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体吸附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的挥发性气味物质 ,用二氯甲烷做萃取剂 ,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萃取到的气味物质的化学组分 ,结果表明 ,水蒸气蒸馏法共得到 1 9个峰 ,鉴定出结构的有 1 6个峰 ,未鉴明的 3个峰 ;主要组分为 4号峰的 (Z)_3_己烯醇 ,相对含量为 2 8.71 % ,其次为 1 4号峰的邻羟基苯甲醛 ,相对含量为 1 0 .35 %。气体吸附法共分离到 2 0个峰 ,鉴定出结构的有1 7个峰 ;主要组分分别为 6、7、8号峰的 (E)_2_己烯醛、(Z)_3_己烯醇、(E)_2_己烯醇 ,相对含量分别为2 0 .78%、2 9.1 2 %、2 9.2 2 %。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相同组分为 9种 ,相似性为 46.1 5 %。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收集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叶为材料.分别采用溶媒萃取、水蒸气蒸馏、气体吸附法收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挥发组分。结果表明,3种收集方式共获得19种挥发性组分.其中的14种组分相同.且多为主要组分。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为27.13μg FW;其次是气体吸附法.为23.38μg FW,溶媒萃取法获得的最少,仅为12.40μg FW。溶媒萃取法共获得15种挥发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水芹烯。水蒸气蒸馏法获得18种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E)-2-己烯醛。气体吸附法获得17种组分.含量最高的组分为(E)-2-己烯醛。不同方法所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均不同.可根据研究目的综合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季节黑杨萎蔫叶片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黑杨不同季节的叶片,即嫩叶、成熟叶和衰老叶萎蔫后释放的气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嫩叶挥发物主要成分为顺-3-己烯醇、-甲基-1-戊醇和邻羟基苯甲醛,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4.81%、21.85%和15.19%;成熟叶挥发物主要组分也是顺-3-己烯醇,相对含量28.71%,其次为邻羟基苯甲醛,相对含量10.35%.邻羟基苯甲醛为衰老叶挥发物的主要组分为,其相对含量为28.81%,其次是苯甲醇,相对含量15.06%;随着叶龄增长,挥发物中顺-3-己烯醇含量显著减少,而具有芳香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粤东产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 (Lour.) Merr.)挥发油进行提取, 并运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1个峰, 确定了31种化合物, 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成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100%, 其主要成份1-辛烯-3-醇(蘑菇醇) (49.50%)、(E)-3-己烯-1-醇(青叶醇) (13.39%)、芳樟醇(9.41%)、环己醇(3.37%)、3-辛醇(1.69%)、n-正戊酸-(Z)-3-己烯酯(1.42%)、1-己醇(1.38%)、糠醛(1.37%)和a-萜品烯醇(1.17%)等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81.53%。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曼陀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曼陀罗挥发油中鉴定出5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2.37%.其中主要成分为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44.29%)、二苯胺(12.50%)、四十四烷(10.41%)、二十烷(4.19%)、(E)-3-己烯-1-醇(2.3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2.28%)等.  相似文献   

6.
北艾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燕   《广西植物》2006,26(1):110-1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6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Z,Z)-3,5-辛二烯(63.99%);2,5-辛二烯(10.08%);3,4,5-三甲基-1-己烯(3.55%);桉油醇(2.84%);长叶薄荷酮(2.36%);3-甲基-2-环己烯-1-酮(2.37%);樟脑(2.32%);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奥(2.13%)等。  相似文献   

