别为38.24和73.73 min;林间诱饵木诱杀试验显示,烟碱·苦参碱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触杀活性强,诱饵木毒环剂(10倍凡士林)对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控效果与8%氯氰菊酯(200倍液)喷涂诱饵木接近,可以作为替代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明确松褐天牛的发生世代及成虫羽化规律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塑料薄膜包裹松树树干、定期解除包裹供天牛产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的产卵规律及成虫的羽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虫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松褐天牛在浙江余姚多数为1年1代,部分为2年1代,95%以上的成虫集中在产卵后的第2年羽化,少数在第3年羽化。成虫自5月上旬开始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危害桃、杏、李、樱桃的主要蛀干害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一种能有效防治多种天牛类林木钻蛀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寄主来源种群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的行为反应和对幼虫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筛选能够有效防治桃红颈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6个不同寄主来源种群花绒寄甲成虫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的行为趋性;采用纱网罩受害原木模拟自然条件,释放不同种群花绒寄甲成虫测定了其对桃红颈天牛的致死效果。【结果】行为趋性结果表明,源自松褐天牛和云斑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表现出明显的正趋向反应,而源自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和栗山天牛这4个种群的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持续2年的寄生控制实验表明,源自光肩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致死效果较好,天牛死亡率为52.86%±5.97%,源自松褐天牛、云斑天牛、栗山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控制效果依次降低,天牛死亡率分别为35.14%±5.55%,32.88%±5.50%,26.09%±5.29%和10.94%±3.90%,源自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未显示出对桃红颈天牛的控制作用。【结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桃红颈天牛时,应选择源自松褐天牛、云斑天牛或光肩星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 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 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利用天敌资源防治害虫,科学而客观地评价肿腿蜂对蛀干害虫的控害作用,研究了松脊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建立了肿腿蜂类寄生蜂室内控害效能评价体系,并证明了其可行性。该评价体系包括供试虫源标准、寄生蜂生物学与寄生行为学观察、寄生蜂对寄主的功能反应和寻找寄主效应以及寄生蜂的忠岐指数(Y)4个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松脊吉丁肿腿蜂具有较强的控害潜力,单头雌成虫能防治3—4头松褐天牛3龄幼虫,21d内最多可致死9.07头寄主幼虫;寄主密度对单头寄生蜂寄生作用功能反应的测定结果与对寄生作用寻找效应的测定结果以及对产卵量影响的测定结果一致;综合评价该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控制效能,释放比为1∶1(即1头肿腿蜂雌蜂:1头3龄松褐天牛幼虫)时最高,其忠岐指数Y为39.63,这可能是肿腿蜂类天敌特有的抚幼习性所致,结论也与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寄生行为学观察结果相同。研究结论证明该评价体系是稳定可靠的。评价体系在利用天敌昆虫生物防治害虫时为筛选最佳寄生性天敌种类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