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东立  贺学礼  石硕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328-2333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小五台山15种蒿属(Artemisia L.)植物种子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进行了种子吸水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5种蒿属植物种子近于倒卵形或长卵形,大小差异明显,大籽蒿(A.sieversiana)种子千粒重最大为0.474g,猪毛蒿(A.scoparia)种子千粒重最小仅为0.047g,其余13种种子的千粒重为0.057~0.184g之间。种子吸水率和吸水量与是否有粘液溶出有明显的关系,有粘液溶出的旱生植物种子吸水速率快、吸水量大。15种蒿属植物种子均无明显休眠特性,多数萌发率大于70%,最高可达100%,只有红足蒿(A.rubripes)和魁蒿(A.princeps)萌发率不足50%。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显示出该属大部分种类能适应北方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利用少量水可顺利萌发。  相似文献   

2.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方法(用100、200、400、600和800 mg·L-1GA3浸种24 h、用清水浸种6、12和24 h以及用超声波处理10、20和30 min)对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 Georgi)和小叶杜鹃(R.parvifolium Admas.)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为对照,选择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发芽持续时间为分析指标,对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对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总体上看,GA3浸种的促进作用优于另外2种预处理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浸种24 h,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萌发时滞和萌发高峰期均较对照缩短;其中,用400 mg·L-1GA3浸种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600 mg·L-1GA3浸种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73.50%和81.00%。用清水浸种6 h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清水浸种24 h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用功率50 W、频率40 kHz的超声波分别处理10或20 min后,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用超声波处理20 min的牛皮杜鹃种子和用超声波处理10 min的小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清水浸种和超声波处理对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和发芽持续时间的影响均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用400mg·L-1GA3浸泡24 h和用600 mg·L-1GA3浸泡24 h分别是牛皮杜鹃和小叶杜鹃种子的最优预处理方法,可极显著提高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并缩短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3.
段振渊  时磊 《生态科学》2019,38(2):45-50
口宽是动物能够获取食物大小的限制性因素之一。2016年7月至10月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对当地食果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采集新鲜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果实, 测量果实的重量和长/短径, 并和食果脊椎动物的口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刺山柑果实的大小对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的口宽来说不存在限制(果实大小匹配度指数<0), 吐鲁番沙虎的口宽和刺山柑果实大小最为接近。刺山柑果实长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短径增长速率, 由于上述三种没有口宽限制的物种中, 大耳猬和子午沙鼠有切割和咀嚼食物的能力, 这一异速增长现象可能是吐鲁番沙虎的口宽对刺山柑果实的形状产生了选择压力的结果。研究结果支持刺山柑果实大小和形状与采用吞食方式的食果脊椎动物口宽大小匹配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梓叶槭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不同种源地的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种子进行了形态结构特性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梓叶槭种子呈压扁状椭圆形,为无胚乳种子.都江堰种源地的种子千粒重为(28.4±0.81) g,显著大于峨眉山种源地(18.5±0.39)g.种子吸水过程分3个明显阶段:0~1 h是急剧吸水的过程,1~12h吸水较缓慢,12~96h吸水量又急增.温度对2个种源地的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影响, 25 ℃是其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萌发率分别为48.7%±3.06%(都江堰种源)、42%±2.00%(峨眉山种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子均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5.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种子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种子吸水规律测定及其种子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了羽叶丁香种子的基本休眠机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羽叶丁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并且模拟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羽叶丁香种子随温度升高吸水速率加快,最终吸水率在96%~121%之间,表明种子吸水性良好,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可通过控制浸种时间解除萌发抑制物的限制;30°C是羽叶丁香种子最好的浸种温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了86.00%±4.00%和54.00%±8.71%,发芽指数为5.44±0.44;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放在15和25°C恒温无光照条件下测试所得的发芽指标最好,发芽起始时间最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光照是影响发芽率最显著的生态因子;GA3处理并没有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高浓度(400~800 mg·L-1)GA3处理能够加快胚的生长速率,缩短萌发持续时间,说明羽叶丁香种子具有部分形态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70种豆科植物种子形态学和消化道作用后萌发行为数据,利用植物亲缘系谱和整合分析,以阐明豆科植物种子经过草食动物消化道作用后萌发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豆科植物种子经过消化后,萌发率受到抑制(OR=0.89),但抑制效应和促进效应差异不显著(OR95%=0.61~1.28,P0.05);以亲缘关系为依据将70种豆科植物分为7个类群,其中消化作用对金合欢属、含羞草属、银合欢属、牧豆树属和角豆树属的第1类群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包括木豆属、毛蔓豆属、爪哇大豆属、扁豆属、胡枝子属和距瓣豆属的第4类群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将第3、5类群再划分成3个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消化作用对苜蓿属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笔花豆属则受到显著抑制,三叶草属种子的抑制和促进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车轴草族25种植物种子表现出质量中等种子经消化后萌发率显著提高,而过小或过大的种子经消化道作用后萌发率受到明显抑制。