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昱君  侯廷玉 《昆虫知识》1997,34(4):232-235
缴管蚜小蜂部helinusrhopalosiphiphngusYapetChenl‘]是陆稻地下害虫红腹缢管蚜Anopaloslphumrghbdomlhalis(sasde)的重要寄生天敌。据笔者调查,该蜂对奇主蚜虫的自然奇生率为引.37%~84.03%,平均寄生率达64.40%。为探讨该蜂的利用价值,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互寄生与分布缢管好小蜂在文山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740~1720m陆稻种植区(夏秋季)、菜园、小麦地(冬春季),寄生于取食陆稻、棒头草、着麦娘、冬小麦根部的红腹缢管蚜。笔者曾将收集到的禾谷缢管蚜、玉米蚜等15种蚜虫I‘]按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2.
本是作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的结果.共鉴定出12属25种.其中新种1种。山东省新记录种17种.72%的种类为农作物.林果上蚜虫的寄生蜂;有些种类发生量大,对蚜虫抑制作用显.如乌兹别克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等.调查记录了获得的蚜茧蜂种类,寄主及分布,并对新种作了描记.  相似文献   

3.
1963-1965年我们在江苏海安地区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苜蓿蚜的为害性 苜蓿蚜除为害蚕豆外,还为害苜蓿、苕子、豇豆、扁豆、花生和洋槐等。它集中在嫩头、花序上吸收汁液,常造成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花易脱落、结荚少而籽粒轻。被害重的成为“龙头”),甚致整株枯死。据测定,单枝有虫70头的比38头的平均减少结荚21%。龙头枝比健全枝平均减少结荚59%,每荚减少0.23粒、百粒重减少17.6%,总的产量损失70.64%。 二、主要习性 1.耐寒性:据1965年1月11日大田观察,在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云南森林昆虫中发现下述种类为我国首次纪录。 大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grandicauda Takahashi et Kuwana, 1963,中国新纪录。采自云南丽江(林科所1980.V.23),各型孤雌蚜。寄主为艾蒿,盖满3—4寸嫩梢。活体叶绿色,体稍扁。不易从植物上坠落。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印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河北省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应用马来氏网,对该地区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进行采集及种类鉴定,并对其群落结构组成、主要类群发生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中共诱集到各类节肢动物3纲11目94科255种6927头,其中唇足纲45头,弹尾纲31头,昆虫纲6851头。在昆虫纲中,数量从大到小顺序为: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直翅目>蜻蜓目。主要类群包括叶蝉科、蚜科、蓟马科、夜蛾科、薪甲科、瓢甲科、蚜蝇科。叶蝉、蚜虫、蓟马、夜蛾和叶甲为优势害虫种群。蚜蝇、瓢虫为主要天敌。该地区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多于其他地区大豆地块。多样性分析表明,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高,说明该地区节肢动物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蚜茧蜂科初记及—新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的结果.共鉴定出12属25种,其中新种1种,山东省新记录种17种,72%的种类为农作物,林果上蚜虫的寄生蜂;有些种类发生量大,对蚜虫抑制作用显著,如乌兹别克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等.调查记录了获得的蚜茧蜂种类、寄主及分布,并对新种作了描记.  相似文献   

7.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对低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4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7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对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20头以上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3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用a/Th来评价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异色飘虫蚴虫龄期愈大,对桃大尾蚜控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5月通过对朱鹮自然保护区(洋县)食蚜蝇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分类鉴定,发现该保护区食蚜蝇昆虫有2亚科,4族,8属,11种。蚜蝇亚科种类较多包括墨蚜蝇族、小蚜蝇族、蚜蝇族3个族,墨蚜蝇族、小蚜蝇族和蚜蝇族分别为1种、2种和3种;迷蚜蝇亚科种类较少只有管蚜蝇族1个族共4种。灰带管蚜蝇是朱鹮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狭带条蚜蝇、长尾管蚜蝇、大灰优蚜蝇、黑带蚜蝇、印度细腹蚜蝇是常见种。文中给出了各种类名录及分布,分析了该地区蚜蝇科昆虫的多样性。反映了该地区食蚜蝇主要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东洋区种类和古北区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洋县食蚜蝇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及取食粉虱若虫数量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15℃、20℃、25℃、30℃下丽蚜小蜂寄生及取食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丽蚜小蜂逐日寄生、取食粉虱若虫数量会在达到某高峰期后逐渐下降。丽蚜小蜂的寄生(126. 8头)、取食(38. 1头)、致死总量(164. 9头)及寿命(23. 2 d)均以15℃最高;丽蚜小蜂每雌每日产卵量15℃最低(6. 1头),25℃最高(8. 6头)。在丽蚜小蜂的大规模繁育过程中应当选择25℃-30℃的条件下进行繁育。15℃-30℃每雌丽蚜小蜂致死总量均在90头以上,因此田间温度在15℃-30℃均可应用丽蚜小蜂。  相似文献   

