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多年来,我国对消灭草原鼠害,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保护草场、发展畜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内蒙古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新疆对黄兔尾鼠(Lagurus luteus)、青海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laileyi)的防治,不论在护治方法和防治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虽然有许多地区,灭鼠多年而鼠害不能消灭,但也有不少地方灭鼠后,牧草生长良好,并多年不发生鼠害。但是,有少数人认为灭鼠破坏生态平衡,鼠尸被食肉鸟兽所食,产生二次中毒,减少了鼠类天敌,是鼠害不断的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愿从生态系统角度,谈谈草原灭鼠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田灭鼠技术的推广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东省农田鼠害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严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通过开展对农田害鼠的调查研究和鼠情监测,掌握农田害鼠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害鼠的活动、为害和取食特性等,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组织农田灭鼠技术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统一灭鼠活动,大力推广抗凝血类杀鼠剂毒杀为主的综合治理农田鼠害技术,并改进了毒杀时机、毒饵配制和投毒方法等技术,提高了灭鼠的科学性和毒杀效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鼠与鼠害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话,流传已久。它充分证明,鼠与鼠害早已众所周知。不过,对这个问题的比较深入的认识,始于本世纪内。近十年来,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相当重视鼠害防治;我国在1983年,也由国务院专门就灭鼠问题颁发了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灭鼠工作的开展。这些都充分说明,鼠与鼠害已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对待。我国主要害鼠的分布我国的啮齿动物的种类多,约在180种左  相似文献   

4.
农田鼠害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鼠害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着重从食性入手,观察研究了珠江三角洲黄毛鼠天敌滑鼠蛇的食性,以及其摄食量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并且还对黄毛鼠的另一类天敌(号鸟)类的食量情况作了初步观察。提出了对天敌在黄毛鼠生物防治的作用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不宜过高估计其灭鼠作用,另一方面也应禁止捕捉鼠类天敌,保护其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试验,冬季灭鼠效果达98%。作为一种新的杀鼠剂,具有毒性强、用量少、成本低、残效期短、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是我国首次用生物毒素灭鼠成功的试验,打开了生物灭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Difenacoum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抗凝血杀鼠剂新品种。在国外,它的粒状毒饵Ratak已出现于商品市场(以下本文统一采用“鼠大克”作为Difenacoum及Ratak的中文名称)。 鼠大克是为了对付50年代以来,由于广泛应用华法令(warfarin)等一系列抗凝血杀鼠剂以后产生的褐家鼠和小家鼠等抗性鼠种群,而投入使用的新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品种之一。鼠大克在英国做为商品杀鼠剂已出售几年了,使用它防治抗药性黑家鼠(Rat  相似文献   

7.
随着急性化学剧毒灭鼠剂的逐渐被淘汰,慢性抗凝血灭鼠剂的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抗药性、适口性及灭鼠后鼠类种群迅速反弹等问题^[1]。在对有害啮齿动物控制应用研究中,一般是应用毒性的试剂来对其进行控制。用化学杀鼠剂防治,虽然见效快,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误杀了大量的天敌动物和有益动物。干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于是,利用鼠类不育来控制鼠害的研究受到世人的重视,有望给鼠害防治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不育剂根据药物提取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化学不育剂和植物型不育剂2种,但两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现以比较常用的几种不育剂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湖南省的农业鼠害防治技术,内容包括农业鼠害、鼠种组成、鼠害类型、鼠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为大面积全生境灭鼠提供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鼠害综合防治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考察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 ,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鼠害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害鼠种群动态、天敌类群动态以及植物群体生长动态是综合防治的基本理论问题 ,确定经济阈值是实现害鼠种群数量科学控制的重要前提[1] 。在综合防治过程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 ,并将这种作用与其他自然限制因素以及人为防治措施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 ,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2 ]。本文先简要综述天敌控制鼠害的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防治对策下施用氯敌鼠作为杀鼠剂对农田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鼠剂对群落组成有影响,灭鼠时机、灭鼠次数不同,群落的反应也不同。秋季灭鼠,小哺乳动物数量逐年下降,3年后楞达到较低密度群落多样性也逐处下跌,且回升极弱。春季灭鼠,数量可持续在低水平,群落多样性较其它处理高,对化学灭鼠破坏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强的恢复力。灭鼠频次的增加对小哺乳动物总体数量降低有强化作用。可以认为,化  相似文献   

11.
抗凝血杀鼠剂饱和投药一般15天即可有效控制鼠害,现已在我国一些地方推广。但是,这种方法使毒饵长期暴露在现场,常因吸湿霉变,影响毒效和造成毒饵浪费。如果在野外毒鼠,由于露水和雨淋,使饱和投药带来更多的困难。我们在湛江港开展“无鼠害”港工作期间,适遇历史罕见的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在应用故鼠钠盐毒饵饱和投药时,采用了塑料薄膜包装毒饵投药法,取得了满意的灭效。从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在全港区和外围共约190公顷范围内先后投药近8万包,获得毒死鼠3015只;1982年9月第1次饱和投药后,鼠密度即从7%下降至1.3%,自后继续采取灭鼠的综合措施,一年来全港区鼠密度仍控制在0.8%以下。  相似文献   