其他45种植物的种子重量与消化后的萌发效应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035,P0.05)。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是植物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var. acephala)名古屋为材料,研究不同盐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水杨酸(SA)及其合成抑制剂氨基茚磷酸(AIP)处理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的调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150与200 mmol·L~(–1) NaCl处理后的羽衣甘蓝种子活力显著降低。盐胁迫显著降低种子的吸水速率、种子活力与幼苗质量,降低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与内源SA含量,提高过氧化氢(H2O2)与超氧阴离子(O_2~(.–))含量。SA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羽衣甘蓝种子活力的抑制作用,通过促进内源SA合成,从而提高种子吸水率与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对K~+、Mg~(2+)的吸收,降低Na+含量。此外,外源施加SA能够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H_2O_2与O_2~(.–)的积累。相反,氨基茚磷酸(AIP)处理能够增强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推测这与AIP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种子内源SA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外源SA主要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和维持体内离子平衡来增强羽衣甘蓝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多刺绿绒蒿种子透水性和浸提物活性的测定及流水、600mg/L GA、100mg/L IAA、150mg/L PEG、800 g/mL GA和0.5 mmol/L SA浸泡后进行发芽实验,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和破眠方法。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种子吸水符合一般种子吸水规律,说明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GA和S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多刺绿绒蒿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生理休眠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多刺绿绒蒿水提物对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醇提液处理组,说明多刺绿绒蒿种子中所含抑制物主要为水溶性成分;种子水提物在浓度为0.04~0.20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多刺绿绒蒿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600 g/mL GA浸泡24h黑暗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多刺绿绒蒿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且多为水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9.
莎草科4种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嵩草、黑穗苔草、藨草和苔草4种莎草科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硫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低温层积处理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其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为指导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种参试植物种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休眠,其中嵩草为浅度生理休眠,黑穗苔草为中度生理休眠,藨草和苔草为深度生理休眠。(2)浓硫酸浸种可显著提高嵩草、黑穗苔草种子的萌发,随浸种时间增加,种子萌发率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分别达86%、77%,但浓硫酸处理对藨草和苔草的种子萌发无显著促进作用。(3)赤霉素(GA3)、氟啶酮(FL,脱落酸抑制剂)和KNO3单独处理可显著提高嵩草种子萌发,但对其他3种植物种子无显著作用;而硫酸处理后再用赤霉素或氟啶酮处理,则显著促进黑穗苔草种子的萌发率。(4)低温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种与层积时间而异,层积2个月可显著提高嵩草种子萌发,层积4个月可显著提高嵩草和藨草种子萌发;层积6个月可显著提高嵩草、黑穗苔草、藨草和苔草4种植物种子萌发,其最终萌发率分别为90%、73%、17%、7%。  相似文献   

10.
GA诱导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耐盐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淑芳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7):1429-1433
研究外源GA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75mmol·L-1NaCl处理可促进种子萌发,浓度为100mmol·L-1及以上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程度越严重;(2)150mmol·L-1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GA可显著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a-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以100和150mg·L-1GA处理效果较好;(3)外源GA显著提高幼苗生物量,提高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100mg·L-1GA处理效果较好.研究表明一定范围的外源GA可缓解盐害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其耐盐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11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并分析了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植物中,仅有5种植物(金花小檗、匙叶小檗、锥花小檗、鲜黄小檗和刺黄花)种子萌发率超过50%,其中金花小檗最高(86.7%);有2种植物(巴东小檗、华西小檗)种子始终没有萌发,其余4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均在10%以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均在10d以后,匙叶小檗种子萌发的持续时间最长(40d)。11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均有较弱的正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海拔有较弱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12.
