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零膨胀模型(zero-inflated models)和栅栏模型(Hurdle models)对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进行模拟,应用赤池准则(AIC)、似然比检验(LR)和模型残差平方和(SSR)对两类共4个回归模型——零膨胀泊松模型(ZIP)、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栅栏泊松模型(PH)、栅栏负二项模型(NBH)进行拟合分析,最终选取适合此林火发生特性的预测模型.模型的AIC和SSR值表明,ZINB模型对当地林火数据的拟合度最高.运用LR检验对嵌套模型(ZINB与ZIP,NBH与PH)进行检验,结果显示: ZINB和NBH均优于各自的嵌入模型,说明负二项(NB)模型对数据结构中的过度离散现象可以很好地模拟和解释.根据研究区林火实际发生规律和两类不同模型的应用假设条件判断,零膨胀模型更适合塔河地区的林火特性.  相似文献   

2.
闫明  陈艳梅  闫静  奚为民 《生态学报》2024,(6):2420-2436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同时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构建林分水平死亡模型,探究影响树木死亡的因素,以期为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美国德州东部森林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为数据源,按4∶1的比例将其进行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将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和气候因子作为模型的自变量,林木死亡株数则作为模型的因变量,运用计数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并分析影响林木死亡株数的因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2倍对数似然函数值(-2logL) 3种模型评价指标评估各模型间的拟合效果;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 2种评价指标评估其预测效果,以便筛选出最佳的林分水平死亡模型。结果表明:立地因子方面,林木死亡株数与海拔(P<0.01)呈显著的负效应,与坡度(P<0.05)呈显著的正效应,说明林木死亡株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多;林分因子方面,林木死亡株数与林分年龄(P<0.001)和树木基面积(P<0.001)呈显著的正效应,与林分平方平均胸径(P<0.001)和林分密度(P<0.05)...  相似文献   

3.
含度量误差的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ng LH  Li FR  Jia WW  Liu FX  Wang H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653-2661
基于516株样木的生物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黑龙江省15个主要树种(组)总生物量与地上、地下、树干、树冠、树枝、树叶6个分项生物量以及分项生物量间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选出各树种总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的最优模型,采用比值函数分级联合控制方程组构建了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的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对数变换对总生物量模型消除异方差,采用加权回归对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消除异方差.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的15个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最高,达到90%以上;其次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在87.5%以上;地下部分、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的预估精度相对较低,但绝大多数树种(组)的预估精度在80%以上;所有树种(组)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模型的模拟效率(EF)值达0.9以上,绝大多数树种(组)的地下部分、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的EF值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4.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孔通过调节植物体水分散失和CO2吸收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在对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ma)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观测的基础上, 引入诊断函数f(H)对BWB模型和BBL模型提出的气孔导度(gs)模型中的空气湿度(hsDs)进行了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引入叶子飘和于强推导出的gs机理模型。结果表明: (1) BWB和BBL模型对hs (或Ds)的模拟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BWB模型拟合效果较好(R2 = 0.5354), BBL模型的结果显著但效果较差(R2 = 0.1103)。试验结果显示: 随hs(或Ds)的增大, g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可用Gauss模型进行拟合, R2分别为0.593和0.258, 说明gshs的关系要比Ds更密切; (2)叶子飘和于强给出的简化模型(Simple模型)和该文给出的指数模型(Gauss-h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R2分别为0.8707和0.8286), η值分别为0.1245和0.0171, 其值均介于0-1之间; (3)模型验证中Gauss-h模型较Simple模型明显低估了观测值, 当观测条件无限趋近于Simple模型的假设时, Simple模型的拟合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R2 = 0.9606)。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选用320只林麝(雄麝160只,雌麝160只),测定其1~400周龄的体质量和体尺(额宽、头长、耳长、脊柱长、胸围、肱骨长、大腿长和小腿长),并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周龄与体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判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66)、雌麝(R~2=0.954)体质量的拟合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体尺与周龄的拟合结果显示:Bertalanffy模型优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肢体体尺与周龄的拟合度较高,头部体尺与周龄拟合度较低。在所检测的体尺指标中,Bertalanffy对雄麝(R~2=0.927)、雌麝(R~2=0.933)小腿长的拟合度最高。林麝体质量、体尺的生产发育规律可用Bertalanffy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6.
