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过江  张学锋  吴坤  康松涛  彭湘洪 《生物磁学》2013,(25):4908-4912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一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黏附分子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C、CD24蛋白表达与III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为探讨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和宫颈鳞癌的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GF—D和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PDGF—D和VEGF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PDGF—D和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DGF—D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1.PDGF—D和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2.PDGF-D和VEGF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提示它们可能在宫颈鳞癌的浸润和转移及预后方面有重要的监测意义。3.PDGF-D和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对PDGF—D和VEGF的联合检查,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V EGF 一D 及V EGFR 一3 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1)VEC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37.5%(15/40),(P〈0.01)。VEGFR-3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VEGFR-3表达显著相关,(P〈0.05)。(2)VEGF—D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VEGF—D/VEGFI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VEGF—D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安媛  程卫  康华锋  陈新林  管丽敏 《生物磁学》2013,(26):5079-508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探讨VEGF—C和VEGFR-33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mRNA和VEGF—C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相同组织中VEGFR-3表达状况。结果VEGF—CmRNA及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7%(36/69)和49.27%(34/69),VEGF—C基因和蛋白表达基本相符合。VEGFR-3表达阳性率为43.48%(30/69),正常黏膜未见VEGFR-3表达(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VEGF—C与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21/31)和64.52%(20/31),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C及VEGFR-3表达与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VEGF—C与VEGFR-3表达可增加大肠癌淋巴道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预后的判断,两者在大肠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恶性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VEGF过度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有关,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以VEGF为靶的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VEGF-A和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VEGF—A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3.33%(30/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5%(3/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VEGF—C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8.9%(32/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0%(2/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A和VEGF—C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形态、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但与淋巴结转移和封闭血管环形成有关,VEGF-A和VEGF—C阳性病例淋巴结转移率和封闭血管环出现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阴性病例。有统计学意义。对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生存状态的关系分析显示,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的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形成和生存期相关,这两种蛋白过度表达反映黑色素瘤处于进展状态和预后差,可以作为黑色素瘤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9.
彭庆弟  周凤鸣  郑涛  尤建川  张永川 《生物磁学》2013,(27):5353-5355,5343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该疾病患者中的生长以及淋巴转移的作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与同期12例癌旁非癌组织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与癌旁非癌组织患者的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与8-3%,对比差异显著(P〈O.05);VEGF.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情况有关(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阳性表达率高,具体表达的水平高低与患者的淋巴转移、结肠癌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有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D2—4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VEGF-C表达以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80例EOC及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MMP-7、VEGF-C和D2—40的检测,并进行MLVD测定。结果MMP-7、VEGF—C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及MLVD计数在EOC组分别为60.0%、57.5%以及13.06±6.16,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组25.0%、25.0%及9.25±4.33(P〈0.05)。EOC中,MMP-7、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29.4%、56.7%、78.8%和11.8%、60.0%、78.8%(P〈0.05),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分别为86.8%&35.7%及86.8%&27.1%(P〈0.05),两个指标在PTNM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83.8%,均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39.5%、34.9%(P〈o.05);D2—40标记的MLVD计数在EOC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分别为7.29±2.85、12.63±6.25、16.48±4.94,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16.50±4.31&10.00±5.99(P〈0.05),PTNMⅢ-Ⅳ期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16.65±4.15&10.02±5.99(P〈0.05)。EOC中,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MLVD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10,0.455,均PG0.01);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EOC患者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5,均P〈0.01)。结论MMP-7、VEGF-C的表达可以促进EOC中淋巴管的形成及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C及MLVD可能作为预测EOC患者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王洪彩  陈勤  刘宁  郑建彬  孙晓勤 《生物磁学》2011,(24):4932-493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82.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3.3%、20%)和正常卵巢组织(0%、0%),maspin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高、组织学分级高、腹水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ESCC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sp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和ESCC组织中,masp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43.0%,差异有显著性(P<0.01);masp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MVD计数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且maspin的表达与MVD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maspin的表达和MVD计数与ESCC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maspin和MVD联合检测对ES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倪田根  祝秉东  周欣  王娜  曾峰  关泉林 《生物磁学》2011,(20):3871-387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D、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0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0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0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0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下咽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6例下咽癌和6例正常下咽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情况,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下咽癌组织为实验组,15例下咽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Western-bolt结果显示下咽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②在下咽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在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③VEGF-D表达与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EGF-D的表达与生存率不相关(P>0.05)。结论 VEGF-D促进下咽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转移,但与下咽癌预后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成员MMP2和MMP9在粘膜内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病例为病理诊断为粘膜内胃癌的档案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2和MMP9在粘膜内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特别是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IMGC病例肿块直径要显著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IMGC。有淋巴结转移IMGC中低分化腺癌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IMGC中淋巴管侵犯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和粘膜内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和43.93%,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9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和粘膜内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和23%和48.48%,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在有淋巴管侵犯病例中的表达率(83.3%)显著高于无淋巴管侵犯的病例(3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MMP2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可能作为预测粘膜内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标志物,但需要结合组织分化、肿块大小和淋巴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点综合判断。MMP2可能与粘膜内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