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癌症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均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或局限性。脂质体和纳米颗粒作为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载体,在人体临床试验中也出现了药物渗漏和装载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而言,应用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载体递送抗肿瘤药物或小分子,是有希望介导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的策略之一。近年来,细菌来源的非复制型小细胞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细胞是细菌异常分裂时期产生的纳米级无核细胞,其直径为200–400 nm,因而具有较大的药物装载能力。对小细胞的表面进行修饰,例如,装配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或受体结合的抗体/配体,可显著提高小细胞的肿瘤靶向性。这种具有靶向性的纳米材料能将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功能性核酸或编码功能性小分子的质粒靶向递送至肿瘤,而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器官的集聚。因此,使用小细胞作为靶向递送载体有助于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分子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文中将对小细胞的产生与纯化、药物装载、肿瘤细胞靶向性、内化过程以及其用于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发基于小细胞的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αvβ3在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RGD序列作为其配体,可与其进行特异性结合,为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RGD诊断试剂的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靶向性。RGD-纳米抗肿瘤制剂(RGD-脂质体、RGD-胶束和RGD-纳米粒)在体外可提高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增强细胞毒性;在动物移植瘤模型中,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动物的生存时间。在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治疗手段和疗效都较为有限的今天,RGD靶向制剂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所具有的优势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安全、有效、具有靶向性的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应用的关键。microRNA是一类单链、内源性的转录后调控小分子,它的发现为开发具有靶向性调控能力的病毒载体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以下在介绍microRNA调节病毒载体靶向性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microRNA在清除复制能力病毒的污染、消除转基因特异性免疫、增强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开发活体疫苗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肽、蛋白类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做为多肽、蛋白类药物一种新型给药载体有控制药物释放、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来多肽和蛋白类药物脂质体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论述了脂质体作为多肽、蛋白类药物载体在新的制备方法、新型脂质体、给药途径、产业化进展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指出了多肽、蛋白类药物脂质体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多肽、蛋白类药物脂质体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 许多药物,特别是大多数抗癌药物,缺乏组织和细胞专一性是影响它们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十几年来,寻求药物靶向输送的努力一直在许多实验室进行,并且已经取得可喜进展。在脂质体的脂双层中插入专一靶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做成的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既具有载药量大,在体内滞留时间长,又具有靶细胞专一性等优点,是当前极受科学家重视,也最有前途的药物靶向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药物指供临床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利用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高亲和力的分子载体将核素定向导入特定的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其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随着核医学的发展,SPECT/CT、PET/CT的普及,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利用放射性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组成及特点;综述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免疫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肿瘤靶向性病毒作为一种特殊的肿瘤治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近年来已得到长足发展,许多高效、靶向性病毒载体已被相继研究开发,但仍不能满足临床上肿瘤靶向治疗的需要,如何将这些靶向病毒准确而高效地运输到肿瘤病变部位仍然未得到充分解决.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作为肿瘤的细胞治疗方法之一已成功地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科学家使用CIK细胞作为病毒运载工具,成功地将病毒运载到肿瘤组织部位并显示出高效的抗肿瘤作用,该方法为病毒运输定位于肿瘤病变部位找到了突破口,实验资料显示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造影剂辅助的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肿瘤诊断的最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内在的低灵敏性以及造影剂的非特异性,导致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文章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应用于早期肿瘤的影像诊断。这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由配体转铁蛋白(Tf)、纳米水平的正电脂质体(Lip)载体和临床常用的造影剂Magnevist(Tf^NIR-Lip^NBD-Magnevist)三部分构成。另外转铁蛋白和脂质体粒子上,亦标记了荧光物质用于确定转铁蛋白一脂质体一造影剂纳米粒子的靶向性,以及肿瘤的光学影像诊断。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影像证明了靶向纳米粒子介导的细胞内吞和特异性结合。在裸鼠肿瘤模型中,造影剂纳米粒子Tf^NIR-Lip^NBD-Magnevist经尾静脉注入后,显著增强了肿瘤内信号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由造影剂纳米粒子介导的肿瘤内信号显著强于单独Magnevist辅助的肿瘤内信号。同时,利用光学影像方法,在肿瘤内检测到特异的荧光信号。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转铁蛋白一脂质体一造影利(Tf^NIR-Lip^NBD-Magnevist)纳米粒子的靶向性和肿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肿瘤靶向治疗在临床的不断推广,抗肿瘤靶向脂质体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抗肿瘤靶向脂质体可分为物理靶向脂质体和分子靶向脂质体,前者包括pH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和热敏感脂质体;后者包括抗体靶向脂质体、叶酸修饰脂质体、转铁蛋白修饰脂质体、多肽修饰脂质体及糖基修饰脂质体等。现介绍抗肿瘤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为靶向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关键。鉴于目前大多数抗癌药物无法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研究有效的肿瘤特异性药物输送系统很有必要。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发现一类能够特异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或肿瘤血管的多肽——肿瘤导向肽,它能够靶向在体肿瘤,特异性地传递抗癌药物、显像剂、无机纳米粒子、脂质体等到达肿瘤组织。