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鑫 《生命世界》2010,(7):44-47
##正##我国辽西以盛产精美的动植物化石而闻名于世,而其中可能要属早期的被子植物化石最为引人注目了。实际上,关于辽西被子植物的研究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却是最近  相似文献   

2.
被子植物的起源-以喜花虻类化石为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喜花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虻类化石中的许多类群都有访花习性,它们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了独特材料。虽然最老的被子植物化石还没有发现,但是喜花虻类的爆发式出现,表示了被子植物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本文主要以欧亚大陆东部,特别是中国辽西的侏罗杨虻类化石为材料,在功能形态分析和与现代类群作对比的基础上,证证实了虻类是显花植物最原始的传粉类群之一。中国东北、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来晚  相似文献   

3.
中华施迈斯内果在辽西的发现为被子植物的历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施迈斯内果是一个具有近170年研究历史的植物化石属。新近发现的中华施迈斯内果中发现了以前没被认识到的新特征(未成熟的雌性器官的中央结构有一个纵向的隔壁和封闭的顶端)。新的特征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该化石的系统位置。王鑫等人通过仔细分析被子植物的定义、结合新的化石特征认为施迈斯内果代表了一个具有被子植物特征的新类群。按照现有的被子植物定义,施迈斯内果可以归入被子植物。这样一来,被子植物的历史就会被前推到早侏罗世。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被子植物的定义改变后为施迈斯内果建立一个与被子植物平行的种子植物新类群的可能性。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施迈斯内果的由来、特征以及王鑫等人如何判定其为被子植物的逻辑思维过程,以便大家论评。  相似文献   

4.
曲丽君 《化石》2007,(3):41-43
早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不但发现了大量的鱼类、两栖类、带羽毛恐龙、哺乳动物,同时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早期鸟类、翼龙化石,以及各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大量昆虫)和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化石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揭示了白垩纪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同时,也为人们  相似文献   

5.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历来是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十分关注的重大事件。以往的学者根据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集中在低纬度地区,被子植物化石发现于中纬度地区而推断被子植物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带。但迄今低纬度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迄今世界最早被子植物花序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革 Dilc.  DL 《古生物学报》1997,36(2):135-142
首次报道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序化石。该花序花石产于甸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花序由数十枚小花组成,其花粉具典型的被子植物特征,无明确的萌发口器,根据其所在层位下伏海相层化石佐证,以及与以色列等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对比等。该花序持质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或Hauterivian晚期至Barremian早期。文中还讨论了此花序及其花粉化石的发现在研究全球被子植物起源早期演化等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票义县组是含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单元。近年发现鸟类化石的丰富程度已登上世界之最。其它门类的动物化石如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也大量发现。植物化石方面近年也不断有新的报导。在已报导的被子植物化石中 ,对有的种类的隶属关系虽然尚有不同看法 ,但是大家对化石生态都有一个新奇的共识。因而不仅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等自然科学家格外关注 ,就连收藏家和社会各阶层对热河生物群所产化石的兴趣也火爆起来。我们知道 ,现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一切生命有机体(包括人类在内) ,都不是什么神创造的 ,而是在30多亿年前由最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西四合屯”由于发现大量的早期鸟类、原始哺乳动物等珍贵化石而一举成为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1998年8月11日,由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及杨遵义、郝诒纯、刘东生、张弥曼、叶大年等中科院院士组成的“中国科学院辽西院士考察团”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林甸县白垩纪的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林甸县泉头组所产植物化石,有古老的蕨类 Cladophlebis 和 Onychiopsis,其余是被子植物 Protophyllum undulatum sp.nov、Viburniphyllum serrulatum sp.nov.和 Plantno-phyllum sp.等。岩石中保存的孢粉有20种,19个属,绝大多数为蕨类孢子,类型多,数量大,其次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极少。植物化石孢粉组合特征,是以蕨类植物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次之,被子植物极少。植物化石的种类多曾出现于早白垩世晚期,有原始叶属和形小而叶脉不规则的古老类型。多数孢粉化石曾出现于早白垩世,其中以早白垩世晚期的类型为数较多。这种组合,可以和美国东部的 Potomac 组的 Patapsco 层相比较,亦可与西伯利亚 Kolyma 盆地的早白垩世植物群对比。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的 Aptian-Albian。当时气候暖热而潮湿。  相似文献   