亲体量和环境对东海小黄鱼补充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充成功率通常可用多个假说机制进行解释,模型选择方法通过选择最优模型而支持某种特定假说.然而,由于忽略模型不确定性,将单一模型结果应用到衰退种类的资源管理或许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本研究利用1992—2012年东海区海洋渔业统计、渔业资源监测和渔业资源同步调查获得的小黄鱼亲体量丰度、补充量丰度资料,以及同年东海北部5—8月海表温度(SST)、经向风应力(MWS)、纬向风应力(ZWS)、海平面气压(SSP)和长江径流量(RCR)等水文环境数据,采用AIC、最大校正R2和变量显著性3种独立的模型选择方法对竞争模型进行优化,根据模型选择结果探寻影响小黄鱼补充成功率的显著因素.同时,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在模型不确定性假设背景下对多种变量进行了概率集成.选取平均绝对误差、均方预测误差和连续排序概率评分3种概率检验方法评估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和标准模型选择方法的预报系统的整体性能.结果表明:3种模型选择方法获得的模型形式并不一致,AIC选择的预测变量有亲体量和经向风应力,变量显著性方法为亲体量,最大校正R2为亲体量、经向风应力和长江径流量.亲体量与补充成功率为显著负线性关系(P<0.01),表明种群可能通过自相蚕食、饵料竞争等过度补偿效应控制补充成功率;经向风应力强度和长江径流分别对补充成功率有近似显著的正效应(P=0.06)和负效应影响(P=0.07).在平均绝对误差和连续排序概率评分分析指标中,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均最小,变量显著性方法最大,最大校正R2模型在均方预测误差中估计精度最高.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亲体-补充量集成预报不仅可以提供精度较高的预报均值,而且可以通过概率分布定量评价模型预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作物马铃薯和油葵的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气象因子的平行观测数据,对常用气孔导度模型(Jarvis模型、Ball-Berry模型、Leuning模型和Medlyn模型)进行了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而油葵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线性关系较弱.对于马铃薯气孔导度,Ball-Berry模型模拟效果最佳,Leuning模型和Medlyn模型次之,Jarvis模型模拟效果最差;各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31、0.0371、0.0456和0.0794 mol·m-2·s-1,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26.8%、30.0%、36.9%和64.3%,拟合度(R2)分别为0.96、0.61、0.91和0.88.对于油葵的气孔导度,Jarvis模型模拟效果略好于Ball-Berry模型、Medlyn模型和Leuning模型,其RMSE分别为0.2221、0.2534、0.2547和0.2758 mol·m-2·s-1,NRMSE分别为40.3%、46.0%、46.2%和50.1%,R2分别为0.38、0.22、0.23和0.20.气象因子对气孔导度作用的通径分析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和油葵气孔导度日变化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影响.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用于油葵的气孔导度模型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C57BL/6小鼠抑郁模型,初步探究莫扎特K448奏鸣曲中的高频段声波改善C57BL/6小鼠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1)慢性应激模型的建立:小鼠依据自主活动实验结果剔除活动次数差异较大者,其余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36),模型组经历5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and mildstress,CUM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2)治疗干预: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均衡分为模型对照组(n=12)、氟西汀组(n=12)和音乐组(n=12)。氟西汀组每天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溶液(10 mg/kg),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音乐组每天进行2 h高频音乐干预,其余两组不进行音乐干预。干预持续2周。(3)效果评价:实验前3 d及实验中每周称量体重并记录,实验第1周、第5周、第7周进行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第7周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脑组织制备匀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结果1)成功构建CUMS小鼠模型。第5周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2)氟西汀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缩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音乐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悬尾不动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小鼠相比,脑组织匀浆中的BDNF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氟西汀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匀浆中的BDNF含量明显回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音乐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莫扎特K448奏鸣曲高频段声波可一定程度优化小鼠抑郁模型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与模型耦合的冬小麦生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彦  朱艳  王航  姚鑫锋  曹卫星  田永超 《生态学报》2011,31(4):1073-1084
