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脑和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蕾  徐晓虹  田栋 《中国科学C辑》2009,39(12):1111-1119
双酚A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其广泛使用引起的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双酚A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模拟或干扰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代谢和活动, 从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在脑发育过程中, 双酚A不仅影响脑内雌激素合成关键酶芳香化酶的表达和活性, 还可改变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并因此放大或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 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机制和非基因组细胞信号系统均参与双酚A对脑发育的影响. 许多脑区特别是与行为相关的如下丘脑、脑干蓝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的结构、递质系统等发育受双酚A影响, 干扰其发育的性别分化, 并因此影响生殖行为、探究、焦虑和学习记忆等多种神经行为的性别分化. 双酚A影响脑发育的细胞、脑区和时间特异性, 以及对脑发育过程影响的动态变化, 使双酚A对脑发育的影响非常复杂. 发育中的脑对双酚A特别敏感, 低于环境排放安全标准剂量的双酚A已可影响脑和行为的发育. 因此, 双酚A环境排放安全标准的重新制定非常必要, 而对双酚A毒理学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其环境排放安全新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环境荷尔蒙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话题。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化学有毒试剂,其中,有一类物质能够模拟或抑制内分泌激素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有能力改变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双酚A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属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一种。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制造。双酚A具有弱雌激素效应,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引起内分泌系统的应答。目前的研究表明,双酚A会透过血胎屏障影响到胚胎发育,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肝组织功能以及生殖器的发育造成损伤。本文主要综述了环境雌激素双酚A在小鼠发育阶段所引起的诸多不利影响,并对环境荷尔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少突胶质细胞主要围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能几十倍地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它的异常会严重影响人的行动和健康,因此对其发育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最近的研究显示脊髓中绝大部分少突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先后由相同的神经前体细胞区产生。然而,对脊髓神经干细胞如何有秩序地先后产生这两种不同细胞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运动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上的关系以及其发育命运转变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兆英 《昆虫学报》2012,55(3):309-315
神经胶质作为视觉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 对视觉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解剖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和蛹的视觉系统中神经胶质的类型和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在中华蜜蜂视觉系统中, 根据神经胶质的位置和形态主要分为表面神经胶质、 皮层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3种类型; 神经胶质主要来源于视柄和视叶中的神经胶质前体中心;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细胞的迁移, 另一方面来自于神经胶质细胞自身的分裂增殖。本研究为昆虫神经胶质的发育以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经胶质作为视觉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对视觉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组织解剖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和蛹的视觉系统中神经胶质的类型和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华蜜蜂视觉系统中,根据神经胶质的位置和形态主要分为表面神经胶质、皮层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3种类型;神经胶质主要来源于视柄和视叶中的神经胶质前体中心;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细胞的迁移,另一方面来自于神经胶质细胞自身的分裂增殖.本研究为昆虫神经胶质的发育以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e YJ  Dong Y  Jang JY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2):159-161
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lial growth factor,GGF)是neuregulin基因的产物。GGF与erbB受体的异二聚体或同二聚体结合,催化多肽链中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分子而发挥其生理作用。GGF及其受体在发育及成熟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GGF限定神经嵴细胞,使其向雪旺氏细胞分化,并在雷旺氏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GF能够刺激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抑制O-2A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GGF能够促进神经元沿着放射状的胶质细胞迁移,促进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哺乳期接触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睾丸结构及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妊娠母鼠,待分娩后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BPA染毒剂量为100、50、5 mg/(kg.d)和对照组,母鼠分娩后第2天开始每天灌服BPA,仔鼠通过乳汁暴露于BPA,一直持续到第22天断奶,研究其成年后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BPA对其成年后睾丸内ERβ表达的影响。结果睾丸形态学分析表明BPA处理组睾丸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生精细胞排列紊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均显示,高、中、低剂量组雄鼠成年后睾丸组织中ER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哺乳期接触BPA影响雄鼠睾丸发育,改变其成年后睾丸形态,提高睾丸组织内ERβ表达,提示BPA可能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表达从而影响睾丸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铅(Pb)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考察两者对斑马鱼胚胎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将720个斑马鱼胚胎按3×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9组,以Pb(0、0.01 mg/L和1 mg/L)和DBP(0、0.005 mg/L和0.5 mg/L)单独及联合对斑马鱼胚胎暴露120 h。观察、记录胚胎的孵化、死亡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相关基因(NR1A、NR2A、NR2D)和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的表达变化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均可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P0.05);联合暴露组NR1A、NR2A、NR2D、c-f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b和DBP均可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而二者联合暴露毒性复杂,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对神经发育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无交互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作为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验发现,其对睾丸组织细胞,雄性生殖器官和生殖激素均有影响,致突变的毒性机制也有多种理论假设,本文就双酚A对雄性生殖系统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姜黄素(CRC)对双酚A(BPA)诱导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8日龄雌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双酚A组和双酚A加姜黄素组,连续灌胃6周。