12.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回升动态及防治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不同时期灭鼠试验结果表明,全年必须全面灭鼠两次。第一次灭鼠宜选在冬春季节的二月中旬,防治效果好,鼠量恢复时间四至五个月。第二次灭鼠应在八月份进行,同时在九月份水稻孕穗期对早熟田块进行局部补充灭鼠,以控制重鼠害田块的出现。鼠量恢复时间只有三个月。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防治对策下施用氯敌鼠作为杀鼠剂对农田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鼠剂对群落组成有很大影响,灭鼠时机、灭鼠次数不同,群落的反应也不同.秋季灭鼠,小哺乳动物数量逐年下降,3 年后可达到较低密度.群落多样性也逐年下跌,且回升极弱.春季灭鼠,数量可持续在低水平,群落多样性较其它处理高,对化学灭鼠破坏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强的恢复力.灭鼠频次的增加对小哺乳动物总体数量降低有强化作用.可以认为,化学灭鼠明显地降低了群落中小哺乳动物的密度,也降低了群落的多样性.促使小哺乳动物群落向着优势种突出、种类单调、群落稳定性差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4.
天敌能否控制鼠害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通过建立鼠类--天敌系统的捕食--食饵离散模型,推导出自然生态条件下鼠类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平衡关系以及鼠类--天敌系统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数学分析表明,天敌对鼠的数值反应、功能反应以及鼠类种群繁殖调节是系统能够渐近稳定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天敌对害鼠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平  杨荷芳 《动物学杂志》1991,26(3):55-58,64
国内学者应用“天敌”这一概念,一般指某类动物的捕食者(predator)。对于害鼠与其天敌的关系的研究,历来是国际生态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鼠害防治等生产实践的需要,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胸鼠对抗凝血剂抗药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鼠类对抗凝血剂的抗药性有变义现象,对香豆素类有抗药性,对茚二酮类也有抗药性。为了解多年来使用抗凝血杀鼠剂防治黄胸鼠(Rattus flavipetus),我们于1980年在福建省云霄县进行了一次试验性调查。  相似文献   

17.
草原鼠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草原鼠害监测是鼠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无人机低空遥感是一种新的鼠害监测方法,其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低成本、低损耗等特点,在新疆鼠害监测防治方法中完成了示范工作。于2015年10月与2016年5月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荒漠林大沙鼠典型鼠害区进行两次无人机低空航拍,分别获取分辨率0.02m与0.024m的实验区超高分辨率影像,对两片实验区整幅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得鼠洞分布情况;在鼠洞分布图基础上进行缓冲区分析并添加趋势线,获取鼠洞空间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山体阴影图叠加分析鼠洞分布与地形间的相互关系。通过GIS格网与GIS叠加分析,获取鼠洞洞群覆盖率。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可以为大沙鼠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局部研究区的荒漠林大沙鼠鼠害区洞群覆盖率分别为19.4%、18.8%,已为高密度发生区;研究区大沙鼠鼠洞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和带状分布特征;聚集特征说明鼠洞是以洞群的形式存在;研究区鼠洞带状分布特征与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科学规划鼠害治理方案;此研究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在鼠害监测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淮平原鼬、鼠关系及鼠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4-1986年对黄淮平原农田鼠害的防治进行研究 先后在4省18县放置61822鼠铗日;在7660平方米农田用捕尽佳调查鼠密度,在8县43个样地的75.12平方公里面积河杳黄鼬密度,结果如下: 1.分析八十年代初鼠害大发生的原因。2. 黑线姬鼠胎平均为5.48只(n=343),在淮北平原和豫东南的繁殖指数为14.84和15.52;大仓鼠在上述地区的繁殖指数分别为15.98和32.03;黑线仓鼠在鲁西南的胎平均为6.26只(n=365),繁殖指数仅为8.89 。3.每平方公里害鼠密度高达7963只。4.黄鼬(害鼠天敌)的密度,夏季产仔期每平方公里为0.944±0.65头,初冬为2.68±0.93头。 在鼠类非繁殖胡,对降低鼠密度有一定作甩,应重视害鼠天敌(包括鸮, 家猫、豹猫、蛇类等)的综合作用 5.在黄淮平原,应研究在8周末至9月初进行灭鼠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鼠类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与耐性的初步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鼠钠盐在近几年来已逐步推广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作者曾用敌鼠钠盐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小白鼠等作过毒力测定和现场灭鼠(夏武平1976,何新桥等1973),但对于我国常见的广布鼠种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和耐性方面的研究报告,仍为少见。耐性指中毒未死,抗药性增强,是后天获得的。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一毒鼠剂,以利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于1975年夏初曾以我国各地较常见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实验动物,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条件下鼠类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平衡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天敌对鼠害的控制作用纳入综合防治的总体方案之中,大部分学者倾向认为,天敌是鼠类种群数量调节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天敌在鼠类种群动态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对鼠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本文在有关天敌对鼠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