遥感的空间性、实时性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过程性、机理性优势互补,将两者有效耦合已成为提高作物生长监测预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空遥感信息与生长模型耦合的冬小麦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初始化/参数化策略,以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氮积累量(LNA)为信息融合点将地面光谱数据(ASD)及HJ-1 A/B CCD、Landsat-5 TM数据与冬小麦生长模型(WheatGrow)耦合,反演得到区域尺度生长模型运行时难以准确获取的部分管理措施参数(播种期、播种量和施氮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有效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LNA较LAI对模型更敏感,以之作为耦合点的反演效果较好。另外,抽穗期是遥感信息与生长模型耦合的最佳时机,对播种期、播种量和施氮量反演的RMSE值分别达到5.32 d、14.81 kg/hm2、14.11 kg/hm2。生长模型与遥感耦合后的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冬小麦长势和生产力指标的时空分布状况,长势指标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0.25,籽粒产量模拟的相对误差小于0.1。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尺度冬小麦生长的监测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植物群落动态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群落的动态是植物群落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包括更新、波动、演替、进化等主要内容。空间格局对种群和群落的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群空间格局和群落空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模型是描述群落动态、认识植物群落组建和维持机理的有效工具。本文阐述和比较了描述群落动态的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模型,即镶嵌循环模型、随意游走模型、同资源种团比例模型、空间抢先占有模型及其机理。四种经验模型的空间性及缺陷分别是:(1)“镶嵌循环模型”考虑到了相邻斑块之间的植被空间结合在群落动态中的作用,而另外三种模型没有考虑到这一点;(2)在一定程度上,四种植物群落动态模型对各自针对的植物群落可能是适合的,但要作为描述群落动态发展的一般性模型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因为四种模型均没有考虑到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对植物群落动态的影响。作者对将来植物群落动态的研究及实践意义做出以下展望:(1)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更加有效地评价控制群落动态变化的各种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并进一步将它们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整合到群落动态模型中;(2)充分认识植物群落中存在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生物群体的结构配置对植物群落动态发展的重要性;(3)重视植物群落动态发展中自然干扰过程和人类干扰过程的整合以  相似文献   

11.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确定及其对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简称模型I)是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简称FvCB生化模型)的主要子模型。在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的拟合中, 模型I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同时, 模型I也可用于估算植物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然而, 由模型I估算植物叶片的Jmax是否与实测值相符, 尚未得到严格的验证。该文应用LI-6400-40光合测定仪测定了遮阴和全日照条件下大豆(Glycine max)叶片的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 然后分别用模型I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响应机理模型(简称模型II)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由模型I估算遮阴和全日照条件下大豆叶片的Jmax与观测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由模型II计算得到的Jmax与实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 用模型I估算的Jmax将高估光合电子流分配到光呼吸的量, 从而高估光呼吸对植物的光保护作用。因此, 在估算植物叶片Jmax和准确评估光呼吸对植物光保护作用方面, 模型II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山西霍山油松林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利霞  毕润成  闫明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2):1256-1270
物种多度格局分析对理解群落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首次选用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生态位优先模型NPM、分割线段模型BS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生物统计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LSD、对数正态分布模型LN)以及中性理论模型NT, 对山西霍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的物种数量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 并采用卡方(χ2)检验、Likelihood-ratios (L-R)检验、Kolmogorov-Smirnov (K-S)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选择最适合模型, 结果表明: (1)描述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的最优生态位模型为NPM (3种检验方法均接受该模型, p > 0.05, 且该模型具有最小的 AIC值), ONM的拟合效果次之, 不服从BSM; 三种生态位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灌木层物种多度格局; ONM是草本层最佳生态位模型, BSM、NPM拟合效果较差; LSD可以描述油松林各层物种多度结构; LN可以很好地解释灌草层物种数量关系; NT不能解释油松林任何层次的物种多度结构。(2)霍山油松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明显小于草本层; 该群落物种富集种少而稀疏种多, 且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3)从该区油松林种-多度分布来看, 同一个模型可以拟合不同的物种多度数据, 相同的数据可以由不同的模型来解释。因此, 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时, 应采用多个模型进行拟合, 同时选用多种方法筛选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3.