胡杨种子萌发对温光条件和盐旱胁迫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光照(连续光照、12h光照/12h黑暗、连续黑暗)温度(10/15℃、15/20℃、20/25℃、25/30℃、30/35℃和35/40℃)试验、PEG6000渗透胁迫(0、-0.1、-0.2、-0.4、-0.6、-0.8、-1.0、-1.2、-1.4和-1.6MPa)试验和NaCl胁迫(0、0.05、0.10、0.20、0.30、0.40、0.60和0.80mol/L)试验,考察室内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盐旱胁迫的敏感性,揭示胡杨种子萌发阶段对生境资源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胡杨种子在温度(10℃/15℃~35℃/40℃)与连续光照、连续黑暗和12h光照/12h黑暗组合处理条件下均能萌发,且最终种子萌发率均能达到77%以上;3种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均为25℃/30℃~30℃/35℃,在该温度范围种子萌发表现出快速、集中的特点,且3种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胡杨种子可以在-1.4~0 MPa渗透势溶液中萌发,而在-1.0~0 MPa间最终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且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当渗透势低于-0.4 MPa时胡杨种子萌发进程和萌发速率受到显著影响,当溶液渗透势低于-1.2 MPa时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3)胡杨种子可以在0~0.80mol/L NaCl溶液中萌发,而最终萌发率、萌发速率均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逐渐降低,但在0~0.20mol/L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20mol/L时,种子最终萌发率、种子萌发进程和萌发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萌发高峰期逐渐向后推移。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种子萌发时温度比较宽泛,对光照无严格要求,适宜温度下萌发快速集中,且萌发时对盐旱胁迫具有一定程度的忍耐性。这些特性有助于胡杨种子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而快速完成萌发,是胡杨种子萌发对干旱荒漠地区干旱少雨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北疆地区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采集了北疆地区天然草地中常见的15种豆科植物种子。首先测定种子的长、宽、厚和质量,并计算种子的形状指数。其次,用种子饲喂绵羊,收粪试验在种子摄食后的第6、12、24、36、48和72 h进行,测定种子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的回收率、种子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以及消化道作用前后种子的萌发行为,并研究了种子大小及形状指数对平均滞留时间和种子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5种植物种子质量在1.50–37.68mg之间,形状指数在0.001–0.12之间,均为中等或较大类型的球(圆)形种子;种子被绵羊采食后的排放动态符合高斯模型:Y=0.02+0.74e^(–0.5((X–29.61)/9.41)~2),种子排放高峰期集中在采食后的24–36 h时间段内;种子回收率最大的是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39.25%),最小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4.28%);平均滞留时间最长的是草木犀(37.19 h),最短的是新疆棘豆(Oxytropis sinkiangensis)(22.33 h);种子回收率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6.45+2.05X–0.04X^2和Y=2.59+36.97e^(–24.47X)的函数关系模型;平均滞留时间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12.48+37.44e–0.07X和Y=3.93+2055.33X–21757.99X^2的函数关系模型,此结果表明,较大、较小和形状不规则的豆科种子较易被绵羊消化和排泄。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多叶锦鸡儿(Caragana pleiophylla)种子的萌发率由消化前的96.22%显著降低至35.17%,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和狐尾黄耆(Astragalus alopecurus)种子萌发率和消化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12种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是植物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名古屋为材料,研究不同盐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水杨酸(SA)及其合成抑制剂氨基茚磷酸(AIP)处理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的调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50与200 mmol·L^–1 NaCl处理后的羽衣甘蓝种子活力显著降低。盐胁迫显著降低种子的吸水速率、种子活力与幼苗质量,降低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与内源SA含量,提高过氧化氢(H2O2)与超氧阴离子(O2^–.)含量。SA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羽衣甘蓝种子活力的抑制作用,通过促进内源SA合成,从而提高种子吸水率与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对K^+、Mg^2+的吸收,降低Na+含量。此外,外源施加SA能够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H2O2与O2^–.的积累。相反,氨基茚磷酸(AIP)处理能够增强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推测这与AIP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种子内源SA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外源SA主要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和维持体内离子平衡来增强羽衣甘蓝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野生药食两用植物青葙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青葙种子吸水和温度、光、暗、不同浓度GA,和0.2%KNO,影响其种子发芽的结果表明:青葙种子于25℃恒温下浸种8h后吸水达到饱和,其适宜发芽温度为30-35℃,萌发受光照抑制。10、50和100mg·L^-1GA3浸种的发芽率分别为61%、66%和72%,0.2%KNO3处理的发芽率达到81%。  相似文献   

16.
