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被发现之前,人们早就认识到血液中含有潜在致病能力的抗原,多次输血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发生异常改变。70年代末期,认识到供体血液中可有嗜T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HIV是可传染性病原体,能导致AIDS相关性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牛痘病毒为载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寿光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者HBV DNA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寿光市3个镇街道居民体检发现的HBs Ag阳性者静脉血5 m L,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HBV DNA与性别、年龄、有无乙肝/肝癌家族史、密切接触史、输血史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2 026例HBs Ag阳性感染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49.41%(1 001/2 026),HBV DNA载量的平均值为6.27×107拷贝/m L。其中男性HBV DNA阳性率为53.28%(585/1 098),女性为44.83%(41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0,P<0.01);HBV DNA均值男性为(6.72×107±2.07×108)拷贝/m L,女性为(5.56×107±1.44×108)拷贝/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HBVDNA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983),与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乙肝/肝癌家族史、密切接触史、输血史等均无关。结论 HBV DNA阳性率与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有关,与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4.
BST-2(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 2,BST-2)一种宿主内天然抗病毒因子,自2008年首次报道其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释放的功能,一直认为BST-2主要在细胞膜上限制病毒释放。最近发现BST-2对在细胞内部组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样具有抑制作用,扩大了BST-2抗病毒作用的范围。并且BST-2在多囊泡体(MVB)中抑制HBV的释放与抑制HIV-1在细胞膜中释放的作用机制相似。同时发现HBV能够拮抗BST-2的限制作用,而HBV病毒中发挥作用的拮抗因子,目前有两个观点,一是HBV在肝细胞的特定条件下利用调节蛋白HBx拮抗BST-2的限制作用,另一观点认为包膜蛋白HBs对BST-2存在拮抗作用。本文重点概述和讨论了BST-2限制HBV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献血人群中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和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前S1抗原检测在献血人群中筛查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80份献血样本中,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PCR法检测HBV-DNA,分析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的一致性。结果:(1)1000例合格的献血人群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0.3%,HBV-DNA阳性率为0.1%,两者呈中度一致性(Kappa值=0.49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80例样本中,ALT、HBs Ag、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5.83%、1.76%、1.67%,HBV-DNA阳性率为0.93%,ALT检测法与HBV-DNA检测无一致性(Kappa值=-0.0162);HBs Ag检测与HBV-DNA检测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160),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108),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T和HBs Ag两项联合检测及ALT、HBs Ag和前S1抗原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69%,HBV-DNA阳性率为0.93%。两项联合检测法与HBV-DNA检验结果一致(Kappa值=0.1866),三项联合检测法与HBV-DNA检验结果一致(Kappa值=0.2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减少献血人群中HBV感染的漏检;将ALT、HBs Ag和前S1抗原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BV感染筛查率。  相似文献   

6.
用高嗜肝性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8,rAAV8)载体携带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ayw亚型)体内转导法,建立持续表达HBV抗原的C57BL/6小鼠模型。首先,制备并纯化了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AAV8-1.3HBV);将rAAV8-1.3HBV以剂量2×10e11vg/只注射C57BL/6小鼠(Viralgenome,vg);在不同时间点实施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方法监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及动力学变化;10周后处死小鼠,取血液、肝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拷贝数;利用鉴定HBVDNA环化形式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肝组织中环化的HBVDNA,并检测HBV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组化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注射rAAV8-1.3HBV的3只C57BL/6小鼠第1周开始在血液中检测到HBsAg和HBeAg的表达,并持续至第10周均为阳性,其中HBsAg的表达水平经历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注射后第4周时最低,第6周后维持较高水平),而HBeAg表达水平则持续阳性且比较稳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只小鼠10周后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分别为4.2×103、3.6×103、2.5×103copies/mL,肝脏中则分别为8.0×106、5.7×106、2.6×106copies/g肝组织。在3只小鼠肝组织中均检测到环化HBV DNA,提示AAV8载体携带的线性HBV DNA成功回复成环化HB VDNA。免疫组化分析显示3只小鼠肝脏中均存在HBsAg和HBcAg表达;体内转染10周后肝脏组织切片的HE染色分析显示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本研究利用高嗜肝性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ayw亚型)体内转导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HBV病毒在肝内稳定复制并持续表达HBV抗原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BV慢性持续感染的机制与应用于药物以及疫苗评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极易形成慢性感染,主要机制在于感染者不能产生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1].慢性HBV感染者体内虽然存在HBV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但对HBV抗原的反应性较低.研究发现,增强这类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可以促进HBV的清除[2].  相似文献   

