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非定量分析孢粉资料,开展孢粉相及孢粉与烃源岩关系研究,引入孢粉相对密度概念,定义为孢粉样品鉴定中每个盖片数的孢粉个数。根据牛28井相同井段对比分析,孢粉相对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地层中孢粉实际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以东营凹陷古近纪为例,探讨了孢粉相对密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孢粉相对密度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孢粉相对密度在区域上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通过对孢粉相对密度在横向上分布规律研究,能为研究孢粉量的区域分布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青东凹陷西部古近纪地层孢粉研究,共建立4个孢粉组合:Ⅰ.Ephedripites-Inaperturo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Ⅱ.Pinaceae-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Taxodiaceaepollenites,Ⅲ.Quercoiditeshenrici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Ⅳ.Alni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 porites。根据与渤海湾地区的孢粉资料对比,确定4个组合的时代分别为早始新世晚期—中始新世早期、中始新世早—中期、中始新世中—晚期、中始新世晚期—晚始新世。该区古近纪植被类型由落叶、阔叶和灌木混交林逐步转变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古气候经历了干热的亚热带气候到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再到亚热带型温暖气候的变化。沙四段上部到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是研究区烃源岩最为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