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并比较其治疗成本。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评分以及颈部浅表肌肉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χ~2=9.012,P0.05);观察组颈椎功能各维度(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与总评分、颈部浅表肌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011、3.536、3.467、4.697、4.123,P0.05)。观察组总治疗成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0.05)。结论采用推拿配合耳穴磁疗对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患者颈部浅表肌肉疼痛,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高。颈椎病分为四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此种型的颈椎病,由于骨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而引起颈部疼痛及上肢麻痛;椎动脉型颈椎病也较多见,由于椎动脉受挤压,引起脑部缺血,而产生头晕或眩晕,有的出现头痛;交感型颈椎病,出现颈后部疼痛,视力障碍,流泪等交感神经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组织受压,而出现下肢沉重、乏力、步伐不稳等症状;还有混合型颈椎病,两种类型的颈椎病同时存在,如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颈椎病。虽然颈椎病属于多发性疾病,但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应用电磁法治疗颈椎病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联合五禽戏对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NT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核心稳定训练)和研究组(核心稳定训练联合五禽戏)各40例。对比两组疗效、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2个月后、3个月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NTCS患者采用五禽戏、核心稳定训练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DA)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CDA组)和前路颈椎减压融合组(ACDF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末期随访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患者颈部功能,采用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上肢痛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X线片在过伸和过屈位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相邻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NDI评分、颈痛VAS及上肢痛VAS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手术相邻上节段活动度和手术相邻下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同期CD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CDA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近,另外其不会引起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13.06-2015.06于我院行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的共计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患者均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治疗后随访。结合详实的随访资料,对治疗前后患者在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疼痛,颈椎功能(NDI,neck disability index),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患者在治疗后椎间隙高度(6.63±0.87)较治疗前(4.67±0.86)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疼痛VAS评分(2.02±0.87)及NDI(6.64±3.17)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7.65±1.01,12.49±7.42)(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所有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SDS9900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能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术后患者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假体类型将其分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A组)和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Harris与分项百分制髋关节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率均低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趋势分析,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7,P=0.001),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2,P=0.002)。A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术后12、24个月,B组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缓解髋关节疼痛近期效果优于生物型假体,而生物型假体远期效果优于骨水泥型假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组(169)和常规切口组(158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VAS及VR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及V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小切口组低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小切口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髋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混合型痴呆组、血管性痴呆组和老年性痴呆组各4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性痴呆组与混合型痴呆组均较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老年性痴呆组、血管性痴呆组以及混合型痴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0%和77.5%,其中以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疗效更显著,混合型痴呆组患者次之,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较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肌肉痉挛、失眠、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不同类型的老年痴呆患者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加减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疼痛和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接受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大鼠的脊髓组织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sPLA2的表达进行检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测量DNA损伤标记物8-OHG检测氧化应激的程度。结果:与在神经根受压之前进行炙甘草汤加减灌胃可显著减少脊髓炎症以及DRG中的外周氧化损伤(P<0.05)。炙甘草汤加减降低了脊髓中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7天神经胶质激活减少的同时,脊髓sPLA2的产生亦受到抑制,神经胶质和神经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性神经根损伤后,氧化应激标记物8-OHG几乎只存在于脊髓神经元中。在神经创伤前立即进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可防止外周DRG神经元中DNA和RNA中8-OH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可以通过减少中枢和外周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来预防疼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浮针埋线联合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到2021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浮针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浮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浮针埋线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1 d,记录患者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浮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8.1 %,与对照组的86.5 %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浮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浮针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浮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浮针组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浮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颈椎生理曲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浮针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埋线联合推拿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还可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收治的CSA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0)与研究组(n=450)。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以及颈椎活动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4%(43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377/4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恶心或呕吐、头痛、肩颈痛、旋颈试验、生活及工作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较治疗前升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TMFV、PSV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效果优于单用针灸治疗,对患者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以及颈椎活动度均有改善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105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正常组,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状态及高危型HPV DNA状态,分析CDH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高危型HPV DNA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56.19%,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4.76%,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型HPV DNA与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一致性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患者的WHO组织分化程度分级、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WHO组织分化程度分级、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具有关联,并与高危型HPV DNA阳性具有一致性,可以作为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运动后出现颈部肌肉骨骼损伤的患者18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组、CT组及MRI组,依次进行高频超声诊断、CT诊断、MRI诊断。对比各组患者颈部肌肉骨骼的损伤状况、平均准确率及平均误诊率,同时比较医师对不同诊断方式的评价情况。结果:各组颈部肌肉骨骼损伤的诊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诊断的平均准确率高于CT组和MRI组,其中肌肉损伤93.75%,骨骼损伤88.89%,血管损伤91.67%,神经损伤88.89%,肌肉感染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超声诊断方式的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准确性的评价均显著高于CT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高频超声对颈部肌肉骨骼的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较低,且更加安全、实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患者,按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水流声诱导、盆底肌锻炼等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症状积分、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小腹胀痛、倦怠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病程,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