8.
建立基于高压水动力法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小鼠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和优化乙肝动物模型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含腺相关病毒倒转末端重复序列元件与包含1.3个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HBV表达质粒(pAAV-HBV1.3);并将pAAV-HBV1.3质粒经高压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病毒抗原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最后采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注射液(DEX)腹腔注射小鼠,建立免疫功能抑制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备乙肝病毒转染小鼠模型,并进行血清HBsAg、HBeAg检测。结果是正常免疫状态下,小鼠转染pAAV-HBV1.3 10d时血清及肝组织HBV相关抗原阳性,30d后HBV相关抗原检测阴性,但30d和60d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检测均为阳性,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经地塞米松注射后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高压水动力法建立的乙肝病毒转染小鼠,则在60d仍可检测到HBsAg、HBeAg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高压水动力法建立了急性乙肝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小鼠免疫状态,可延长病毒在小鼠体内存留时间。该模型建立为HBV疫苗评价、药物开发及乙肝相关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RT-PCR技术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的癌旁组织中扩增了Hepsin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已被克隆并构建了pCMV-tag-HS表达质粒.将pCMV-tag-HS表达质粒和表达HBx蛋白的载体共转染HepG2.2.1.5细胞,观察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对HBV病毒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表达HBx蛋白、Hepsin蛋白可以协同提高HBV病毒颗粒在培养液中的拷贝数,并提高HBV病毒蛋白HBs、HBe的表达水平.这说明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增强HB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王文  揣侠  谭心怡  邓瑶  谭文杰 《病毒学报》2017,33(5):668-675
应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不同HBV转导质粒,通过高压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射小鼠,比较不同HBV转导质粒、剂量(5μg和10μg)、小鼠品系(Balb/c和C57BL/6)及鼠龄(6周龄和18周龄)对建立HBV感染模型的影响。不同的时间点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的表达水平及动力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血清及肝组织病毒载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BcAg的定位与表达。1.3倍HBV基因组慢病毒载体转导质粒(pCSHBV1.3)优于1.1倍与1.2倍HBV基因组转导质粒(pCS-HBV1.1or pCS-HBV1.2);pCS-HBV1.3注射Balb/c小鼠后抗原表达维持时间短,抗体出现早;pCS-HBV1.3注射C57BL/6小鼠后,HBsAg、HBeAg抗原表达及血清HBV DNA水平维持时间长;且注射5μg质粒相对于10μg质粒注射小鼠后抗原表达维持时间更长;而6周龄和18周龄小鼠血清均可在较长时间内检测到HBsAg、HBeAg及HBV DNA的表达,但在注射后35周内,前者的表达量均高于后者;所有注射质粒的小鼠肝组织中均可检测到HBcAg的表达,且在血清HBV感染标志转阴时均可检测到肝内HBV DNA的存在。注射质粒的HBV基因组长度、剂量以及宿主的遗传背景均对建立乙肝成体转基因小鼠模型有影响,且发现以5μg含1.3倍HBV基因组的转导质粒pCS-HBV1.3注射6周龄C57BL/6小鼠,HBV抗原表达和HBV DNA水平维持时间长,更适合建立HBV持续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L在肝内主要通过分泌γ干扰素抑制病毒,同时,当CTL识别HBV抗原后,HBV特异性CTL募集抗原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对肝组织浸润,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对CTL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包括术后辅助化疗)为研究对象,比较HBs Ag阴性138例和HBs Ag阳性5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在HBs 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21例)与未预防性使用(27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乳腺癌患者中,HBs Ag阳性患者(31.25%)与HBs Ag阴性患者(16.67%)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4.62%)与未预防性使用(25.93%)拉米夫定,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s Ag阳性患者较HBs 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用于表达新型小发卡RNA(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并考察其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可行性。方法:对慢病毒载体骨架SapⅠ位点进行突变,并将用于表达新型sh RNA的结构亚克隆到改造后的慢病毒载体;设计靶向HBV保守序列的sh RNA并克隆到该慢病毒载体,包装含有sh RNA序列的重组慢病毒并定量,考察单个及多个sh RNA结构串联对慢病毒滴度的影响;将重组慢病毒感染HBV稳定转染肝细胞系Hep G2.CW(MOI=3),用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克隆1周后,将其重新消化,并以1×105/孔接种于24孔板,于铺板96 h后取细胞上清检测HBs Ag、HBe Ag表达水平和HBV DNA的含量。结果:构建了一种用于表达新型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并通过设计靶向HBV保守序列的sh RNA实现了HBV复制的高效抑制;发现多个sh RNA串联效果优于单个sh RNA。结论:构建的新型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可作为防治慢性病毒感染如HBV感染的潜在有效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特殊免疫研究所发现了与目前报告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C100-3等)完全不同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GOR.美国Chiron公司1988年克隆的C100抗原从1989年12月在日本率先用于输血的筛选.但是,克隆的基因和纯化病毒的感染实验还未公布,严格的讲不  相似文献   

15.
运用RT-PCR技术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癌旁组织中扩增了Hepsin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已被克隆并构建了pCMV-tag-HS表达质粒。将pCMV-tag-HS表达质粒和表达HBx蛋白的载体共转染HepG2.2.1.5细胞,观察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对HBV病毒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表达HBx蛋白、Hepsin蛋白可以协同提高HBV病毒颗粒在培养液中的拷贝数,并提高HBV病毒蛋白HBs、HBe的表达水平。这说明HBx蛋白和Hepsin蛋白相互作用可以增强HB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敏  张军  陈睦传  夏宁邵 《病毒学报》2002,18(2):185-192,F003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DNA病毒科的原型病毒.目前,对HBV的基因组成、复制过程、抗原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等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1].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感染系统,对HBV感染的早期过程,如病毒如何结合靶细胞上的受体最终进入细胞等,仍不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乙肝病毒 (HBV)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患者中病毒的基因型及其HVBS区是否有变异。用放射免疫试剂检测HBsAg阳性样品中的抗 HBs抗体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双阳性样品中的HBVDNA ,然后对阳性样品进行克隆和基因序列分析 ,并将所得序列与HBV不同基因型的代表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389例HBsAg阳性样品中有 10例为抗HBs抗体阳性 ;该 10例双阳性样品中有 5例为HBVDNA阳性 ;序列分析显示该 5株HBV均为B基因型 ,其中 4株为adw亚型 ,1株为adr亚型 ;其中有 2株在S区的“a”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8.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正>包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质,是包被病毒体的剩余产物,它以非感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因此HBsAg的检出,并不是感染病毒存在的明确标志。在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早期,患者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并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由于HBV复制的降低,血清中HBsAg消失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是含有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的多克隆球蛋白制剂,其含量占蛋白质总量的96%以上。静脉输注后即刻达到高峰,能与乙肝病毒颗粒外壳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病毒失去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它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是公认的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一旦停止HBIG用药,由于拉米夫定存在耐药性问题,HBV再感染率会升高。为此,国内外在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长期效果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