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罗伦德 《古生物学报》1998,37(1):133-136
“现代与第四纪孢子花粉编码分类鉴定与资料查询微机系统”(POCIAS)是应用微机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孢粉资料数据库,已收入我国和世界上研究较清楚的重要孢粉4678种。每种内容包含其孢粉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第四纪学和其他应用匠特征资料。主要论述Pcoias的编码原理和数学模型、微机程序及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第四纪孢粉的数学地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系统聚类分析,有序聚类分析及有序对应分析方法在第四纪孢粉带划分中的应用,并提出用连续性系数(K)确定有序聚类的分类数,用载值比(D)将对应分析的结果推广于有序样品的分类,采用上述两个系数可以较好地评价孢粉带划分的合理程度,为第四纪的下限及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特征提出证明,华北平原孢粉资料计算的结果表明,依据数量分类确立的孢粉带与古地磁极性世密切相关,与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划分基本一致,误识率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系统聚类分析,有序聚类分析及有序对应分析方法在第四纪孢粉带划分中的应用,并提出用连续性系数(K)确定有序聚类的分类数,用载值比(D)将对应分析的结果推广于有序样品的分类,采用上述两个系数可以较好地评价孢粉带划分的合理程度,为第四纪的下限及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特征提出证明,华北平原孢粉资料计算的结果表明,依据数量分类确立的孢粉带与古地磁极性世密切相关,与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划分基本一致,误识率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非定量分析孢粉资料,开展孢粉相及孢粉与烃源岩关系研究,引入孢粉相对密度概念,定义为孢粉样品鉴定中每个盖片数的孢粉个数。根据牛28井相同井段对比分析,孢粉相对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地层中孢粉实际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以东营凹陷古近纪为例,探讨了孢粉相对密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孢粉相对密度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孢粉相对密度在区域上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通过对孢粉相对密度在横向上分布规律研究,能为研究孢粉量的区域分布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海南乐东洪帽剖面鹿母湾组孢粉化石,共计26属60种,其中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蕨类植物孢子18属30种,裸子植物花粉7属27种,组成以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 porite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依据组合中主要分子和重要分子地质时限的讨论以及与相关孢粉组合进行比较,将洪帽剖面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归为Aptian期-早Albian期.  相似文献   

7.
金缕梅科系统发育的古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描述了现代金缕梅科中主要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孢粉学的资料探讨 了金缕梅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规律。 文中还详细记述了金缕梅科中化石花粉的形态、出现的地质时代及分布;并进一步探讨了金缕梅科的地质演进历史。文章认为.早白垩世时期为金缕梅科的发生期,晚白垩世为金缕梅科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金缕梅科中的主要属——金缕梅属Hamamelis、蜡瓣花属Corylopsis,弗特吉属Fothergilla均已出现。被子植物第一次在植物界中占据优势。进入早第三纪时期金缕梅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花粉形态由三沟型演进出散孔型。最后,本文通过对金缕梅科孢粉形态学的研究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详细的论述了金缕梅科演化的古孢粉学证据。文章认为金缕梅目可能由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直接演进而来,而后再演进金缕梅科中其他各属种。文中还根据孢粉形态学的分析和孢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提出金缕梅科中的枫香属Liquidambar是和金缕梅科中的主要类群(三沟型)完全不同的两个类群,从而同意枫香属应当从金缕梅科中独立出来,另建立一个阿丁枫科Altingiaceae。  相似文献   

