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急性白血病中,PTEN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影响了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和细胞凋亡等过程.PTEN基因的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垂体瘤患者垂体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抑癌基因PTEN及CyclinD1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了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垂体瘤患者垂体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低于正常垂体组织,同时垂体瘤患者垂体组织CyclinD1表达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5)。垂体瘤组织PTEN的mRNA表达低于正常垂体组织,而CyclinD1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5)。垂体瘤患者垂体组织抑癌基因PTEN低表达的患者CyclinD1呈现高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负相关(p0.05)。抑癌基因PTEN及CyclinD1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相关,可作为垂体瘤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基因MMP-2、PTEN和FN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6例胃癌中MMP-2、PTEN和Fn的表达.结果表明:MMP-2、PTEN的阳性表达和Fn的异常表达分别为58.9%、55.4%和60.7%.低分化癌中MMP-2的表达和Fn的异常高于高分化癌(P<0.05).MMP-2的表达和Fn的异常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PTE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反(P<0.05).MMP-2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2表达和Fn的异常呈正相关(P<0.01),PTEN表达与Fn异常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5).通过该研究发现,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PTEN和Fn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胃癌的发展和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人抑癌基因PTEN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抑癌因子PTEN蛋白的抑癌机理,掏建了PTEN cDN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融合表达。将含有PTEN cDNA的质粒pMD-PTEN经EcoR Ⅰ和Sal Ⅰ双酶切,回收PTEN基因片段与经相同酶切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44a连接,经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型表达载体pET-Nus-PTEN构建成功。转化表达宿主BL21(DE3)后,IPTG诱导表达。经12%SDS-PAGE凝胶电泳,获得118kD的特异蛋白条带。目的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17%。结果表明:PTEN基因和Nus基因融合表达成功,获得可溶性Nus-PTEN蛋白。该研究为PTEN蛋白的抑癌机理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这是国内PTEN蛋白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PTEN/MMACl/TEP1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区,与多种散发性肿瘤和几种家族性癌易患综合症有关。通过抑制Akt的活性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粘连。本文讨论了PTEN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PTEN在肿瘤抑制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继P53之后发现的又一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包括了张力蛋白样结构域和双重特异性的磷酸酶结构域。令人吃惊的是,2013年研究人员发现该抑癌基因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因选择不同的翻译起始密码子,会产生一种具有类似于病毒穿膜机制的蛋白产物,该蛋白产物稍长于PTEN,也具有抑癌作用,故命名为PTEN-Long。由于PTEN-Long既具有分泌和穿过细胞膜的能力,又能像传统抑癌蛋白那样对肿瘤起杀伤作用,这使得PTEN-Long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前景。PTEN和PTEN-Long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异性,本文就PTEN和PTEN-Long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同及其抑瘤作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PTEN和PTEN-Long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 ,探讨PTEN与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食管癌及癌旁食管粘膜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TEN在食管鳞癌 (4 8 2 2 % )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 (90 6 3%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且从食管鳞癌Ⅰ至Ⅲ级PTEN表达率逐渐降低 ,鳞癌Ⅰ至Ⅲ级PTEN的表达率分别是 :78 5 7%、 6 0 0 %、 2 7 2 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从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 ,到Ⅰ~Ⅲ级食管鳞癌组织的PTEN表达依次降低 ,表明PTEN在食管癌的发生以及进展过程中有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8.
PTEN基因诱导人胚肾29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抑癌基因PTEN过表达对HEK29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以野生型PTEN和PTEN突变子(T910G)表达质粒分别转染无PTEN表达的人胚肾293细胞,采用细胞质梯度DNA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PTEN过表达能够诱导人胚肾293细胞质中出现梯度DNA,293细胞发生凋亡,PTEN过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增加13%,S期细胞下降15%.PTEN突变子对细胞凋亡和G1细胞停滞的影响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基因过表达明显下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蛋白激酶B(PKB)和p42,p4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PTEN突变子对p42,p44-MAPK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PTEN是具有蛋白质和酯类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蛋白,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原核表达PTEN蛋白并用于抑癌实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尝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有活性的PTEN蛋白,检测其抑癌效果。利用本室克隆的PTEN基因cDNA和原核表达载体pET44a( )分别构建带6×His和Nus标签的两种诱导型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ETPTEN和pETNusPTEN,在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简写为BL)和Rosettagami(DE3)pLysS(简写为RG)中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在可溶性组分和包涵体中均含有目的蛋白,在BL中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较高(18.7%)而在RG中可溶性蛋白的比例较高(6.6%)。经纯化和包涵体蛋白复性处理后,重组融合蛋白经Chariot转运入小鼠实体瘤及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抑癌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PTEN蛋白对小鼠实体瘤的生长抑制率为58.76%;对癌细胞DU145的生长抑制率可达46.16%;并可导致明显的G0G1期阻滞,其中在宿主RG中表达的重组蛋白抑癌效果明显高于BL宿主中表达的目的蛋白。证实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重组PTEN蛋白具有抑癌活性,同时制备了PTEN的高效价腹水多抗,为深入研究PTEN蛋白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携带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携带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m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裁体,为研究PTEN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法从大鼠海马神经元扩增目的基因PTEN,克隆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的pAdTrack-CMV穿梭质粒,在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大肠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l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结果表明,感染腺病毒载体的AD293细胞表达GFP基因,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并且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经PCR对传代的Ad-PTEN分析证实得到目的基因.成功构建了携带PTEN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PTEN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而多数肿瘤是由不同增殖潜能的不均一性细胞构成.随着对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使人们对肿瘤的发生机制重新进行了审视,并在造血系统、脑、肺、乳腺等部位肿瘤中发现极少量的具有与干细胞非常类似生物学特性的细胞,称之为肿瘤干细胞,它们很可能是肿瘤细胞的起源.肿瘤干细胞的提出.使得靶向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使根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成为可能.所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起源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成为当前研究和治疗肿瘤领域的新热点.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证据、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异同点及它们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Tumor antigens     
Tiuriaeva II 《Tsitologiia》2008,50(3):189-209
  相似文献   

17.
郭立霞  谢弘 《生命科学》2003,15(1):36-38
相对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而言,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是一个长期受到争议和忽视的问题。但近来的实验证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D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这些发现使得淋巴管生成开始成为研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焦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