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体内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橙红色色素的内生真菌X1为研究对象,为明确该菌株的种属及其所产天然色素的稳定性,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该菌株归属于Neurospora sp.一种。该菌株所产橙色素在40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从温度、pH、光照、氧化剂与还原剂四个单因子,对该株菌进行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紫外光下放置6 h橙色素光吸收值增大,说明有增色效应;在pH 2~8,20~100℃下不受太大影响;H_20_2和Na_2SO_3对该色素有较强的破坏力;Fe3+、Zn2+、Cu2+、Ca2+和Mn2+对该色素具有保色或增色作用;10%NaCl和15%葡萄糖溶液对色素均有增色效应。该研究对内生真菌分离及真菌色素提取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静  吴少杰  阎斌伦  魏威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711-1719
【目的】从连云港高公岛沿岸海底泥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黑色素的海洋放线菌。【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HT-18所产的色素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菌株HT-18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单因素对产色素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HT-18所产色素为黑色素。鉴定该菌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最佳产色素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为70/250 mL,温度31°C,发酵时间为3 d。【结论】海洋链霉菌HT-18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产黑色素菌株。  相似文献   

3.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产天然活性物质的潜能,亦是天然色素的来源之一,本研究从黑枸杞叶部分离筛选得到产黄色素的内生真菌RML6,经鉴定该菌为Coprinellus radians,该菌株所产黄色素在34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等方面探究黑枸杞内生真菌RML6所产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在自然光下放置8 h黄色素光吸收值无显著变化,但对紫外较为敏感应尽量避光存放;在pH 6~10,20~100℃下不受太大影响;金属离子中,Na~+、K~+、Mg~(2+)、Cu~(2+)、Fe~(3+)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Zn~(2+)、Mn~(2+)、Ca~(2+)对色素有明显的影响;H_2O_2、NaHSO_3对该色素有较强的破坏力;常见几种添加剂对色素无太大影响,同时蔗糖对其还具有明显的增色效应。该色素可广泛用于多个用途。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野生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中分离筛选产石杉碱甲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分离获得产石杉碱甲菌株,运用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产石杉碱甲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连续传代方法考察菌株遗传稳定性。【结果】经筛选获得一株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NSH-5,经形态学鉴定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石杉碱甲产量为11.76 mg/100 m L,菌株经20次连续传代后遗传稳定。【结论】NSH-5菌株为一株具有产石杉碱甲能力的轮枝镰孢菌,该菌株的发现为生物合成石杉碱甲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从云南腾冲热泉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产高温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驯化培养,用以探究该菌株的生长条件及酶学特性,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能够分解脱脂奶粉产蛋白酶的菌株,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体,探究温度、pH、碳源、氮源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并采用福林酚法测蛋白酶活性。并提取蛋白酶液对酶的最适pH、温度以及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脱脂奶粉的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菌株A-2,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知该菌种属于Aneurinibacillus属。酵母粉、葡萄糖、55℃、pH值7.5分别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H。此外该菌株所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pH值7~9具有较好的酶活性。因此,该菌株为嗜热芽孢杆菌,所产的碱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耐受温度和pH稳定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样中筛选出一株玫瑰色微球菌A-04 Micrococcus roseus,对其所产红色色素进行了分离,并初步鉴定了色素种类,基于对影响A-04色素稳定性的单因素分析基础之上,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对影响色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A-04所产红色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对该菌株的色素稳定性的单因素条件分析,色素对环境条件的耐受性较好,在80℃、pH5. 0~8. 0等条件下依然能长时间保持鲜红而不褪色。经响应面优化分析表明:温度、pH和溶剂是影响该色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温度与溶剂的交互作用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也较为明显。pH5. 0~8. 0之间时,在80℃范围内,温度越低,同时溶剂的极性越大,越有利于维持色素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该色素的实际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耐高温脂肪酶产生菌株并对其进行18SrDNA鉴定及系统进化树亲缘分析。方法:通过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方法对所选菌株的粗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BLAST和MAGE4软件鉴定和聚类分析。结果:从云南省福贡县的榨油作坊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高温产酸性脂肪酶的菌株NJY-1,对其粗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酶促反应的最适作用pH为6.0,pH稳定性为3.0-8.0,最适作用温度为50℃,温度稳定性为35-60℃。该菌株通过18SrDNA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NJY-1与Aspergillus niger具有最紧密的亲缘关系,达到99%。结论:筛选到了1株耐高温脂肪酶产生菌株NJY-1,确定了其粗酶酶学性质和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屠宰血液进行有效处理与利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美仁草原秃鹫粪便为分离基质,筛选并鉴定能够降解牦牛血液蛋白的菌株,并探究其生长条件及酶学特性。通过酪蛋白平板和血平板筛选能够分解血液蛋白的菌株,应用液体培养菌株探究碳源、氮源、温度、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活性,并提取蛋白酶研究其最适pH、最适温度以及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显示,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1株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编号为NwMCC01910069,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Providencia属,其生长的最适条件: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粉、温度30℃及pH 8.5,该菌株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当pH值为7~10时,该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所产碱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此外,通过菌株对牛血液蛋白降解效果的初步验证,当血液添加量为95%时,发现其降解率达到18.35%。说明该菌株对牦牛血液蛋白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有潜力作为废弃血液分解为氨基酸从而生产有机水溶肥的候选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性能良好的产碱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纯化所产甘露聚糖酶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碱性魔芋粉培养基分离纯化产甘露聚糖酶的嗜碱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等实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电泳纯的酶,分析了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温度和pH稳定性、NaCl以及金属离子等的耐受性。【结果】从我国内蒙古碱湖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碱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HMTS15,经过多项分类鉴定显示其是与Bacillus agaradhaerens DSM 8721不同的新菌株。菌株HMTS15所产的甘露聚糖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0,最适温度75℃。【结论】多项分类结果鉴定菌株为Bacillus agaradhaerens HMTS15。该菌株产生的碱性甘露聚糖酶与同类其他来源的酶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pH适应性,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获得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确定该菌株所产淀粉酶的酶学性质.从大黑山(大连)污泥中筛选菌株,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确定其种属,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获得1株低温淀粉酶高产菌株C2,经鉴定其为微小杆菌属,C2所产低温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酶的热稳定性比较差,最适pH为7.5,Ca2+和Fe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u2+、Ni2+、Go2+等抑制酶活性.经薄层层析(TLC)鉴定酶解产物为葡萄糖,说明该菌株具有产生低温淀粉糖化酶的能力.菌株C2所产淀粉酶符合低温淀粉酶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株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富含枯枝败叶的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初筛和酶活测定复筛得到产纤维素酶的一株真菌,将其命名为GC2-2,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耐高温、碱性纤维素酶的真菌GC2-2。通过18S rDNA分子克隆测定,该菌为球孢枝孢菌,其滤纸酶的活力优于CMC酶的活力。该菌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C,最适pH值7.5。  相似文献   