PEG引发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牧草种子田间出苗率低是我国草业生产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较高渗透势和短时间的聚乙二醇引发技术(-0 .6MPa,2 4h) ,研究了引发对紫花苜蓿 (Med icago sativa )和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不同质量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引发可显著 (p<0 .0 5)提高种子的早期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缩短达 3 0 %出苗的天数 ,但对最终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引发效果因植物种、种批质量和萌发条件不同而异 ;其中 ,沙打旺大于紫花苜蓿 ,质量中等或中等偏下种批大于质量高或质量低的种批 ,在低温和干旱逆境条件下萌发大于适宜条件萌发。引发种子的丙二醛含量和水浸电导率极显著 (p<0 .0 1)低于对照 ;引发回干 2 4h种子的水浸电导率与引发种子的相当。引发种子在萌发吸水 0~ 3 0 h的吸水量极显著高于对照 ,在 2 4~ 72 h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种子粘液质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该物质对于种子的扩散、定居、生存力的改善、萌发、幼苗生存乃至抵御有毒化学物质毒害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朱唇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已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为了理解朱唇种子表面的粘液物质吸水特性和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该研究以朱唇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种子萌发试验的方法,对种子和粘液层的形态结构、粘液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唇种子为卵形,表面为负网状结构,千粒重为(1.611±0.0084)g,无粘液种子吸水倍数为3,粘液种子吸水倍数为25,粘液层吸水倍数为122。粘液和无粘液种子及粘液层的重量都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脱水过程要远长于吸水过程。朱唇种子吸水2 h达到饱和,经过36 h可干燥失水恢复原重。不同浓度PEG对朱唇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发芽势随PEG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朱唇种子在5%PEG胁迫下发芽率最高达(90.00±8.66)%,20%PEG胁迫下发芽率最低为(76.67±10.41)%,低浓度PEG对朱唇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这说明朱唇种子为速萌型种子,其粘液质在种子吸水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短时间内有充足的水分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藏系绵羊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利用藏羊瘤胃内容物对11种青藏高原东北缘常见植物种子浸泡处理12、24、36、48、60和72 h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1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因藏羊瘤胃内容物处理时间、种皮(果皮)完整性以及植物不同而异.划破种皮的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去除果皮的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完整或去除果皮的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种子经藏羊瘤胃内容物分别处理12、12、12 ~ 36 h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藏羊瘤胃内容物处理均显著抑制了破皮和完整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阴山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a var.inschanica)种子的发芽率.短时间处理对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酸模(Rumex acetosa)、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种子发芽率无影响而长时间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破皮(划破种皮或去除果皮)种子的萌发响应比完整种子敏感,而完整种子变化趋势则相对平缓.短时间处理提高了去除果皮的草玉梅(12 ~24 h)、无脉苔草(12 h)和划破种皮黄花棘豆(12 h)种子的发芽指数(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指数呈逐渐减小趋势.藏羊瘤胃内容物浸泡处理对高寒草甸种子萌发有促进、抑制和无影响3种作用,继而潜在影响高寒草甸幼苗的形态建成、种间竞争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冬季相对低温(15、4和0℃)湿藏和室温干燥贮藏对亚热带5种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假连翘(Duranta repens)、假马鞭(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和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马鞭草科植物种子扩散时萌发率较低(50%)或不萌发,低温层积可以破除部分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或加快萌发速度。马缨丹种子扩散时萌发率是10.7%,经过15℃湿藏后萌发率达到45.3%;假马鞭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为10%和49.3%(25℃和25/15℃),经过低温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后萌发率分别达到22.7%~34%和55%以上(除0℃贮藏以外);牡荆种子扩散时萌发率为10%,经过低温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后萌发率达到20%~30%;单叶蔓荆种子扩散时不萌发,经过15和4℃湿润贮藏后萌发率达到45.3%和42%;假连翘种子经不同贮藏后萌发率不足6%。亚热带冬季相对低温是5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暗示,使其在最适宜幼苗存活和生长的春季萌发,增大物种适合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和生长箱培养方法,对真盐生植物刺毛碱蓬2种形态种子的发育形态特点和萌发过程中对盐度响应的特征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对极端盐渍环境的适应.结果表明:(1)在施加0.2%~0.6% NaCl条件下刺毛碱蓬种子产量对盐度增加存在正响应,且在不同生长时期产生形态特征完全不同的2种形态种子,其中一种体积较大、种皮较软且脱水子叶为深绿色(简称软皮种子),软皮种子成熟、干燥脱水后的子叶中有叶绿素存在;另一种体积较小、种皮坚硬且子叶为白色(简称硬皮种子).(2)对2种形态成熟的脱水种子分别在去离子水和700 mmol·L-1 NaCl溶液中浸泡0、12、24 h后测定其种子萌发率、子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否有盐胁迫,软皮种子吸水后的总萌发率均显著高于硬皮种子;软皮种子吸水3 h后即能检测到光合放氧,但经盐处理的种子与去离子水处理的种子其光合放氧能力无显著差别.(3)刺毛碱蓬2种形态的种子在高盐度条件下具有分批次萌发的特征;软皮种子子叶含有叶绿素在吸水后不久进行光合作用并形成幼苗,而硬皮种子萌发迟,但传播扩散远,这些特征在种子萌发和种群建成过程中起到了分摊萌发风险的作用,使刺毛碱蓬具有对更大范围盐渍环境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