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与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与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肌钙蛋白-T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平升高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天内完成血清cTnT水平的检查.以0.5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cTnT水平升高组和cTnT水平正常组.患者顸后评价采用出院时mRS评分.结果:16例(13.0%)血清cTnT水平升高.与cTnT水平正常组相比,cTnT水平升高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更严重,岛叶受累的发生率更高,梗死体积大,预后较差.cTnT水平升高和入院时NIHSS评分(>14)预测卒中预后mRS评分(>4)特异性分别为93%和95%(P>0.05),敏感性分别为31%和82%(P<0.05).结论:血清cTnT水平升高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卒中更严重,梗死体积大,预后较差,这些患者大多岛叶受累.cTnT水平升高作为一个预后预测指标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NGAL、GLI、NLR水平,分析NGAL、GLI、N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GLI、NLR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AL、GL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GAL、GLI、NLR与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均呈正相关(P<0.05)。高NGAL、GLI、NLR、CPIS评分、NIHSS评分、TNF-α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GAL、GLI、NLR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4,其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NGAL、GLI、NLR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较为显著,三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铁调素25(Hepc25)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AIS患者(AIS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6例健康者(对照组),根据入院当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组进一步分为轻症组(NIHSS评分<6分,21例)、中症组(6分≤NIHSS评分<13分,38例)、重症组(NIHSS评分≥13分,14例)。根据患者出院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0~2分,5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分析PRDX1、FGF4、Hepc25与NIHSS、mRS评分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中症组和轻度症组(P<0.05),且中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与NHI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0.636、0.794、0.682;0.619、0.705、0.71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与AIS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RDX1、FGF4、Hepc25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RDX1、FGF4、Hepc25与AIS患者严重神经缺损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AIS预后评估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收集6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入院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1)比较不同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2)计算高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Cox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4)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后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肿瘤分期、淋巴细胞计数、癌胚抗原的相关性。结果:高、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两组在肿瘤分期、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癌胚抗原对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组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高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在Ⅲ~Ⅳ期、淋巴细胞计数<1.1×109/L、癌胚抗原≥1 ng/mL、全身免疫-炎症指数≥18.172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后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呈正相关(r=0.525,P=0.038)。结论: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影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升高则提高预后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miR-26a、miR-130a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I3K、Akt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与PI3K、Ak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患者治疗后行1个月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5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n=43例,评分>2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miR-26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30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3K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Akt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6a表达水平与PI3K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与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miR-130a表达水平与PI3K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与Ak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房颤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糖及血清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血糖偏高及血清miR-26a表达水平升高为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miR-130a表达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miR-26a表达水平升高、miR-130a表达水平下降,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是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对比心房颤动对不同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其中卒中前已诊断心房颤动定义为慢性心房颤动组(n=50),入院后诊断心房颤动者为新发心房颤动组(n=48);两组都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时间窗、合并疾病、血糖与甘油三酯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与新发心房颤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与新发心房颤动组治疗后的m RS评分分别为6.22±1.83分和6.29±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9.24±1.31分和9.19±1.52分(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2.0%,都明显低于新发心房颤动组的14.6%和12.5%(P0.05)。结论:发病4.5h之内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新发心房颤动不影响患者静脉溶栓后的神经功能结局,但是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需要加强预防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疾病进展恐惧(FoP)水平,分析影响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发生Fo 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采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FoP,根据是否发生FoP将患者分为FoP组和无FoP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发生FoP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159份问卷,回收154份,回收率96.86%。69例(44.81%)患者存在FoP。FoP组年龄、女性占比、家庭经济收入<5000元/月、偏瘫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社会支持为差占比高于无FoP组(P<0.0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低于无Fo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性别为女性、家庭经济收入<5000元/月是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发生FoP的危险因素(P<0.05),高ADL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按照入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2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NT-proBNP、H-FABP与m RS评分的关系。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的m RS评分较高,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较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第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分别与m R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GCS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3d、7d的血清NT-proBNP、H-FABP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T-proBNP、H-FABP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并按照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OXO1、PBX3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性别、BM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FOXO1、PBX3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OXO1、PBX3预测AML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91.31 %和92.31 %。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FOXO1、PBX3的表达上调可作为预测评估其预后发展的可靠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Stroke is the main cause of mortality and long-term disabi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metals in industries and human environment, lead has become a health hazard.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lead and the incidence of acute stroke.Materials and MethodsWe performed this study during 2016−17 at Vali-e-Asr Hospital in Birjand, Iran, among 80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visiting the hospital and 80 healthy gender- and age-matched controls.