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对高原冻伤中血液循环障碍作形态计量,旨在探讨血循环障碍在冻伤过程中的变化及高原冻伤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平原冻伤组、急性低氧冻伤组和低氧习服冻伤组。习服组动物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6000m缺氧每日4h,连续两周。其余动物常规饲养。习服期满次日习服组与低氧组一同进入舱内模拟海拔6000m低氧4h,再行冷冻。冻后继续低氧4h。冻后48h取材。对各组动物冻后48h冻肢皮下血管的病变作图象分析。结果发现,平原组血管淤滞、血栓绝对数及其百分比均为最低,习服组最高,低氧组居中。但低氧组与平原组的血栓/淤滞百分比无明显差别。骨骼肌坏死的面积百分比习服组显著高于低氧组与平原组,而后两组间无差别。血栓/淤滞百分比与骨骼肌坏死面积百分比之间的有高度相关关系。冻融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原发因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造成严重的继发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家兔双后足重度冻伤后用蝮蛇抗栓酶(0.25U/kg体重加入20ml/kg体重生理盐水中,耳缘静脉点滴)进行治疗后其血凝系统某些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重度冻伤后家兔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提示,蝮蛇抗栓酶可明显缓解冻伤所致的血凝增强的病变过程,这对重度冻伤的治疗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测定冻伤兔足皮肤温度和肌糖元含量的方法,间接观察在缺氧条件下兔足重度冻伤血液循环和肌肉能量代谢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平原冻伤组、急性缺氧冻伤组、缺氧两周冻伤组冻足皮肤温度和肌糖元含量均明显降低。经40℃0.1%的洗必泰液多次温浸治疗冻伤兔足,平原冻伤组和急性缺氧冻伤组的治疗足皮肤温度和肌糖元含量均高于未治疗足,无明显差异,提示在此种条件下冻足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冻伤对大鼠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双后足局部冻伤后其血凝系统某些因素的改变。结果表明,冻伤后大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数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浆血栓素A2、纤维蛋白原及钙离子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上述指标的改变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改变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冻伤可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对浆伤后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冻伤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适应对局部血流分布的影响。我们将26只家兔分为急性低氧,低氧适应和常氧对照三组。在麻醉状态下用放射性标记的蟾蜍红细胞分别测定左心室、双侧肾、双侧肾上腺的血流量;并分区测定了大脑皮质、海马、丘脑下部、脑干的局部脑血流。吸入10%低氧混合气1小时后,急性低氧组脑局部、左心室、肾上腺的血流显著高于对照。经2周间断低氧适应后,低氧适应组脑局部(脑干除外)、左心室、肾上腺的血流下降。两组动物低氧时的肾血流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2周间断低氧适应能改变局部血流分布,血流的再分布有利于改善机体的抗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关高原失血性休克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是当前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给家兔吸低氧造成急性低氧后放血,复制高原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后早期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高原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及发病规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实验用雄性健康青紫兰家兔45只,体重1.7~2.5kg,实验前12h禁食禁水。1.2 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10),颈部手术下左颈总动脉插管并描记血压,但不放血。气管插管吸入室内新鲜空气,术后稳定30min后取动脉血  相似文献   

7.