12.
产胞外黑色素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不同来源获得的47株菌株在酪素培养基上生长、产色素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选取了T4和Neurospora crassa AS3.1602,比较了二利用5种不同培养基产黑色素的能力。对T4菌株产生的黑色素做了初步研究,并初步鉴定T4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  相似文献   

13.
竹红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多点采集、反复筛选,从野生竹黄子实体中筛选出1株产北醌类光敏色素的真菌。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其显微结构特征最终鉴定为竹黄菌(Shiraia bambuscola)。  相似文献   

14.
从兰科植物羊耳蒜根部分离并筛选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其体外培养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常规PDA培养法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同时设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 H值条件研究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筛选获得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该菌株对碳源要求不严格,以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均能良好生长。氮源对该菌株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且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同时该菌株能耐受较广的酸碱度范围,在p H5-9范围内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一株产黑色素能力强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通过ITS测序鉴定11株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速度、平板L值等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黑能力强的香灰菌,并对其生长所需碳源、氮源、pH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11株供试菌株均为香灰菌(Hypoxylon sp.),其中Hp.sp0006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球大且均匀、L值最低,并且发酵液黑色素含量最高。该菌株最优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碳氮比20∶1并添加10 mg维生素B1,黑色素含量可达(1.21±0.17)g/L。香灰菌Hp.sp0006是一株产黑色素较高的菌株,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黑色素的合成,为香灰菌黑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产漆酶菌株筛选及一株产酶菌株的优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26株真菌菌株中筛选高产漆酶菌株。【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法进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筛选出的高产菌株进行优化,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6株真菌菌株中有4株可产生漆酶,其中菌株H52.1为产漆酶最好菌株;菌株H52.1产漆酶优化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铵,pH为8,金属离子为Ca2+;经鉴定,该菌株为大孢戴氏霉。【结论】大孢戴氏霉在产漆酶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高产黑色素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文献报道的产黑色素的八株微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比较中发现嗜麦芽假单胞菌P9和链霉菌1545产黑色素能力较强,并从土壤中初筛得到13株产色素菌株。选取产黑色素较高的T1,T11两株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pH5.5的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转速280rpm,30℃)的T1菌株产生的可溶性黑色素最高,其OD400可达0.581×10。此外还对T1菌株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产小檗碱内生真菌的诱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杨  殷红  孙宇宏  张志强  崔迎 《菌物研究》2008,6(4):216-219
以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采用多种单一或复合诱变措施对其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最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S-NU-302。其小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70%,达到12.28 mg/L;生长速率提高81.7%,达到5.72 g/L;经10次传代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于福建红酒酒糟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编号为B-5的产色素菌株。对该菌株所产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对菌株进行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单细胞,呈卵圆形,芽殖;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深红色,菌落表面湿润、粘稠,边缘整齐,易被挑起;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沉淀。无子囊孢子;无假菌丝形成。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硝酸钾试验为阳性,耐高渗试验为阴性,产类淀粉化合物为阴性,37℃生长为阳性。利用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法对该菌株进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序列与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模式菌株的序列同源性100%,结合该菌株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菌株为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相似文献   

20.
植物内生真菌是挖掘不同类型壳聚糖酶及发现新酶的资源宝库。该研究从122株柑橘和血散薯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产生壳聚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研究酶活力影响因素,为后期其酶学性质及产壳聚糖酶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病害防御互作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透明圈法初筛结合液体发酵法进行复筛,得到2株可产生壳聚糖酶的内生真菌Stdif9和Stdif9-4,并发现Stdif9-4最高酶活力(0.968 U·mL-1)显著高于Stdif9(0.780 U·mL-1)。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菌株Stdif9-4鉴定为青霉属菌株,即Penicillium sp. Stdif9-4。通过DNS试剂法初步研究影响该菌株产壳聚糖酶活力的因素,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对菌株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在培养96 h时,壳聚糖酶活力达到最大值。9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酶活力具有不同影响,其中Mn2+和Ca2+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Ag+、Zn2+、Cd2+、Ba2+和Fe3+对壳聚糖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Ag+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K+和Na+对壳聚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不同培养代数菌株产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说明其产酶活力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