收集卵巢,通过活性氧(ROS)水平的检测、卵巢闭锁卵泡的观察以及3种关键抗氧化酶表达和活性的测定,研究姜黄素对双酚A诱发的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暴露后明显增加了卵巢的活性氧水平,造成氧化应激,提高了卵巢中有腔卵泡闭锁比例。与双酚A组相比,双酚A和姜黄素共同处理组降低了卵巢的活性氧水平和卵巢中有腔卵泡闭锁比例。双酚A暴露降低了卵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表达和活性,姜黄素逆转了双酚A诱导的3种抗氧化酶表达和活性的下降。结果表明,姜黄素可逆转双酚A通过氧化应激造成的卵巢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接触低水平的BPA(双酚A)或许是安全的,但近日刊登在The FASEB Journa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胎儿发育期间,暴露于BPA中或许可以永久性地改变小鼠子宫的基因组,而这些改变或可影响小鼠机体中受雌激素调节的基因的表达,同时这些改变也会引发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骨质疏松症、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在所有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中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当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时,就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病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的特性及其在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鼠巨细胞病毒(rat cytomegalovirus,RCMV)感染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后,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原代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胚胎海马神经干细胞,将星形胶质细胞感染RCMV后和神经干细胞在Transwell24孔共培养体系下进行共培养,同时设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与感染R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其分化细胞中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感染RCMV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分化减慢,分化成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感染RCMV后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可能与RCMV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干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茗惠  刘辉  佟湃舸  陈誉华 《生命科学》2023,(12):1669-1677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包绕内皮细胞的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构成,它将血液与脑组织分隔开来,从而维持神经功能包括神经环路、突触连接和重塑等微环境的稳定。BBB稳态失衡与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但目前BBB稳态维持与失衡的机制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作为BBB的组成成分,也是神经血管单元中联系神经元与脑微血管的枢纽,在BBB发育特别是BBB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BBB的发育过程之后,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诱导BBB发育、成熟及其在BBB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与BBB稳态失衡有关的A1型星形胶质细胞异质性的概念,以期为深入研究BBB稳态维持机制及加深理解BBB稳态失衡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DNA甲基化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种类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和DNA甲基结合蛋白(MBD)在CNS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DNA甲基化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抑制其向胶质细胞分化。Dnmt和MBD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而在胶质细胞不表达或表达较少。DNA甲基化调节神经发生和突触的形成,参与学习记忆。星型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去甲基化促进早期神经上皮分化为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基因MAG和Sox10等也受甲基化的调节。本文主要从以上方面综述了DNA甲基化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因蛋白错误折叠、聚积影响神经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AD病理过程中,根据其激活状态的不同小胶质细胞发挥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作用。小胶质细胞上表达各类神经递质受体,这些受体参与介导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双向沟通,在AD的病理进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小胶质细胞表面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谷氨酸能、大麻素、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它们与AD之间的关系,即小胶质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可以介导或影响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保护或毒性作用,从而影响AD病理。阐明小胶质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在AD中的作用机制将会为探索合适的AD治疗靶点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建华等三位科研工作者对神经干细胞作了研究,他们认为神经干细胞是在神经系统中发现的一种可以再生的细胞,不仅有自我分化的能力,还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对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产生很大影响,但其增殖,分化和迁移机制还待研究。RNA抑制技术是目前流行的基因沉默法,利用导入小片段核酸进入细胞,对特定基因表达的翻译阶段进行抑制,以观察基因对细胞的影响。作者在获得分化相关基因的基础上,利用RNA干扰(RNAi)和反义RNA(antisense RNA)法检测几个基因对神经于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系统中,受损的神经胶质细胞对周围的神经元可以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神经元功能障碍,从而死亡。同时,受疾病影响产生的一些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保护神经元,清除神经元周围的有害物质,暂缓疾病的恶化。本综述将讨论星形胶质细胞在部分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同时总结了星形胶质细胞对这些疾病发挥的共同作用,旨在进一步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对神经元有营养支持的作用,并且能够调控神经元的活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和发展。在AD病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在多种因子如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一步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多种炎性因子增强炎症级联反应。功能失常的星形胶质细胞会促进Aβ的产生,减弱对Aβ的摄取和清除,导致Aβ聚集沉积形成老年斑。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还能显著增加神经元内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产生神经纤维缠结。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参与神经变性的功能变化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为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点预防及治疗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数目占绝对优势的一类大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其除了具有对神经系统起营养与支持作用外,在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神经免疫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星形胶质细胞的一般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其生物学功能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