缺氧条件下冻伤对大鼠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体重200±2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冻伤(FN)组、急性缺氧冻伤(FAH)组和缺氧习服缺氧冻伤(FHAC)组,实验观察了大鼠右后肢重度冻伤前后各组大鼠双后肢皮肤微循环灌流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平原冻伤使大鼠双后肢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提示局部重度冻伤对微循环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冻区也涉及到对侧肢体。冷冻前FAH组大鼠微循环灌流量已明显低于FN组,表明急性缺氧时血容量进行代偿性的再分配,使微循环灌流量减少;FAH组大鼠冻后双后肢微循环灌流量的改变结果提示急性缺氧可加重其冻伤对微循环的损伤程度。FHAC组大鼠冻前微循环灌流量非常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也明显低于急性缺氧对照,表明缺氧习服可造成微循环障碍;FHAC组大鼠冻肢微循环灌流量非常明显地低于FN组,提示缺氧习服加重高原冻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
模拟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鼠器官与血液若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急性与慢性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及机体对低氧适应的机制,是素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低氧对整体、细胞以及亚细胞水平的作用报告颇多(Asc-henbrenner等,1971;Hultgren and Grover,1968;Moret等,1972;Stickney andLiere,1953)。高原地区原产动物与土著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报道,更令学者重视。本文以体重、内脏器官重量变化以及血液学改变为指标,研究低压舱模拟拔海5,000米低氧对本地区原产的哺乳运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实验动物大白鼠的影响,并与2,300米海拔时诸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其适应性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了腺苷在低氧适应家兔脑血流(CBF)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缺氧时适应组CBF改变不明显,对照组CBF明显增加;缺氧时适应组脑腺苷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脑腺苷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适应组脑微血管对腺苷的反应与对照组相近。提示缺氧时低氧适应家兔CBF改变不明显,同低氧适应后脑腺苷含量较低、腺苷酸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低温低氧两种因素对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SOD、MDA同时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和心肌缺血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氧含量为 8.5% )冷柜中1 h,测定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急性低温低氧后,血清中SOD显著降低(P<0.01),MDA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低温低氧有加重机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氧气是哺乳动物机体代谢稳态维持的物质基础,若代谢过程中氧气供给不足,可造成低氧应激。目前,环境低氧、代谢性低氧和携氧细胞功能障碍是造成动物低氧应激的重要成因。目前,低氧对动物机体代谢和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肺脏、肝脏、消化道、肌肉和乳腺等部位。若处于低氧状态的哺乳动物形成了适应低氧的代谢模式,则可维持其代谢稳态;相反,若动物无法维持低氧状态下的代谢稳态,则会导致机体氧化应激甚至病变。目前,低氧应激在家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原动物代谢适应机制;然而,泌乳期动物机体代谢速率、氧气消耗和自由基水平均较高,但氧在泌乳动物代谢应激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对泌乳性能的影响,仍有待探索。综述了哺乳动物产生低氧应激的代谢成因与作用结果,旨在探讨哺乳动物低氧应激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从低氧应激调控角度为泌乳动物的健康状况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溶解氧水平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体肾组织结构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选择平均体重为(97.68±0.12) g 的青海湖裸鲤, 随机分为三组: 中度低氧组(3.0±0.1) mg/L、重度低氧组(0.7±0.1) mg/L和常氧组(8.4±0.1) mg/L, 于低氧胁迫8h和24h, 观察体肾显微结构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 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对体肾显微结构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未造成损伤, 但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24h时体肾杆状线粒体比例增加(P<0.05), 且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使体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中度低氧胁迫对体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无影响(P>0.05), 但重度低氧胁迫使SOD活性和H2O2含量增加(P<0.05)。中度和重度低氧胁迫使体肾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推测为适应不同低氧环境, 青海湖裸鲤体肾在线粒体形态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为揭示青海湖裸鲤低氧适应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胚胎期急性严重低氧常导致出生后运动失调、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发育异常,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世代为单位的中海拔低氧环境适应是否对胚胎期急性严重低氧处理的小鼠有保护效应。以在昆明(海拔约1 900 m)饲养繁殖一年半,传代6~7代的ICR小鼠为研究对象,在妊娠9天(gestation day 9,GD 9)、13天(GD 13)或17天(GD 17)对孕鼠施加急性低氧处理(7%O_2,6 h),测试仔鼠出生后的发育情况、运动(旷场)、空间学习记忆(水迷宫)和焦虑水平(高架十字迷宫),并对相关脑区进行细胞计数。此外,还检测了生活在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小鼠的血液学指标。结果显示:(1)中海拔低氧环境适应良好的小鼠,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orpuscle count,RBC)、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同性别的小鼠;(2)低氧组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损伤,并且GD 17组雌性仔鼠的空间记忆提取能力强于对照组;(3)低氧各组仔鼠均未见外观畸形和运动能力受损;(4)胚胎期低氧未造成仔鼠伏隔核、杏仁核和海马神经元发生明显坏死。以上结果提示中海拔低氧环境适应良好的小鼠遭遇胚胎期急性严重低氧时,其发育、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轻于低海拔地区小鼠的,其保护机制可能是:经过数代中海拔低氧环境适应,ICR小鼠血液中的HBC和HCT增加。