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虎刺楤木[Aralia arm ata (Wall.) Seem .]根皮中分离到11个成分,根据理化及光谱性质,鉴定其中7个为皂甙,即去葡萄糖竹节参皂甙Ⅳa(AT-Ⅰ)、竹节参皂甙Ⅳa(AT-Ⅱ)、姜状三七甙R1(AT-Ⅲ)、人参皂甙R0(AT-Ⅳ)、Ad-Ⅲ[(AT-Ⅴ)后称黄毛楤木皂甙]、虎刺楤木皂甙(AT-Ⅵ)和楤木皂甙A(AT-Ⅶ),其余4个成分则为二十八羧酸(AT-Ⅷ)、谷甾醇(AT-Ⅸ)、谷甾醇与豆甾醇的混合物(AT-Ⅹ)及齐墩果酸(AT-Ⅺ)。以上成分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AT-Ⅵ则为一新皂甙  相似文献   

2.
黄毛Cong木皂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自头序Song木70%EtOH提取物分得6个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MS,HNMR,^13CNMR,DEPT,2DNMR)及化学方法,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齐墩果酸(Ⅲ),竹节参皂甙1(Ⅳ),竹节参皂甙Ⅳa(ChikusetsusapominⅣa)(Ⅴ),常春藤皂甙元-28-O-β-吡喃葡萄糖醛酸(1→4)-β-D-吡喃葡萄糖甙(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  相似文献   

5.
自头序楤木70%EtOH提取物分得6个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MS,(?)~HNMR,~(13)C NMR.DEPT,2DNMR)及化学方法.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齐墩果酸(Ⅲ),竹节参皂甙 (?)(Ⅳ):竹节参皂甙Ⅳa(Chikusetsusapomin Ⅳa)(Ⅴ),常春藤皂甙元—28-O-β-吡喃葡萄糖醛酸(1→4)-β-D-吡喃葡萄糖甙(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Ⅵ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3-33
虎刺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种多年生栽培观赏花卉。常规枝条扦插法培育的虎刺分枝有晚的 ,有早的 ,不能形成比较整齐的分枝 ,造形不太美观。我结合虎刺生长发育规律 ,总结了虎刺造形扦插法。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粗壮生长旺盛的枝条作为未来的扦插条。在枝条上部幼嫩部分选择切面 ,在 3个茎刺上 1~ 2 mm处切去枝条顶端。由于虎刺茎的芽原基几乎同时分化 ,最终将分化为 3个几乎相同的枝条 ,让其生长 1~ 2年 ,使其比较充分生长。在扦插前 2个月 ,将扦插枝条环割 ,让枝条在环割上端贮存足够的营养 ,以利于扦插时较快地形成愈伤组织 ,分化出幼根。…  相似文献   

7.
考察虎刺80%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溶性部位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以及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乙酸乙酯部位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模型中抗氧化活性最强,水溶性部位在总抗氧化力模型中抗氧化活性最强,而石油醚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弱。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虎刺黄酮类成分可能是其抗氧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虎刺花外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石蜡制片及组织化学技术对虎花外蜜腺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结构及多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虎刺花外密腺位于状花序外的总苞顶部5枚随圆形裂端,属于总苞上的密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主要由韧皮部筛管组成的维管束构成,虎刺花外蜜腺起源于总苞裂片顶端表面的4-5层原始细胞,根据蜜腺结构特点及多糖变化分析,原蜜汁的贮存及多糖的降解主要在产蜜组织细胞中进行,而分泌表皮细胞则是原蜜汁的加工及蜜汁的合成与分泌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我国东部地区茜草科虎刺属1新种、1新变种和1新记录,即浙江虎刺D.shanii K.Yao et M.B.Deng sp.nov.,浙皖虎刺D.subspinosus Hand.-Mazz.var.salicifolius M.B.Deng et K.Yao和短刺虎刺D.subspinosus Hand.-Mazz.。皖刺属隶属于茜草科,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小属,约11种1亚种及1变种。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主要特征:花冠喉部被长柔毛,花或少花的聚伞花序腋生,花为4出数。有些种类是民间广泛应用的草药,有祛风止痛的功效。我们在整理我国东部地区植物区系资料的过程中,除了习见的虎刺D.indicus (L.)Gaertn.f.外,发现了1新种、1新变种及1新记录,现在本文发表。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阿鼻虫忽属 1新记录种——喜阿鼻虫忽 Aristocypha hilaryae(Fraser)  相似文献   

11.
记述中国阿鼻虫忽属1新记录种--喜阿鼻虫忽Aristocypha hilaryae (Fraser).  相似文献   

12.
13.
中药知母新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研究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s Bge.)中的活性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色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知母根茎中分离出4种新的皂甙成分,用化学和光谱方法分别确定其结构。依次定名为知母皂甙C1(Ⅰ),知母皂甙C2(Ⅱ),知母皂甙D1(Ⅲ),知母皂甙D2(Ⅳ)。  相似文献   

14.
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苦参EtOAc提取部分进行了分离,分得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sophoraflavanone G(Ⅰ),忽布素(Ⅱ),β-谷甾醇(Ⅲ),其中化台物Ⅰ为首次自苦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密蒙花皂甙丙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蒙花(BuddlejaofficinalisMaxim)具有抗炎作用(江苏新医学院编,1977),民间用作染饭植物。继从密蒙花中分离鉴定了其色素成分藏红花甙(crocin)和黄酮类成分芹菜甙元(apigenin)、蒙花甙(linarin)及甘露醇(...  相似文献   

16.
17.
三七地下部分皂甙成分的HPLC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地下部位的皂甙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人参皂甙Rg1,Rb1,Re,Rd和三七皂甙R1等5种主要皂甙成分和总皂甙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部位和组织中皂甙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三七药材的不同商品等级中,人参皂甙Rg1和Rb1的含量以主根60头为最高,5个主要皂甙的总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等级;根茎的生物产量只为全根的18%,皂甙含量占25%以上;主根和根茎中韧皮部的生物产量和总皂甙的含量均高于木质部;二年生三七的生物产量及皂甙含量均较三年生三七低得多。不同表型三七的皂甙组成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滇重楼地上部分的两个微量皂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滇重楼地上部分中分离出两个新的微量的甾体皂甙PolyphyllosideⅢ和Ⅳ,根据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7-羟基-偏诺皂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a-L-鼠李吡喃糖基(1→4-a-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23β,27-二羟基-偏皂甙元-3-O-[a-鼠李吡喃糖(1→2)]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海南省太阳隼[虫忽]属1新种:华氏太阳隼[虫忽]Heliocypha huai.sp.nov.和采自贵州省印度隼[虫忽]属1新种:赤水印度隼[虫忽]Indocypha chishu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鲜盾叶薯蓣中原始皂甙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新鲜根茎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到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纤细皂甙(gracillin)、原纤细皂甙(protogracillin)和原盾叶皂甙(protozingiberemissaponin),后者为一新甾体皂甙,结构推定为3-O-{α-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6-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0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