10.
开花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就因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而称其为"讨厌之谜"。近日,中国和丹麦古植物学家联合发表了对十字中华果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目前最无争议的中国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1.
晚第三纪武汉地区的化石木对当地古气侯的指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地理位置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22个树种的化石木其中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15种。中国被子植物化石木是笔者1987年首镒发掘和鉴定的。武汉地区发掘的这15种均是热带或亚热带的被子植物,特别是苏木科的顶果木蝶蝶形花科的海南红豆和大戟科的秋枫更是武汉地区今日未见的典型热带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鸡西城子河组被子植物化石层的孢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子河组为黑龙江省鸡西盆地主要含煤岩组,在其顶部已发现迄今已知全球最早期的被子植物大化石,近来在该层又陆续发现多粒被子植物花粉,为研究被子植物的发生及早期演化提供了有力佐证。本文报道了被子植物化石层的被子植物花粉及与其伴生的丰富多样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共38属61种,其中描述了5属5种,包括2新种,推断其时代为Baremian期,并倾向于Baremian早期。推测当时该地为以海金沙科等多种蕨类植物及松柏类植物为主,兼具早期被子植物的十分繁茂植物群,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13.
辽宁葫芦岛市九怫堂组发现一批有房两栖类化石.经初步研究建立一新属种: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zhongjianigenetsp.nov.,辽西爆是东亚中生代有尾两栖类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除早中中新世中新原蝈外有尾两栖类化石的唯一报道。它代表一类小型的较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其头骨特征、犁骨告列形态等与小科的激Batrachuperus比较相似。辽西好的深入研究将对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及其地理迁徙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东北北部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基本发展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规律始终受到人们的注意。以前有关侏罗纪或更早时期被子植物的报道并未获最终证实,可靠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只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巴列姆期—阿尔必期)才出现,但全世界产地只有寥寥几处。晚白垩世是被子植物蓬勃发展并在全球植被中取代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5月 9— 12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庆贺李星学院士 85华诞学术讨论会在江苏溧水召开。来自我国高等院校、地质、煤田、石油、博物馆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 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 30余份论文摘要 ,有 2 5人做了学术报告。它们基本上展现了现阶段我国古植物学界所从事的研究内容。“中国辽西早期被子植物研究新进展”、“利用叶相分析定量研究山东山旺中新世植物所反映的古气候”、“最早单歧聚伞花序在中国吉林延边地区大拉子组的发现”、“安徽五河下白垩统被子植物化石”等都从不同侧面展…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辽西地区一直是我国进行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地区,其中生代地层分布较广,含有的古生物种类也较多,对古生物学家们进行古生物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古生物学家们在辽西中生代发现了大量的鸟类及植物群落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辽西地区含鸟层鸟类及古植物的研究,有了一次次令人惊喜的发现,使得辽西地区在国内外备受关注,辽西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石宝库。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化石的形成过程、保存及分类,并重点报告了中国辽西地区化石的成因、种类、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繁殖器官化石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被子植物化石研究领域的热门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也已日趋成熟,美国古植物学家BruceH.Tiffney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并吸收同行的经验对获取和研究分散保存在岩石中的被子植物果实和种子化石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介绍(Tiffney,199)为方便国内同行门熟悉和运用这些方法对我国可能产出的繁殖器官化石进行研究,本文特将该文中涉及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9.
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几种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的演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松辽盆地白垩纪时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地层.由于目前发现的均为陆相化石,未见海相夹层,地层时代的详细确定比较困难,时代划分意见分歧很大,建阶工作也未进行.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地层厚度大,发育全,化石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在剖面上表现出明显的演化规律,与北美西部白垩纪地层中的被子植物花粉相似,两者同属一个古植物地理区,有许多化石可以进行对比,甚至有些化石为同属同种.北美西部白垩纪被子植物花粉研究得比较详细,其演化时间是通过海相夹层中的沟鞭藻、凝源类或有孔虫确定的,因而它的演化阶段的时间概念是准确的.这样,通过两者的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