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灸是两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和艾灸的合称。针刺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艾灸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艾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由此构成完整的统一机体,体内脏腑与体表肢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是通过经络联系而实现的。传统的针灸治疗,就是通过针和灸,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激发经气,来调整机体机能,防治疾患。针刺是一种机械性的刺激,灸是温性刺激,在针刺时要产生酸、胀、麻、重的得气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光针灸,也称《光针》,是应用新技术——激光与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相  相似文献   

3.
封迎帅  林亚平  易受乡 《生物磁学》2011,(Z1):4753-4757
本文阐述了关于针灸治疗胃炎的研究概况,从治疗方法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针灸治疗胃炎的方法比较多,如毫针刺法、艾灸、温针法、穴位注射等;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胃炎是通过调节神经通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胃分泌功能,调节运动功能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来实现的。目前针灸治疗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关于针灸治疗胃炎的研究概况,从治疗方法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针灸治疗胃炎的方法比较多,如毫针刺法、艾灸、温针法、穴位注射等;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胃炎是通过调节神经通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胃分泌功能,调节运动功能和保护胃黏膜等方面来实现的.目前针灸治疗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磁电针灸仪日本伊通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不用针灸针的磁电针灸仪。这种磁电针灸仪有两个通道,一道用于穴位探测,一道用于磁电针灸治疗。磁电针灸电极由一块合成橡胶和一块300高斯的磁铁组成。探测探头对穴位的敏感点能迅速地进行探测,并以声音指示,然后快速地对敏感点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目的。为保证不发生电灼伤,波形设计采用振荡式及正方形和尖峰脉冲混合的脉冲波。探测用脉冲频率为5或20Hz,治疗用脉冲频率在1.5~20Hz,可用开关来选择。治疗方式既可间断,也可连续。以电池为电源,体积240×227×70毫米,重量1.6公斤。这种磁电针灸仪对解除急性和慢性疼痛比用针灸针治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激光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曾有不少学者先后利用低功率激光照射人体穴位以治疗疾患,来替代用传统的金属针针刺穴位的方法。在小儿内科,使用氦氖激光光针照射穴位系无创伤性疗法,且无副作用,现已逐渐应用于小儿内科临床,受到医  相似文献   

7.
灸与拔火罐一直是与针刺法同等重要的中医疗法,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缺陷,这种疗法一直得不到广泛推广。本工作在中医经络机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的前提下,综合这两种疗法,设计了一种无烟、可控的复合型自动艾灸拔罐治疗仪。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空气流量来控制艾绒的燃烧,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拔火罐疗法需要的负压。  相似文献   

8.
我国针灸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砭石"为针,到金属针.到近几十年来的梅花针、电针、水针等,针灸器具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激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激光针,且激光穴位照射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综述了针灸器具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及优点,激光针灸治疗仪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哈慈五行针继承传统针灸医学,采用N、S极双极针具。利用N、S极之间的强磁场,疏通经络,实现了不刺破皮肤的针灸。它采用负压原理,针灸时捏瘪针囊,放在皮肤上,一松手,就把哈慈五行针固定在人体上,而又不刺破皮肤。一次可以针几只甚至几十只针,具备了传统针灸同时多针刺激经穴的功能,非常简单。哈慈五行针对于一些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均可选用1.疼痛性疾病:头痛、牙痛、关节痛、损伤痛、风湿痛、骨质增生病。2.消化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腹胀痛、胃痉挛、胃下垂、肠炎、腹泻、胆结石。3.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求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选穴规律,规范针刺治疗梅尼埃病的针灸处方。方法:对针灸临床文献选穴进行整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梅尼埃病常用的穴位可以汇聚为三大类。结论:百会穴是治疗梅尼埃病的主穴,风池穴、内关穴、足三里可以加强主穴的疗效。丰隆、太冲、翳风可针对耳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