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2010年在我院检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危孕妇473例,同时设对照组,检测孕龄在20-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472例,并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高危组检出72例心包积液,检出率12.5%,对照组检出13例心包积液,检出率3%,两组胎儿心包积液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5)。2.85例心包积液中,孤立性心包积液38例,伴其他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系统畸形47例,其中孤立性心包积液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敏感地检出胎儿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其伴随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畸形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2010年在我院检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高危孕妇473例,同时设对照组,检测孕龄在20-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472例,并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高危组检出72例心包积液,检出率12.5%,对照组检出13例心包积液,检出率3%,两组胎儿心包积液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5)。2.85例心包积液中,孤立性心包积液38例,伴其他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系统畸形47例,其中孤立性心包积液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敏感地检出胎儿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其伴随心脏畸形或者其他畸形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5.
心包穿刺抽液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手段,但又是一项危险的技术操作。致命的并发症高达11%~20%。我院从1997年1月~2002年4月,对6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普通B超引导及心电图监护下,行心包穿刺术共计穿刺105次,全部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蛙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继承 《动物学报》2000,46(4):372-375,T004
首次报道蛙心包淋巴孔 ,揭示心包腔淋巴转归途径。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包淋巴孔的超微结构 ,并使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淋巴孔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正常蛙心包腔面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心包淋巴孔和少量淋巴窦。构成淋巴孔的间皮细胞常出现粗大的胞质突起 ,伸入淋巴孔 ,形成瓣膜状结构。淋巴孔的平均直径为 0 72±0 33μm ,平均分布密度是 3 57± 2 0 7个 /0 0 1mm2 ;心包间皮淋巴窦的面积是 995 0 8±2 2 1 74μm2 /0 0 1mm2 。蛙心肌无血管 ,其血供仅由心腔内血液直接进入心肌的小梁间隙。心包脏层未发现有淋巴孔。结果表明 :间皮淋巴窦是心包膜正常“漏出”的形态依据。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证明心包腔淋巴引流途径的存在。淋巴引流对于心肌组织间液的平衡 ,清除组织间液蛋白质 ,防止心肌间质水肿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心包穿刺装置转染心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应用磷酸钙沉淀方法制备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将12头中国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即刻,采用自制简易心包腔穿刺装置经皮剑突下穿刺,成功后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内并行转染,28 d后处死。实验组:胶原酶1200 U及透明质酸酶3000 U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Ad-LacZ基因2.0×109p.f.u;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于注射后3、7及28 d分别对缺血心肌进行染色及病理观察。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远端完全闭塞,病理显示心肌有缺血和梗死;实验组注射Ad-LacZ基因后第3、第7天及28d后X-gal染色有阳性细胞,以第7天最明显,对照组无阳性细胞。结论自制的心包腔简易穿刺装置将腺病毒载体转染至缺血心肌是安全的,可行的,并且腺病毒可持续表达4周。  相似文献   

8.
马军 《蛇志》2005,17(2):118-119
在临床内科,胸腔穿刺术常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需行多次穿刺引流,给患者带来痛苦又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7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管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ANF)与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强心、扩血管药物,实验组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ANF、ET、血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下降,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较低,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包剥离术能够降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升高收缩压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皓  张静 《蛇志》2003,15(3):71-72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2 5岁 ,以“心慌、胸闷、气急、乏力半年 ,再发半月”为主诉再次入院。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气急、纳差 ,逐渐加重而来院治疗。无发热、出汗 ,作胸透检查示中等量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液为淡黄色 ,粘蛋白试验阳性 ,蛋白 60 g/L,比重 1 .0 2 0 ,白细胞 30 0× 1 0 6/L,以淋巴细胞为主 ,OT试验阳性 ,诊断为急性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 2 HREZ/1 0 HR)、强的松等治疗 ,1个月后心包积液明显减少 ,3个月后仍未完全吸收 ,继续抗结核治疗。半月前劳累后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后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人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抽液术,积液抽吸净后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剂量同导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娟 《蛇志》2007,19(4):316-317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抽液法,其缺点是病人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护工作量大;气胸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则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2005年6月~2006年8月,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和1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80岁。其中结核性胸水10例,癌性胸水8例;置管时间最长15天,最短3天。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74岁。肺压缩带20%~60%;置管时间1~5天,平均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心包组织中C-kit,Sca-1,Nanog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为治疗心肌损伤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方法取大鼠新鲜心包,利用石蜡切片和铺片技术,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C-kit、Scal-1、Nanog阳性细胞在心包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C-kit、Scal-1、Nanog之间的共表达情况;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包组织中C-kit、Scal-1、Nanog的表达。结果大鼠心包组织中存在大量散在的小而圆或椭圆形细胞,广泛分布于成纤维细胞之间和小血管周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分别阳性表达C-kit、Sca-1、Nanog。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共表达C-kit和scal-1两种表面抗原,部分细胞共表达scal-1和Nanog表面抗原,而C-kit与Nanog共表达于血管弹力膜。结论大鼠心包组织中存在C-kit、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一种细胞可表达两种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14.