7.
抱茎蓼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蒸气蒸馏法从抱茎蓼全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从抱茎蓼全草的挥发油中检出41个组分,占全油的99.21%,鉴定出38个组分,其主要组分是石竹烯(16.98%)、3-己烯-1-醇(14.69%)、3-辛烯-3醇(8.89%)、a-里哪醇(7.13%)、β-环柠檬醛(6.36%)等。对抱茎蓼全草的挥发油做了抗菌试验,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株)、肠炎沙门菌(500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株)有显著地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秦芄(Radix Centianae Macrophyllae)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秦芄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8个组分,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91.40%.秦艽挥发性成分大于1%的分别确定为萜品烯-4-醇1.224%,(E,E)-2,4-癸二烯醛1.295%,棕榈酸乙酯32.009%,棕榈酸54.608%.结论:首次报道了用GU/NS对秦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该类植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首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对石油菜地上部位进行提取,分别获得挥发油和SFE萃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对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1.90%,化合物类型均为萜类。从SFE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3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58.17%,化合物类型包括萜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挥发油和SFE萃取物均含有α-蒎烯、石竹烯和桉油烯醇,其他成分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动态顶空吸附法(DHA)三种方法提取的印度紫檀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印度紫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印度紫檀挥发油鉴定出2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硝基乙醇,相对含量为35.29%;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印度紫檀挥发油鉴定出2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相对含量为33.62%;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印度紫檀挥发油鉴定出2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硝基乙醇,相对含量为30.42%。三种方法共检测到2种相同组分,检出的主要物质是醇类、酯类和缩醛。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花挥发油中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阳荷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检测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5个化学成分总提物的95.54%。其中烯烃类占49.08%,醇类化合物占22.39%,醛类化合物占6.07%,酯类占4.72%,氧化物占4.25%,酮类化合物占2.26%,,还含有少量的烷烃占2.19%,苯的衍生物占1.81%。  相似文献   

12.
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51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To identify the compounds in machine cutting-fluid emulsion that have an obnoxious odor, we separated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the emulsion using both steam distillation with a Nickerson–Likens apparatus and vacuum distillation. These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sing a fused silica capillary column coated with cross-linked 5% phenylmethyl silicone. 2,6-Dimethyl-3-methoxypyrazine was detected. The main odorous compounds were dimethyl disulfide, dimethyl trisulfide, and 2-butene-1-thiol, the last compound being tentatively identified by its mass spectrum.  相似文献   

14.
白花草木犀(Melilotus alba Medic.ex Desr.)又名白香草木犀、白甜车轴草、辟汗草,原产欧亚温带地区,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白花草木犀普遍用作牧草[1],适合在湿润和半干燥气候地区生长,适宜种植于偏碱性土壤上,耐瘠薄、耐盐碱、抗寒和抗旱能力均较强,可作为绿肥及用于盐碱地、瘠薄地的改良[1-2]。白花草木犀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敛阴止汗的功效,用于  相似文献   

15.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相似文献   

16.
野生荆条籽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条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从荆条籽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51个组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是β-榄香烯(27.98%),芳樟醇(12.39%),贝壳杉烯(12.00%),δ-榄香烯(10.54%),乙酯异冰片脂(8.98%)等。  相似文献   

17.
兴安杜鹃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宇  孙墨珑 《植物研究》2012,(3):365-36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兴安杜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鉴定。从兴安杜鹃叶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馏出成分的97.84%。兴安杜鹃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桉叶醇(eduesmol),相对含量10.95%;β-愈创木烯(β-guaiene),相对含量10.21%;长叶醛(longifolenaldehyde),相对含量7.88%;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5,9,9-tetramethyl-1,4,7-cy-cloundecatriene),相对含量7.80%;杜鹃酮(germacrone),相对含量5.91%;(-)-葎草烯环氧化物Ⅱ((-)-HumuleneepoxideⅡ),相对含量5.52%;2-庚基-1,3-二氧戊环(2-heptyl-1,3-dioxolane),相对含量4.99%;石竹烯(caryo-phyllene),相对含量3.70%;(+)-γ-古芸烯((+)-γ-gurjunene),相对含量3.44%。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品种的桉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质联用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桉叶油素和4-松油烯醇为窿缘桉、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大叶桉五种桉树叶片的共有成分;柠檬桉叶的主要挥发成分为(L)-香茅醛和乙酸香茅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