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本实验对临床上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患者用中药903Ⅱ号进行了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肠道白色念珠菌的数量,结果发现菌群失调患者肠道内白色念珠菌数量明显增高,服药后菌群失调得到调整,白色念珠菌数量显著下降。休外实验证明,中药903Ⅱ号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和杀灭作用。本实验提示,中药903Ⅱ号能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间接影响肠道内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抗生素给小鼠肠道脱污染造成肠菌群失调后.用中药903进行调整,旨在用中药903通过扶持肠道内有益菌群,抑制不利菌群,达到恢复微生态平衡的目的。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6只小鼠,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喂以与药物同体积的水,其他6组为抗生素脱污染组,联合用硫酸新霉素(20mg/ml)、头孢菌素V钠(20mg/ml)给小鼠灌胃,每天2次,每次0.5ml,连续3天。将6组抗生素脱污染组再分为5组治疗组,和1组抗生素脱污染对照组即自然恢复组。5组治疗组是:中药9031号  相似文献   

3.
小鼠在低温环境下发生肠道菌群比例失调,应用中药903Ⅱ号能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数量增加,回春生可使双岐杆菌增加,肠杆菌下降。  相似文献   

4.
经动物实验证明,中药903口服液能调整菌群,扶植有益于机体的优势厌氧菌增长,促使菌群失调迅速恢复到平衡状态。为使该制剂早日投入临床应用,确定903cr服液的最佳剂量,采用动物实验和人体内实验,分别用三种不同剂量的903口服液,以用大量抗生素使实验小鼠脱污染造成菌群失调的模型和大量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患者做为观察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中药903口服液最佳剂量为10m1/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明长期应用抗生素的肺心病病人,极易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而回春生对此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同时对肺心病病人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抗生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人类感染性疾病作出的贡献。但由于抗生素的泛用、滥用和过度治疗,引起了机体的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更为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为解决抗生素的弊端,解决菌群失调等问题,促使了微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本文还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及危害,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动因,后抗生素时代对细菌的防控措施。提出用微生态制剂、肠道正常菌群、中药、抗菌肽、噬菌体、研制新型抗菌药和规范用药等措施,防控细菌感染。同时阐述了常用中药的抗菌谱,及与微生态制剂合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前后经服用中药砂仁调理后肠道菌群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用10只昆明种小鼠,正常培养7 d,适应环境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菌群稳定后按100 mg/kg的头孢拉啶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5 d,每天取粪便1次;上述小鼠随机分为两个组,自然恢复组(饲喂基础饲料)和砂仁处理组,每组5只。3 d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提取细菌总DNA,以16S rRNA基因V3区通用引物扩增,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及指纹图谱分析并切胶测序比对。结果 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增加,砂仁处理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与自然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生素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而中药砂仁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扶正口服液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过量应用抗生素破坏机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normdricrobota)造成微生态失调(nd-CredysbeS)已是公认的事实。近十年来,我们对中药扶正口服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中药扶正口服液能调整菌群失调,是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动物纯系BALBc/J‘鼠体重ZO~229,雌雄各半,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已提供。1.1.2药物①盐酸林可霉素,浓度为300ndml;②丽珠肠乐,浓度为O.2亿/rnl含菌量;③中药扶正口服液(主成分为人参、当归、猪芬、甘草等),1号为纯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浓度为3gllnl;11号为中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菌群失调腹泻的造模方法,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其疗效。【方法】采用抗生素联用、中药复方等不同方法进行腹泻造模,通过超微七味白术散进行治疗。【结果】中药大承气汤能快速致泻,腹泻程度最严重,久灌能出现脾虚症候,但对肠道微生物影响不大(P>0.05)。抗生素联用组中,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联用组造模效果最好,两者联用,抗菌谱达到最大互补,且混用不使药物失效。经超微七味白术散灌胃治疗后,中药组迅速治愈,脾虚症候消失。抗生素联用组小鼠肠道乳酸菌、真菌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菌群失调腹泻的造模方法,七味白术散中存在促使乳酸菌、真菌生长的益生元。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阴道细菌学检查与光镜,电镜观察相结合方法,初步研究了黄柏,黄连中药合剂对抗生素所致家兔阴道菌群人调的调整作用。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可造成家兔阴道菌群失调,乳杆菌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显示增加、同时家兔阴道粘膜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中小儿肠道菌群变化和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的151名患儿,年龄在1d~10岁之间,根据年龄分成3组,对3组患儿服用抗生素后第3d、7d、10d和第14d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参照《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分析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有97例患儿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占所选患儿的64.2%。婴儿组菌群失调患儿38例,占该组人数的76.0%;幼儿组菌群失调患儿28例,占该组人数的60.8%;儿童组菌群失调患儿34例,占该组人数的55.3%。结论: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儿科医师应谨慎用药,最好针对性应用窄谱抗菌药物。在肠道菌群失调后,应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和调整患儿的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动物模型,使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造成小鼠肠道脱污染:肠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显著下降。应用中药931-Ⅰ号治疗后,上述细菌数量增加,肠道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丙酸、丁酸增高,肠道pH值下降。由此可见:中药931-Ⅰ号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正常菌群的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鹿血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肠道菌群检测与免疫不腹腔Mψ吞噬功能测定,溶血空斑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等方法,初步研究了中药鹿血对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性腹泻小鼠肠道菌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泰宁对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作用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抗生素诺氟沙星胶曩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阿泰宁治疗,随后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等。结果抗生素组肠道菌群失调,NK细胞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经阿泰宁治疗后,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在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中,阿泰宁组足跖增厚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抗生素组(P〈0.05),T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组和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泰宁能够有效恢复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并能有效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动物模型,使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造成小鼠肠道脱污染:肠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显著下降。应用中药931-I号治疗后,上述细菌数量增加,肠道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丙酸、丁酸增高,肠道pH值下降。由此可见:中药931-I号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正常菌群的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微生态学的发展起步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魏曦教授就已经认识到了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菌群失调。因此,魏曦教授指出:"光辉的抗生素来临之日,应注意其所带来的引起正常菌群的菌群失调的阴影。"这就是在当时中国或国际上对微生态学研究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药扶正固本丸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结果表明扶正固本丸治疗组病人菌群失调的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因而说明扶正固本丸具有改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增强定植抗力,促进病变吸收和治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CR-DGGE技术评价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活菌计数评价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连续4 d灌胃头孢曲松溶液125 mg/ml,0.4 ml/d,运用基于细菌16S DNA的PCR-DGGE技术结合活菌计数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活菌计数结果与PCR-DGGE图谱显示,头孢曲松处理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出现严重失调.结论 PCR-DGGE技术可直观而灵敏地显示抗生素处理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适用于评价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0.
数量庞大而种类繁多的肠道菌群所组成的生态屏障,能够抵御致病菌和潜在致病菌的侵袭,对动物的生长与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菌群一旦失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中药等多种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技术,为研究新的调控技术、寻求更好的治疗途径及制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