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BLC) was measured using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ResultsBLC medians in the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20.65 [5.37−34.87] μg/dL and 2.65 [1.75−13.85] μg/dL,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cas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levels of HDL and phosphors, whereas the mean levels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uric acid were higher in this group. After adjusting for lipid profile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the serum levels of uric acid and BLC were significant for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odds ratio of ischemic stroke increases by 1.04 per 1 μg/dl increase in BLC.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ed that lead can be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Since it does not have any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individuals, screening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ea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eventive strategy for those at risk of strok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脊液检查在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腰椎穿刺检查的447例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等指标,根据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儿167例与足月儿280例,再根据有无患发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27例(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非细菌性脑膜炎140例(早产儿对照组)、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38例(足月儿观察组)、足月儿非细菌性脑膜炎242例(足月儿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对早产儿及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同组对照组相比,足月儿观察组和早产儿观察组蛋白定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分离出11株细菌(16.9%)。足月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846、0.703。早产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以及葡萄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11、0.7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在足月儿和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90天改良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63例,m 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79例,m RS 3-6分),比较其入院时一般人口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根据入院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计算出LM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LMR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LMR水平对急性脑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伴随房颤、尿素氮、白细胞、CRP较高,而LMR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MR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3.48±2.23 vs. 4.39±1.84,P0.05),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与低水平LMR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66、0.835,95%可信区间为1.668-2.559、0.759-0.946,P0.05)。入院时LMR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692-0.832),Youden法计算出LMR低于2.633(最佳临界值)预示预后不良,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47%。结论:入院时LM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负相关,低水平LMR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至96 h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分为进展组(45例)和非进展组(55例),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非急性脑梗死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Hcy、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TC、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Hcy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进展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LDL、Hcy、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HDL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Hcy、D-二聚体水平异常,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Hcy、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24h评分减少超过3分为溶栓早期有效组(24例),否则为溶栓早期无效组(25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血生化、血压等均无差异(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房颤发生率、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和溶栓前NIHSS评分较早期无效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有效组患者90天生活自理率较早期无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好者3个月预后好;溶栓前无房颤、无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到2019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非胰腺炎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ERCP组患者都给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记录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上述指标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中,术后1 d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P<0.05),但是术后3 d、术后7 d显著高于术前1 d,且ERCP组术后术后3 d、术后7 d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 (P<0.05)。在ERC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CP组中,选取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白蛋白、降钙素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波动,白蛋白、降钙素原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联合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SVE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CGOS评级1~4级,n=39)和预后良好组(CGOS评级5级,n=65)。采用PCI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脑脊液PCT和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IS联合脑脊液PCT及IL-6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惊厥、合并脏器损伤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PCT、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视频脑电图(VEEG)重度异常构成比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PCI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脏器损伤、VEEG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高)、PCT(较高)和IL-6水平(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49、3.732、1.355、1.483、1.388,P<0.05),PCIS评分(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69,P<0.05)。PCIS评分、脑脊液PCT和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5、0.78,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PCIS、脑脊液PCT及IL-6均是SVE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患儿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血清5-HT、Obestatin、APRI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5-HT、Obestatin、APRIL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Obestatin联合APRIL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的预测价值。结果:PSD组血清5-HT低于非PSD组(P<0.05),血清Obestatin、APRIL和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P<0.05)。血清5-HT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Obestatin、APRIL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与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bestatin、APRIL及NIHSS评分升高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5-HT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5-HT、Obestatin、APRIL及联合检测对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483~0.978)、0.765(0.595~0.918)、0.707(0.464~0.954)、0.867(0.742~0.972),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5-HT水平降低、Obestatin、APRIL水平及NIHSS评分升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可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酮酸盐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酮酸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清hs-CRP、分析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降低的幅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酮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