植物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实现基础。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通常以物种的分布区或者分布点的物种存在数据作为物种分布的响应变量。相较于物种存在数据, 多度反映了一个物种占用资源并把资源分配给个体的能力, 更能衡量物种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了华北及周边地区1 045个样方的栎属树木多度,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加性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模拟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 acutissima)、槲栎(Q. aliena)、锐齿槲栎(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蒙古栎(Q. mongolica) 5个树种多度的地理分布及未来2个不同时期(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随机森林模型对5个栎属树种的多度的拟合结果要优于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 典型浓度路径(RCP) 8.5下的5个栎属树种在未来两个时期的多度变化幅度都要大于RCP 2.6下的变化, 在超过一半面积的区域中麻栎、槲栎、锐齿槲栎和蒙古栎的多度减少, 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是5种栎属植物多度减少的集中分布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需要加强对这几个区域的监测与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且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物种的潜在分布影响,对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一级濒危藏药植物全缘叶绿绒蒿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算法(weighted average algorithm, WAA)构建随机森林(RF)、灵活判别分析(FDA)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集成模型,同时对比分析了WAA模型和不同生态位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利用WAA模型预测了全缘叶绿绒蒿在当前(1970~2000年平均)和未来(2041~2060年平均)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其中未来气候考虑了2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和SSP5-85)。结果显示:(1) WAA模型的预测表明,基于RF、FDA和ANN的集成模型的AUC值为0.926,在AUC值最高RF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了3%,在FDA和ANN模型的AUC值的基础上均提高了5%。(2) WAA模型确定,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对年降水量和最暖季降水量最为敏感,其次是最热月份最高气温,同时对最湿月份降水量以及等温性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3)当前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西藏东部。(4)未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预测表明,在2050年SSP2-4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大小与当前潜在分布区大小基本相同,但整体向西北方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迁移;在SSP5-8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明显收缩,且向西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吴大千  徐飞  郭卫华  王仁卿  张治国 《生态学报》2007,27(10):4141-4148
利用Jarvis和Ball两种常规气孔导度模拟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对中国北方城市常见的6种绿化植物的夏季气孔导度变化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的最优模拟模型为Ball模型,木兰(Magnolia liliflora)最优模拟模型为Jarvis模型,而日本樱花(Prunus yedoensis)、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紫荆(Cercis chinensis)的最优模拟模型为ANN模型。这表明ANN模型可以有效的改善气孔导度环境响应行为的数值模拟。环境因子的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PAR是夏季气孔导度环境因子中最敏感的要素,而Ta则是其中最不敏感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4):498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简称模型I)是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简称FvCB生化模型)的主要子模型。在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的拟合中, 模型I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同时, 模型I也可用于估算植物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然而, 由模型I估算植物叶片的Jmax是否与实测值相符, 尚未得到严格的验证。该文应用LI-6400-40光合测定仪测定了遮阴和全日照条件下大豆(Glycine max)叶片的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 然后分别用模型I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响应机理模型(简称模型II)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由模型I估算遮阴和全日照条件下大豆叶片的Jmax与观测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由模型II计算得到的Jmax与实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 用模型I估算的Jmax将高估光合电子流分配到光呼吸的量, 从而高估光呼吸对植物的光保护作用。因此, 在估算植物叶片Jmax和准确评估光呼吸对植物光保护作用方面, 模型II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恒  张一平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07-1215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是生态系统水、碳、养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极具发展前景的不可替代的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众多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进行了归类:1)根据建模思路不同分为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混合模型;2)根据物质传输机制的不同分为生物物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3)根据对植被结构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4)根据模型应用性不同分为诊断性模型和预测性模型;5)根据构建模型的逻辑结构不同分为自下而上模型和由上而下模型;6)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分为生态系统尺度模型、景观尺度模型和区域尺度模型;7)根据植物生理过程的不同分为光合作用模型和蒸腾作用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红松人工林枝条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36株红松人工林的枝解析数据,以单分子式和理查德方程作为枝条基径(BD)和枝长(BL)生长模型,分别考虑样地效应和样木效应,利用SAS软件的PROC NLMIXED模块构建了枝条基径和枝长生长的非线性混合模型.采用Akaike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2Log likelihood)和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构建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考虑样地效应时,α1、α3和β1、β3分别作为随机参数时基径和枝长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当考虑样木效应影响时,α2、α3和β1、β3分别作为随机参数时基径和枝长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非线性混合模型不但可反映枝生长总体平均变化趋势,还能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无论考虑样地效应还是样木效应,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传统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高,并且考虑样木效应的拟合精度高于考虑样地效应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在确保最大生产力的同时应适当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如何权衡其生态系统服务是苹果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大田试验和STIC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业管理措施和气候对黄土高原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和北部半干旱区土壤氮可利用性、气候调节、水循环调节和果实生产四种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1)STICS模型均能较好模拟白水和子洲试验果园的产量、单果重、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等生态系统服务指标;(2)除固碳与产量、单果重及果树相关指标是协同关系以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都是权衡关系;(3)对于各管理措施下的果园平均服务标准值,秸秆覆盖(0.67)>地布覆盖(0.52)>清耕(0.30),充分灌溉(0.56)>轻度亏缺灌溉(0.44)>重度亏缺灌溉(0.30),其中秸秆覆盖和充分灌溉的果园服务概况最佳,地布覆盖和轻度亏缺灌溉的果园服务概况较相似且最平衡;(4)地布覆盖和轻度亏缺灌溉管理措施缓和权衡作用的效果优于其他管理措施。综上所述,STICS模型能够较好的量化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概况,农业管理措施是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强有力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