本研究的这些新发现可能会为探讨急性胚胎期低氧损伤作用和干预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设想,内啡肽参与了成人急性低氧通气压抑机制。受试者均为健康成年男子。6名受试者吸入中度低氧混合气(12.8%O_2)30min;7名吸入重度低氧混合气(10.8%O_2)20min,其中6名并在重度低氧下吸入三口纯氮气。吸入低氧气前先由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或纳洛酮(中度低氧5mg,重度低氧10mg)。观察低氧时的通气反应、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_(ETC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外周低氧通气敏感性以及纳洛酮对上述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洛酮使重度低氧下的通气压抑明显减弱,低氧第3~15分钟的通气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实验;而P_(ETCO2)明显低于对照值。但纳洛酮对中度低氧下的通气压抑无明显作用。此外,纳洛酮显著增强外周低氧敏感性。结果提示,在重度低氧下,内啡肽参与了成人低氧通气压抑机制,并对外周低氧敏感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枢β—内啡肽和5—羟色胺在低氧通气调控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铁  胡旭初 《生理学报》1991,43(6):589-593
实验在去双侧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的麻醉雄性家兔上进行。给动物吸低氧混合气(10%O_2于N_2中)导致通气抑制后,从动物侧脑室注入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使抑制的通气被“翻转”;注入拟似剂羟甲芬太尼则使抑制更加深化。此时中枢5-羟色胺含量均较给药前明显升高。给动物注入外源性5-羟色胺后,中枢β-内啡肽含量较给药前明显下降,此时通气回复至对照水平。结果提示:中枢β-内啡肽系统是引起低氧通气抑制的基本和直接因素,而5-羟色胺系统则是作为一种神经调质,通过调制其β-内啡肽活动而间接对低氧通气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IgY)经滴鼻途径是否引起动物的粘膜免疫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制备抗H3 N2 型流感病毒特异性IgY ,以滴鼻方式免疫实验家兔和豚鼠。实验动物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血 ,检测特异性抗IgY抗体水平。豚鼠以相同IgY静脉攻击 ,观察动物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豚鼠和实验家兔均产生了特异性粘膜免疫反应 ,应慎重采用IgY以滴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7.
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是1 998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的,设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和保存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研究实验动物保种新技术;培育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该中心建立以来,已经向全国2 0个省市的5 0多家单位,供应了SPF级种鼠1万多只。目前保存有SPF级大、小鼠,豚鼠,家兔等2 0多个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最近引入了F344、B .N、ICR、C57BL 1 0等品系,还将陆续从国外引进急需的实验动物种子。该中心严格控制实验动物质量,确保为用户提供合格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Endothelin-1主要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刺激血管收缩,Endothelin-1在动物血管生成和低氧适应等关键发育和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高原动物脑Endothelin-1对其极端低氧适应调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对牦牛(Bos grunniens)脑Endothelin-1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了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表明,牦牛Endothelin-1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含有一个60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2个氨基酸,该蛋白分子量为22.98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63;成功构建出带有CMV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牦牛Endothelin-1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Endothelin-1;牦牛Endothelin-1基因CDS全长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黄牛(Bos taurus)、藏羚羊(Pantholop shodgsoni)、绵羊(Ovis aries)、野猪(Sus scrofa)、小鼠(Mus musculus)、人(Homo sapiens)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5%、93%、81%、77%、70%;且该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因此,我们认为高原动物牦牛Endothelin-1的结构和功能在进化上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其在低氧适应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表达差异或转录后修饰实现的,且本研究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青藏高原动物脑对极端低氧生境适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冻伤大鼠血浆中抗凝血酶Ⅲ含量与活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火箭电泳地和单赂免疫扩散法对不同程度冻伤大鼠在冻后不同时间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与活性的改变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冻后各冻伤组织 大鼠血交中AT-Ⅲ的含量一活性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改变3程度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其含量与活性降低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并举务引起血液抗凝机制减弱,促进或引起血凝机制亢进而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造成冻伤组织血液徨障碍最终发生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发热家兔脑脊液(CSF)和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及禁水对家兔内毒素(ET)发热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隔区注射AVP可明显抑制家兔ET性发热效应;2.发热组家兔CSF和血浆中AV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3.禁水可明显对抗家兔ET性发热效应,其抗热作用与CSF和血浆中AVP含量升高有关;4.禁水也可使正常家兔体温水平下移。上述实验结果提示,AVP可能是家兔体内一种内源性退热物质,同时在正常体温调节中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