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由内、外两层心包膜所包裹,心包液是位于心包腔内的少量液体,含有1.7%~3.5%的蛋白质,总的蛋白含量低于血浆。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心脏病患者的心包液中存在心房利钠素(ANP)、脑钠素(BNP)、内皮素(ET)及金属蛋白酶等活性物质,浓度显著高于血清,而且其水平变化和心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就心包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中的活性物质和心脏疾病及心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抗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d-1,每周减量5~10mg,疗程约4~6周。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抽液后从导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保留24小时后再次抽液;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尿激酶10万u注入胸腔;此后不定时抽液,经B超证实抽尽胸水后拔除导管。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12.3±6.6)天,住院费用(2219.5±1171.9)元,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1.00±0.23)mm,无病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照组住院时间(20.4±7.9)天,住院费用(2721.9±1711.7)元,治疗后第三个月胸膜厚度(2.1±0.31)mm,另有3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2例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及尿激酶胸腔内保留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文献 《蛇志》2014,(2):204-207
<正>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通称恶性浆膜腔积液,通常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因积液引起脏器压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发生浆膜腔积液后中位生存期数周至数月。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腔内置管引流,随后腔内灌注化疗、硬化剂、生物制等,近期疗效不理想。且从长远来看,传统治疗以闭合浆膜腔为目的,往往引起胸廓塌陷、缩窄性心包炎、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  相似文献   

17.
黄岩  陈松旺  戴洁  张平洋 《生物磁学》2011,(7):1298-13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86例,在超声引导下,8F猪尾巴导管经皮经肝进行胆囊穿刺置管治疗。治疗后用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在超声引导下,86例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均成功进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择期拔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微创治疗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86例,在超声引导下,8F猪尾巴导管经皮经肝进行胆囊穿刺置管治疗。治疗后用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在超声引导下,86例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均成功进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择期拔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微创治疗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拔液磁疗按摩法在骨伤科及蛇伤科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宗富  刘湘生 《蛇志》2002,14(1):47-49
骨伤科中的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及毒蛇咬伤 ,在临床上颇为常见。近年来 ,我们采用自创的抽吸式拔液器加针灸磁疗按摩法治疗 5 5 1例急慢性扭挫伤引起的血肿 ,滑囊炎、腱鞘炎、膝关节积液以及被毒蛇咬伤的肿胀等。通过临床观察 ,此法具有消肿快 ,疗程短 ,效果好 ,功能恢复快 ,痛苦小 ,特别对毒蛇咬伤吸毒效果更佳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从 1 976~ 1 992年收治的 6 5 1例患者中 ,分为治疗组 5 5 1例 ,对照组 1 0 0例 ,均以门诊病历卡片为依据。治疗组男 3 3 1例 ,女 2 2 0例 ,年龄 70~ 5岁。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46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渗血1例,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并发症总计11%。结论:PICC很好地避免了常规操作造成了反复穿刺,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理想静脉通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