12.
<正> 荷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Linnaeus)属蚜科蚜亚族,为害荷花等多种水生植物。近年来,随着细绿萍Azolla fiticuloldes Lamk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各地都相继发现为害并逐年加重,现已成为绿萍养殖的一种新害虫。作者于1979—1981年对该虫的寄主、生活习性、防治办法等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一、寄主及为害状 经室内、外接种调查表明,此虫在浙江温州  相似文献   

13.
蚜虫信息素     
<正> 一、群集信息素 蚜虫常在寄主植物一定部位群集着。这是由于幼蚜有随母取食习性造成的。蚜属Aphis、短棒蚜属Brevicorync、毛蚜属Chaitophorus、长足大蚜属Cinara和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等蚜虫群集习性尤为突出;另方面,无网长管蚜属Acyrthosiphum、长管蚜属Macrosiphum、瘤蚜属Myzus、伪毛蚜属Sipha和彩斑蚜属Therioaphis等蚜虫则表现有较大外向性,很少集成大群。 群集生活方式的形成可能与蚂蚁共生方式有关。这既便于蚂蚁采集蚜蜜,又便于靠它来驱逐天敌。和通常的观念相反,蚜虫群集在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朝阳地区小麦蚜虫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适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学军  王淑贤  郑国 《昆虫知识》2005,42(2):155-157
通过对辽宁省朝阳地区 1 991~ 2 0 0 1年 1 1年的麦蚜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 .)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施农药的自然情况下 ,麦蚜发生表现 5个阶段 ,田间消长规律明显。一般年份高峰期百茎蚜量 0 3~ 0 6万头 ,严重年份 1~ 2万头 ,均超过防治指标 ,必须进行防治。防治适期为 5月1 0日~ 2 0日 ,特殊年份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 1~ 2d。  相似文献   

15.
高粱蚜是高粱的重要害虫,大发生时,常造成程度不同的减产。1964年夏季在黑龙江省南部双城、阿城、呼兰等县普遍发生,在防治的同时,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观察,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高粱田中无翅蚜的扩散 有翅蚜迁来高粱田大量繁殖以后,无翅蚜的爬迁是不可忽视的扩散方式。我们曾在相邻的两块蚜虫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棉铃虫喜欢产卵于棉花嫩头、蕾、苞叶上的习性,成虫又喜欢栖息于杨树、柳树枝把上的习性,1976年,我们曾想利用这些材料制成浸出液诱杀棉铃虫,但诱得棉铃虫很少,而诱到大量棉红铃虫雄蛾及少量雌蛾。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的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1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的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的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的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的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的发生数量。在3a的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的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的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的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的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树桩盆景植物的调查树桩盆景目前是中学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师生们十分喜爱。作者多年在调查各地植物资源时,曾对哈尔滨、沈阳、承德、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厦门、武汉、广州、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园林树桩盆景植物种类进行调查观察。这些植物一般均姿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是五倍子蚜的主要生产种,深入了解角倍蚜越冬若蚜的生物学习性,揭示田间无土植藓条件下越冬若蚜的种群动态,可以为进一步降低若蚜越冬的死亡率,提高五倍子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无纺布为基质种植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培育越冬若蚜,定期采集带不同龄期角倍蚜的藓块带回实验室,利用数码显微系统连续观测和记录越冬期间若蚜的行为习性、形态特征、种群动态和龄期分布等,并连续测量越冬期间侧枝匐灯藓的藓层厚度和覆盖率。【结果】角倍蚜秋迁蚜以卵胎生方式产生若蚜,若蚜在侧枝匐灯藓的拟叶基部分泌蜡丝包裹自身并形成蜡球,在蜡球内取食和越冬。每个蜡球内通常有1头若蚜。越冬若蚜从1-4龄,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体长和体宽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龄若蚜552.92±16.95和94.70±11.52μm增加到4龄若蚜的1 205.25±10.75和593.15±7.66 μm。越冬期间若蚜的平均种群密度从10月中旬的13.10×104头/m2降至翌年3月的1.05×104头/m2,总死亡率高达91.98%。越冬若蚜个体间的发育进度很不整齐,并与当地的气温变化密切相关。若蚜越冬期间侧枝匐灯藓的厚度和覆盖率逐步增加。【结论】越冬若蚜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角倍蚜龄期鉴别的主要指标。田间越冬期间角倍蚜若蚜的总死亡率很高,其中越冬初期和中期若蚜转移寄生期的死亡率较其他阶段高。  相似文献   

20.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是曲阜地区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麦一叉蚜Schizaphum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等,其发生或早晚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依据本站1982~1994年系统观测资料,对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整理1.互选取预报因子据13年系统观测资料,以麦蚜发生期(蚜量始达500头/百株的日期)为预报对象(y),为研究方便,令4月25日为儿将历年发生朝代换成自然数值,然后用单因子相关法选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