8.
鲁西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分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鲁西地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问题,在相关地层共采集处理孢粉样品100多块,经系统研究建立本区上、下石盒子组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1)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Patellisporites meishanensis组合;2)Anticapipollis reticor pus-Macrotorispora gigantea组合。根据所建立的孢粉组合特征,经与华北各地二叠系孢粉组合广泛对比,进一步阐述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并为本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的分界提出了较为可靠的意见。该界线与区内中期华夏植物群晚期和晚期华夏植物群早期植物群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2号井4501-4852.7m层段中的孢粉化石,共计55属96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25属45种,裸子植物花粉28属49种,疑源类2属2种。组成以Cyathidites-Deltoidospora-Piceites-Quadraeculina-Classopolli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与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农林业生产中的宽广蜡蝉属Pochazia常见种类提供准确鉴别依据,补充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昆虫分类的形态学资料,对5种中国常见的宽广蜡蝉(眼斑宽广蜡蝉P.discreta、圆纹宽广蜡蝉P.guttifera、柿宽广蜡蝉P.sublimata、山东宽广蜡蝉P.shantungensis和阔带宽广蜡蝉P.confuse)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宽广蜡蝉在外部形态特征(体色、身体各部分比例及前、后翅斑纹)、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尾节、肛节、阳茎干)及雌性外生殖器构造(肛节、第一产卵瓣、第三产卵瓣)上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这些差异特征可作为种间鉴别的分类依据。5种宽广蜡蝉的雌性外生殖器构造均为首次报道,此外,还给出了这5种宽广蜡蝉的整体形态图、局部特征图和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以及在中国分布的10种宽广蜡蝉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贵州5种药用豆芫菁外部形态及其雌、雄外生殖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增补和完善该类昆虫的形态特征,为药用芫菁的分类及种类鉴定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药用豆芫菁的外部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头部、前胸背板、雄性前足胫节)及雌雄外生殖器构造(阳茎基、阳茎、产卵瓣)在种间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该类药用昆虫物种准确鉴定的主要依据。此外,本文提供了这5种豆芫菁的整体照片、局部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2-222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任邱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00名,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下列五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及小组讨论:1.孢粉形态研究的进展;2.孢粉形态与进化;3.新技术在孢粉形态研究中的应用;4.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鉴定问题;5.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形态名词的统一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代表们认为:1.孢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必须重视和加强。2.地质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植物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植物资源信息系统是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6.0)在Windows ME环境下开发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cel 2000,然后输出到Ms Access 97以便调用。本数据库共收录江苏分布的植物2205种、334变种、21栽培变种和1534异名。系统采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和Jet(Joint Engine Technology)接口连接数据库,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进行检索查询。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江苏省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属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经济意义以及图片。该系统能在中文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ME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孢粉学学报     
孢粉学学报是由法国蒙彼利埃新建立的孢粉学实验室创办的一种国际孢粉学杂志。1989年创刊,季刊。刊登内容包括化石孢粉、现代孢粉和有关利用孢粉学作为工具的所有学科。创刊号有三部分(各占1/3):化石花粉(形态、分类、演化等);现代花粉(空中漂浮孢粉、形态等);孢粉学相关学科(地质学、海洋学、气候学等)。杂志的文种是英文,偶尔也使用法文和西班牙文,但附英文题目和摘要。该刊为高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化石,共计51属108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1.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Disacciatrileti(CND)组合,2.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ssopollis(CDC)组合。依据组合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其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将“CND”组合的地质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CDC”组合归为中侏罗世晚期。在综合分析和对比新疆一些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即: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Quadraeculina-Cycadopites(CNQC)组合带,Cyathidites-Quadraeculina-Classopollis(CQC)组合带。  相似文献   

18.
陕西华阴N_3钻孔孢粉分析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粉分析”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质时代的确定、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地理环境的恢复、古植祷和古气候的探讨。近年来,第四纪孢粉分析在我国水文地质上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陕西省境内,除在秦岭东端的渭南河谷出露的早更新世湖沼相和晚更新世河流相沉积物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孢粉资料之外,其他地区累积资料甚少。1981年,我们选华阴N_3钻孔(井深250米)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生代植物》(“中国植物化石”第一册)去年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鉴定化石用的工具书。该书汇集了1966年前发表的有关我国晚古生代植物化石的资料,以及近年来的新资料,共计载入121属362种,作了较简洁的描述,并附有插图和130幅图版。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我国晚古生代各时期陆生植物群的概貌,简要地阐述了植物界辩证发展的历史规律(包括常见的、较大的属在地质历程中演变的规律)。在属种的比较方面,重点放在国内的相近种,而国外的种,一般只附插图;此外,凡以姓氏命名的旧汉名大部分作废,尽可能以形态特征重新取名,但拉丁学名未作改动。本书还附有分组和种的检索表、地层对比表和各时代化石名录等,这对读者鉴定标本及其时代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花部形态特征在植物交配系统的演化与维持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交配方式的转变将可能伴随着相应花部形态的调整。为探寻交配系统与花形态变异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对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的二态和单态种群的花部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部形态在两种不同花型构造的种群间分化程度显著大于花型构造相同的种群间变异。相对于二态种群而言,长花柱的单态种群中雌雄异位距离缩小,且个体间雌雄生殖器官在空间上的非法重叠程度增高,花部形态的调整能够同时促进自交和同型异交。在异型花柱物种内,异交为主的二型花柱种群向单态种群转变过程中自交比率预期上升,本研究表明花部形态的变异模式与交配系统转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