肿瘤导向肽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相比于抗体导向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渗透性高、特异性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已经在肿瘤靶向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肿瘤导向肽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造影剂辅助的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肿瘤诊断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内在的低灵敏性以及造影剂的非特异性,导致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文章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应用于早期肿瘤的影像诊断.这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由配体转铁蛋白(Tf)、纳米水平的正电脂质体(Lip)载体和临床常用的造影剂Magnevist(TfNIR-LipNBD-Magnevist)三部分构成.另外转铁蛋白和脂质体粒子上,亦标记了荧光物质用于确定转铁蛋白-脂质体-造影剂纳米粒子的靶向性,以及肿瘤的光学影像诊断.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影像证明了靶向纳米粒子介导的细胞内吞和特异性结合.在裸鼠肿瘤模型中,造影剂纳米粒子TfNIR-LipNBD-Magnevist经尾静脉注入后,显著增强了肿瘤内信号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由造影剂纳米粒子介导的肿瘤内信号显著强于单独Magnevist辅助的肿瘤内信号.同时,利用光学影像方法,在肿瘤内检测到特异的荧光信号.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转铁蛋白-脂质体-造影剂(TfNIR-LipNBD-Magnevist)纳米粒子的靶向性和肿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细胞膜的这种特性限制了一些生物大分子和药物进入细胞内,不利于对一些细胞内疾病的诊断和药物靶向治疗的应用。如何将一些具有诊断和治疗潜力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细胞穿透肽是一类能够携带多肽、蛋白质、核酸、纳米颗粒、病毒颗粒及药物等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导致完整载物内化的短肽,为生物大分子和药物进入细胞内部提供了有力的运载工具,其作为载体具有的高转导效率和低毒性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目前,细胞穿透肽作为生物分子和药物细胞内化的运载体已经在荧光成像,肿瘤治疗,抗炎治疗及药物靶向治疗中发挥了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显示出其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的局限,其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叶酸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同时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和磁性,不仅可以用于肿瘤组织的成像和肿瘤细胞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肿瘤患者的磁热疗、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为肿瘤的靶向诊治提供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叶酸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药物输送中。配体修饰的靶向脂质体,其靶向配体分子在脂质体表面修饰的构象和密度等参数,对脂质体本身的特性及其体内的靶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有关其中的具体相互关系,以及可能的最优条件,国内外文献都尚无定论。据此我们建立了多肽靶向脂质体表面配体修饰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影像学手段来研究不同靶向肽含量对脂质体在荷瘤裸鼠中的靶向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孵育插入法将带有多肽的脂质分子插入脂质体表面,用分子筛色谱法分离修饰后的脂质体和未插入的多肽脂质,再用HPLC-ELSD定量各脂质成分,得到多肽靶向脂质体表面的靶向肽密度。而后将修饰有不同密度靶向多肽的荧光脂质体经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分别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对小鼠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计算AUC、T1/2和MRT等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脂质体表面多肽密度的增加,即多肽密度大于1.298%的靶向脂质体,其肿瘤部位的荧光AUC、T1/2和MRT都较未修饰的隐形脂质体有所提高,显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量增多、停留时间延长,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作用机制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因缺乏足够的靶向性而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天然的纳米囊泡,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且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具有出色的性能优势,包括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能够穿越天然屏障等特点。然而以外泌体为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靶向能力仍有不足。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单链核酸分子,具有分子质量小、易于修饰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可作为亲和性配体与靶向分子特异性结合。通过在外泌体表面修饰适配体,药物可以被精确递送到肿瘤细胞发生部位,从而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本篇综述将重点讨论适配体功能化外泌体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在各种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且能降低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瘤内注射的给药方法 ,靶向性似乎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要系统给药 ,靶向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靶向基因治疗肿瘤可以通过靶向基因导入和靶向基因表达来实现。近年来 ,在靶向基因导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进展 ,例如 ,用双亲性的桥连分子协助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靶向转导 ;在各种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中插入靶向性的小肽或较大的多肽靶向结构域 ;增殖病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可有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受体介导的DNA或DNA 脂质体复合物的靶向系统和其他一些靶向性的有疗效的载体 ,如细菌 ,也处于研究中。其中的一些载体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为了实现基因的靶向可调控表达 ,组织或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和人工合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被用来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核酶以及脱氧核酶 (DNAzyme)被用来靶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质,及其作为脂质体、胶束、微球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适配体(aptamer)是一种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获得的寡聚核苷酸序列,在药物递送、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适配体的性质、制备等方面出发,简要综述了其作为载体、靶向因子和分子探针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而且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还能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实现药物的特异性按需释放。该新型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表面修饰物对药物载体递送的影响和优势加以综述,并对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提高药物抗癌活性和靶向性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是类脂双分子薄膜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超微球体。1971年Ryman等人将药物包入脂质体,研究了脂质体的载体作用,发现脂质体具有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剂量和变态反应,增强药物对淋巴系统靶向性和靶组织滞留性等优点。干扰素-α为有效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